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大鼠尿~1H-NMR代谢谱的变化,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模拟人体急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从尿液代谢组学谱图变化观察实验性RA大鼠代谢物质的变化。结果:佐剂关节炎大鼠尿液的代谢谱与正常大鼠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小分子代谢物主要为乳酸、琥珀酸、肌酐、尿素等物质。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尿液代谢物质差异产生机制与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及糖酵解途径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2.
赵思俊  赵晓喆  向欢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7,48(13):2682-2690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KEGG数据库,分析沙棘籽油干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血清和尿液中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变化,探讨沙棘籽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CUMS模型,同步给予沙棘籽油干预,连续4周。采集大鼠血清和尿液进行1H-NMR检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清和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搜索KEGG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结果在血清和尿液中共寻找出17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血清中有9个,包括与对照组比较升高的脂质、β-羟基丁酸、乳酸、N-乙酰糖蛋白和降低的丙氨酸、甜菜碱、氧化三甲胺、α-葡萄糖、β-葡萄糖;尿液中有8个,包括与对照组比较升高的琥珀酸酯、天冬氨酸盐和降低的醋酸、2-酮戊二酸、柠檬酸、三甲胺、甜菜碱、苯丙氨酸。沙棘籽油干预后上述差异代谢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沙棘籽油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的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甲胺代谢和神经递质的合成等代谢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肝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此的调节作用,分析柴胡-白芍药对疏肝解郁相关的代谢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MS模型组、阳性药文拉法辛组和柴胡-白芍药对高(CBH)、低(CBL)剂量组。通过抑郁症的传统药效学指标(大鼠体质量、旷场测试、糖水偏爱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柴胡-白芍药对的药效。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CBH、CBL组大鼠肝脏代谢物的变化,鉴定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药效学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即体质量,旷场穿越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爱率降低(P0.001)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01);柴胡-白芍药对能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1H-NMR代谢组学分析显示,CUMS会使大鼠体内24个代谢物和10条代谢通路紊乱,柴胡-白芍药对能显著回调其中的21个差异代谢物,对其中7条代谢通路产生影响。结论:柴胡-白芍药对能够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体内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氢谱核磁共振(1H-NMR)技术测定大鼠脑挫裂伤后血浆代谢物变化及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后相关代谢物变化,从代谢组学探讨论血府逐瘀汤促进脑损伤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以1H-NMR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大鼠脑挫裂伤模型组、中药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3、5、7天血浆的核磁共振氢谱以及相应代谢物谱群的变化。结果:1H-NMR测得中药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3组大鼠血浆代谢谱存在明显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能清晰地将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中药组区分开来。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发现,模型组血浆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γ-羟基丁酸(GABA)、肌酸(Cre)、牛磺酸(Tau)等含量下降,乳酸(Lac)、谷氨酸(Glu)、胆碱(Cho)等代谢物的浓度上升;中药组治疗后血浆中Lac、Glu、Cho等代谢物的浓度较模型组降低,而NAA、GABA、Cre等含量升高。结论:大鼠脑挫伤裂损伤机制可能包括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紊乱(Cre下降、Lac升高)、神经细胞损伤导致的神经元功能受损(NAA下降)和细胞膜损伤(Cho升高)、神经兴奋毒性损伤(Glu升高、GABA下降);血府逐瘀汤在脑损伤早期干预治疗,能改善脑挫裂伤后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继发性脑损害,促进脑损伤修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利血平所致大鼠脾虚证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表型的变化,鉴定与脾虚相关的代谢标志物以探讨脾虚相关代谢途径.方法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血清和尿液的代谢指纹谱.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在血清和尿液中选取生物标志物.结果 利血平所致的脾虚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表型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血清和尿液中分别鉴定了与脾虚相关的12种和10种生物标志物.结论 脾虚大鼠机体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氨代谢紊乱,同时,转甲基作用被抑制.该研究为探讨脾虚证的本质、诊断的客观化和脾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耀  王鹏  许腾  武文泽  向欢  韩雨梅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21,52(5):1360-1368
目的通过对多种生物样本中内源性代谢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阐释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模型的血液、尿液、海马、肝脏、盲肠、粪便和临床患者的血浆、尿液等生物样本中逍遥散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特征综合分析,归纳总结逍遥散在不同生物样本中调节的关键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结果逍遥散在不同生物样本中调节的相同差异代谢物有34个,其中11个变化趋势一致,涉及的关键代谢通路为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通路等。结论逍遥散能够通过调节体内代谢平衡所在的代谢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为系统挖掘逍遥散抗抑郁代谢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芪建中汤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涛  胡英还  秦雪梅 《中草药》2018,49(10):2312-2319
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HQJZ)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紊乱的调控作用,阐明其对靶标的调控途径。方法以脱氧胆酸钠和氨水溶液交替饮用进行化学诱导,结合饥饱失常方法复制CAG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替普瑞酮)组和HQJZ高、中、低剂量组,连续4周ig给药。利用传统药效学指标(体质量、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评价HQJZ药效。用1H-NMR采集血浆代谢物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寻找与HQJZ疗效相关的药效标志物。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A)和Met PA筛选出与疗效最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 HQJZ可显著抑制CAG病变,与替普瑞酮作用相当。1H-NMR代谢组学找到18个与CAG密切相关的血浆代谢物。HQJZ可显著调节3-羟基丁酸、乳酸、醋酸、琥珀酸等10个代谢物的紊乱,通路分析显示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甘油代谢和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为其治疗CAG的主要靶标途径。结论 HQJZ对CAG治疗作用的主要效应机制涉及其对能量平衡、免疫失调、炎症和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大鼠尿液代谢表型的经时轨迹变化,鉴定与肾阳虚相关的代谢标志物来探讨肾阳虚相关代谢途径.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谱,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肾阳虚大鼠尿液代谢表型的经时轨迹变化,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尿液中选取生物标志物.结果: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大鼠尿液代谢表型呈现明显的轨迹变化,在尿液中鉴定了与肾阳虚相关的13种生物标志物.肾阳虚大鼠机体能量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受到扰动、甲基转移反应被抑制、氨转运功能受阻,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肾损伤.结论:该研究为探讨肾阳虚证的发生、发展及其病理机制、诊断的客观化和补肾阳中药的药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抗肝癌细胞增殖的~1H-NMR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珂欣  高丽  周玉枝  秦雪梅  杜冠华 《中草药》2017,48(20):4275-4283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苦参碱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苦参碱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对细胞裂解液及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1H-NMR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代谢通路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1、2、4 mg/m L苦参碱能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碱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细胞内外共发现21种差异代谢物。苦参碱能显著调节细胞内外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差异代谢物的量,对SMMC-7721细胞的氨基酸代谢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途径发挥抗肝癌作用。本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为阐释苦参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靖  许振鹏  刘艳  康立欣  杨炳友  匡海学 《中草药》2021,52(10):2987-2995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补阴药(百合、天冬、麦冬)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及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ig百合、天冬、麦冬水煎液,1次/d,连续21 d,收集尿液和肝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三合一组合式质谱仪(UHPLC-Orbitrap-MS)对大鼠尿液样品进行数据采集;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OPLS-DA)模型,并采用CompoundDiscoverer3.1软件通过对照品、mz Cloud、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umanmetabolome database,HMDB)、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等数据库对筛选的代谢物进行鉴定及通路分析;结合通路分析结果选择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相关的关键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补阴药组大鼠尿液中鉴定出共有差异代谢物26个,表达趋势一致的差异代谢物有16个,其中15个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补阴药抑制糖代谢、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等11条能量代谢相关通路。补阴药能够下调糖代谢、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上调脂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结论补阴药能够通过下调正常大鼠体内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技术的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梦  王雅泽  赵迪  赵思俊  李顺勇  秦雪梅  刘晓节 《中草药》2020,51(13):3482-3492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物谱的变化、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在抑郁大鼠粪便样本中共筛选10种与抑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乳酸和丙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和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显著升高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水平,能显著降低天冬酰胺、乳酸和丙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6条代谢通路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1)氨基酰t RNA生物合成,(2)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3)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5)苯丙氨酸代谢以及(6)丙酮酸代谢。而逍遥散可显著回调(2)、(3)、(4)、(5)和(6)条代谢通路。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逍遥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郁脾虚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逍遥丸对该病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逍遥丸组(3.24 g·kg~(-1)·d-1),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饥饱失常、慢性束缚应激刺激、夹尾法,共10周复制NAFLD模型,逍遥丸组给予逍遥丸治疗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组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脑组织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模型大鼠尿液进行核磁数据采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逍遥丸的治疗作用机制。结果:逍遥丸组能使NAFLD肝郁脾虚证大鼠尿液中乙酸,肌酐,甘氨酸,异亮氨酸,α-酮戊二酸,乳酸,亮氨酸,琥珀酸,牛磺酸,二甲胺,α-D-葡萄糖,甘油共12个标志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调;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途径的调节。结论:逍遥丸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紊乱等来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荷叶碱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筛选与高尿酸血症代谢有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小鼠长期给药氧嗪酸钾模型,连续给药14 d后,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同时检测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浆和尿液样本。[结果] 通过1H-NMR分析方法在血浆和尿液样品中共筛选出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荷叶碱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代谢组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到酪氨酸代谢、柠檬酸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以及糖酵解和糖异生代谢途径,预示着这些潜在生物标志物不仅在早期疾病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预防高尿酸血症中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分析豨莶草水洗脱部位(SWES)致大鼠血清和肺脏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探讨其造成肺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寻找肺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生理盐水)和SWES高、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500,0.125 g·kg-1·d-1),给药4周,停药2周,检测大鼠体质量,并对肺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血清和肺脏样本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SWES高剂量组大鼠出现肺脏炎症,停药2周后呈可逆性改变。SWES高剂量组与正常组代谢谱差异区分显著。血清和肺脏中共鉴定出11个差异性代谢产物,其中血清4个(乙酸、氧化三甲胺、甘氨酸、肌肉肌醇),肺脏9个(乳酸、乙酸、磷脂酰胆碱、丙酮酸、二甲胺、谷氨酸、甘油磷酸胆碱、甘氨酸、黄嘌呤)。肺损伤涉及丙酮酸代谢、谷氨酸代谢等通路的紊乱。停药后肺脏中大多数差异代谢产物水平显著回调,与病理检测相一致。结论:SWES造成的损伤器官之一为肺脏,肺损伤呈可逆性改变,肺损伤机制与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何小燕  颜磊  徐向平  黄胜  颜冬兰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8,49(10):2282-2290
目的观察驴胶补血颗粒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改善作用,并采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p环磷酰胺的方法制备小鼠白细胞(WBC)减少症模型,测定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PLT)等血液常规指标。利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并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通路分析,探讨驴胶补血颗粒对WBC减少症小鼠血清内源性代谢产物的调节作用及其代谢通路调控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WBC、RBC、HGB以及PLT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驴胶补血颗粒能显著升高小鼠WBC和PLT水平(P0.05),并回调潜在的差异代谢产物的水平。结论驴胶补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控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达到改善WBC减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宫文霞  宋亚鹏  王艳丽  周玉枝  秦雪梅 《中草药》2023,54(19):6314-6322
目的 研究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解郁”功效与“活血”功效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复制大鼠抑郁模型,以行为学指标及血流变指标评价当归对CUMS大鼠抑郁样症状及血液黏度的调节作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量化抗抑郁指标和血流变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检测CUMS大鼠肝脏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指认相关差异代谢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 造模4周后,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1),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给予当归干预后,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和血流变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行为学综合指标与血流变综合指标呈显著负相关。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在筛选得到的1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中,当归能显著回调异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柠檬酸等8种差异代谢物,涉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及甘油脂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结论 当归的“解郁”功效与其“活血”功效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等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杜晨晖  裴香萍  张敏  闫艳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10):2405-2412
目的利用氢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酸枣仁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诱导的失眠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酸枣仁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ipPCPA溶液(400mg/kg)制备失眠模型,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以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手段,对各组大鼠血清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借助MatPA分析构建潜在靶标代谢通路和代谢网络。结果 1H-NMR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共筛选11种与失眠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MatPA分析得到8条潜在靶标代谢通路,包括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色氨酸代谢,三羧酸(TCA)循环。酸枣仁中剂量(15 g/kg)和高剂量(30 g/kg)均可显著回调11种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酸枣仁可通过调控失眠大鼠的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使大鼠内源性代谢物趋近正常水平,为进一步阐明酸枣仁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彩春  刘欢  谷陟欣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6,47(7):1142-1148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乙酰苯肼诱导的溶血性贫血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及驴胶补血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乙酰苯肼制备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造模1周后,给药组ig驴胶补血颗粒水溶液(8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ig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持续2周。采集大鼠血清进行1H-NMR检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脂质、乳酸以及丙酮水平升高,丙氨酸、缬氨酸、肌酐、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氧化三甲胺、甘氨酸以及精氨酸水平下降。给予驴胶补血颗粒后大鼠血清中上述11种内源性差异代谢产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驴胶补血颗粒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能量代谢、脂质代谢、肠菌代谢等代谢途径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芍枣胶囊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归纳和总结其代谢途径。方法:大鼠灌胃芍枣胶囊提取液后,收集血液、尿液、粪便和全脑并进行预处理,采用UPLC-Q-TOF-MS~E分析,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6m L·min~(-1),柱温45℃,在负离子模式下获得MS/MS~E质谱信息,通过Metabolynx软件处理后对芍枣胶囊中活性化合物在血浆、尿液、粪便和全脑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推测。结果:大鼠体内共鉴定得到代谢产物7个,其中芍药苷的2个,斯皮诺素的3个,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2个。结论:芍枣胶囊中活性化合物芍药苷,斯皮诺素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主要代谢产物存在于血液、尿液和粪便中,代谢途径主要有脱糖水解、甲基化、脱羰基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1H-NMR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传统生化指标分析,研究炮制对山楂促消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喂饲特制高蛋白、高热量饲料复制食积模型,以小鼠小肠推进率和大鼠胃肠道激素水平作为药效学指标,应用~1H-NMR测定大鼠血清,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比给予大鼠净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比较各炮制品对食积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山楂各炮制品组对于食积因素引起的小鼠肠推进障碍及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均有改善作用,且以焦山楂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存在明显的代谢差异,根据S-plot图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单因素ANOVA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AUC)筛选出3-羟基丁酸,甘油磷酰胆碱(GPC),N-乙酰糖蛋白,O-乙酰糖蛋白,氧化三甲胺,丙氨酸,乙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肌酸,亮氨酸,乳酸,葡萄糖共13个与食积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比较给药后山楂各炮制品组引起的代谢变化,发现焦山楂组对O-乙酰糖蛋白、谷氨酰胺和GPC的回调趋势更接近空白组,其余代谢产物组成与净山楂组和炒山楂组基本一致。结论:山楂炮制后消食导滞作用存在一定差异,焦山楂改善食积疗效最为显著,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胃肠动力障碍及能量代谢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