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纤维合成与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未成功实现早期再灌注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胶原纤维合成以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 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 5天、15天、30天、90天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超声测定患者出院前、第 90天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 (E) /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 (A)的比值。将第 90天的E/A比值与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作相关分析。 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 5天、15天、30天、90天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 (P <0 .0 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在出院前和第 90天时的LVED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LVEF和E/A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第 90天的E/A比值与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0 1)。结论 未成功实现早期再灌注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清PⅠ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 3个月以上。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A125水平与心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AMI患者72例(AMI组),其中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Ⅰ级23例,Ⅱ级25例,Ⅲ级16例,Ⅳ级8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者51例和LVEF≤50%者21例;无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者57例,有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者15例.在入院后72 h检测AMI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健康对照组和AMI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CA125水平分别为(13.1 ±8.2)、(15.3±9.6)、(40.6±13.8)、(76.5±14.3)、(95.8 ±19.7)U/ml,AMI组心功能Ⅱ级及以上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与Ⅱ级CA125水平比较和心功能Ⅳ级与Ⅲ级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中,LVEF>50%者CA125水平[(42.2±15.7)U/ml]低于LVEF≤50%者[(86.4±18.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者CA125水平[(47.2 ±16.5)U/ml]低于有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者[(88.4±17.9)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25是评价AMI患者心功能状况的一个良好指标,AMI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且与左室收缩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OSAS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分析左心室心肌不同方向上的整体应变能力、左心室扭转及二尖瓣环中点处收缩期最大位移(MA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结果:MAD与LVEF呈显著相关性(r=0.81,P〈0.01)。LVEF与GLS、GRS、GCS及LVtw均呈显著相关性(r=-0.74,r=0.57,r=-0.55,r=0.65;P〈0.01)。MAD与GLS、GRS和LVtw均具有显著相关(r=-0.69,r=0.49,r=0.45;P〈0.01);MAD与GCS具有负相关(r=-0.39,P〈0.05)。结论:STI通过对心肌应变能力、心室扭转及二尖瓣环中点处收缩期最大位移进行分析,能够准确评价左心室的纵向、径向以及扭转运动的同步性,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度相关,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中代表外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程度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臂指数(ABI))与心脏收缩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大血管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糖尿病患者48例,非糖尿病人群90例,均接受ba PWV、ABI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留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相关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性别比例、血脂、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ba 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方面,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分析显示,糖尿病组ABI与年龄、LVEF、Hb A1c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0.42、0.47);ba PWV与年龄、BMI、Hb A1c及LVEF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0.51、0.56、0.44)。非糖尿病组ABI同样与年龄、LVEF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4、0.45);ba PWV与年龄、BMI、LVEF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4、0.55、0.45)。结论无论在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人群中,ABI、ba PWV均与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LVEF呈正相关性,即左室收缩功能受到外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静 《泰山卫生》2005,29(3):1-3
目的:明确首次发生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开始应用卡维地洛对于患者发病3个月后左室收缩功能、左室收缩末容积(LVEDV)和内径(LVDd)的影响。方法:43例发病在24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卡维地洛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同时,1:2服卡维地洛6.25mg,q.d,而对照组患者未应用卡维地洛或其他β-受体阻滞剂。随访患者发病5天及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DV和LVDd的变化。结果:经胸心脏超声提示卡维地洛治疗组LVEF由发病5天56.2±6.2%升至3个月58.9±9.9%(p<0.05),而对照组呈现下降趋势(55.9±7.5vs.53.1±7.8%,p<0.05)。并且3个月时两组间LVEF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3个月治疗组LVEDV和LVDd较术后5天无明显变化(11.3±24.7mlvs.112.1±27.3ml,54.5±4.8mmvs.54.1±5.2mm),而对照组患者出现左心室扩大,LVEDV由发病后5天的116.1±19.9ml显著增加至134.1±32.6ml(p<0.001),LVDd由54.4±6.0mm增加至60.2±9.6mm(p<0.05)。结论:早期应用卡维地洛可以显著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且有效地防止远期左心室负性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全容积心脏成像技术评价二参通脉颗粒对气虚血瘀证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气虚血瘀证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参通脉颗粒。应用全容积心脏成像技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别为(166.10±9.60)、(94.37±10.26)、(71.73±11.94)ml、(5.97±0.87)L/min、(43.10±6.06)%,治疗后分别为(159.20±9.80)、(80.43±9.59)、(78.77±11.77)ml、(6.44±1.03)L/min、(49.40±5.87)%;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158.80±11.86)、(89.44±13.59)、(69.36±5.82)ml、(5.81±0.69)L/min、(43.90±4.93)%,治疗后分别为(151.20±10.49)、(69.96±8.60)、(81.23±6.70)ml、(6.68±0.97)L/min、(53.80±3.74)%。两组以上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两组LVEDV、LVESV、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参通脉颗粒对气虚血瘀证心肌梗死有显著疗效,全容积心脏成像技术可作为疗效评价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通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2月期间的151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其中r-PA组患者87例,采用瑞通立溶栓治疗;UK组64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冠脉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发病后6h之内,r-PA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冠脉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UK组(P〈0.05);发病后12h内r-PA组患者冠脉血管总再通率也明显高于UK组(P〈0.05);r-PA组患者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和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UK组(P〈0.05)。结论:瑞通立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是发病早期,效果更佳,是临床上心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例确诊为左室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心尖五腔心切面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取样线上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流量(Fs)、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Q)以及左心室收缩期3个时相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及减慢射血期涡流的横径与纵径,各项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在LAD、LVDD及LVEF等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3,t=4.732,t=8.622;P〈0.05)。在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3个切面上测定Vs、Fs、SQ,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左心室收缩期3个时相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及减慢射血期涡流的横径与纵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FM技术能够有效鉴别梗阻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左室收缩期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患者右冠状动脉闭塞( Right coronaryartery, RCA)、左回旋支闭塞( 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AIMI患者均于发病后6 h内做18导联心电图,并于2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比较。结果冠脉造影判定RCA82例,LCX18例。 STⅢ↑/STⅡ↑>1.0,STaVL↓/STⅠ↓>1.0,STV3↓/STⅢ↑≤1.2提示为RCA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LCX;STⅢ↑/STⅡ↑≤1.0,STaVL↓/STⅠ↓≤1.0,STV3↓/STⅢ↑>1.2提示LCX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RCA,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图判断AIMI相关动脉的准确性高,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AIMI相关动脉预测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作用.方法对2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冠脉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占81.5%,左旋支占18.5%;②下壁合并右室梗死时其相关动脉多为右冠状动脉,诊断特异性为100%;③下壁心肌梗死时I、aVL导联ST段压低,提示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100%;ST段呈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提示左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3%;④V5、V6导联ST段压低多见于右冠状动脉闭塞,而V5、V6导联ST段抬高多见于左旋支闭塞;⑤存在多支病变者发生下壁心肌梗死时,其心电图变化较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110例老年AMI患者根据心电图特征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组,54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B组,5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检查结果、梗死段心肌二维应变参数。结果B组的LVEF小于A组(P<0.05),两组的LVESV、L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梗死段心、内外膜的LPSS、CPSS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常规超声相比,二维超声STI技术可通过评估心肌的应变能力判断心肌病变情况,提高诊断AMI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早期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HF患者127例(男性53例,女性74例,年龄45~93岁)作为研究对象,按NYHA分级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比较观察各组AHF患者其血浆NT-pro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关系。 结果AHF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程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治疗1周后血浆NT-proBNP下降幅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MACE发生情况呈负相关。 结论血浆NT-proBNP在AHF患者的早期诊治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探讨多普勒超声在老年保留射血分数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本院住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列为观察组,所有观察者左心室射血分数EF>50%,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口血流速度A峰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院前急救患者125例,记为治疗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患者75例,记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死亡率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和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院前急救患者125例,记为治疗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患者75例,记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死亡率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和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碎裂QRS波群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治疗的12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伴有碎裂QRS波群者纳入观察组(65例),未伴有碎裂QRS波者纳入对照组(61例)。两组术后均进行10个月随访,观察两组随访期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血运重建、心力衰竭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等,统计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全因死亡率等。结果两组再发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冠脉血运重建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全因死亡率、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31%、30.77%,高于对照组的1.64%、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碎裂QRS波群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较高,可通过观察患者是否伴有碎裂QRS波群制订个体化防治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07-708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4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前区疼痛伴咽痛和牙痛,发生率为32.14%,其次是夜间间断性胸痛、间断性胸闷、头痛、腹痛和呕吐。84例患者中,38例(45.24%)出现典型心电图表现;52例(61.90%)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T段明显抬高,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2.69%,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76%、3.57%,病死率为4.76%。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表现,同时还要进行心肌酶谱、18导联心电图和肌钙蛋白的检测,以此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在评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瓣膜病、心肌病、与癌症治疗相关的心脏功能障碍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功能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3D-STI在心脏疾病临床诊断、治疗方式选择及预测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方面的作用,分析了3D-STI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了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三维应变测量的标准化,3D-STI在左心室心肌功能评价中将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CTFC在急性心肌梗死PCI中的价值及腺苷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TIMI)帧数(CorrectedTIMIFrameCount,CTFC)的价值及应用腺苷前后的变化。方法CTFC测定以造影剂充盈冠状动脉开始至冠状动脉远端某一解剖标志显影之间的帧数来表示,以<30帧为血流正常者,≥30为血流缓慢者。67例AMI后10~15d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前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注射液20mg,并观察CTFC的变化,PCI后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67例AMI患者CTFC为12~93帧,平均42.23±20.41帧,PCI术后的CTFC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各梗死相关动脉和血流缓慢者PCI前应用腺苷后的CTFC较腺苷应用前均明显减少(P<0.05);血流正常者PCI治疗前、后以及血流缓慢者PCI后冠脉内应用腺苷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流正常者LVEF明显高于血流缓慢者(P=0.001),MACE发生率血流缓慢者明显高于血流正常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和CTFC呈负相关趋势(γ=-0.21,P=0.002)。结论CTFC测定结果重复性好,与病人的心功能、MACE发生率相关性良好,不受检测者临床经验的限制,评价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优于TIMI血流分级。而PCI前后冠脉内腺苷应用可明显降低CTFC,减少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20.
孙佳 《医疗装备》2020,(6):180-18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左心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医院接受诊疗的76例AMI并发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视其临床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每组38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CO 2低于对照组,PaO 2及SaO 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并发左心衰竭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中采用针对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