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珊  张宝  熊丹丹  邹欢  马雪  孙佳  陆苑  郑林  李勇军 《中草药》2017,48(8):1513-1518
目的对黑骨藤Periploca Radix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分析、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黑骨藤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O-咖啡酰基奎宁酸(4)、4-O-咖啡酰基奎宁酸(5)、5-O-咖啡酰基奎宁酸(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9)、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0)、原儿茶醛(11)、对羟基苯甲酸(12)、邻羟基苯甲酸(13)、丁香酸(14)、香草酸(15)、滇杠柳苷元A(16)、Δ5-pregnene-3β,17α,20α-triol(17)、periforgenin C(18)、杠柳苷元(19)。结论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袁德彬  张宏  廖颖  钟菡 《中草药》2012,43(8):1543-1546
目的 研究黑骨藤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杠柳苷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溶剂为50%乙醇,料液比1∶15,功率800 W,温度50℃,提取2次,每次20 min.结论 此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黑骨藤中杠柳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周秋月  李琪  李慧敏  陈姚  袁德彬  张宏 《中草药》2014,45(21):3098-3104
目的考察大孔树脂分离复方黑骨藤药物有效部位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黑骨藤中杠柳苷、秦艽中龙胆苦苷和元胡中延胡索乙素为检测指标,采用HPLC法考察3种大孔树脂(D-101、AB-8、NKA-9)对杠柳苷、龙胆苦苷和延胡索乙素的吸附分离性能,并考察分离纯化杠柳苷、龙胆苦苷和延胡索乙素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用大孔树脂D-101作为填料,样品与填料的比为1∶10,样品质量浓度为50 mg/m L,上样后吸附1 h,用60%乙醇为洗脱液,在p H 7.0条件下,20 BV洗脱1 h。结论该优选的工艺简便可行,大孔树脂D-101可作为分离纯化复方黑骨藤药物中杠柳苷、龙胆苦苷和延胡索乙素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潘洁  王昌权  李奎  袁涛  覃小丽  王爱民  巩仔鹏  郑林 《中草药》2020,51(20):5194-5200
目的建立黑骨藤的药动学(PK)-药效学(PD)模型。方法大鼠右后足足垫皮内注射0.1 mL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AA)模型,大鼠ig黑骨藤提取物(87 g/kg),2次/d,连续14 d。于末次给药后5、15、30、45 min,1、1.5、2、3、4、6、8、12、24 h经尾静脉取血,采用液质联用法(HPLC-MS/MS)检测血浆样本中3-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5-O-咖啡酰基奎宁酸的质量浓度,获得药时曲线;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浆样本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获得时效曲线;采用WinNonLin软件房室模型分析方法拟合黑骨藤的PK参数;固定PK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黑骨藤的PK-PD模型。结果根据WinNonLin软件拟合黑骨藤的PK-PD模型符合Inhibitory Effect Sigmoid E0模型,在该PK-PD模型下可以通过3-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5-O-咖啡酰基奎宁酸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效值,也可以根据药效值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结论 IL-1β、RF、TNF-α的质量浓度与3-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5-O-咖啡酰基奎宁酸的血药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黑骨藤中的3-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5-O-咖啡酰基奎宁酸可通过抑制IL-1β、RF、TNF-α分泌从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骨疏灵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入血成分探讨该复方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骨疏灵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建立骨疏灵体外和血清的全方、缺味组方及单味药材的HPLC,通过对比分析骨疏灵体外和血清的全方、缺味组方及单味药材的HPLC色谱峰,初步确定骨疏灵的入血成分、移行成分及各成分的主要归属。结果:骨疏灵灌胃后在大鼠体内发现21个入血成分,其中11个来自该复方的原型,4个是新产生的物质,其余均为代谢物。结论:骨疏灵入血成分是各味药材复方配伍后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淫羊藿贡献最大,复方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深入阐述骨疏灵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骨藤中滇杠柳苷Ⅰ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 SB C18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作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4nm,柱温为30℃。结果:滇杠柳苷Ⅰ在0.6-2.1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1.99%,RSD=1.76%。结论:本法操作准确,可用于黑骨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王喜军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789-79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近年来在中药及复方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作者回顾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的提出及独立理论体系形成的整个演变过程;总结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成功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及具体方案;预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必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中医药研究的的各个领域,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不断地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学科。  相似文献   

8.
安兰兰  李开敏  何倩倩  杨婉珠  刘刚  刘育辰 《中草药》2020,51(22):5850-5855
目的 进行不同来源苗药黑骨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部位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6种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学成分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综合分析其质量,为合理有效评价苗药黑骨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功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法同时测定,色谱柱为Xtimate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进样量10 μL,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27 nm;采用SPSS24.0及SIMCA14.1软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黑骨藤药材的质量。结果 对21批不同来源黑骨藤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聚类分析,将21批样品分为Ⅲ类,其中第Ⅱ和第Ⅲ类质量较好;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与聚类结果一致,筛选得到绿原酸和异绿原酸C是引起不同来源黑骨藤质量差异的标志物。结论 通过对6种咖啡酰基奎宁酸类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法,可以进一步针对黑骨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功效品质进行评价,为黑骨藤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芪风固表颗粒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初步分析大鼠口服给药芪风固表颗粒后的入血成分。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分析,结合Peakview和Metabolitepilot软件,根据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和表征其血清中化学成分。结果在给药后的大鼠血清中分析表征了37个化学成分,其中17个原型成分、20个代谢产物。结论借助UPLC-Q-TOF-MS方法鉴定了大鼠口服芪风固表颗粒后血清中的化学成分,初步分析了芪风固表颗粒的入血成分,为阐明该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黑骨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志物,建立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采用CIA模型药理学实验验证黑骨藤对照提取物的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UPLC法测定黑骨藤有效对照提取物含量,构建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功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并应用于药材质量控制。结果 黑骨藤对照提取物、对照品可有效缓解足趾肿胀,减小关节炎评分、CIA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组织病理学变化。对照提取物法、单体对照品法含量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甲酯、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为质量标志物。结论 该方法具有检测指标多、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可为构建黑骨藤及其他中药质量评价新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黑骨藤中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黑骨藤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3-O-乙酰基齐墩果酸(1),乌苏-14-烯-3-醇-1-酮(2),蒲公英甾醇(3),jacoumaric acid(4),杠柳苷元(5),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7),咖啡酸(8),proanthocyaniclin A_2(9).结论:除化合物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为首次从杠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药典品种显微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5个品种淫羊藿: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和朝鲜淫羊藿E.koreanum的显微特征展开研究,为其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每个淫羊藿药典品种选取3至多个样本,观察叶片的显微特征,总结种内较稳定的特征以供鉴别.结果及结论:叶背面非腺毛形态、上表皮细胞波状深度及栅表比,可作为5种药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黑骨藤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确定其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维生素D3(VD3)诱导兔骨髓细胞法获得破骨细胞,以形态学观察、苏木素和伊红(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然后通过测定黑骨藤各极性部位低、中、高剂量组(1,10,100 mg·L-1)对破骨细胞TRAP酶活力,TRAP+细胞计数及骨吸收陷窝面积的影响来确定活性部位。结果:黑骨藤水饱和正丁醇层的高剂量组及乙酸乙酯层的中、高剂量组均对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在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实验中,黑骨藤乙酸乙酯层各剂量组均有显著抑制骨吸收陷窝面积的作用(P<0.01),而正丁醇层中、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黑骨藤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能力的主要活性部位是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苗族药黑骨藤中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原花青素A2和杠柳毒苷的含量。收集各产地样品根系土壤,并进行多种土壤因子检测。利用ArcGIS软件提取气候数据,GPS记录地形数据。利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不同产地药材中的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进行双变量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建立了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其结果,新绿原酸与最冷季度降水量呈负相关;绿原酸与最干月降水呈负相关;隐绿原酸与最冷季度降水量和最暖季节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与硒呈正相关;异绿原酸B主要受到土壤因子的影响,与有效铁和钼呈正相关,与全磷和有效磷呈负相关;异绿原酸A与钼呈正相关,与降水变异系数呈负相关;异绿原酸C与交换性镁呈正相关;原花青素A2与钼呈正相关,与速效钾呈负相关;杠柳毒苷与降水变异系数负相关。结论 明确了黑骨藤中8个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黑骨藤引种栽培、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以及进一步研究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与黑骨藤品质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青黄散的配伍组方,探讨不同比例雄黄与青黛配伍后青黛在大鼠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青黛供试品溶液、空白血清以及3种不同配比(青黛10 g分别配伍雄黄52. 5,105,210 mg,依次记为A组,B组,C组)青黄散含药血清进行检测,结合青黛供试品溶液中鉴定的化学成分,分析3组复方中青黛在大鼠体内的移行成分差异;以3组青黄散含药血清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从青黄散A组,B组,C组含药血清中分别检测到了19,22,25个移行成分,且3组含药血清均含有来自青黛供试品溶液中的5个原型成分,分别为色胺酮,靛蓝,靛玉红,2-氨基苯甲酸和N-苯基-2-萘胺;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青黄散C组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固定青黛剂量后,随着雄黄剂量的增加,含药血清中移行成分增多,且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提示雄黄可能会促进青黛中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增强药效,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比例雄黄和青黛的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黑骨藤挥发油的抗炎作用,阐明挥发油作为药用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挥发油乳剂,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药理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黑骨藤挥发油乳剂高、低剂量(以挥发油量计为375μL,94μL.kg-1,给药容积均为15 mL.kg-1)治疗组及阳性药(雷公藤多苷片,6.0 mg.kg-1)对照治疗组,造模后,各用药组于致炎后10 d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11 d,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量(3 mL)蒸馏水,灌胃给药,采用容积法测定其肿胀度;造模后21d,大鼠眼眶取血,采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一氧化氮(NO)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中MDA、NO的含量。采用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设正常对照组、黑骨藤挥发油乳剂高、中、低剂量(500,250,125μL.kg-1,给药容积均为20 mL.kg-1)治疗组及阳性药(地塞米松,4 mg.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5 d,研究黑骨藤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大鼠的足趾肿胀值在18~21 d内均有所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和N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血清中的MDA含量,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NO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与空白对照组并无差异;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NO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药理模型有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的NO,MDA含量,减轻局部病理反应,起到抗炎作用;黑骨藤挥发油可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结论:黑骨藤挥发油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与网络药理学探究广藿香干预病毒性肺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广藿香水煎液、大鼠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样品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应用Compound Discoverer 3.1化合物预测软件,结合二级谱图及已有文献,鉴定广藿香的入血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广藿香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将关键词“viral pneumonia”输入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检索得到病毒性肺炎的靶点基因,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成分-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从大鼠血清中鉴定出12个入血成分,包括7个原型成分和5个代谢产物,原型成分分别是木犀草素-7-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圣草酚-7,3′-二甲醚、芫花素、广藿香酮、4′,7-二甲基柚皮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为PPI中的核心靶点;富集分析显示,广藿香入血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信号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JAK-STAT)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病毒、抗炎作用。结论 广藿香中入血成分可能通过抗病毒、抗炎、细胞增殖和凋亡等相关的蛋白及通路发挥干预病毒性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苗药黑骨藤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苗药黑骨藤中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不同来源药材中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熊果酸为对照,用5%的香草醛-冰醋酸及高氯酸进行显色,在550 nm波长下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结累:熊果酸在9~55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011 9X +0.097 2(r =0.999 2),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1.2%;不同来源黑骨藤中总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黑骨藤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