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RS泪道引流管和环形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8/2021-08我院泪小管断裂患者64例64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RS泪道引流管置入术组34眼和环形硅胶管置入术组30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mo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眼睑肿胀消退时间、并发症情况。

结果:RS泪道引流管置入术组和环形硅胶管置入术组患者术后3mo(94% vs 87%)和术后6mo总有效率(91% vs 83%)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 RS泪道引流管置入术组手术时间、术后眼睑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环形硅胶管置入术组(均P<0.001); RS泪道引流管置入术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环形硅胶管置入术组(12% vs 33%,P=0.037)。

结论:RS泪道引流管和环形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泪小管断裂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但RS泪道引流管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基于新型断裂泪小管吻合装置的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择下泪小管断裂病例80例80眼,以新型泪小管吻合装置的两种探针行泪小管吻合术,其中观察组以弹性猪尾探针行双泪道置管,对照组以直探针行单泪道置管,评估两种术式的术中及术后的相关临床疗效指标。

结果: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为12.1±3.7、28.9±5.6min,对照组为21.2±5.5、34.4±6.8min(t=8.68、3.95,均P<0.05)。术后3mo时观察组的泪道解剖成功和功能成功为40眼(100%)和38眼(95%),对照组为40眼(100%)和39眼(98%); 术后12mo时观察组为35眼(88%)和36眼(90%),对照组为33眼(82%)和36眼(90%)(P>0.05)。术后观察组有4例泪溢和5例泪道狭窄,对照组有4例泪溢、7例泪道狭窄、5例皮肤瘢痕、2例置管移位和1例眼睑松弛(P>0.05)。两组术中的泪道探通率均为100%,且无假道形成。

结论:采用弹性猪尾探针行双泪道置管和直探针行单泪道置管治疗泪小管断裂各有优势,均为临床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泪道内窥镜下泪小管切开联合新型R-S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泪道内窥镜下泪小管切开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炎患者31例32眼,置入新型R-S管15例15眼为A组,置入环形泪道引流管16例17眼为B组,所有患者均术后2~3mo拔管并观察至术后1a,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鼻腔异物感和鼻腔分泌物增多发生率。

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93%,B组为94%,两组无差异(P>0.05)。A组置管时间为2.27±1.335min,B组为5.29±1.404min;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B组为47%; A组术后鼻腔异物感发生率为7%,B组为41%; A组术后鼻腔分泌物增多发生率为0,B组为29%。手术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鼻腔异物感及鼻腔分泌物增多发生率均有差异(P<0.05)。

结论:泪道内窥镜下泪小管切开联合新型R-S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效果良好,且新型R-S管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和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RS管泪道再通管(RS-type lacrimal intubation,RS管)和环形泪管在儿童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8-07我院收治的泪小管断裂患儿37例37眼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0例20眼行RS管置入术,对照组17例17眼行环形泪管置入术,比较分析两种泪道置管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鼻黏膜出血率分别为0和10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和88%(P=0.584)。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5%和12%(P=0.584)。

结论:RS管置入术可有效避免鼻黏膜出血情况发生,操作简便、易拔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泪小管断裂的部位、受伤类型对泪小管吻合手术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8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87例87眼,均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术中置入硅胶泪道引流管,记录术后第3、6mo时泪道冲洗结果评估手术效果,术后3mo拔除引流管。统计致伤类型、远端距和泪道冲洗成功率,分析致伤类型和远端距与成功率的关系。

结果:泪小管断裂患者中,近端组29眼(33%),中间组41眼(47%),远端组17眼(20%)。切割伤致泪小管断裂22眼(25%),其中泪小管断裂位于近端组18眼、中间组2眼、远端组2眼; 钝器击打伤或撞伤致泪小管断裂65眼(75%),其中损伤位于近端组11眼、中间组39眼、远端组15眼。术后6mo,72眼泪道冲洗通畅,其中近端组20眼,中间组36眼,远端组16眼,三组术后解剖复位成功率分别是69%、88%、94%(P=0.047); 切割伤和钝击伤泪道冲洗通畅患者分别为19眼和53眼,解剖复位成功率分别是86%、82%(P=0.605)。

结论:切割伤易造成靠近泪小点的泪小管断裂,钝击伤易造成靠近泪囊或位于泪囊与泪小点中间部位的泪小管断裂。损伤位置靠近泪总管或泪囊的患者术后成功率较高,而钝击伤致近泪小点的泪小管断裂术后较易发生泪道狭窄或阻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外伤性泪小管吻合术时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并应用泪道环形置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3/2014-12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52眼,采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并应用环形置管行泪小管吻合手术,术后2~3 mo拔出留置的环形管,随访3~12 mo的效果观察。结果:所有患者中47例治愈,3例好转,2例未愈,未愈患者再经泪道激光治疗治愈。结论:在显微镜下应用环形泪道置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方法简便,疗效可靠,且环形管留置期间不影响患者眼部外形和正常工作,减少了眼睑畸形的发生率,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廖福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96-1598
目的:探讨不同硅胶管置管方式治疗儿童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5-12收治的儿童泪小管断裂患者42例42眼.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单路泪道留置硅胶管组20例20眼,环形留置硅胶支撑管组22例22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wk~1mo,单路泪道留置硅胶管组有4眼患者由于护理不当,不慎将硅胶管脱落,再次手术处理.环形留置硅胶管组患者无硅胶管脱落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路泪道留置硅胶管组中,治愈16眼,好转1眼,无效3眼,均为术后2wk~1mo硅胶管脱落患者(1眼为犬咬伤患者,2 眼为放炮炸伤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环形留置硅胶管组中,治愈20眼,好转2眼,治疗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泪小管断裂需及时手术治疗,合理的手术治疗多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采用环形留置硅胶管较单路泪道留置硅胶管稳定性好,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型硅胶(RS-1型)泪道引流管逆行置管治疗少儿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03/2019-11邯郸市眼科医院及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7例37眼泪小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逆行植入新型硅胶管,8-0可吸收缝线吻合泪小管断端,6-0可吸收缝线间断吻合“内眦韧带-眼轮匝”复合体,间断缝合肌肉、皮下组织、皮肤伤口及结膜面伤口。术后2~3mo拔管,随访6~12mo,观察泪道通畅情况及溢泪症状。

结果:泪小管断裂37眼中,临床治愈31眼(84%),好转5眼(14%),无效1眼(3%),总有效率达9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泪小点撕裂、泪小点位置异常、成角畸形等相关并发症,无效1眼(3%)为合并骨性泪小管骨折,无明显溢泪症状。

结论:新型硅胶管逆行置管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刺激轻、置管状态安全、吻合效果显著等特点,逆行置管能较好保护泪小点。  相似文献   


9.
张玲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163-2166

目的:比较采用泪道逆行置管、双套环顺行置管、泪道U形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07/2018-06在我院诊治的108例108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泪道逆行置管术36例36眼,B组行双套环顺行置管术36例36眼,C组行泪道U形置管术36例36眼,术后随访6mo,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和泪道阻塞复发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B组为94.4%,C组为97.2%(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高于B组的5.6%,高于C组的2.8%(P=0.010); A组泪道阻塞复发率为9.1%,高于B组的5.9%,高于C组的5.9%(P=0.029)。

结论:泪道逆行置管、双套环顺行置管、泪道U形置管用于治疗泪道阻塞患者的疗效均较高,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泪道阻塞复发较少,但泪道逆行置管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泪道U形置管术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环形泪道支撑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眼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环形泪道支撑管置管术修复断裂的泪小管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术后3至6个月拔管,之后随访3~6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期末,39眼治愈,7眼好转,2眼无效。有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6/2016-06我院75例93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50眼置入新型RS泪道引流管,对照组35例43眼行环形硅胶管置入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拔管后随访3~12mo,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6%,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治疗组8%、对照组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易拔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黄海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723-1725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伤术中泪小管鼻侧断端的简单有效的寻找方法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的疗效评价。

方法:下泪小管断裂伤患者55例55眼采用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或自上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必要时注射玻璃酸钠的方法寻找断裂的下泪小管的鼻侧断端。以0.8mm外径空心硅胶软管作为支撑物吻合泪小管周围组织2~3针,硅胶软管留置2~3mo。术后随访6~24mo。

结果:下泪小管断裂患者55例55眼均吻合成功。其中治愈49例(89.1%),好转5例(9.1%),无效1例(1.8%)。

结论: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泪小管断裂吻合方法,适合在有显微手术条件的医院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疗效及视力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在我院行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2例11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分为留置6wk组(42例50眼)和留置12wk组(50例60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视力、溢泪症状、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拔管当天,留置6wk组有效率较留置12wk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拔管后3mo,留置6wk组视力、溢泪症状发生率与留置12wk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拔管后3mo,留置6wk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7/50),明显低于留置12wk组38.3%(2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留置6wk组复发率为2.0%(1/50),明显低于留置12wk组18.3%(1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6wk与12wk对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接近,对患者视力影响亦相差不大,但随着泪道硅胶引流管放置时间的延长,泪道冲洗通畅率降低,拔管难度、并发症及复发率增加,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可能缩短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患者46例48眼,全部先有流泪、脓性分泌物病史,直至泪囊区出现硬结,红肿,甚至皮肤溃破,经泪道冲洗检查确诊,行改良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术后随访3a,定期冲洗泪道,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无流泪、脓性分泌物46眼(96%),泪囊区红肿消失,冲洗泪道通畅。2眼仍有流泪,无脓性分泌物,泪囊区红肿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有效率100%。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植入术一次性解决了鼻泪管泪总管同时阻塞的问题,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减轻经济负担,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科2013-07/2016-06就诊的上泪道阻塞性病变患者共86例102眼,其中男26例28眼,女60例74眼。采用高频电上泪道浚通成形并环形硅胶引流管置入,结合中医针灸加口服自制中药治疗30d,术后跟踪随访6mo,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选取102眼共治愈86眼(84.3%),好转12眼(11.8%),无效4眼(3.9%),总有效率为96.1%。术中并发症情况:(1)眶内出血:2眼术中出现眶内出血,考虑系筛前神经阻滞麻醉时可能损伤筛前血管所致,经按压后出血停止,停止手术,5d后顺利完成手术。(2)泪小管豁裂,共3眼,系手术操作不慎、患者配合不佳所致,虽手术顺利完成,但术后泪小管豁裂。(3)行置管困难3眼,均形成医源性假道,建议去上级医院在内窥镜指导下完成浚通置管术。术后并发症情况:(1)泪小点豁裂 3眼(2.9%),因无泪溢,故未予以处理。(2)人工泪小管脱落、部分脱出5眼(4.9%),从鼻腔拉出后鼻前庭固定,完全脱出4眼(3.9%),1眼重新置管,3眼因置管已达3mo,无明显溢泪等症状,未予处理。(3)内眦部刺激症状11眼(10.8%),因轻微,对症处理后无特殊情况。(4)泪小管肉芽组织增生2眼(2.0%),1眼位于泪小点周围,剪除增生组织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后消失,1眼位于泪小管内,拔出环形管后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或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滴眼后未继续增生,但泪道冲洗不通,归为失败。

结论: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与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中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静脉留置针与硅胶管应用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泪小管断裂患者100例(100眼)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2组:A组(静脉留置针组)50眼,B组(硅胶管组)50眼,观察手术后6mo溢泪及冲洗泪道通畅情况。结果:A组中治愈49眼(98.0%);B组中治愈46眼(92.0%)。A组与B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治愈率最高,留置于吻合道中,对防止粘连、抑制纤维化及减轻吻合口收缩起重要作用,是较为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理想的留置物。  相似文献   

17.
陈风月  娄宾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6):1132-1134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的疗效,探寻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方法: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患者52例7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36眼,采用改良式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 对照组25例36眼,采用硅胶管置入术,随访12mo,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管率为6%,对照组脱管率为8%,两组患者术后脱管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泪点撕裂。

结论:改良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有效率高,是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