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娟莉 《临床医学》2013,(11):110-111
目的 对比分析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探索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有效药物.方法 将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期间兰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在治疗第1、3、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时间点的疗效.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1、3个月时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在治疗第6个月时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前期疗效相近,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伊曲康唑可以表现出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4例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人,分为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伊曲康唑组给予伊曲康唑进行治疗,氟康唑组给予氟康唑进行治疗;随访一年,观察并记录治疗效果。结果前5个月两组患者病症均有所改善,但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开始伊曲康唑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氟康唑组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短期内无明显差异,随着时间延长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火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5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伊曲康唑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抗体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M、IgA较治疗前升高,IgG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gM、IgA升高幅度和IgG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火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且安全可靠,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1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每日口服伊曲康唑200 mg,连服7 d或14 d.结果 治愈率93.3%,总有效率99.5%,真菌镜检阴转率99.5%,培养阴转率98.3%.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尽量选用伊曲康唑胶囊内服治疗.  相似文献   

5.
马拉色菌毛囊炎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由马拉色菌所致。近年女性患者明显增多,皮损多为面颈部,以往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因治疗时间长,效果不显著,我科于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对62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采用伊曲康唑内服联合2%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集的100例患马拉色菌毛囊炎者进行对比研究,A组50例用伊曲康唑治疗,B组50例用氟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A、B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总体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症状皆不显著(P0.05)。对于马拉色菌毛囊炎者采用伊曲康唑或者氟康唑治疗皆具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可根据病患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7.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又称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痤疮样丘疹。人体上半部毛囊皮脂腺丰富,因而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单纯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复发。本所2003年5月至2007年9月用伊曲康唑联合高频综合治疗仪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伊曲康唑200mg/d,连服1周;2%酮康唑洗剂每日或隔日洗浴,1%联苯苄唑霜每日2次涂于患处。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6.8%,1个月后总有效率94.7%。结论: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抗真菌联合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伊曲康唑200 mg/d,连服1周;2%酮康唑洗剂每日或隔日洗浴,1%联苯苄唑霜每日2次涂于患处。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6.8%,1个月后总有效率94.7%。结论: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23-1424
收集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共109例,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53例对照组和56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内服加外擦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外洗的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治疗半个月和一个月后的治愈率、治疗有效率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半个月后的治愈率、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一个月后的治愈率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复发率为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P均0.05。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药外洗联合西药内服加外擦的治疗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而且患者的复发率低,远期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3种方法治疗孢子丝菌病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周洪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41-5841
目的观察抗真菌药碘化钾、碘化钾联合伊曲康唑、碘化钾联合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方法确诊为孢子丝菌病42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4例。1组用10%碘化钾10 ml,3次/d,口服;2组用10%碘化钾10ml,3次/d,口服,联合伊曲康唑100 mg,2次/d,口服;3组10%碘化钾10 ml,3次/d,口服,联合特比萘芬250 mg,1次/d口服。按疗效标准观察8周。结果 8周治愈率2组及3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2组、3组治愈率均优于1组(P<0.05)。结论证明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86例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片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伊曲康唑片口服联合氟康唑阴道片阴道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79.1%;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1例头昏、恶心;研究组复发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研究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应用中药熏洗联合远红外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8例拉色菌毛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联用组(n=39,中药熏洗联合远红外线治疗)和常规组(n=39,远红外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37/39,94.87%)高于对照组(31/39,79.48%),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Ig G、Ig M及CRP水平(8.21±1.06)g/L、(2.86±0.37)g/L、(5.52±0.98)mg/mL均低于对照组(10.69±2.13)g/L、(3.15±0.62)g/L、(7.29±1.06) mg/mL(P <0.05);观察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3/39,7.69%)明显低于对照组(10/39,25.64%),P <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远红外线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更佳,可改善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爱娣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826-1827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中草药在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3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伊曲康唑+中草药联合治疗,对照组112例,单用伊曲康唑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5d和45d判断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治疗组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复发率为21.4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曲康唑联合中草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实验组采用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高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0.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采用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可提高疗效,提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分子水杨酸辅助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2020年5月-2021年8月就诊的23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辅助常规治疗,观察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4次后,总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轻微,随访12周,复发率为13.04%。结论 超分子水杨酸辅助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能够快速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甲真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胶囊200mg,口服,2次·d~,连续服用7d.停药21d为1疗程;其中指甲真菌病患者连续服用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或者指甲合并趾甲真菌病的患者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胶囊联合特比萘芬片间歇冲击疗法治疗,伊曲康唑200mg+盐酸特比萘芬片250ing,口服,1次.d-1,连续服用7d,停药21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对2组的疗效、真菌学治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近期(2011年1—6月)、远期(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真菌学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临床和真菌学治愈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8.1%,对照组复发率为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和复发率低等特点,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对甲真菌病发挥协同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酮康唑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8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2%酮康唑洗剂治疗,治疗组给予伊曲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伊曲康唑联合酮康唑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安全且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皮健康状况与头皮屑严重程度及头皮马拉色菌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有头皮屑者和60例无头皮屑者,用胶带法在头皮取材,做镜检和培养,比较无头皮屑者及有不同程度头皮屑者头皮马拉色菌的密度及培养阳性率。结果:无头皮屑者头皮马拉色菌密度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有头皮屑者,有不同程度头皮屑者头皮马拉色菌分布密度和培养阳性率随头皮屑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头皮屑严重程度与头皮马拉色菌密度及培养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抑郁症患者2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文拉法新治疗,联合组给予文拉法新联合经颅磁治疗,均治疗8周。于入院时和治疗的第2、4、8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300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的P300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P0.05),从第4周开始,联合组的P30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的P300波幅均高于治疗前(P0.05),从第4周开始,联合组的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P0.01)。从治疗第2周开始,2组的HAMD评分开始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治疗可提高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