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对脂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对脂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探讨其降血脂作用机理。方法测定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对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猪肝HMG-CoA还原酶活性以及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抑制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作用(IC50=64.8μg.mL-)1强于绿原酸(IC50=82.2μg.mL-)1;抑制HMG-CoA还原酶效价强于辛伐他汀;抑制胰脂肪酶活性(IC50=2.6μg.mL-)1强于绿原酸(IC50=4.0μg.mL-1)但略低于奥利司他(IC50=1.7μg.mL-)1。结论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降血脂机理可能与抑制脂质的吸收转化、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和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忍冬叶中抗氧化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永欣  张启伟  李春  刘肃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2372-2377
在抗氧化活性追踪下,采用多种柱色谱与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忍冬叶50%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5-O-咖啡酰基奎宁酸(1),绿原酸(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木犀草素-7-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苷(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7),4,5-O-二咖啡酰奎宁酸(8)和木犀草素(9).通过清除DPPH能力考察了这9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化合物5>化合物9>抗坏血酸(对照)>化合物2>化合物8>化合物7>化合物6>化合物1>化合物3>化合物4;其中木犀草苷(IC50 0.018 18 g·L-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木犀草素(IC500.023 6 g·L-1)与绿原酸(IC50 0.035 17g·L-1),且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抗氧化活性均优于抗坏血酸(对照)(IC50 0.027 54 g·L-1).试验结果为忍冬叶抗氧化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侧柏叶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侧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侧柏叶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为26.09 mg·L-1),其次正丁醇部位(IC50为39.02 mg·L-1)和醇提物(IC50为98.20 mg·L-1),石油醚部位(IC50为188.27 mg·L-1)和水部位(IC50为325.28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为7.59 mg·L-1,FRAP 4.40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为8.28 mg·L-1,FRAP 3.82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为24.21mg·L-1,FRAP 1.77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为27.53 mg·L-1,FRAP 1.3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侧柏叶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4.
具斑芒毛苣苔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璞玉  康文艺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10-2912
目的:研究具斑芒毛苣苔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方法: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筛选;采用各种色谱法对高活性部位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具斑芒毛苣苔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豆甾醇(2),熊果酸(3),豆甾-5,22(E)-二烯-3β-醇(4)和β-胡萝卜苷(5),3-hydroxy-12-taraxasten-28-oic-acid(6),齐墩果酸(7).化合物1(IC50 25.41 mg·L-1),3(IC50 4.42 mg·L-1),4(IC50 11.50 mg·L-1),6(IC50 14.17 mg·L-1)和7(IC50 2.88mg·L-1)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acarbose(IC50 1 103.01 mg· L-1).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为首次从该科中分离得到,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补骨脂生品及炮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补骨脂生品及5种炮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通过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模型进行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补骨脂生品和炮制品各部位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均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盐蒸补骨脂、炒盐补骨脂和炒补骨脂甲醇总浸膏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3.03,31.26,36.06 μg·L-1)均高于补骨脂生品甲醇总浸膏(IC50=46.47 μg·L-1);盐蒸补骨脂石油醚部位和雷公法补骨脂石油醚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7.96,34.02 μg·L-1)>补骨脂正品石油醚部位(IC50=46.94 μg·L-1);盐蒸补骨脂、雷公法补骨脂、炒盐补骨脂、炒补骨脂和酒炒补骨脂乙酸乙酯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51.27,39.08,40.86,45.54,36.06 μg·L-1)均高于补骨脂生品EA部位(IC50=71.28 μg·L-1);盐蒸补骨脂和酒炒补骨脂正丁醇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分别为47.52,36.06 μg· L-1)均高于补骨脂生品BU部位(IC50=51.27 μg·L-1).此外,各部位的抑制活性均与质量浓度呈一定相关性,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补骨脂生品及5种炮制品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丹皮酚异丁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寻找比先导化合物丹皮酚降血脂活性更佳的目标化合物.方法 以丹皮酚为原料,碱性条件下与α-溴代异丁酸发生取代反应,再与不同的醇成酯;以HepG2高血脂细胞实验、脂肪酶活性抑制和胆酸盐结合能力实验研究丹皮酚异丁酸酯类衍生物的体外降血脂活性.结果 合成得到6个丹皮酚异丁酸酯类衍生物,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玉竹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生物碱成分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组合运用多种离子交换树脂色谱对玉竹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MS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G法和DNS法对所分离生物碱成分进行抗α-葡萄糖苷酶和抗α-淀粉酶活性筛选。结果:从玉竹水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2个多羟基生物碱,2个酰胺类化合物,3个氨基酸以及甜菜碱。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deoxynojirimycin(1),fagomine(2),L-azetidine-2-carboxylic acid(3),1,2(S)-pyrrolidinedicarboxamide(4),(2S)-citrullinamide(5),丝氨酸(6),γ-氨基丁酸(7)和甜菜碱(8)。对化合物1,2,4,5,8分别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1和2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98,0.272 mol·m L-1,作用效果优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0.493 mol·m L-1)。此外,化合物1对α-淀粉酶有抑制活性,IC50为0.681 mol·m L-1,但抑制活性较阿卡波糖(IC500.035 mol·m L-1)弱。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玉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有显著的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因此,多羟基生物碱类成分是玉竹发挥降血糖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南方红豆杉枝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南方红豆杉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进行酶抑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南方红豆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南方红豆杉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 27.854 1 mg·L-1),其次醇提物(IC5029.215 5 mg·L-1)和正丁醇部位(IC50 38.913 0 mg·L-1),水部位(IC50 74.505 9 mg·L-1)石油醚部位(IC50 128.729 5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6.370 7 mg·L-1,FRAP 4.266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 9.535 8 mg·L-1,FRAP 3.275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 20.461 3 mg·L-1,FRAP 1.498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26.685 5 mg·L-1,FRAP 0.67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南方红豆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提取物对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寻找山茱萸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成分。方法: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在体外建立微量酶反应体系,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作为底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检测山茱萸不同溶剂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山茱萸石油醚萃取物[50%抑制浓度(IC50)=38.90 mg·L-1]、乙酸乙酯萃取物(IC50=2.40 mg·L-1)和正丁醇萃取物(IC50=4.26 mg·L-1),远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 081.27 mg·L-1)。结论:山茱萸各萃取物均具有很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二肽基肽酶-IV( DPP-IV)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并测定相关化合物的抑制率.方法:提取Caco-2细胞中DPP-IV,测定酶不同活力单位的吸光度(A),绘制活性-吸光度相关性曲线评价酶的活性与A的相关性;以sitagliptin为阳性对照测定其半抑制浓度( IC50)验证本实验模型;以该模型测定sitagliptin衍生物及对DPP-IV有抑制作用化合物的抑制活性.结果: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与A成直线相关;以本模型测定的sitagliptin lC50为18.354 nmol·L-1;JD-1,JD-2 IC50分别为3.4,2.6μmol·L-1,相关化合物的抑制率在21.45%~27.77%之间.结论:使用本DPP-IV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的sitagliptin IC50与文献报道的相近,证明本模型的有效性,所测化合物有一定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40%乙醇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分别制备得到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提取物和纯化物,以维生素C(VC)为对照,通过体外化学模拟方法测定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的还原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研究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50%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29,0.039 g·L-1)弱于VC(IC500.018 g·L-1);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IC50分别为0.212,0.165 g·L-1)强于VC(IC500.356 g·L-1);对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3.735,1.913 g·L-1)弱于VC(IC500.390 g·L-1),其纯化物还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结论:新疆鼠尾草总酚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20,10,5,2.5,0g·L-1榄香烯注射液处理CNE1细胞12,24,48 h后,Prestoblue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Hoeehst-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榄香烯注射液对CNE1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处理12,24,48 h的IC50值分别为(10.70±0.26),(7.06±0.11),(5.52±0.10) g·L-1;光镜下显示,给药后细胞大量凋亡,折光性下降;榄香烯注射液可诱导CNE1细胞凋亡.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能抑制CNE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薏苡仁的药效成分含量及其对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阐明药效组分含量与药效的相关性,确定薏苡仁的最优产地。方法:采用HPLC-ELSD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个产地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和总甘油三酯的含量,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薏苡仁提取液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SPC-A-1的抑制率。结果:河北、辽宁、福建、贵州、山东产地的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质量分数分别为0.91%,1.14%,0.82%,0.77%,1.09%,总甘油三酯质量分数分别为14.83,10.88,7.85,5.26,7.71 mg·g-1。对A54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3,2.77,3.15,3.24,3.08 g·L-1,对SPC-A-1的IC50依次为1.64,2.15,2.63,3.01,2.99 g·L-1。结论:5个产地薏苡仁中指标成分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河北产样品中总甘油三酯含量最高,抗肺癌活性最强,提示抗肺癌药效与总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叠鞘石斛联苄类化合物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静态饱和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量、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用量、上样流速及洗脱流速对纯化工艺的影响,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考察联苄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HPD-300型树脂纯化联苄类化合物的效果最好,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9.04 g·L-1,上样量1.25 BV,上样流速0.5 mL·min-1,加水和70%乙醇各5 BV以1.0 mL·min-1的流速洗脱。纯化后联苄类化合物纯度达67.07%,较纯化前提高了4.25倍。联苄类化合物的纯化物和粗提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表示分别为0.408,0.985 g·L-1,对羟自由基的IC50依次为7.856,7.827 g·L-1结论: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叠鞘石斛联苄类化合物的纯化效果较好,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疆鼠尾草不同部位不同极性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药材的95%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相应的提取物和水层部分,将各提取物分别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和铁离子还原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结果: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阳性对照Vc,地上部分乙醇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DPPH·法IC500.039 g·L~(-1),O-·2法IC500.130 g·L~(-1))强于根部乙醇层(DPPH·法IC500.160 g·L~(-1),O-·2法IC500.160 g·L~(-1))。对铁离子还原能力的强弱顺序为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Vc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结论: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均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地上部分可替代根部使用,为合理开发新疆鼠尾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沙煲暗罗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初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沙煲暗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沙煲暗罗鲜叶中提取精油,计算收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精油对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BEL-7402),肺癌细胞(SPC-A-1)和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煲暗罗叶精油收率为0.83%,分离出65个峰,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84.382%。其中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16.824%),二苯胺(10.32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904%)和桉油烯醇(4.920%)。结论: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沙煲暗罗叶精油对4种肿瘤细胞株显示较好的抑制活性,在高剂量组中对K-562,BEL-7402,GSC-7901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可以达到80%以上。其中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肝癌细胞BEL-7402均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3.78,8.14 g·L~(-1),且2种活性都强于阳性对照药丝裂霉素C。精油对胃癌细胞SGC-7901也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22.94 g·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马尾松等5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 采用乙醇超声提取法获得各中药提取物,并以抗坏血酸(VitC)为阳性对照来考察其对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 结果: 甘草、丹参、马尾松、当归、罗汉松对O2-·的抑制率分别为(浓度相当于原药材100 g·L-1):15.86%,11.68%,11.31%,7.88%,5.94%;在清除DPPH·的实验中各中药的IC50(g·L-1)分别为:丹参1.6,马尾松1.87,罗汉松3.11,甘草13.91,当归22.32;而在清除·OH的实验中各中药的IC50(g·L-1)则为:丹参1.6,罗汉松2.02,马尾松2.1,甘草2.77,当归4.03;而三大体系阳性对照的IC50分别为0.047,0.93,0.21 g·L-1结论: 5种中药乙醇超声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丹参、马尾松效果较好;但与阳性对照Vit C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9种蓼科植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多孔板法研究9种蓼科植物的不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的抑制活性.结果:四季红甲醇提取物和四季红乙酸乙酯提取物质量浓度在50 g·L-1对SA,MRSA和ESBLs-SA的抑菌圈直径较大,其中四季红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菌均有抑制作用,MIC全部为0.062 5 g·L-1;多孔板法中,辣蓼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 0.45 g·L-1)活性最好.结论:实验证明蓼科植物提取物对SA,MRSA,ESBLs-SA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四季红和辣蓼的抗菌活性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对耐长春新碱结肠癌HCT8/VCR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2.5~80 mg·L-1)的金丝桃苷及不同质量浓度(1.25~40 mg·L-1)的长春新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CT8和HCT8/VCR细胞48 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各组细胞金丝桃苷和长春新碱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金丝桃苷抑制率为5%的药物浓度;采用非毒性剂量金丝桃苷分别与不同质量浓度(1.25~40 mg·L-1)的长春新碱联合作用HCT8/VCR细胞,检测长春新碱的IC50,计算逆转倍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比色法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的变化。结果:金丝桃苷非细胞毒性剂量为0.82mg·L-1。0.82 mg·L-1金丝桃苷可使长春新碱对HCT8/VCR细胞的IC50从65.97 mg·L-1下降至9.94 mg·L-1,逆转倍数为6.63;与单独用长春新碱组比较,长春新碱与金丝桃苷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均显著提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发现,与单独用长春新碱组及金丝桃苷组比较,长春新碱与金丝桃苷联合用药组低荧光强度相对细胞数所占比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长春新碱与金丝桃苷联合应用后可增强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提高HCT8/VCR细胞的凋亡率,从而产生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