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贴扎疗法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2组治疗均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4周后,采用Villalta量表、VAS评分及下肢周径差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及4周后,2组Villalta评分、VAS评分及下肢周径差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趋势(均P0.01),且观察组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肌内效帖布贴扎疗法可以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近期临床症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疗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NTC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中频电疗、超声等物理因子干预及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关节角度测量器对2组患者颈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3周后发现2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疼痛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89.05±5.84)分]及NDI评分[(24.16±3.4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角度[分别是(36.51±3.24)°,(31.32±3.45)°]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肌内效贴布贴扎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能进一步减轻NTCS患者临床症状,纠正颈椎异常姿势,但在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方面较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肌内效贴导向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面瘫及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7月,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冰棉块刷擦刺激、面部手法按摩、面肌功能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面部手法、面肌功能训练的同时,使用"Y"形或"O"形贴布交替进行肌内效贴导向治疗,并嘱患者尽量保持贴扎至第2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教师流涎量表(TDS)、House-Brackmann (H-B)分级和面神经功能临床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TDS分级、H-B分级和面神经功能临床评定量表评分均改善(Z 2.460, t 4.971, P 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 2.817, t 4.964, P 0.01)。结论肌内效贴导向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和流涎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MHD)病人抑郁、失眠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6例MHD并发抑郁、失眠症状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药物联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足部熏洗、穴位按摩、耳穴贴压、情志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简易健康量表(SF-36)对两组病人抑郁状况、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DS、PSQ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MHD病人抑郁及失眠症状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眩晕病人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眩晕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穴位敷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与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疗效,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眩晕症状量表(VSS-C)测评眩晕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6)测评负性情绪,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价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VSS-C、HAMA和HAMD-6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敷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眩晕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眩晕症状及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ALS)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以及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结果:治疗10d后,2组患者的VAS及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配合穴位按摩对社区中风后遗症病人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外洗、穴位按摩,以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卒中后第3周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自行功能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中国中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病人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干预后、随访时比较,中国中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及SF-36总体健康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均改善明显(P〈0.01)。[结论]中药外洗配合穴位按摩等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381-2383
探讨小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优势。以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37例)和联合组(38例)。单一组仅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小针刀加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颈肩背疼痛评分、颈性眩晕评分、SF-36评分;治疗不适症状发生率。联合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单一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肩背疼痛评分、颈性眩晕评分、SF-36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组治疗后颈肩背疼痛评分、颈性眩晕评分、SF-36评分显著比单一组好(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适症状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小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背疼痛和眩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适,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向心性压迫缠绕、运动想象疗法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排水法、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上肢疼痛、肿胀、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能改善患者疼痛,缓解肿胀,是改善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命质量、睡眠质量、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生命质量,改善睡眠质量及肢体功能,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躯干活动范围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两组治疗均持续4周。采用数字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变化,采用表盘量角器测量治疗前、后躯干活动范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估功能变化,QOL评定采用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背疼痛减轻,VAS评分下降(P0.05),且治疗组疼痛减轻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躯干前屈、后伸、侧屈活动范围均有扩大(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患者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减轻,ODI评分下降,SF-36评分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可减轻疼痛,增加躯干活动范围,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配合穴位按摩对社区中风后遗症病人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外洗、穴位按摩,以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卒中后第3周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自行功能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中国中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病人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干预后、随访时比较,中国中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及SF-36总体健康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均改善明显(P<0.01)。[结论]中药外洗配合穴位按摩等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太极拳联合肌内效贴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影响。 方法 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辅以太极拳及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d、24d及40d时检测2组患者上肢周径,同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淋巴水肿程度、上肢Constant-Murley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24d及40d时观察组患者淋巴水肿缓解情况(特别是中度水肿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各项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0d时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定(SF-36)在身体角色(RP)、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RE)、活力(VT)、心理卫生(MH)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太极拳锻炼联合肌内效贴干预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盛逸澜  瞿强  冉军  祁奇  温子星  余波 《中国康复》2019,34(4):199-202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中较常用的功能矫正贴扎技术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的即刻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贴扎组(KT组)、安慰贴扎组(PT组)、空白贴扎组(ZT组)各20例。KT组使用肌内效贴布实施足下垂功能矫正贴扎技术,PT组使用相同品牌、规格、颜色的肌内效贴布施行安慰性贴扎,ZT组不实施任何贴扎。KT组、PT组患者贴扎前后分别进行评估,ZT组患者间隔20min进行2次评估,评估指标采用10m步行测试(10MWT)、TUG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及Berg平衡量表(BBS)等。结果:3组患者行功能矫正贴扎后,KT组10m步行及TUGT所需的时间较贴扎前及PT组和ZT组均明显减少(P0.05),PT组和ZT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贴扎前后及组间的BBS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矫正贴扎技术能即刻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在平衡能力的改善及长期疗效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五倍子粉穴位贴敷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盗汗症状改善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骨科行髋膝关节置换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于术后予以常规护理+面粉调剂的安慰剂穴位贴敷,研究组予以常规护理+五倍子粉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盗汗改善效果、睡眠质量(PSQI量表)和生活质量(SF-36量表)。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盗汗改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63.41%,PSQ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五倍子粉穴位贴敷法操作简便易行,能改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盗汗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少华 《中国康复》2018,33(1):26-2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面肌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扎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估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FDIp和FDIs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常规治疗组FDIp、FDI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均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H-B分级和FDIp、FDIs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内效贴治疗中枢性面瘫有效,为中枢性面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网格型贴扎技术对妊娠期腰痛(PLB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56例PL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所有患者均予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网格型贴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和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腰椎运动范围和躯干角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的腰椎活动范围明显增加(t 6.327, P 0.01),观察组VAS评分、RMDQ评分和躯干角有显著改善(t 4.862, P 0.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RMDQ评分、腰椎活动范围和躯干角大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核心稳定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网格型贴扎,可以进一步改善妊娠期腰部疼痛和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卵巢癌化疗患者食欲减退的影响。方法:将66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通过观察患者食欲及BMI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食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贴敷和穴位按摩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中的特色技术,二者联合使用可改善患者食欲减退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曹贤畅 《中国康复》2017,32(6):462-464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进行相同的康复训练。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加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 2015年10至2016年10月,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用肌内效贴贴扎,对照组用安慰贴布贴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X线片测量肩峰至肱骨头间距,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FMA)上肢功能部分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肩峰至肱骨头间距小于对照组(Z=-2.004,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t=2.492,P0.05)。结论肌内效贴能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促进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