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提取物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时间-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0 ng·m L-1,2.0~2000 ng·m L-1,回收率均大于80%,日间RSD≤10%,日内RSD≤11%,RE在-4.9%~2.4%之间。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为(0.89±0.27)、(0.97±0.37)h;t1/2为(1.97±0.63)、(2.25±0.59)h;Cmax为(301.3±96.8)、(122.9±42.2)μg·L-1。AUC0-t为(1495.1±521.2)、(688.5±222.9)μg·h·L-1;AUC0-∞为(1541.1±548.0)、(720.1±241.0)μg·h·L-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浓度的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8,(11)
目的:研究牡丹皮炭中多成分的整合药代动力学与止血药效作用的相关性,阐明牡丹皮炭的止血作用机制及其炮制机理。方法: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采用血热出血模型,各组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HPLC方法检测多个成分的血药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TXB_2和6-Keto-PGF_(lα)值;结合AUC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牡丹皮炭多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浓度,并与止血药效指标相结合,进行量-效-时相关性分析。结果:牡丹皮炭多成分整合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与TXB_2和TXB_2/6-Keto-PGF_(lα)值呈正相关。结论:牡丹皮炭多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与药效作用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用于牡丹皮炭止血作用机制及其炮制机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中主要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苦杏仁苷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比格犬口服给予桂枝茯苓胶囊0.044 8,0.179 2 g·kg-1后,前肢静脉收集血浆样本,经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后,HPLC-MS/MS检测血药浓度,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苦杏仁苷体内检测定量限分别为0.25,2.64,0.04μg·L-1,不同剂量下芍药苷t1/2分别为4.33,3.62 h;芍药内酯苷t1/2分别为6.16,5.91 h,苦杏仁苷t1/2分别为2.43,1.32 h;各成分体内AUC0-t与剂量有较好相关性.结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苦杏仁苷在体内均有较高暴露量,可用二室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炒白芍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拟合药动学模型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芍药苷在2.5~500μg·L-1(r=9994)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大鼠灌胃炒白芍提取物0.2,0.4,0.8 g·kg-1后,半衰期基本一致,AUC与给药剂量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属于线性动力学过程.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芍药苷的体内定量分析,芍药苷在大鼠体内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5.
从温里药配伍活血药后活血药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变化的角度揭示活血温里复方中活血药与温里药的配伍内涵,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以活血药赤芍为例,用一类温里药分别与之配伍后,对赤芍效应成分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目的是从药物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角度阐明和发现活血温里复方中活血药与温里药的配伍内涵,同时对复方配伍药物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在本研究中,将活血药赤芍分别与温里药胡椒、吴莱萸、肉桂、小茴香、花椒配伍后灌胃小鼠,用HPLC法测定小鼠体内不同时间的芍药苷血药浓度,结果显示,以上5味温里药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芍药苷的血药浓度。对照组(赤芍)与实验组(温里药配伍赤芍)比较,芍药苷血药浓度有显著差异(P<0.001,P<0.01)。通过本研究,还得到了适合活血温里复方药物配伍机理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为中药复方药物配伍机理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归芍药散入血成分的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鼠口服给药当归芍药散后体内的入血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芍药散提取物后,以HPLC-DAD-MSn分析含药血清中药物成分,并建立主要入血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以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芍药散提取物后血清中检测到7个原型成分和1个代谢产物,并对大鼠血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进行了测定。方法学考察了线性范围(0.025-5.60μg·ml-1)、定量限(0.022-0.18μ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10.1%)、准确度(92.5%-111.5%)和回收率(>80%)。结论:芍药苷硫酸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川芎内酯I、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为当归芍药散主要的入血成分。对大鼠血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温里药配伍活血药后活血药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变化的角度揭示活血温里复方中活血药与温里药的配伍内涵,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以活血药赤芍为例,用一类温里药分别与之配伍后,对赤芍效应成分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目的是从药物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角度阐明和发现活血温里复方中活血药与温里药的配伍内涵,同时对复方配伍药物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在本研究中,将活血药赤芍分别与温里药胡椒、吴莱萸、肉桂、小茴香、花椒配伍后灌胃小鼠,用HPLC法测定小鼠体内不同时间的芍药苷血药浓度,结果显示,以上5味温里药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芍药苷的血药浓度。对照组(赤芍)与实验组(温里药配伍赤芍)比较,芍药苷血药浓度有显著差异(P<0.001,P<0.01)。通过本研究,还得到了适合活血温里复方药物配伍机理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为中药复方药物配伍机理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模型,为该组方的作用机制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血药浓度,获得药时曲线;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2种药效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获得时效曲线。采用Win Nonlin 6.4软件中的房室模型法对2种代表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PK-PD结合模型。结果:当分别以SOD,LDH为药效指标时,得灯盏乙素的PK-PD模型分别为E=21.08+5.49Ce/(Ce+7 368.24),E=211.98-89.13Ce/(Ce+2 013.2),芍药苷的PK-PD模型分别为E=20.02+1.58Ce/(Ce+0.02),E=216.83-37.31Ce/(Ce+0.04),式中E为效应值,Ce为药物在效应室中的质量浓度。结论:SOD和LDH的浓度与灯盏乙素、芍药苷的质量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辛芍组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灯盏乙素和芍药苷可通过提高SOD浓度和降低LDH浓度来发挥抗氧化作用,进而达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多苷片的抗炎作用及体内药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药理效应法探讨雷公藤多苷片的药效动力学参数.方法:将8组雄性Wistar大鼠,皮内注射0.1 mL完全弗氏佐剂(CFA)第14天后,制得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然后,分别以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率为效应指标测定雷公藤多苷片的药效动力学参数.结果:雷公藤多苷片大鼠ig给药后,以IL-1和TNF-α变化率为指标,时间体存量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α0.230和0.196 h,t1/2β0.283和0.246 h,V1/F 2.174,1.798 L·kg -1,AUC0-∞1.236,1.578 mg· L-1·h-1.结论:雷公藤多苷片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符合线性二室模型,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0.
惊天宁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惊天宁注射液中黄芩苷及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惊天宁注射液静脉注射给予大鼠,不同时间点采血,甲醇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黄芩苷及芍药苷血药浓度,并用DAS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惊天宁注射液静脉给药后,黄芩苷和芍药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在大鼠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黄芩苷和芍药苷药时曲线下面积在实验剂量范围内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黄芩苷和芍药苷的体内血浆药物浓度的同时分析。血浆中黄芩苷及芍药苷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