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盆腔痛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复杂,缠绵难愈,常由盆腔炎性疾病治疗不及时发展而来.马宏博教授发现本病以湿热瘀阻证多见,认为该病证多为虚实夹杂,根本病机为瘀血阻滞,致病因素是湿邪,病位在少腹及冲任.马宏博教授根据"热者寒之""结者散之"的治病原则,灵活运用"清法"与"消法",自拟盆炎方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痛,以清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遗留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37例慢性盆腔痛患者,平均年龄38岁,病程平均2.7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离子导入,7d为1疗程;配合西药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7d为1疗程。结果:137例中治愈74例,显效的41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痛,患者在短时间内可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多西环素片,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丸。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寒凝血瘀证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寒凝血瘀证症状(下腹胀痛、带下量多、形寒肢冷、带下色白质稀、经期腹痛加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5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浆黏度及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4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丸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下调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汤。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4%,对照组总有效率84.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康妇炎胶囊联合甲硝唑及头孢曲松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研究组加予康妇炎胶囊治疗.1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妇炎舒胶囊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妇炎舒胶囊。10天为1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疗程。评估2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2、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IL-2、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炎舒胶囊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替硝唑胶囊。 相似文献
7.
对慢性盆腔痛患者53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包括妇科保健,抗炎,等方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总有效率达92.45%,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4)
目的观察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于月经干净3 d后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和中药保留灌肠,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配合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月经来潮第1天或急性炎症发作期给予0.9%氯化钠250 m L加头孢替唑钠2.0g静脉滴注每天2次,0.5%甲硝唑氯化钠250 m L静脉滴注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中药口服、灌肠基础上给予电刺激治疗:采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PHENIX USB8进行电刺激治疗,先选择镇痛-传统的经皮电刺激方案,频率1~4 Hz、脉宽230~270μs,治疗时间15 min;再选择内啡肽TENS联合疗法,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μs,治疗时间15 min;每次治疗时间共30 min,避开月经期,与中药灌肠同期进行,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均0.05),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应用温针灸疗法,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 <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前下降(P <0.05),且治疗组评分降低程度更为明显,治疗组患者下腹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 <0.05);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P <0.05)。结论温针灸可显著消除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等临床表现,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标幽赋》言毫针虽微,却蕴“蠲邪扶正”之道。王维昌深谙此理,遂圆机活法,合之运用“三药”(对药、角药、方药)治疗慢性盆腔痛,此文浅析其配伍机理及特色。慢性盆腔痛由“邪实”“正虚”所致,行以“蠲邪扶正”之道,分期论治。急性期蠲邪以攻实:投如鸡血藤-大血藤“二藤”通经络,水蛭-虻虫-苏土虫“三虫”破瘀血,橘核-荔枝核-川楝子“三核”行气滞,高良姜-小茴香-吴茱萸-肉桂“四温”解寒凝;恢复期扶正以补虚,投如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三子”补益冲任。王维昌用药,注重其间须使、辅成之配伍;偶可独当一面,自成一方;善投“宏药”攻坚,峻剂克疾;善用虫类以助行,花类以解郁;且變理阴阳,药投“动静”;分期论治,以达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妇炎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盆腔炎所致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5例盆腔炎所致盆腔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及替硝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妇炎舒胶囊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09%,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痛以肾气不足为本,湿热、气滞、寒凝、瘀血为标,证属本虚标实.对于盆腔炎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然抗生素为中医苦寒之品,长期使用,易损伤正气,终至恶性循环.因此,治疗时不可单纯驱邪或是用补益之剂,更应侧重固护正气,强调辨证论治,扶正与驱邪并用,内外并进.此外,中医外治法,如直肠给药、皮肤给药、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离子导入等均可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及灌肠,同时辅以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有效率76.9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结合调情志治疗盆腔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中药灌肠组予中药灌肠Ⅰ号方灌肠治疗,中医综合组予中药灌肠Ⅰ号方灌肠及调情志治疗,对照组予氧氟沙星胶囊及甲硝唑片口服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N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血浆5-羟色胺(5-HT)和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及随访1月,3组患者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疗程结束时及随访1月3组NRS评分及NRS评分分级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1月,各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及随访1月中医综合组HAMD评分下降更为明显,与中药灌肠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浆5-HT水平均有下降,血浆β-EP水平均有上升(P<0.01);治疗后中医综合组、对照组5-HT、β-EP改善较中药灌肠组明显(P<0.05,P<0.01);而中医综合组5-HT、β-EP改善又较对照组明显(P<0.05,P<0.01)。治疗前NRS评分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与β-EP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中药灌肠结合调情志治疗盆腔炎性慢性盆腔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躯体疼痛和情绪障碍等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和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08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 ... 相似文献
17.
慢性盆腔痛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一种,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及瘢痕形成,炎症形成的粘连瘢痕以及盆腔充血常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且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潘永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3):130-131
目的 分析研究慢性盆腔炎采用康妇灵胶囊联合药物灌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盆腔炎的病人126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单一使用康妇灵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入药物灌肠结合微波治疗.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采用康妇灵胶囊、药物灌肠配合微波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并且反复发作几率极低,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妇炎清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设计方法,5个试验中心3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试验组予妇炎清颗粒及金刚藤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予金刚藤胶囊及妇炎清颗粒模拟剂口服,疗程4周。将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2周两组的临床总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盆腔疼痛评分疗效、盆腔积液及包块的恢复、宫颈分泌物恢复、复发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00例患者中,符合方案有效病例282例,试验组145例,对照组137例。疗程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3%(132/145)、67.88%(93/13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程度对比对照组更佳(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盆腔疼痛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3.10%(135/145)和75.91%(104/13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腔内积液、包块恢复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15.633,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与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慢性盆腔痛(CPP)的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脱落10例)和对照组(72例,脱落9例)。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每次1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穴取关元、水道、归来、肾俞、次髎,其中水道、归来、肾俞、次髎行电针疗法。两组均于月经来潮前10 d开始治疗,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0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经周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下腹部、腰骶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治疗前后局部体征评分、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下腹部、腰骶部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宫骶韧带触痛评分外,两组治疗后局部体征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附件区压痛评分及局部体征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WHOQOL-BREF生理领域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症状、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