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惠萍 《新中医》2023,55(6):89-92
目的:观察八珍益母胶囊辅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八珍益母胶囊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痛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指标[血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小腹胀痛、块下痛减、经行不畅、烦躁易怒、胸闷不舒、乳房胀痛、经血色紫有块、经血量少等证候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2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
袁爱娟  叶优春 《新中医》2021,53(12):32-34
目的:观察八珍益母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内妊娠物残留(IP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IPR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珍益母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宫内残留物排出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内残留物排出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结论:八珍益母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IPR,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宫内残留物排出。  相似文献   

3.
张亚琴 《光明中医》2016,(12):1785-1786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给予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缩小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楠  章根琴 《新中医》2017,49(6):77-79
目的:观察止痛化癥胶囊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给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止痛化癥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 B)]、子宫体积及痛经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随访1年后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APTT、TT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Fi 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APT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Fi 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痛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痛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7.89%,对照组复发率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化癥胶囊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小子宫体积,减轻痛经状况,继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复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前组应用传统开腹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治疗,后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痛经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痛经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应用腹腔镜下切除术,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桂枝肌瘤丸口服联合温经活血汤灌肠对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痛经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12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作两组,58例予以孕三烯酮治疗者为对照组,62例予以桂枝肌瘤丸口服联合温经活血汤灌肠治疗者为实验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痛经症状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痛经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7%,较对照组的86.2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肌瘤丸口服联合温经活血汤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体积、痛经症状,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法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症状及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评价扶正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33例,观察组(B)35例,对照组患者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观察组予扶正化瘀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中医证候评分、子宫体积及血清CA125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B 2组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子宫体积均变小,CA125水平下降(P 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B组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P 0.01),B组子宫体积小于A组(P0.05),B组CA125水平低于A组(P 0.01);B组总有效率(88.6%)优于A组(57.6%)(P 0.01)。结论扶正化瘀法能够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症状,使子宫体积变小,降低CA125水平,疗效优于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  相似文献   

8.
管寿明  郭元敏 《新中医》2018,50(11):132-13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子宫腺肌症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子宫腺肌症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宫腔放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活血化瘀方治疗。2组连续治疗3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月经量评分、痛经评分、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2.5%,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月经量评分和痛经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治疗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腺肌症血瘀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77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对照组33例用孕三烯酮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12%、对照组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7,P0.05);观察组疼痛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3例(8.82%)、对照组10例(3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06,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张玉锋  张炜  张宝丽  高明霞 《新中医》2018,50(4):121-125
目的:观察活血逐瘀汤对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疼痛开始时口服芬必得胶囊,疼痛消失时停止服用;观察组内服中药活血逐瘀汤,每个周期服用10天;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症候积分;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8%,高于对照组4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IL-6、PGE2、PG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逐瘀汤可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证候、疼痛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可以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