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ATP结合盒转运体家族和溶质转运体家族的转运体参与众多的中药与化学药相互作用过程,因其可介导内外源性药物及其代谢物的跨膜转运。转运体同细胞色素P450酶类似,会对特征底物的血药浓度和组织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或者毒副作用。本文综述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等5种转运体所介导的中药与化学药相互作用,以期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膜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得转运蛋白的研究更加深入,自1976年发现第一个膜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以来,目前已知有七大类共49种腺苷三磷酸结合盒(ATP binding cassette,ABC)基因和46族共360种溶质转运体(solute carrier,SLC)家族的基因[1]。由于转运蛋白不仅识别生理的或内源性底物,而且还识别外源性物质,其中包括药物。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物的相互作用已成为药物毒性研究的热点。许多中药的活性成分或其提取物在体内的药效和毒性与转运体相关,转运体的表达或活性可明显影响中药在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活性。其中,基于转运体的马兜铃酸、雷公藤甲素等中药成分的肝、肾毒性的研究十分广泛,而中药对转运体的作用也会对其他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基于转运体角度来概述中药毒性及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对中药的毒性研究及临床上的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且作用机制也多种多样。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单个食物或食物中的某些营养成分通过调节药物转运体或代谢酶的功能从而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食物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方面,并且主要是调节其中参与的药物转运体和代谢酶的功能。转运体介导的食物对药物体内吸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肠上皮摄取型和外排型的转运体,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对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一些屏障中的转运体;对代谢的影响主要是同时调节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对排泄的影响是通过调节肾脏和肝脏胆汁排泄的药物转运体,从而影响药物的清除率。因此,转运体介导的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直接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甲氨蝶呤是一种抗叶酸类抗肿瘤药物,临床常用于治疗某些肿瘤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和银屑病,治疗作用显著,但治疗窗较窄。多种转运体参与甲氨蝶呤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当甲氨蝶呤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易发生基于转运体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药物疗效的改变。本文通过查阅及分析文献,总结归纳了转运体介导的甲氨蝶呤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甲氨蝶呤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转运体参与二甲双胍的体内处置过程,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行为有重要影响。某些药物可影响转运体的功能,当其与二甲双胍联用时,有可能引起后者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改变,从而导致不良的临床治疗结局。本文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将转运体介导的与二甲双胍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二甲双胍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实践中使用的大多数药物是经口服给药,必须经过充分和持续地吸收才能达到效果。药物吸收在口服药物治疗疾病中起着先决条件,其中药物转运体在药物的肠道吸收中起主要作用。同时药物的联合应用在临床上越来越普遍,通常通过使用多种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但联合用药大多会产生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药动学特点。综述肠道转运体介导的几类药物相互作用对其吸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本综述针对已上市的一系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介绍其由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肾单元近端小管细胞具有多种药物转运体和代谢酶,在药物及其代谢物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近端小管细胞中主要转运体包括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体、多药及毒素外排转运蛋白、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主要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磺酸基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肾脏转运体和/或代谢酶介导药物相互作用(DDIs)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肾脏转运体和代谢酶存在密切协作关系,在肾脏也存在多种相互作用现象(包括转运-转运相互作用,代谢-代谢相互作用和转运-代谢相互作用),其显著影响药物肾脏处置、临床疗效和肾毒性。本文系统阐述了这些相互作用对药物及其代谢物的肾脏排泄、药动学、DDIs和肾毒性的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阐明肾脏转运-代谢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研究体内药物肾脏处置和DDIs,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药物转运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出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是一类药物摄取转运体,其表达分布广泛,转运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底物众多,一些药物因抑制有机阴离子转运体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家族不同成员的组织分布、结构特点以及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结肠靶向给药(CTDD)系统的相关进展全面综述,探讨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19种期刊25篇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中药CTDD系统包括p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微生物酶解型、生物黏附型、压力依赖型、脉冲型和联合应用型。结论中药CTDD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中药指标成分、体内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近年来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申请状况的回顾分析,从中药新药技术审评和注册管理的视角,阐述了对中药新药研发创新议题的若干观点。包括对中药新药研发创新内涵的理解,对中药新药研发创新具体形式的认识,以及对当前中药新药研发创新方面存在问题的剖析等。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因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问题日益凸显,而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是影响药物体内处置过程的重要因素,其表达和功能的改变常常引起药动学的变化,是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靶点。因此,开展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十分必要,就CYP450酶介导的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以及常见的中药注射剂对CYP450酶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索了近5年(1999-2004年)来万方、维普、CNKI、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有关中药靶向制剂研究的文献,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从微球制剂、复合性乳剂以及脂质体三方面对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展望.指出了中药靶向制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切实可行,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5277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僻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对2006—2008年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5277例中药不良反应应用统计分析和PRR值计算,进行中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结果中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附件损害、过敏性反应和消化系统损害;严重不良反应为2.8%;应用PRR值检测到药物不良反应信号91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一般较为轻微,有意义的不良反应较少。PRR值计算简单,可用于不良反应信号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情况、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提供数据。方法:收集某院10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16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患者、ADR/ADE类别、涉及药品及合理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6例报告中66.3% ADR/ADE临床表现未被载入药品说明书;所涉中药98.2%为注射剂型,复方制剂ADR/ADE发生比例高于单方;51.2%的ADR/ADE涉及不合理用药,其中最常见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为超剂量用药(30.7%)。结论:静脉用药、复方制剂以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增加中药ADR/ADE风险,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的发展与药物研究开发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其主要研究体系有生物体液、生物组织及单个细胞的代谢组,利用一些现代的分析技术,如NMR、LC-MS、GC-MS等,取得整个研究体系的多维数据后,利用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技术寻找其中的系统生物学信息。本文从代谢组学的发展,代谢组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以及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价,疾病模型,特别是中药研究的应用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小分子与生物体内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药物作用靶标的揭示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基于已知的药物作用靶标,阐明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已成为中药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化学和生物技术与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两大视角,总结了亲和超滤质谱技术、分子生物色谱技术、磁珠富集技术、等离子共振技术、生物膜干涉技术、分子对接技术、药效团模型和机器学习8种基于药物靶标识别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现状,以期补充传统药物发现的方法,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晓莹 《安徽医药》2011,15(9):1171-1173
目的 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该院2006~2009年上报合格的24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61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37个品种,其不良反应累及8个系统.结论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