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五苓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NAFLD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运动、饮食指导及西药降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茵陈五苓散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茵陈五苓散治疗NAFLD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对肝功能及血脂水平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代茶饮干预湿热蕴结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热蕴结证NAFL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饮食、运动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代茶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9%(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9%(26/28)(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CAP、ALT、AST、T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TG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CA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代茶饮可有效改善湿热蕴结证NAFLD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降低肝内脂肪含量及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左璐  崔付超 《河南中医》2023,(5):660-664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谷胱甘肽联合肌苷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苓散加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本组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90例湿热蕴结型NAFL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含量。结果:两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湿热蕴结证的有效性。方法60例患者服用强肝胶囊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脂肪肝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治愈率为26.67%,有效率为75.00%。强肝胶囊能改善患者的肝/脾CT比值,同时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血清γ-GT、ALT、AST、TC、TG、HDL-C的改善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肝胶囊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湿热蕴结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皂术茵陈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门诊就诊的NASH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中药皂术茵陈方治疗,对照组予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以及血清ALT、AST活性;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87.5%(35/40),较之对照组的65%(26/40)有统计学意义(χ~2=7.966,P0.05);两组患者ALT、AST活性以及血清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以治疗组的ALT、AST活性下降值大于对照组(t=2.254,t=2.325,P0.05);两组患者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肠球菌、肠杆菌显著降低(P0.05)。结论皂术茵陈方具有改善肝功能、治疗NASH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相关。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一个病理阶段。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NASH发病率呈迅速增长趋势。对此,笔者临床采用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38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近年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效治疗NAFLD。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治疗NAFLD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对NAFLD后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11项,涉及患者1 0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OR=3.51,95%CI(2.37,5.21),P <0.000 01];双歧杆菌水平[SMD=0.81,95%CI(0.57,1.05),P <0.000 01]、乳酸杆菌水平[SMD=0.78,95%CI(0.53,1.03),P <0.000 01]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SMD=-0.80, 95%CI(-1.03,-0.57), P <0.00...  相似文献   

9.
南忱 《光明中医》2020,(13):1998-2000
目的探讨化滞柔肝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蕴结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都予基础治疗,除此之外,治疗组予化滞柔肝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检测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G、TC)及肝脏三维彩超,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2组的ALT、AST、GGT、TG和TC均较前好转,治疗组的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证候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亦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化滞柔肝颗粒可以改善肝功,降低血脂,减轻症状,提高湿热蕴结型NAFLD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清化方对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予高脂饲料制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的第1天同时灌胃给予益气清化方,模型组灌服等量的0.9%NaCl溶液,空白组予普通饲料及等量的0.9%NaCl溶液。各组均干预8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肝功能(血清ALT、AST、TG、TP)、血浆内毒素(LPS)水平;采集大鼠肝组织,HE染色后观察肝脂肪变性情况;ERIC-PCR指纹图谱检测肠道菌群情况,并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  结果:①模型组ALT、AST、TG、TC 及LPS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ALT、AST和LPS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②治疗组可见肝细胞少量的脂肪细胞浸润,较模型组肝细胞炎症和坏死明显减少。③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肠道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的条带数目更多、分布区域更宽,提示治疗组大鼠在益气清化方的干预下其肠道菌群的构成有所恢复。④聚类分析显示,空白组与治疗组肠道菌群的相似性明显大于空白组与模型组以及模型组与治疗组的相似性,提示益气清化方能够纠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空白组和治疗组的多样性明显高于模型组,提示益气清化方可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肠道菌群的种类,进而改善肠道菌群紊乱  结论:益气清化方能够显著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细胞的损伤和肝脏的脂肪沉积,并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1.
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机制、肠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具有肠道靶向性的中药方剂入手探讨肠道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肠道与肝脏在功能上存在广泛联系,肠道菌群紊乱和肠壁通透性增加可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和发展;随着肠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影响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找到从肠道入手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新途径和策略;同时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治疗中传统中药的疗效不断受到肯定,其中中药治疗靶向肠道及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中药组36例口服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照组36例口服水飞蓟宾胶囊,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血脂、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药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768,4.5714,均P0.05),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TC、TG、HA、LN、PC-Ⅲ、Ⅳ-C及TGF-β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但中药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显著改善NAFLD的肝功能、血脂及肝纤维化指标,疗效优于水飞蓟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楂曲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患者给予口服中药复方加味楂曲饮,对照组(22例)给予口服当飞利肝宁片0.45 g/片,2片/次,3次/d,两组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彩色B超评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彩色B超检查提示肝组织学病变程度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组患者血清TGF-β1明显降低,而血清SOD水平则有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GF-β1与S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楂曲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还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脏组织学病变程度,这可能与通过降低血清TGF-β1、升高血清SOD水平而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脂肝清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脂肝清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饮食控制和适当增加运动量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脂肝清胶囊,对照组给予东宝肝泰片,治疗4个月后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67%、93.33%,对照组分别为13.34%、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肝功能、血脂以及影像学变化等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脂肝清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NAFL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5∶1分成中药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经辨证后分为湿热内蕴、脾虚湿痰、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证型,分别予以连朴饮、二陈汤合平胃散、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一贯煎合二至丸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苘软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的药效学.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苘软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易善复组,采用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丹苘软胶囊各组分别予相当于丹参石油醚浸膏0.456,0.228,0.114 g·kg-1 ig,易善复组每天予易善复0.159 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加味对恶性梗阻性黄疸(MOJ)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退黄、护肝疗效,并从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8例MOJ患者,采用SAS软件生成,随机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患者均行PTCD术。对照组给予葡醛酸钠注射液,2 m L(0.266 g)/次,静脉注射,2次/d;口服鹅去氧胆酸胶囊,0.25 g/次,3次/d;口服复方联苯双酯颗粒,10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陈五苓散加味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治疗28 d。于术前及术后7 d和28 d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湿热蕴结证的评分;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和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特异性条目池(QLQ-MOJ11),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检测治疗前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愈显率为75%,高于对照组的56.25%(χ~2=4.987,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7 d和28 d,TBIL,DBIL,TBA,ALP,GGT和ALT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28 d观察组ALB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湿热蕴结证各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QLQ-BR30量表5个功能领域评分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QLQ-BR30量表3个症状领域和QLQ-MOJ11量表的黄疸、瘙痒、消化等三类症状领域及消瘦、发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MDA,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患者,在常规利胆、降酶、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茵陈五苓散加味,能减轻黄疸,促进肝功能恢复,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减轻抗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柴胡茵陈汤治疗脂肪肝6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树颖 《山西中医》2007,23(5):20-21
目的:观察柴胡茵陈汤和东宝肝泰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予柴胡茵陈汤治疗;对照组63例予东宝肝泰片。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血生化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64.62%(95%CI=54.46%~75.78%);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52.38%(95%CI=40.05%~64.2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u=2.0025,P=0.0455)。结论:柴胡茵陈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优于东宝肝泰片,其收益为OR=0.60(但95%CI跨过1),NNT=8(95%CI=3.41~28.70)。  相似文献   

19.
池晓玲教授认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机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常为其根本,外候表现为痰瘀互结,提出了本病应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基本治疗方法。又强调治疗该病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天、地、人三者间相互交感,以丙申年为例结合五运六气的变动规律进行用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发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罗格列酮(3 mg·kg-1)组及鳖甲煎丸(2.4,1.2,0.6 g·kg-1)组,每组10只。给予高脂乳剂及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诱导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4周。在实验过程中动态监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实验结束后取结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闭锁连接蛋白1(ZO-1)mRNA的表达,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考察结肠组织杯状细胞黏液层厚度的变化;同时动态监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并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变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数量明显增加(P0.05),乳酸杆菌数量减少(P0.05),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明显减少(P0.05),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0.6 g·kg-1)组拟杆菌1和拟杆菌2数量明显减少(P0.05),同时乳酸杆菌数量增加(P0.05),结肠occludin表达明显增加(P0.05),同时有效降低肝损伤指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结论:鳖甲煎丸能够改善NAFL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紊乱,有效降低肠道通透性,显著降低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