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出院后继续动机性访谈对抑郁症患者远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 3 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的抑郁症患者 164 例,采用投硬币法进行分组,实验组 79 例,对照组 76 例。 实验组根据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增加出院后动机性访谈的次数,对照组进行 3 次住院期间的动机性访谈、常规的抑郁症健康宣教和电话随访,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出院后 1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时完成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资料收集。 结果 两组出院后 1 个月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出院后 3 个月和 6 个月时,实验组的服药依从率分别为 92.41% 和 96.20% ,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 81.58% ,71.05% )( P<0.05 )。 结论 住院期间的动机性访谈可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短期服药依从性,出院后继续动机性访谈可为患者提供院外延续性护理方案,在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有更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红  苗冬梅 《妇幼护理》2023,3(6):1503-150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配合结构式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 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采取心血管内 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配合结构式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 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 行为、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配合结构式心理护理,能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 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延续护理促进断指再植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行断指再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及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延续护理。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末、6个月末观察患者康复知识水平、康复训练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再植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出院时康复知识得分、康复训练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再植指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末、6个月末康复知识得分、康复训练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再植指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延续护理能提高断指再植患者对康复训练知识水平及依从性,保证康复训练实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再植指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朱艳华  张妍  肖捷 《妇幼护理》2023,3(17):4218-4220
目的 探究动机性访谈结合电话随访对体检结果异常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纳入的 706 例体检结果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3 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结合电话随访模式。评估对比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认知水平、护理满意度及复诊 情况。结果 访谈前,两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访谈后,观察组的生活方式、随访、用药及总分各 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访谈前两组的疾病认知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访谈后,观察组的疾病 知识、服药方式、运动、饮食、疾病自我检测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访谈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访谈后,观察组未复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结合电话随访可提高体检结果异常者自我管 理水平和疾病认知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未复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动机性访谈组(干预组)94例与对照组92例,干预组采用动机性访谈计划进行院内及院外护理,内容围绕患者自我管理及服药依从性,从访谈中发现患者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与患者共同协作制定解决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分别采用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和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量表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在自我管理水平上,两组患者入院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症状管理评分分别为(16.3±2.6),(13.1±2.3),(17.2±2.2),(17.5±2.9)分,高于入院时的(13.5±2.5),(10.1±1.7),(13.0±2.0),(13.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2.09,2.17,2.14;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药依从性水平上,干预组有忘记服药的经历、有时不注意服药、自觉症状改善时曾经停药、服药自觉症状更坏时曾经停药较入院时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且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动机性访谈式康复延续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动机性访谈式康复延续护理模式,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遵医依从性、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遵医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脑卒中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式康复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脑梗死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MI),评价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方法将8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MI干预。随访6个月,对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法分别评估MI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经MI干预后出院时、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服药依从意愿和信心显著提高(P0.05)。结论 MI可促进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和跨理论模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和BM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的护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嘱用药、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异常血糖应对能力和足部护理、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 h血糖水平(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和BMI。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PG,2hPG,HbA1c和B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和跨理论模型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和BM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服药相关信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在门诊就诊的具有服药不依从或有不依从风险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指导。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服药相关信念。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学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服药相关信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服药相关信念,与传统的健康教育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在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 12月-2018年12月我院心内科10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54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比较2组服药依从率。 结果 出院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服药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χ2=31.906,P<0.001;χ2=44.795,P<0.001);且干预组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1,P=0.104)。结论 动机性访谈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且持续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胶质瘤术后需要同步放化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同步放化疗第6周及出院后1个月、4个月及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水平、用药依从性。在干预前、同步放化疗第2周、第4周及第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效能感各个维度的评分随时间进展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得分及用药依从性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步放化疗第2周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第4周、第6周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水平,降低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敖梅  谢春燕  阮舒华   《护理与康复》2017,16(3):221-224
目的探讨家庭自我管理监测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早期心脏康复,对照组出院前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家庭自我管理监测表对患者的家庭康复进行干预。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家庭康复依从性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家庭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自我管理监测表的使用有利于促进慢性心力衰竭居家患者的心脏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云随访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120例泌尿结石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入院的60例为对照组,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入院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在出院后给予常规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出院后随访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达标理论的云随访。分别于随访1个月和3个月后,微信群内进行问卷测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结石治疗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和疾病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天和10天结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后疾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出院后基于达标理论的云随访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提高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机访谈式健康教育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60例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4例未能完成本研究的患者,最终纳入156例.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6...  相似文献   

15.
曾繁英  彭曼英 《全科护理》2020,18(7):781-785
[目的]研究Heider平衡理论对泌尿外科尿路造口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尿路造口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随访,观察组应用Heider平衡理论指导随访及干预。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得分情况,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ESCA量表各维度得分及WHOQOL-100量表中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eider平衡理论用于指导尿路造口病人的院外干预能有效提升病人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阶段性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及对照组(n=64),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接受动机性访谈及阶段性干预,对两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饮食遵医率、戒烟戒酒遵医率、锻炼遵医率及用药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阶段性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雪莉  弓永红 《疾病监测》2020,35(7):598-601
目的了解微信随访干预对女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女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微信随访干预。 对比两组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微信随访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χ2=4.016、4.142、4.904、5.056,均P<0.05);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随访干预应用于女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改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访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及指导,观察其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1年1~12月出院肺结核患者400例按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随访管理教育及护理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嘱服药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回访式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预后及知信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千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预后、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及知信行等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呼吸困难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自我管理各维度及总分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自我管理各维度及总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知识、信念、行为及总分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患者知识、信念、行为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6.86±1.09)分(5.03±1.1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0,P<0.05)。【结论】微信式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COPD老年患者预后,增强用药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水平,优化患者知信行能力,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实施依从性干预后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观察组,将2016年1~12月该院实施依从性干预前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接受依从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项目(WHO DASⅡ)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以及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和ITA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WHO DAS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庭照顾者出院后3个月Z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从性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提升预后效果,减轻家庭照顾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