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 探讨QCC护理模式在改善内科慢性疾病患者情绪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内科慢性疾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QCC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62例.常规护理组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采用常规的内科护理工作方法和措施;QCC护理组采用QCC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及护理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SAS、SDS评分QCC护理组评分结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QCC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临床针对内科慢性疾病患者护理实践过程中采用QCC护理模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RECEDE-PROCEED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出院后进行为期24周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 健康教育前,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SAS与SDS评分、6 min步行距离、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SCHFI评分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4.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332-1333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躯体、综合、环境及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系统性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精细化管理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住院过程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行为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管理、症状管理、药物管理、心理与社会适应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行为精细化管理法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明显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朱玉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47-5747,5757
为探讨负性情绪对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采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调查工具,对51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差组(26例)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ADL佳组(P均&;lt;0.05)。提示负性情绪可能影响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晶 《当代护士》2023,(4):61-65
目的 探讨5步式叙事疗法在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5步式叙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压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步式叙事疗法在减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应对信念与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05-350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例CHF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CHF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6.67%、53.33%。病程、职业性质、经济状况与焦虑、抑郁发生相关(P〈0.05),文化程度与焦虑发生相关(P〈0.05)。心功能分级是抑郁、焦虑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β=-1.005,-0.855,P〈0.05;95%CI1.236—6.035,1.075—5.139)。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选择55例慢性心力衰竭焦虑住院患者,标记为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并随机选择综合护理未实施前55例慢性心力衰竭焦虑住院患者,标记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均明显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护理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抗心衰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6)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n=5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两组用药12周后,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与HRV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率(HR)、6 min步行试验(6-MWT)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HR、6-MWT和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50%)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SDNN和SDAN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心衰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HRV,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夏丽莉  刘滢  黄梅  江恒  朱姣  王蓉  陈爱玲 《护理学报》2016,23(17):22-25
目的:建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计划服务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我国慢病管理提供可参考的模式。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出院指导,研究组建立出院计划方案,分别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结果、生命质量评分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计划服务方案的建立,能够减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沈学然  李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16-431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41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明显改善。各观察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改善心脏功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吸氧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仙居县人民医院治疗的CHF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吸氧,而对照组患者不给予吸氧。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min步行距离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比较氧分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6min步行距离及BN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分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氧对治疗CHF患者无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年龄、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及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CHF组,51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LAD、LVEDD、LVEF值,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3个指标:TO、TS、TT,及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比较CHF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HRT各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组TT、TO、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TS、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CHF组TO与TS呈负相关(P=0.028),与LVEF呈负相关(P=0.023),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2),与室性早搏联律间期(P=0.008)及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24);对照组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9),与联律间期呈正相关(P=0.049),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6),与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14);2组TT与其他所有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T值增大提示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TT有望成为更客观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缓解临床心衰的症状,改善其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本文就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首次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797例.根据1年内是否再入院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病因、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饮酒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入院组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5.9%)显著高于未再入院组(10.2%),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再入院率亦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1年内再入院率最高的 是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房颤和高血压的患者,且这三种合并症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再入院组(P<0.01).[结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首次住院患者再入院的因素主要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合并有房颤、肾功能不全者.积极控制高血压、房颤与改善肾功能,对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状况及探讨干预对策。方法应用中文版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量表,对87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进行评估调查。结果高达81.6%的患者对每日称体重持不同意态度;患者由于呼吸短促、脚肿、体重增加和疲劳增加而求医持肯定态度的百分比分别是56.3%、43.6%、22.9%和27.5%;同意低盐饮食的占65.5%;87.3%的患者遵医嘱眼药;对每年接受流感疫苗注射持肯定态度的有37.9%;78.1%的患者对有规律运动持肯定态度。不同病程和心功能患者的量表得分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和学历患者的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普遍较低,需通过各种途径的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过渡期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心内科收治的106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个体化过渡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负性心理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20.
田芳英 《护理研究》2004,18(5):397-398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因素使心室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导致左心室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降低 ,并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头晕、水肿等症状。目前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美国心脏病学会 1996年的统计报告 ,全美有490万心力衰竭病人 ;5 0岁~ 60岁成年人中心力衰竭病人为1% ,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心力衰竭发生率为 10 %。心力衰竭的年增长数为 40万 ,年死亡数为 2 5万 ,而且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在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证明 ,5 0岁~ 5 9岁的男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 0 .3 % ;80岁~ 89岁为 2 .7% ,6a的致死率男性占 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