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打孔器产生创面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齐墩果酸(2.5%、5%、10%)外用给药,1次/d,连续22d。给药结束后切除瘢痕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并且测定I型和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生长转化因子βl(TGF-βl)的水平以及瘢痕增生指数(scarelevationindex,SEI)。结果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齐墩果酸给药22d后发现其对兔耳肥厚性瘢痕有显著的治疗作用,TGF-βl、I型和Ⅲ型胶原水平显著降低,MMP-1在瘢痕组织中显著增加,SEI明显降低。组织形态观察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对瘢痕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齐墩果酸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治疗作用,可能成为治疗人类增生性瘢痕的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加味小陷胸中药配方颗粒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兔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每组4只,于手术后第21天起,给予模型组生理盐水,低、高剂量给药组相应药物,每天1次。于术后第60天取材,观察各组瘢痕组织的外观形态及病理学变化,并检测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胶原蛋白Ⅰ型(Collagen 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对比,低剂量给药组瘢痕指数显著降低,而高剂量给药组降低差异不明显;HE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瘢痕增生明显,胶原排列紊乱,呈旋满状,药物干预组胶原排列整齐,微血管数目相对较少;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兔耳瘢痕组织中TGF-β、PDGF-BB、CTGF的含量明显升高,Collagen 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也显著升高,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对比,药物干预组TGF-β、Collagen Ⅰ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加味小陷胸中药配方颗粒能够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PDGF-BB、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驻极体及5-氟尿嘧啶(5-FU)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5000 V驻极体联合不同浓度5-FU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荧光显微镜及RT- PCR技术研究在静电场作用下的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及p53等凋亡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正极性驻极体和不同浓度5-FU联用作用于细胞72 h后,细胞增殖率都有所降低,+5000 V驻极体+160 μg/ml 5-FU组对瘢痕细胞的抑制率达到(0.15±0.051)%。② +5000 V 驻极体组可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 +5000 V 驻极体与 5-FU联用组细胞凋亡数高于 5-FU 单一使用组。③ +5000 V 驻极体作用组,4种凋亡基因 mRNA 的相对表达量都有所增加, +5000 V 驻极体与 5-FU 联合作用组4种标志性基因表达量均较 5-FU 组增大。结论 正极性驻极体与5-FU联合作用对抑制细胞生长有协同作用。正极性驻极体抑制瘢痕细胞生长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来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生肌化瘀膏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Db/db小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生肌化瘀膏高(15 g·kg-1 )、中(10 g·kg-1 )、低(5 g·kg-1 )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贝复济)、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用balb/c小鼠,每组10只。采用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各组小鼠创面修复期肉芽组织中HE染色、IL 1β和Ⅰ、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生肌化瘀膏中、高剂量组创面愈合明显;各组IL 1β的表达均不明显;生肌化瘀膏各剂量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生肌化瘀膏可以促进小鼠创面修复,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兔耳创面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对胶原Ⅰ(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组,于兔耳腹侧面制作直径为0.5cm的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在愈合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测定各组不同时间增生组织胶原Ⅰ(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兔耳创面后出现了类似人增生瘢痕的组织块,两组增生组织块胶原Ⅰ(collagen-Ⅰ)表达早期均比较显著,随时间逐渐减少。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兔耳腹侧创面后增加了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瘢痕块发生率,其胶原I(collagen-I)表达较高,证实了兔耳瘢痕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应用Gˉ菌感染的兔耳创面产生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可用于人增生性瘢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雾化吸入对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紫杉醇脂质体雾化组、紫杉醇脂质体静脉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他3组均用单次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的方法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紫杉醇脂质体雾化组隔日雾化吸入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脂质体静脉组尾静脉注射紫杉醇脂质体,其余组隔日雾化吸入等量生理盐水,观测大鼠一般情况和肺组织病理变化,行肺纤维化Ashcroft评分及肺泡间隔厚度测定,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紫杉醇脂质体雾化组肺纤维化Ashcroft评分明显降低(P<0.01),肺泡间隔厚度明显变薄(P<0.01),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雾化吸入对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其肺泡炎、肺泡破坏程度及纤维化程度,从而降低其死亡率,并且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Ⅰ、Ⅲ型胶原及TGF-β1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降低真核载体pcDNA3.1(+)-TGF-β1转染的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胶原的表达是否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方法 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β1转染小鼠CFs,然后在TGF-β1受体抑制剂SB431542预处理或不预处理的情况下,用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处理CFs 24 h。ELISA检测上清TGF-β1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Smad2/3、p-Smad2/3、Smad4和Smad7的蛋白表达。结果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β1转染CFs后,TGF-β1释放量增加,提示建立了TGF-β1过表达的细胞模型。TGF-β1过表达的CFs经蛇床子素(5~20 μmol·L-1)处理24 h后,TGF-β1、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p-Smad2/3和Smad4蛋白表达降低,Smad7蛋白表达上升。TGF-β1受体抑制剂SB431542预处理2 h后,蛇床子素对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Smad2/3、p-Smad2/3和Smad4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结论 蛇床子素可以通过直接抑制TGF-β1的产生和Smad通路下调α-SMA和胶原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7):919-922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兔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兔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曲尼司特低、中、高剂量组(0.3、0.5、0.7 mg/kg),每组6只,局部sc相应药物。各组兔分别于注射前1 h和注射后第1、3、5周测量瘢痕厚度,观察注射后第5周瘢痕病理学变化,并检测瘢痕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注射前1 h比较,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注射后各时间点瘢痕厚度均减小(P<0.05)。注射后第5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兔注射后第5周的瘢痕厚度均减小,病理学变化均好转,瘢痕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且与曲尼司特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曲尼司特能够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瘢痕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罗沙司他(roxadustat,ROX)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UUO+ROX (25,50 mg·kg-1)剂量组,每组12只。左侧输尿管结扎制备RIF大鼠模型,造模后第3天开始每天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1 d。测定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体外培养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1(5 ng·mL-1)组、TGF-β1+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TGF-β1+ROX (10,20,40 μmol·L-1)组,细胞先用ROX或DMSO预处理2 h,再用TGF-β1(5 ng·mL-1)处理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和细胞内I型胶原(collagen 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E-钙黏蛋白(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tch-1、Notch-1胞内域(NICD)和Hes1的表达。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UUO组相比,ROX给药组大鼠Scr和BUN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胶原沉积明显减少,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RIF程度明显减轻;肾组织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升高而间质细胞标志物Fibronectin、α-SMA和Vimentin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同时肾组织HIF-1α、Notch-1、NICD和Hes1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TGF-β1组相比,不同剂量ROX均能明显降低HIF-1α、Notch-1、NICD和Hes1的表达;显著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下调Fibronectin、α-SMA和Vimentin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ROX可减轻UUO大鼠RIF,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Notch-1信号通路、逆转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7,(9):1213-1216
目的考察曲尼司特乳膏外用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作用。方法通过手术去皮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考察曲尼司特乳膏(0.5%、1%、2%)外用对瘢痕增生的影响,自造模21 d瘢痕形成后各组每日涂抹2次,连续30 d。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和2%曲尼司特乳膏给药对瘢痕平均厚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给药第5~20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曲尼司特乳膏对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瘢痕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曲尼司特乳膏治疗组瘢痕修复程度优于模型组。结论曲尼司特乳膏外用对兔耳瘢痕增生具有一定的促进消退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瘢痕厚度和减少胶原的沉积,有良好的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1-44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只兔耳腹侧制作6个创面。高剂量治疗组:术后第21天开始给予缬沙坦8mg/(kg·d)口服治疗。低剂量治疗组:在术后第21天开始予缬沙坦4mg/(kg·d)口服治疗。阳性对照组:分别在术后第21天和28天时给予皮损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阴性对照组:不给于任何干预。在术后第42天时处死所有兔子,收集所有标本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结果高剂量治疗组的瘢痕增生指数(1.71±0.11)、成纤维细胞数量(438.15±50.01)、Ⅰ型胶原百分比(41.94±2.29)、Ⅲ型胶原百分比(28.83±1.48)均低于阴性对照组(2.02±0.29),(612.08±106.59),(49.51±2.81),(29.80±1.39);低剂量治疗组的Ⅰ型及Ⅲ型胶原百分比(48.24±2.02),(29.05±1.10)均低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的瘢痕增生指数(1.33±0.13)、成纤维细胞数量(233.08±62.32)、Ⅰ型及Ⅲ型胶原百分比(36.42±2.41),(27.94±2.26)均低于高剂量治疗组。结论缬沙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兔耳瘢痕增生,高剂量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苦参碱衍生物M19对二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吲哚美辛治疗组,M19低、中、高剂量(2.5、5、10 mg/kg)组。采用二型胶原诱导建立关节炎模型,分别对大鼠足趾肿胀和体重进行测定并对关节炎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病理变化,Micro-CT观察大鼠骨关节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苦参碱衍生物M19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大鼠关节炎足趾肿胀程度,增加体重,抑制大鼠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和滑膜增生,并对骨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苦参碱衍生物M19对二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信号通路起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40)和Res组(n=40),后两组经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d 2起Res组大鼠予100 mg.kg-1Res灌胃,其余两组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和Res组分别于d 7、d 14、d 28、d 56随机处死10只大鼠,而对照组于d 56全部处死作为总体对照,取出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TGF-β1、ADAMTS-1、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mRNA及蛋白表达,分离血清,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浓度。结果 Res组大鼠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ADAMT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而TGF-β1、ColⅠ、ColⅢ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血清PICP、PⅢNP浓度增加(P<0.05或0.01);相比于模型组同期,Res组各时间点ADAMTS-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TGF-β1、ColⅠ、ColⅢ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血清PICP、PⅢNP浓度则降低(P<0.05或0.01)。结论 Res通过TGF-β1/ADAMTS-1信号通路降解肺组织ColⅠ、ColⅢ发挥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百草枯致小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1 mg/kg)和芹菜素低、高剂量(10、20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ip百草枯(50 mg/kg)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第8天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21 d。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测量小鼠肺系数;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肺组织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第28天时,与模型组比较,芹菜素低、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地塞米松组和芹菜素低、高剂量组肺系数显著降低(P<0.05);芹菜素低、高剂量组肺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肺泡壁断裂及肺泡腔融合较少,肺纤维化程度较轻;芹菜素低、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的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IL-6、IL-1β、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1),Caveo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芹菜素对百草枯诱导小鼠肺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Ⅰ、Ⅲ型胶原含量及炎症因子水平下调、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应碧  汪晓云 《贵州医药》2006,30(8):706-707
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左室重建的重要病理改变,是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VH的组织学改变包括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增生和血管重构[1]。其发生机制目前争议较大,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近年研究表明:Ⅰ、Ⅲ型前胶原端肽与高血压病LVH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晚近动物实验研究亦发现:LVH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β)调控[1]。但临床研究报道鲜见。本文同步检测47例高血压病(EH)患者血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E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TGF-1β水平,同时采用日本Aloka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重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地舒单抗注射液联合特立帕肽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在大腿或腹部皮下注射特立帕肽注射液20 μg,1次/d,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大腿、腹部或上臂部单次皮下注射地舒单抗注射液60 mg,6个月仅注射1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56%(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腰椎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水平显著下降,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骨钙素(OCN)、骨保护素(OP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β-CTX、TRAP-5b、CTX-Ⅰ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P1NP、OCN、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舒单抗联合特立帕肽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过表达硫酯酶超家族成员4(thioesterase superfamily member 4,THEM4)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HKC),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1)normal glucose,Control)、高糖组(30 mmol·L~(-1)high glucose,HG)、高糖+p Yrads-4-THEM4质粒转染组(HG+THEM4)、高糖+p Yr-adshuttle-4空质粒对照组(HG+V)。后3组经高糖刺激48 h后终止培养,Western blot检测THEM4、phospho-Akt(Ser473)、TGF-β1、α-SMA的表达;免疫细胞荧光检测THEM4蛋白表达和定位;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分泌情况。结果高糖刺激可导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THEM4表达降低,phospho-Akt(Ser 473)、TGF-β1、α-SMA的表达增强及ColⅠ、ColⅢ分泌;过表达THEM4能够逆转高糖刺激所导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phospho-Akt(Ser 473)蛋白的活化,下调α-SMA、TGF-β1表达,抑制ColⅠ、ColⅢ的分泌。结论过表达THEM4能够降低高糖诱导的胶原分泌,可能是通过抑制phospho-Akt(Ser 473)蛋白的活化,下调α-SMA、TGF-β1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疏康颗粒联合盐酸雷洛昔芬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就诊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雷洛昔芬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餐后温水冲服骨疏康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自觉疼痛程度、股骨近端、桡尺骨的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1)、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的83.33%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NR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股骨近端、桡尺骨的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股骨近端、桡尺骨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BGP、CTX-1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PIN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BGP、CTX-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GF-β1、IL-6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TGF-β1、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疏康颗粒联合盐酸雷洛昔芬片可提高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有助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探讨雌三醇乳膏对兔耳瘢痕的影响及三苯氧胺的拮抗作用.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兔24只,在建立模型之前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雌三醇组、三苯氧胺组、对照组.造模后,对照组不作处理,雌三醇组给予雌三醇软膏;三苯氧胺组同时给予雌三醇软膏和三苯氧胺.每周观察一次兔耳瘢痕,包括瘢痕硬度、色泽、厚度皮钉大小、数目情况,在术后2周(用药前)及术后5周分别切取3组瘢痕作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瘢痕中成纤维细胞情况及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5周,雌三醇组瘢痕增生明显,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硬、色泽偏暗红、厚度增加并有大量皮钉形成;三苯氧胺组瘢痕明显扁平,表面光滑、质地软、色泽接近正常、厚度变薄,较少皮钉形成;对照组在外观上与三苯氧胺相比,仅皮钉数目多于三苯氧胺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见雌三醇组瘢痕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三苯氧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GF-β1表达高于三苯氧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三醇乳膏对兔耳瘢痕有促进增生的作用,并与TGF-β1表达同步.三苯氧胺可以抑制雌三醇导致的兔耳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Ⅰ)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热休克蛋白47(HSP47)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L-Ⅰ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和ATRA分别作用3 d对HFL-Ⅰ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随后分为6组:对照组、5μg·L-1 TGF-β1组、10μmol·L-1 ATRA组、5μg·L-1TGF-β1+0.1μmol·L-1 ATRA组、5μg·L-1 TGF-β1+1μmol·L-1 ATRA组、5μg·L-1 TGF-β1+10μmol·L-1 AT-RA组,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实验组细胞中α-SMA,Collagen-Ⅰ,HS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GF-β1可刺激HFL-Ⅰ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的ATRA对HFL-Ⅰ细胞增殖能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②5μg.L-1 TGF-β1诱导后,HFL-Ⅰ细胞中α-SMA,Collagen-I,HSP47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③ATR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下调经TGF-β1诱导的HFL-Ⅰ细胞中α-SMA,Collagen-I,HS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ATRA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HFL-Ⅰ细胞的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Col-lagen-I、HSP4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