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解剖钢板固定术,观察组给予解剖钢板固定术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血清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 d及90 d评分均较对照组相比更为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伸直缺失程度及膝关节稳定度(98.75±14.38)°、(7.96±0.84)°、(6.44±0.9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7.65±10.48)°、(12.69±1.79)°、(9.59±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肿胀、疼痛、神疲乏力及瘀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TNF-α、IL-6、骨钙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后,疗效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恢复,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微创术后配合中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效果。方法:106例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各53例,两组均用锁定钢板微创术治疗,实验组术后加用中药内服外敷。结果: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4周后神疲乏力、瘀斑、肿胀、疼痛积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4周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锁定钢板微创术后用中药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蒋攀峰 《新中医》2020,52(7):97-100
目的:探索骨伤复元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骨愈合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骨伤复元汤进行治疗。对比2组切口愈合情况、疼痛、肿胀与瘀斑症状评分、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结果:观察组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的疼痛、肿胀与瘀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周,2组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2周的疼痛、肿胀与瘀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复元汤联合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减轻疼痛、肿胀与瘀斑等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后中医综合治疗的应用意义。方法:纳入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手法整复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夹板拆除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疼痛评分;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夹板拆除时间、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整复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叶春  傅科上  楼红侃 《新中医》2020,52(18):98-101
目的:观察活血消肿汤配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 例行锁定加压钢板(LCP) 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活血消肿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1 个月。评估2 组症状体征积分,记录肿胀消失、疼痛缓解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症状体征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胀消失、疼痛缓解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肿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可减轻其肢体肿胀、疼痛情况,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龚腾  何思敏  徐然龙 《新中医》2021,53(13):140-143
目的:观察了浮针疗法联合补肾接骨汤运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解剖钢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浮针疗法联合补肾接骨汤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活血止痛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量表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7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HSS、RO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HSS、RO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补肾接骨汤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膝关节能力康复,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熏洗方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行解剖钢板固定手术,对照组术后1周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熏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骨折症状缓解情况(GQOL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全血黏度、血沉)、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2组GQOLI评分、低切全血黏度水平、血沉水平、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熏洗方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早期症状缓解和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王春煜  林雪冰 《新中医》2020,52(13):97-9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四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疼痛患者给予依托考昔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连续治疗1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症状评分及肿胀、疼痛消失时间,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症状评分均降低,治疗组VAS评分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胀、疼痛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和肿胀,促进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汪启梁 《光明中医》2023,(7):1348-1350
目的 探究活血止痛汤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Excel分组法将江西省樟树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止痛汤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7 d肢体肿胀、疼痛和消肿、止痛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2组术后3 d和7 d肿胀值和疼痛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时点肿胀值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肿、止痛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止痛汤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缓解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肿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对改善预后,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接受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比较2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GQOLI各项评分、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度及血清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GQOLI各项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稳定度、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树云 《新中医》2016,48(7):107-109
目的:研究祛瘀退痹消肿方对微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瘀退痹消肿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关节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HSS评分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恢复优良率观察组为94.74%,对照组为7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周,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53%,对照组为2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微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加用祛瘀退痹消肿方治疗,能显著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加速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骨折1号汤结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骨折疗效及对骨密度、骨折愈合速度影响。方法研究合计纳入75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均由医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予以对照组38例患者常规内固定治疗,予以对照组37例患者常规内固定+骨折1号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动状态疼痛消失时间及静息状态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肿胀疼痛、瘀斑、头晕眼花、便秘尿赤、口渴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骨密度指标变化、并发症情况、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治疗满意度。结果较对照组(78.95%,30/38),观察组有效率(94.59%,35/37)高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活动状态疼痛消失时间及静息状态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胀疼痛、瘀斑、头晕眼花、便秘尿赤、口渴等中医症状积分、骨密度指标、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肿胀疼痛、瘀斑、头晕眼花、便秘尿赤、口渴等中医症状积分、骨密度指标、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疼痛、瘀斑、头晕眼花、便秘尿赤、口渴等中医症状积分、骨密度指标、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0.00%,0/37)低于对照组患者(10.53%,4/38)(P<0.05);较对照组(81.58%,31/38),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97.30%,36/37)更高(P<0.05)。结论骨折1号汤结合内固定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患者骨折愈合快,骨密度指标改善,并发症率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十分认可,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接骨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消失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纽的疼痛和肿胀消失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纽(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补肾接骨汤可以有效改善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加快骨折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采取补肾接骨汤治疗,对照组采取接骨七厘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骨痂形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接骨汤能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疼痛肿胀情况,促使患者骨折较快愈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赖展少  王洁琼 《新中医》2016,48(1):69-71
目的:观察续筋接骨汤联合手术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交锁髓内钉联合植骨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续筋接骨汤治疗,记录2组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n评分和HSS评分。结果: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对照组为9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ysholn评分和HSS评分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ysholn评分和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筋接骨汤联合手术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方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Bostman评分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克氏针固定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健脾生血方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消失(肿胀、疼痛及瘀斑)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中医证候积分、AS疼痛评分、Bostman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疼痛及瘀斑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肢体疼痛、肌肉紧张、肿胀瘀斑及肢体活动受限)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Bostma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与75.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方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能够显著加速症状消失,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轻疼痛,从而促进促进髌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5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解剖钢板固定手术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主要证候积分,关节伸直缺失程度评分,膝关节稳定度评分,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水平均出现降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出现上升,观察组患者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357,11.806,12.338,15.104,2.330,-4.284,4.654,7.223,9.112,8.685,3.912,P0.05),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10例,有效的14例,无效的8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17例,有效的13例,无效的2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51,χ~2=4.267,P0.05)。结论:使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降低症状反应,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恒古骨伤愈合剂在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2组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手术治疗,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术后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组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肢瘀斑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比较2组骨折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患肢瘀斑消失时间、肿胀消退的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H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可有效促进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肢瘀斑消失、肿胀消退、骨折愈合,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并且疗效优于桃红四物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LISS板组和解剖板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膝关节3、6和12个月的HSS评分。结果:LISS板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长于解剖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板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解剖板组(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LISS板组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解剖板组患者(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S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和骨折愈合快的特点,并且有利于早期膝关节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术后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观察组予以中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比两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VAS评分、Lysholm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中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够提高恢复效率,帮助患者减轻疼痛、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