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探讨其与脑梗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96例脑梗死组及80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70.8%,对照组为40.0%;颈动脉软斑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42.7%,对照组为18.8%;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21.9%。对照组为8.8%;脑梗死组颈动脉IMT增厚、软斑、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探讨其与脑梗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96例脑梗死组及80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70.8%,对照组为40.0%;颈动脉软斑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42.7%,对照组为18.8%;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21.9%,对照组为8.8%;脑梗死组颈动脉IMT增厚、软斑、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5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示有无斑块形成将患者分为斑块组(92例)和无斑块组(66例).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等一般资料.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结果: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吸烟史,饮酒史,IMT是影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单因素(P<0.05).年龄、高血压病史、高血糖病史、吸烟史以及IMT是影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评估颈动脉部超声相关参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清免疫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与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和肥胖等因素有关虽已研究证实,但还不能完全解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因此,提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学因素。如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和内膜中发现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淀;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血清中发现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增加;在缺血性心脏病人的血清中发现脂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5.
孙寄  彭小飞 《医学信息》2006,19(6):1097-109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残率高,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酗酒等均与其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是其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脱落,随时有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为便于临床及早干预,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我们对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规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白质病变(WML)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45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年龄均≥60岁,均行MRI及CTA检查。依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WML组和无WML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参照NASCET标准、依据CTA检查结果对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WML 发生的关系。结果 与无WML组(216例)相比,WML组(243例)年龄较高,且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较高(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为WML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调整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和WML仍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颈动脉钙化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在WML组和无W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1,P>0.05)。调整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脂质斑块与WML正相关(P<0.05,OR=1.84,95%CI 1.47~2.98),混合斑块和WML无明显相关性(P>0.05,OR=1.97,95% CI 0.99~2.97)。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增加WML发生的风险。颈动脉狭窄程度与WML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性质与WML有相关性,脂质斑块是WML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赵宏伟 《医学信息》2019,(18):44-47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正确认识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死的诱发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吸烟、饮酒等。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本文主要对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滕跃华  姜翠琴 《医学信息》2010,23(2):358-359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9例青年脑梗死患者(≤45岁)的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血脂异常史及家族史)及嗜好(吸烟、饮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为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吸烟、大量饮酒等是常见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是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吸烟及饮酒等与青年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流体力学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阐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斑块破裂机制对于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至关重要。目前文献研究表明,血管分叉部位低剪切力的产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部位,降低的剪切力使内皮细胞损害,脂质沉积,从而脂纹形成,形成的脂纹进一步改变局部的血流状态,因而斑块进一步增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最终诱发脑梗死的机制不仅与血管管腔狭窄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动脉斑块的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12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并对患者进行了简化智能状态量表 (MMSE)、记忆力、计算力、注意力、反应速度、视空间等多项神经心理测验 ,同时对患者入院时、第 3~ 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 (SSS)。结果 :脑梗死患者多项神经心理检测记分较健康对照组低 ,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较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记分低 ,以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严重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降低最为明显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SSS计分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 ,近期预后差。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 ,有颈动脉硬化的脑梗死患者缺血性损伤严重 ,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2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检出率、管腔狭窄率,并观察斑块性质。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70.7%)明显高于对照组(32.6%);脑梗死组颈总动脉(CCA)内膜厚度(1.38±0.14)明显高于对照组(0.89±0.16),脑梗死组颈内动脉(ICA)内膜厚度(1.16±0.27)明显高于对照组(0.78±0.17)。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44.4%),以软斑块、溃疡斑块(59.2%)居多。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彩超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大量的病理资料证儿童期已存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期表现,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最后出现冠心病表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吸烟、肥胖、家庭史等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的新进展和指出在儿童期及时采取防治和干预措施,对降低成人期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大量的病理解剖资料证实了儿童期已存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期表现,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最后出现冠心病表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吸烟、肥胖、家庭史等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的新进展和指出在儿童期及时采取防治和干预措施,对降低成人期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探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医学信息》2007,20(7):1284-1285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85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本组中62例(72.9%)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多发为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栓子来源,斑块不稳定性,即斑块脆性是导致脑梗死的根本原因。颈动脉彩超检查及早发现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指导治疗、疗效观察、估计预后及二级预防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Ne-羧甲基赖氨酸(CM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4例,进行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所评估血管是否发生钙化将其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CML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影响因素和血清CM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患者53例,无钙化患者31例。钙化组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ML水平均高于无钙化组(P <0. 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无钙化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冠心病病程、血清CML水平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冠心病病程、血清CML水平,其中血清CML水平异常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末段、颈动脉窦处的粥样硬化和血栓的研究现状。方法:系统回顾近年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研究,在诱因及病因、危害、诊治几个方面作分析讨论。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受血流动力学、血管病变、血液成份三个因素影响;病因与自身生活饮食习惯、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可引起脑缺血、脑卒中等严重损害;诊断一般采用影像学技术,治疗方法有药物及手术两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可引起脑缺血、脑中卒等脑血管疾病,应尽可能采取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以避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吴明辉 《医学信息》2006,19(8):1436-1437
目的 探讨引起急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本院内一科5年来收治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45倒与同期收治的初发病梗死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行分析。结果 ①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5:1;②3年内复发者数量增多,占53.3%,以后逐渐下降;③复发组痊愈率、好转率明显低于初发组,而病死率高于初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④两组在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家族史方面比较接近,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近期感染等方面复发组高于初发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除糖尿病、高膳血压、家族史等因素外,高血压痛、吸烟、饮酒、近期感染对脑梗死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清脂蛋白a、MMP-9、D-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脑梗死但未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对照组;入组后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脂蛋白a、MMP-9及D-D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糖、TG、TC、HDL及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脂蛋白a、MMP-9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蛋白a、MMP-9及D-D三指标均呈现明显的两两线性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蛋白a、MMP-9及D-D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蛋白a、MMP-9及D-D水平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清脂蛋白a、MMP-9、D-D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青年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124例健康的青年和145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情况相对比。结果对于青年脑梗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高脂血症是常见的因素。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饮酒吸烟等生活方式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近日节律的特征,及与腔隙性脑梗死(CLI)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114名,以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情况及动态血压仪监测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分为CAS组与CAN(颈动脉正常)组,以差值百分比法分析24小时血压节律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AS组的EH患者中,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低于CAN组患者(P〈O.05),发生血压近日节律紊乱的患者明显多于CAN组(P〈O.05)。结论:CAS的发生与EH患者血压近日节律的紊乱有密切关系,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