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中药复方多糖作为碳源对脆弱拟杆菌生长的影响及其基于转录组学从多糖利用位点差异表达角度的机制分析。方法 使用不同的碳源培养基(分别以浓度为20%的理中汤多糖和参苓白术散多糖、葡萄糖、脑心浸液(BHI)为唯一碳源)体外厌氧培养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e ATCC25285),通过连续取样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碳源对脆弱拟杆菌ATCC25285的生长影响。再对不同碳源培养基的脆弱拟杆菌ATCC25285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研究不同碳源影响细菌生长的机制。结果 不同碳源体外培养结果显示,理中汤多糖组、参苓白术散多糖组、BHI组和葡萄糖组分别在26、32、26、38 h细菌生长达到细菌浓度最大值,均可以得到良好生长。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基因本体论(GO)富集表明理中汤多糖组与参苓白术散多糖组集中在二羧酸转运和二羧酸跨膜转运活性等功能条目,多糖利用位点(PULs)差异分析表明参苓白术散多糖组与BHI组比较,两者共同高表达了PUL(4、27)及糖苷水解酶13(GH13)和糖基转移酶5(GT5),参苓白术散组单独高表达了PUL9,BHI组单独高表达PUL(17、19、20)及GH3、GH144;参苓白术散多糖组与葡萄糖组相比,PUL27及GT5在两组中均高表达,参苓白术散多糖组中单独高表达PUL(4、9)及GH13,葡萄糖组中单独高表达PUL(2、17、19)及GH2;理中汤多糖组与BHI组比较,两者共同显著表达PUL(4、17、19、20、27)及GH3、GH144,理中汤多糖组中单独高表达PUL(2、8、23、27)及GH2、GH57,BHI组中单独升高表达的为GH13;理中汤组与葡萄糖组比较,两者共同显著表达了PUL(4、27)及GH2,理中汤多糖组中单独高表达PUL(4、8、20、23)及GH3、GH144,葡萄糖组单独高表达PUL30。结论 不同碳源对脆弱拟杆菌ATCC25285的体外实验与转录组结果相互印证,PULs和GH的表达可能根据不同碳源的营养情况对脆弱拟杆菌ATCC25285适应性生长提供益处或代价,这或许是中药复方多糖调节脆弱拟杆菌ATCC25285的生长机制之一,可为深入研究脆弱拟杆菌代谢途径与中药复方多糖之间的联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9,(3)
在中药多糖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肠道菌群是一道重要的桥梁,该成分在其作用下降解为短链脂肪酸、CO_2等,进一步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免疫应答等,同时也对宿主肠道菌群的丰度、种类及比例等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中药多糖通过扶植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各菌群之间的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归纳中药多糖对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与利用中药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糖又称多聚糖,是中药重要成分,也是中药的有效成分[1],随着深入研究,已有300多种多糖被提取出来。研究发现中药多糖具有降血脂、降糖、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2]。肠道菌群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同时疾病的发生也常引起肠道菌群的紊乱。肠道菌群的组成受不同疾病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反过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4]、产生的代谢产物[5]等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中药药理紧密相关,微生态机制研究已成为中药药理研究的新方向。诸多的肠道菌群功能类群中,产丁酸菌是肠道菌群的一个重要功能类群,其能够发酵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内源蛋白等产生代谢产物,其菌群的失调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因产丁酸菌的重要次级代谢产物是丁酸,而丁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短链脂肪酸,在维持肠道健康、调节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调节能量代谢、影响细胞分化和凋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多糖具有含量多、不易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够被肠道菌群分解利用的特点,可以作为细菌碳源,对包括产丁酸菌在内的肠道菌群进行调节,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基于"产丁酸菌——中药多糖"的中药药理研究,从肠道细菌的功能和从菌群碳源的多糖成分研究中药药理,是中药微生态机制研究的新领域,亟待加强。该文结合最新文献和自己中药微生态药理工作,综述了丁酸的作用、产丁酸菌利用中药多糖的分子机制、中药多糖与产丁酸菌关联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产丁酸菌与中药多糖之间的联系,并对基于"产丁酸菌——中药多糖"的中药药理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抛砖引玉,为基于"产丁酸菌——中药多糖"的中药药理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多糖因在免疫调节方面作用明确,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医药从业者广泛关注,但是中药多糖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权威的结构表征方法、多方位的免疫调节机制探究途径。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多糖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多糖受体的研究进展及中药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潜能进行综述,为中药多糖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失健运,运化失司,则出现腹胀、肠鸣、泄泻等症状,与现代医学胃肠、免疫、代谢等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作为与机体长期共生的微生物系统,在抵御病原入侵、保护胃肠、恢复免疫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看作中医"脾失健运"病理体现,健脾类中药及其组分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其相关病理,尤其多糖是发挥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对健脾类中药多糖组分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关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可为改善脾虚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基于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综述了近年来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有毒/刺激性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失调影响,中药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转归作用,肠道细菌对中药成分的代谢作用以及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共代谢作用等方面,对中药特定生物效应与肠道菌群结构及"肠道菌群-宿主共代谢"内源性代谢物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和展望,旨在为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药的生物学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推动中药临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药多糖的分子修饰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多糖的分子修饰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其主链或侧链的某些特殊结构或功能基团进行修饰,使多糖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以增强其生物活性。其中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方法和辐照技术;化学方法主要有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羧甲基化、烷基化、磺酰化和硒化等方法;生物方法也称酶法,分为酶降解法和酶合成法。经过分子修饰后中药多糖的物化性质和空间结构发生一定改变,使得多糖的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明显增强。就近年来中药多糖的主要分子修饰方法及分子修饰后多糖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红毛五加及其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近10年来红毛五及其多糖抗心律失常、解热、镇痛、保肝、抗肿瘤、抗辐射、免疫增强等的药理作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吴振宁  王琦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23,54(14):4713-4721
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至今其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阐明。尽管不断有新的抗抑郁药物问世,但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根治抑郁症仍然是一大难题。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已证实,菌群紊乱及其代谢失调与抑郁症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对脑-肠轴的现代与传统研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抑郁症的相关性、中药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矫正作用进行综述,为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中药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白芨提取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纯化并制备阳离子型白芨多糖,研究其表征,探讨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方法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52)和凝胶柱(Sephadex G-100)色谱,分离纯化得白芨多糖,通过高碘酸钾氧化得到含醛基的还原性多糖,该还原性多糖与精胺在碱性条件下形成希夫碱式共轭物,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含伯胺基的阳离子型多糖,分别通过盐酸羟胺法和三硝基苯磺酸法测醛基与伯胺基的产量,并考察了氧化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该阳离子型多糖对基因的结合与保护作用。结果所提纯的白芨多糖为一种不含阳离子基团的非还原性多糖,通过胺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可成功制备出含伯胺基的阳离子型多糖,红外光谱证实了多糖上伯胺基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阳离子型多糖可以结合并保护质粒DNA。结论通过胺化还原反应方法制备的阳离子型白芨多糖,有望作为一种多糖基的多聚阳离子型基因载体在真核细胞基因转染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按现行生物分类系统,厘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2020年版正文中收载的98种药用动物、93个动物药入药部位的基本信息;回顾了《中国药典》 2020年版药用动物养殖研究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分析了《中国药典》 2020年版正文收载药用动物养殖进展,以期为药用动物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枸杞叶又名天精草,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自古便作为药食两用品种。历代本草记载,枸杞叶具有滋肝补肾、明目益精、消渴润肺之功效。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枸杞叶资源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现代研究发现,枸杞叶富含黄酮类、酚酸类、多糖类,以及甜菜碱、精胺和亚精胺生物碱类等多种资源性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糖、调血脂、增强免疫、神经保护、抗肿瘤、延缓衰老、抗菌及美白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梳理近年来在枸杞叶资源性化学物质研究、传统功效表征和生物学活性评价及降血糖相关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枸杞叶资源价值创新与资源化利用策略和途径,以期为枸杞资源产业利用效率提升、枸杞叶资源化利用及大健康产业链延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陆钰婷  刘华一  杨阔  杨柳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627-1632
正常人体的胃部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帮助维持着消化系统的功能,目前已知的胃部菌群的主要组成包括5大菌门及69个菌属。近年研究表明胃部菌群失衡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有效地修复胃部菌群的平衡对于防治癌变有着显著意义。中医药在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方面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疾病的防治原则,与微生态学提倡的平衡与协调理念相合,且中药通过口服进入消化道以后,可以直接和胃肠道的菌群起双向调节作用。希望能够从中药调节胃部菌群平衡的新视角切入,为中药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潜在的中药质量安全隐患也日渐突出。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中药材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被用于减少或降低黄曲霉毒素,然而很少有合适方法能在中药材中经济、高效、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因此,继续研究解决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问题的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污染现状、防控黄曲霉菌生长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措施进行综述,并对未来防控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解决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问题提供思路,以保证中药材质量,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0种药用黄芪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芪是最常用的中药材药物之一,药用黄芪属植物在国内有明显的地域应用特点。该文论述10种具有代表性的黄芪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属5个亚属。10种黄芪属植物分别是簇毛黄芪亚属中的乌拉特黄芪(Astragalus hoantchy),背扁黄芪(A.complanatus);黄芪亚属中的梭果黄芪(A.ernestii),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蒙古黄芪(A.momongholicus var.mongholicus),多花黄芪(A.floridus),金翼黄芪(A.chrysopterus),草木樨状黄芪(A.melilotoidesll);华黄芪亚属中的华黄芪(A.chinensis);裂萼黄芪亚属中的斜茎黄芪(A.adsurgens)。47种皂苷类化合物中,膜荚黄芪中发现37种,蒙古黄芪10种,梭果黄芪6种,多花黄芪4种;85种黄酮类化合物中,蒙古黄芪40种,膜荚黄芪31种,斜茎黄芪21种,梭果黄芪3种,背扁黄耆15种,乌拉特黄芪3种,金翼黄芪1种,草木樨状黄芪3种;蒙古黄芪中得到6种生物碱。黄芪多糖类因为提取工艺不同,得到的结构有很大差异。药理作用主要从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对心血管方面的作用论述。  相似文献   

17.
植物雌激素是指存在于植物中,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与雌激素相似的化合物,当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低于正常水平时发挥类雌激素的作用。归纳总结了植物雌激素的药理作用及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植物中药。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减毒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雷公藤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与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消化、生殖、血液、免疫等系统。因此,雷公藤制剂的减毒持效研究成为近年的焦点。作者对1999~2011年雷公藤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48篇进行了检索分析。由文献可知传统上的雷公藤减毒方法包括剂型改革、炮制及中药配伍等。近年来出现的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可获取雷公藤新药材,为雷公藤减毒持效研究拓宽了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今后需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药效机制结合,借助于现代检测方法,揭示其减毒持效的机制,为雷公藤制剂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神农架中药资源保护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是世界瞩目的中药资源宝库。为了更好地保护神农架中药资源并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基于对神农架中药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的分析,从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资源管理等角度提出了神农架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丹参和三七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冠心病如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与冠心病等危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因此,丹参-三七药对及其组分配伍治疗冠心病的潜在机制受到广泛关注。大量文献表明丹参-三七及其组分配伍在治疗冠心病中具有调节脂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作用。总结了丹参-三七药对及其组分配伍在治疗冠心病中的药效和机制,以期为其后续研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