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是有效的,也为手术取栓提供了安全保障。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2010 FMJS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下腔静脉滤器材料学的发展,置入的适应证、禁忌证,置入技术,并发症及置入后抗凝问题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材料学发展迅速,其置入技术显著提高,但对其临床应用指针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对于置入后抗凝问题认识也存在差异,而滤网位置偏移、游走、成角及腔静脉穿孔和对周围脏器的损伤报道随着下腔静脉滤器应用的增多而相应增多。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但应该高度重视置入后的并发症及其严重性,相信随着下腔静脉滤器材料学的进一步发展及生物相容性的提高,其临床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置入;综述文献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33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分析法针对一款新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过程进行显示动态分析,揭示滤器过滤柱角度、长度、宽度和厚度对其力学性能和血管内壁面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滤器高应力及高应变区域主要集中在过滤柱和过滤丝连接处,随着过滤柱角度的增加,滤器壁面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弹性应变减小,血管壁面最大等效应力增大;随着过滤柱长度的增大,滤器壁面最大等效应力和应变峰值也增大,血管壁最大等效应力反而减小;随着过滤柱宽度和厚度的增大,其滤器壁面最大等效应力、最大弹性应变以及血管壁最大等效应力均呈上升趋势。所有滤器模型的静安全系数均大于1,植入血管后结构安全可靠。通过本文研究结果,期待可为新型腔静脉滤器结构优化及变形机制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韩伟  朱兆红  王海  毛作周  赵宇 《解剖与临床》2012,17(6):514-516,51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预防肺动脉栓塞的适应证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2例,采用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植入IVCF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成功植入IVCF,其中放置永久性滤器29例,临时性滤器3例.1例患者术中发生滤器开放不良,经术中调整后,滤器完全释放.1例放置永久性滤器患者术后出现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经治疗后病情缓解.28例随访1~14个月.放置临时性滤器者取出滤器后无肺栓塞发生;放置永久性滤器者,滤器位置满意,未发生移位,无腔静脉损伤等并发症;其中1例因自行停用华法林,再次发生DVT.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该方法安全、有效,但应注意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有限元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分析不同支撑杆数目腔静脉滤器在植入过程中与血管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对血流的影响,为滤器的临床治疗及设计开发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方法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支撑杆数分别为4、6和8杆的3种滤器模型;应用ABAQUS软件模拟分析3种滤器在工作状态下血管与滤器表面上的应力分布以及径向支撑刚度;应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3种滤器在血管内工作时血流流速、压力、剪应力的分布。结果 3种滤器的各项力学性能和流体性能都在安全范围内。6杆滤器的综合性能相对较好;8杆滤器工作时所受应力、支撑强度、出口速度、过滤网上的剪应力均较大,流迹状态逐渐由层流向过度流变化,容易造成血管壁的损伤;4杆滤器在工作时对血管的应力较大,出口速度较低,容易造成局部血管壁的损伤,并且不利于滤器在血管病变部位的正确定位。结论 6杆滤器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和综合力学性能,潜在降低了滤器植入后对血管壁的损伤及本身破裂的可能性。腔静脉滤器的模拟分析为滤器的设计和临床选择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3种可转换型腔静脉滤器过滤血栓效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血栓直径和血栓含量下可转换型腔静脉滤器用于治疗肺动脉栓塞后的过滤血栓效果。方法构建3种过滤单元形状(L、S和W型)的可转换型腔静脉滤器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直径(5、10、15 mm)和不同含量(10%、15%、20%)血栓下的过滤效果。结果血栓直径越大,含量越多,滤器滤杆上分布的血栓体积分数越大,滤器的过滤血栓效果越好。当血栓直径为5 mm时,与其他两种滤器相比,S型滤器的过滤效果最好;当血栓直径为10 mm时,W型滤器的过滤效果最好;而在血栓直径为15 mm时,S型滤器与W型滤器的过滤效果相同,均比L型滤器的过滤效果好。结论滤器的植入造成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它的过滤效果不仅与过滤单元结构有关,还与血栓含量和血栓直径大小有着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新型可转换型腔静脉滤器的设计和临床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背景:永久性腔静脉滤器作为异物长期置于体内可能带来多种并发症,例如滤器移位、腔静脉穿孔、局部血栓形成和腔静脉闭塞等。 目的:设计和制作一种可降解的腔静脉滤器。 方法:设计了一种带有中心线扩张机构的可降解滤器。采用可降解聚合物左旋聚乳酸制作了带有两侧支和五侧支的可降解滤器模型,用这些滤器模型做力学测试以及体外降解和血栓捕捉实验。 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显示中心线不仅能够使滤器扩张,同时也增强了其径向刚度。可降解左旋聚乳酸滤器具有与传统金属滤器相似的力学特性和血栓捕捉能力。可降解滤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在降解过程中会产生碎片。在左旋聚乳酸滤器侧支中复合细线使碎片尺寸减小到约为2 mm。尽管这些小的碎片不至于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大的分支,但它们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因此可降解左旋聚乳酸滤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腔静脉滤器是为防止下肢及盆腔的血栓脱落上行导致肺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过滤性装置。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腔静脉滤器,为评价其在植入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和血栓捕捉效果,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与已上市的两种滤器德纳里(Denali)和护盾(Aegisy)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比较,并实施体外实验测试对比血栓捕捉效果。本文的研究主要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分析血栓直径分别为5、10、15 mm,血栓浓度含量分别为10%、20%、30%的情况下,流域段的出口流速、出入口压差、滤器壁面上的壁面剪应力、高低壁面剪应力区域面积占比以及滤器的血栓捕捉效果,同时还通过体外实验数据对比评价了以上3种滤器的血栓捕捉效果。研究结果显示,Denali滤器植入后对血流的干扰最小,但对5 mm小直径血栓的捕捉效果最差;Aegisy滤器对不同直径和浓度含量的血栓捕捉效果最优,但低壁面剪应力区域面积占比最大;本研究设计的新型滤器对小直径血栓有较好的捕捉效果,且该滤器上易导致血栓形成的低壁面剪应力区域面积占比最小;Denali和Aegisy滤器的低壁面剪应力区域面积占比相对较大,形成血栓的风险较高。基于以上结果,期望本文设计的新型腔静脉滤器能为新型滤器的设计和临床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ET)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DET形成患者放置Greenfield下腔静脉滤器22个、Simon滤器12个、Bird-nestle滤器3个,放置后进行下肢静脉溶栓治疗,48h腹平片观察滤器的位置,1周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下腔静脉通畅度,出院后定期复查滤器位置.结果滤器放置成功率为100%,溶栓过程中及追踪复查均未发生PE.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对PE的预防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下肢DET成患者行溶栓治疗前,作为常规应用可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9.
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讨论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ET)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DET形成患者放置Greenfield下腔静脉滤器22个、Simon滤器12个、Bird—nestle滤器3个,放置后进行下肢静脉溶栓治疗,48h腹平片观察滤器的位置,1周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下腔静脉通畅度,出院后定期复查滤器位置.结果 滤器放置成功率为100%,溶栓过程中及追踪复查均未发生PE.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对PE的预防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下肢DET成患者行溶栓治疗前,作为常规应用可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0.
诸锡奇  赵伟 《中国微循环》2009,13(6):554-55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间歇气囊压迫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经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间歇气囊压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周径,血栓复发率。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大小腿周径缩小,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血流变指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在随访6~12个月,患者无血栓后遗症,下肢肿胀感消失。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联合间歇气囊压迫治疗对于急性下肢深脉血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