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叶准直器(MLC)整体到位偏差对均整器(FF)和无均整器(FFF)模式的鼻咽癌固定野调强计划剂量学影响的比较。方法 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FF和FFF调强计划。修改两种计划的MLC文件,人为引入0.5和1 mm两种偏移量的3种MLC整体到位偏差。重新计算修改MLC文件后的调强计划的剂量分布,比较两种射束模式调强计划的剂量学变化趋势。结果 与FF计划比较,MLC整体闭合时,FFF计划的靶区D95%和两侧腮腺的Dmean对MLC到位偏差的敏感性稍高(t=3.298~4.793,P<0.05);MLC整体平移时,FFF计划靶区DmeanD95%和左侧腮腺的Dmean对MLC到位偏差的敏感性稍高(t=2.372~6.844,P<0.05),但是右侧腮腺的Dmean却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t=-4.049、-3.378,P<0.05)。结论 对于射野外的器官或体积较大器官,无均整器模式比均整器模式计划对MLC整体到位偏差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一体化射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一种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方式与常规射野设计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41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T图像,进行胸壁、部分腋窝、锁骨上、内乳等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对每一套CT图像分别制作一体化射野设计的调强计划和常规调强计划。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和OAR剂量学分布。结果 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OAR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调强计划相比于常规计划:患侧肺V5降低9.7%(t=2.407,P<0.05)、V10降低11.2%(t=2.160,P<0.05)、V20降低17.3%(t=2.465,P<0.05)、V30降低13.4%(t=2.119,P<0.05)、Dmean降低13.8%(t=2.258,P<0.05);心脏V30下降28.4%(t=2.589,P<0.05)、Dmean下降23.2%(t=2.409,P<0.05);其他OAR剂量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技术显著降低了患侧肺和心脏的受照体积与受照剂量,有望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不良反应。新型设计方案选取了较多的样本,包含不同分期的左乳癌根治术患者,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临床应用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照射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联合调强放疗(IMRT)技术对单侧额、颞叶脑胶质术后放疗患者的语言功能区保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7例单侧额、颞叶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前行定位CT及BOLD-fMRI检查,在定位CT及3D T1融合图上勾画出语言功能区。运用IMRT技术制定常规放疗计划和语言功能区保护性放疗计划,比较分析两种计划PTV的最大辐射剂量(Dmax)、平均辐射剂量(Dmean)、靶区适形度(CI)、剂量均匀性(HI)以确保保护性放疗计划达到放疗标准,再比较分析语言功能区所受的DmaxDmean,分析保护性放疗计划语言功能区的DmaxDmean的变化。结果 常规放疗计划和保护性放疗计划PTV的CI、HI、Dmax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放疗计划相比,保护性放疗计划中患者的Wernicke区和Broca区(健侧及患侧)的DmaxDmean有所降低,其中健侧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3~12.707,P<0.05)。结论 BOLD-fMRI联合IMRT技术既能保证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靶区治疗剂量又能降低语言功能区的辐射剂量。汉语朗读任务及段落理解任务作为脑肿瘤术后患者语言功能区的刺激模式,任务简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内乳淋巴结局部放疗,探讨一种新的切向50°双弧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tangential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T-VMAT)技术的剂量学特点,评价T-VMAT对心脏的潜在保护作用。方法 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加楔形板切线野(W-TF)、6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6F-IMRT)和T-VMAT计划,靶区处方剂量50 Gy/25次,计算并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体积参数和适形指标。结果 与W-TF相比,T-VMAT技术不仅可降低心脏和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和≥ 10 Gy剂量区体积(P<0.05),而且有降低5 Gy剂量区体积V5 Gy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F-IMRT相比,T-VMAT技术可明显降低心脏的DmeanV5 GyV10 GyV20 Gy,以及LAD的DmeanV5 GyV10 GyP<0.05)。与W-TF相比,T-VMAT计划中同侧肺V20 Gy和健侧乳腺V5 Gy均未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靶区剂量覆盖和适形度均明显优于W-TF,热点体积V110明显低于W-TF(P<0.05)。结论 在不增加同侧肺和健侧乳腺受照体积的同时,T-VMAT不仅可以降低心脏和LAD高剂量区受照体积,而且有降低心脏和LAD低剂量区受照体积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快速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射野动态调强(dIMRT)两种调强放疗技术在中心型肺癌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利用瓦里安(Varian)计划系统(Eclipse 8.6)随机选取10例已行dIMRT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容积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治疗技术设计RapidArc调强放疗计划。在满足靶区处方剂量要求(95%体积的PTV达到66 Gy)的情况下,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比较两种类型治疗计划的PTV最大剂量 Dmax、最小剂量 D min和平均剂量 Dmean以及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的脊髓最大剂量 D max,双肺的 V5、V 10、 V20、 V30,心脏 V30,食管 V50、V60和平均剂量 Dmean,并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在中心型肺癌治疗计划中,与dIMRT相比较,RapidArc靶区的 D max、 Dmin和 Dmean略有升高,但统计学差异无意义( P >0.05), 适形指数CI优于dIMR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68,P=0.001)。双肺的 V5、V10有所上升, V20、 V30有所下降;心脏 V30受照射体积也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apidArc总MU减少32%,治疗时间为dIMRT的1/3。结论 两种治疗技术所设计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RapidArc靶区适形度更高,实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同时MU的降低减少了治疗区域正常组织的不必要照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Qfix kVue治疗床移动滑轨在椎体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的动态剂量扰动。方法 移除EDGE直线加速器碳基绝缘滑轨,进行CT扫描并上传至治疗计划系统,重建床板和滑轨模型。依据均质模体和非均质患者CT,分别制作6和10 MV光子IMRT计划(180°、200°、220°、160°、140°),处方剂量为3 Gy/次,共10次,采用AcruosXB计算剂量。分别制作无滑轨和双侧滑轨对称移动(4~19 cm,步长1 cm)的优化计划。在优化计划中添加、移除滑轨结构,创建验证计划。对比分析验证计划和优化计划的差异,包括靶区平均剂量(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和脊髓最大剂量(Dmax)。结果 有无滑轨患者靶区HI均变差,其最大差值为2%。6 MV有滑轨时患者靶区Dmean减少(2.07±0.99)%,靶区CI值增加(4.91±3.12)%,脊髓Dmax减少(1.83±1.37)%。无滑轨时患者靶区Dmean增加(2.02±0.96)%,靶区CI减少(3.07±1.31)%,脊髓Dmax增加(2.03±1.44)%。移除和添加滑轨组间,靶区Dmean、CI和脊髓Dmax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5、361.32、13.05,P<0.05)。靶区Dmean和脊髓Dmax随滑轨位置变化呈倾斜的"W"减少。在滑轨<10 cm范围内,差值出现极大值。当滑轨向外侧移动时,差值逐渐减小为0,6 MV计划中靶区Dmean和脊髓Dmax变化值>10 MV。结论 Qfix kVue治疗床滑轨位置变化对椎体瘤IMRT计划扰动不可忽略,计划制作时应予以考虑,治疗时滑轨应与计划位置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自动化计划设计(Auto-Planning,AP)和调强放疗(IMRT)在直肠癌调强计划设计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探讨AP在直肠癌计划设计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10例直肠癌术后放疗病例,用Pinnacle39.10计划系统基于同一CT图像进行IMRT和AP计划设计,比较两种不同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结果 AP计划中,靶区DmeanDmin略有增加,DmaxcGy略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3.03、0.37,P<0.05)。D2D95D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计划中靶区的HI值有所降低,CI值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10,P<0.05)。危及器官中膀胱V40V50,小肠的 V30V45V50,左右股骨头V30V40,在AP计划与IMRT计划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1.02,P<0.05)。膀胱V30V45,小肠V40及左右股骨头V45受照剂量体积均略低于IMRT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AP计划能够达到比IMRT计划更好的靶区适形度,能有效降低靶区最高剂量,增加靶区最低剂量,减少热点和冷点,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与俯卧位调强治疗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5例接受保乳术后放疗的大乳腺及乳腺下垂的左侧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仰卧位及俯卧位CT定位扫描,利用相同优化条件分别进行切线2野调强治疗计划设计.比较2种不同体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心脏、左肺及右侧乳腺受照剂量和体积,以及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 俯卧位调强计划适形度指数(CI)优于仰卧位计划(0.79±0.05 vs. 0.72±0.04,W=138,P<0.01),均匀性指数(HI)也优于仰卧位计划(1.09±0.01 vs. 1.12±0.02,t=-4.7,P<0.01).俯卧位计划靶区接受95%处方剂量照射的百分体积(V95%)、最小剂量(Dmin)大于仰卧位计划(t=7.1、6.4,P<0.01),平均剂量(Dmean)大于仰卧位计划(W=153,P<0.01),最大剂量(Dmax)小于仰卧位计划(t=-3.6,P<0.01).仰卧位计划的右乳接受5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5)小于俯卧位计划(W=160,P<0.01),心脏接受30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30)大于俯卧位计划(t=5.4,P<0.01),心脏平均剂量(Dmean)、左肺接受20和5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20V5)明显大于俯卧位计划(W=133、120、120,P<0.01).机器跳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大乳腺及乳腺下垂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俯卧位调强计划与仰卧位调强计划相比,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心、肺受照射剂量和体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使用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TD)和螺旋断层旋转调强(HT)放射治疗技术在全身照射(TBI)中的应用对比,并评估TD治疗技术下计划的质量和执行效率,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计划设计方案。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身高在120 cm左右的已行TBI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选择TD和HT治疗技术进行计划设计,其中TD分别设计2~12内奇数个均分射野的计划,且起始角度分别从180°和0°开始,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最后对设计好的计划剂量分布进行统计,比较TD与HT治疗技术下的计划在靶区的平均剂量(PTVDmean)、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OARs)受量,以评估计划质量,并比较治疗出束时间以评估治疗效率。结果 9野的TD计划相对于HT计划在PTVDmean和靶区HI能达到一致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D<9野的计划相对于HT计划在PTVDmeant=-3.12、-5.41、-20.33、-4.56、-7.22、-11.27,P<0.05)和靶区HI(t=-2.94、-5.18、-15.66、-4.31、-5.51、-9.13,P<0.05)无剂量学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TD计划中起始角度对PTVDmean和靶区HI没有影响。在危及器官方面,≥ 7野TD计划与HT计划在左肺平均剂量与右肺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眼晶状体计划危及体积(PRV)的最大剂量(2.14±0.60)Gy与右眼晶状体PRV最大剂量(3.05±0.10)Gy在3野TD计划与H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7、0.63,P<0.05),眼晶状体PRV在最大剂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治疗出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计划中起始角度对左右眼晶状体PRV最大剂量、左肺平均剂量及治疗出束时间没有影响。结论 对于≥ 9野的TD调强计划相对于HT计划在靶区、危及器官及治疗出束时间方面能达到一致的结果,但在眼晶状体PRV最大剂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吸运动对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保乳术后符合EB-PBI条件的20例患者,在四维CT(4D-CT)10个时相上,由同一勾画者基于术腔边界金属夹结合术腔血清肿勾画靶区(TB)。以0时相为参考时相,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并将0时相的3D-CRT复制到其余9个时相上。观察呼吸周期中呼吸运动导致的靶区及OAR剂量学变化,其中相关剂量学参数如下:平均剂量(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以及接受x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x)。结果 自由呼吸状态下TB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上的位移中位数分别为0.90、0.75和0.80 mm,三维位移矢量中位数为0.95 mm。在头脚方向上,TB位移与靶区Dmean、HI和CI具有相关性(r=-0.458、-0.451和0.462,P < 0.05),尤其与靶区Dmean呈负相关,并且TB位移在头脚方向上与患侧正常乳腺的DmeanV20V30呈正相关(r=0.527、0.488和0.526,P < 0.05)。在三维运动矢量上,TB位移与患侧肺的DmeanV5V10V20呈正相关(r=0.416、0.503、0.522和0.498,P < 0.05)。心脏的DmeanV5V10仅与心脏体积变化相关(r=0.727、0.704和0.695,P < 0.05)。 结论 自由呼吸状态下呼吸运动引起EB-PBI靶区小幅度的位移能引起靶区剂量学的变化,从而有可能造成照射过程中靶区剂量脱靶或漏照。肺脏受照剂量体积参数的变化受靶区位移及胸廓扩张的双重影响,但心脏受照剂量受呼吸运动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一种检测静态调强计划实施过程中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精度的方法,并分析叶片误差对靶区和正常器官受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已通过剂量验证的静态肺癌调强计划,按子野数目从小到大排序,将前10例和后10例计划分别编入简单计划组和复杂计划组,将计划传送给瓦里安600CD加速器执行,借助PV aS500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图像,通过梯度算法获取叶片的实际位置,计算出叶片验证通过率,并根据检查的结果修改MLC文件,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重算计划,得到叶片误差存在前后靶区和正常器官受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20例病例中大多数器官的受量均有增加或减少,且第6例和第13例病例中的脊髓Dmax超过了45 Gy的限值。简单计划组中只有脊髓Dmax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5),复杂计划组的PGTVD95%、PTVD95%、脊髓Dmax、肺V20、心脏V40的变化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t=-1.89、-1.99、-2.36、-2.55、-1.85,P<0.05)。结论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和疗效,需要对叶片走位进行检测,特别是对子野数目较多的复杂计划,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和计划系统能够检测出计划执行过程中叶片的到位情况,以及靶区和正常器官的实际受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IMRT)计划中固定二级准直器位置对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定位影像资料完整的1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设计两种四野逆向IMRT计划。IMRT-1:采用0°、40°以及两个切线野方向射野,二级准直器的位置不做限制;IMRT-2:保持射野方向和优化参数与IMRT-1相同,0°、40°野二级准直器位置固定在锁骨上区的下界。比较两种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所需机器跳数(MU)。结果 IMRT-1和IMRT-2的适形指数(CI)分别为0.79和0.73(Z=-2.316,P<0.05);均匀性指数(HI)两组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2患侧肺V5V10Dmean均低于IMR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5、-2.812、-2.521,P<0.05);健侧肺平均剂量、心脏平均剂量和健侧乳腺平均剂量IMRT-2均低于IMR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6、-2.701、-2.310,P<0.05);患侧肺V20V30和心脏V30在两种计划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根治术后IMRT计划中,在保证靶区剂量均匀性的情况下,适当固定二级准直器的位置能明显降低危及器官受照的低剂量区,能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固定射野动态调强放疗铅门跟随技术与铅门固定技术在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采用两种治疗技术对10例直肠癌术前患者设计治疗计划.在95%体积的计划靶区(PTV)和计划肿瘤区(PGTV)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比较两组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分别将两组治疗计划用电离室矩阵2D-Array 729和OCTAVIUS(PTW)模体进行剂量验证.结果 两组计划的靶区均达到临床处方剂量的要求.PTV和PGTV的最大剂量与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铅门跟随动态调强计划中全身的V5V10V20V30V40Dmean以及双侧股骨头、膀胱、小肠的V10V20V30Dmean均低于铅门固定动态调强计划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12.24,P<0.05);双侧股骨头、膀胱、小肠的V40以及D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γ-2D分析两组计划的通过率,两组计划均通过剂量验证.结论 直肠癌术前放疗患者采用固定射野动态调强放疗铅门跟随技术与铅门固定技术两种技术,其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而铅门跟随技术能够更好地降低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低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基于Halcyon加速器的乳腺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的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基于Trilogy平台治疗完成的10例左侧乳腺癌IMRT计划,将靶区和危及器官导入Eclipse 15.1版本计划系统,重新设计基于Halcyon治疗平台的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机器跳数、子野面积和执行时间差异。结果 Halcyon左侧乳腺癌IMRT计划能够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各剂量指标与Trilogy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cyon计划中左肺的V10V20Dmean均低于Trilogy计划(Z=-2.22~-1.78,P<0.05),Halcyon计划心脏的V5为(27.80±7.66)%高于Trilogy计划的(23.18±8.19)%(Z=-0.71,P<0.05),Dmean为(7.03±1.80)Gy低于Trilogy计划的(7.11±2.40)Gy,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cyon计划的机器跳数为1 770.5±383.9,Trilogy计划的机器跳数为1 526.2±2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4,P<0.05)。Halcyon计划执行时间为(3.01±0.28)min,Trilogy计划执行时间为(12.38±1.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P<0.05)。结论 Halcyon加速器左侧乳腺癌IMRT在保证计划质量降低危及器官剂量的同时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VenusX正交双层光栅加速器与瓦里安CLINAC IX和EDGE单层光栅加速器在海马保护全脑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多发脑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利用VenusX加速器和Varian EDGE及IX机型的3种加速器设计全脑治疗计划,在给定相同处方剂量、射野及计划限制约束条件下,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海马体及相邻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和计划执行效率差异。结果对于计划靶区(PTV)而言,VenusX计划的近似最大剂量(D2)与IX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5);VenusX计划近似最小剂量(D98)与EDGE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5);VenusX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与EDGE和IX计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4、-14.30,P<0.05);VenusX计划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I)与IX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对于危及器官而言,VenusX计划左右海马的最大剂量(Dmax)和平均剂量(Dmean)均低于EDGE和IX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9~17.11,P<0.05);VenusX计划左右眼晶状体、左右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最大剂量(Dmax),较瓦里安两种机型对应的计划剂量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20.80,P<0.05);VenusX计划中脑干的最大剂量(Dmax)与EDGE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5)。在计划执行效率上,VenusX的机器跳数(MU)明显偏高,治疗时间有所增加,与EDGE和IX计划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8、-56.90,P<0.05)。结论 3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均达到处方要求,VenusX计划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效果优于瓦里安EDGE和IX计划。虽然VenusX执行效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其剂量率的提高缩短了实际治疗时间,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叶准直器(MLC)叶片位置误差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已行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计划,通过修改MLC文件,在计划文件中引入MLC叶片的位置误差,模拟调强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叶片不到位情况,比较不同模拟计划与原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2 mm范围内的叶片随机误差及叶片偏移误差的剂量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计划靶区(PGTV、PTV1及PTV2)D95%最大改变量为(-0.92±0.51)%、(1.00±0.24)%和(0.62±0.17)%,脊髓及脑干D0.1cc最大改变量为(1.90±2.80)%和(-1.78±1.42)%,左右腮腺Dmean最大改变量为(1.36±1.23)%和(-2.25±2.04)%.与原计划相比,当叶片外扩达2 mm时,PGTV、PTV1及PTV2的D95%和D5%受量显著增加(t=8.97、10.97、9.74、7.30、6.04、3.04,P<0.05);脊髓及脑干D0.1cc显著增加(t=6.16、9.22,P<0.05);左右腮腺Dmean显著增加(t=7.12、4.25,P<0.05).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时,直线加速器MLC叶片在一定范围内的随机误差及叶片整体偏向一侧的位置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叶片外扩及内收的位置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不可忽略,应加强对MLC系统位置误差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治疗出束时间差异,探讨HT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9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分别使用Precision计划系统制定HT计划和RayStation计划系统制定VMAT计划。所得所有计划按照计划类型分为HT组和VMAT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参数及治疗出束时间。结果 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HT组的靶区覆盖度(D95%V100%)、适形指数CI、平均剂量Dmean和中位剂量D50%均优于VM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3.39、-5.03、3.76、4.97,P < 0.05);两组计划的靶区最大剂量D2%、最小剂量D98%、高剂量体积V107%V110%、均匀性指数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AR方面,HT组的双肺V20Dmean均明显低于VMAT组,但双肺V5明显高于VM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3.83、-2.81,P < 0.05);同时HT组明显降低了心脏的V20V30V40Dmean以及肝脏的V20、D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2.83、-2.74、5.93、4.57、4.48,P < 0.05);其他OAR脊髓、甲状腺、肱骨头的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T组的治疗出束时间显著高于VMAT组(t=11.32,P < 0.05)。结论 与VMAT相比,HT具备更大的剂量学优势,能提供更优的靶区覆盖度、适形度和平均剂量,且可明显降低OAR双肺、心脏和肝脏的整体受照剂量,但双肺的低剂量区V5、治疗时间多于VMAT,不过仍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故可考虑将HT技术应用于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