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电刺激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病程超过6个月的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感觉电刺激加常规运动治疗组39例,对照组为神经肌肉电刺激加常规运动治疗组39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感觉阈值、两点辨别觉、捏力、握力的评定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IM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对比,试验组捏力和两点辨别觉较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觉电刺激可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手部肌力无感觉,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及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IM量表得分及Fugl-Meyer下肢得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显著,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均<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可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常规的康复治疗)与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各30例,随访12月,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Ashworth分级评定及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随访12月后,观察组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肌张力Ashworth分级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ejoyce上肢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Rejoyce手功能测试(RAHFT)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RAHFT及FIM评分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2组FMA-UE、RAHFT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ejoyce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及手的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住入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进行评测,确定18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为观察组,将27例无忽略的右侧大脑半球病变致脑卒中偏瘫患者列为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观察组的MMSE评分在治疗后虽有提高(P<0.05),但其FMA、FIM评分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FMA、FIM、MMS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许林海  韩丽雅 《中国康复》2015,30(3):185-188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上肢功能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Brunnstrom分级上肢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肩外展及腕背伸主动活动范围(AROM)测定、主动肩外展和腕背伸时三角肌和桡侧腕长伸肌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值(IEMG)测定。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FMA评分、FIM评分,肩外展AROM、腕背伸AROM、IEMG值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功能强化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 40例与对照组31例 ,2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 ,康复组早期还加用肢体的运动、物理及电针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0天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法 (FIM)评定疗效。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脑卒中患者进行物理、电针等康复治疗可大大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综合功能的疗效。方法:对入住本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确定65例右大脑半球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2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个体化作业治疗为观察组,23例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予针刺结合作业治疗为实验组。3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功能独立性评定(FI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①观察组和实验组治疗后FIM、FMA、MMSE评分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②3组治疗前后FIM、FMA、MMSE评分差值的平均效应不全相同,经过两两比较,实验组FIM、FMA、MMSE评分差值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治疗和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Ⅰ型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3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还给予镜像治疗,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BR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治疗,试验组VAS评分、FIM、FMA腕部、FMA手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BRS手部、BRS上肢、M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措施能有效改善CRPSⅠ型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远程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远程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在康复医学科门诊接受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远程康复组则在家中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和治疗结束8周后(随访时)对2组患者进行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 结果治疗后,远程康复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BS评分分别为(103.95±5.49)分和(105.00±5.67)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患者FIM评分和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BS评分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远程家庭康复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认知以及平衡能力,且其疗效与门诊康复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残损评价表评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初步探讨脑卒中残损评价表(SIAS)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对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用SIAS,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以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IM)4种量表进行评定,将SIAS运动项目部分与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SIAS总分与FIM总分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SIAS运动项目部分得分与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得分之间显著相关(r=0.7440-0.9426)。SIAS总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得分间,SIAS总分与FIM总分间可建立回归方程。结论 SIAS评定急性脑卒中患者显示出良好的效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疗法为主,反复进行上肢的主动活动并配合传统的按摩、功能性电刺激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技术,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检测和功能活动能力的证实,对急性脑卒中患刊物临床对照性研究,对恢复期患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康复治疗后,病程在1个月内的急性脑卒中患的上肢运动功能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治疗(神经促进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等张肌力训练、桥式运动、重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协调与运动控制训练等)、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偏瘫下肢屈、伸膝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测试及训练模式为普通等速向心/向心模式。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及改良Ashworth肌痉挛分级(MAS)对患者下肢肌痉挛及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屈膝肌PT、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肌痉挛MAS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探讨恢复期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45例发病在 2周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2例 ) ,康复组又分为康复A组 1 1例 (住院系统康复治疗 1 2周 )和康复B组 1 2例 (住院系统康复治疗 4周后出院由治疗师上门指导家庭康复训练 8周 )。采用Fugl Meyer法、Barthel指数法于治疗前及治疗 4周和 1 2周后评定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各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相近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治疗 4周和 1 2周后 ,康复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康复A组和B组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 1 2周后康复A组Fugl Meyer值明显高于康复B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而两组Barthel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改善ADL能力 ,恢复期继续给予至少 8周家庭指导康复训练则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并可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及利用可用的资源 ,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与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反复促通疗法;每周6次,持续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LE、FAC、BBS评分及10MWT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10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FMA下肢部分评分、F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显著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卧位式强化训练对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外伤偏瘫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神经促进技术进行运动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卧位式强化训练。分别于术后l周、训练后8周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而实验组各项评分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位式强化训练较常规运动训练能更显著地改善脑外伤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钟捷  张月娟  余艳兰  涂丽  刘红娜 《全科护理》2013,11(23):2115-2117
[目的]评价早期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于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开始进行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从少到多,从粗到细,由近及远,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病人入院当天即给予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康复全过程。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疼痛、足下垂、足内翻、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良肢位摆放,能有效降低残障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注药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颈动脉注药治疗脑梗死的康复疗效。选择颈动脉系脑梗死患者1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6例采用颈动脉注药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静脉给药治疗。2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FIM、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分治疗后均有改善。但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颈动脉注药对脑梗死患者言语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效果更明显,特别是脑梗死发生〈20d时颈动脉注药治疗是最佳时机。提示:颈动脉注药对脑梗死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疗法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患者神经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09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运动组,其中常规组共54例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包括下肢主被动关节训练、肌力训练等,运动组55例实施运动康复疗法进行训练。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血糖水平及死亡率等。结果治疗后运动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10 m步速(10MWT)均高于常规组(P<0.05);运动组的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疗法可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