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功能对不同血管的血流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宁海县第一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患者145例,根据动静脉内瘘功能是否正常分为异常组32例与正常组11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比较两组头静脉、桡动脉、肱动脉内径和相应血管血流量.结果 异常组的头...  相似文献   

2.
刘华  张卫  朱强  王旭彦  刘志敏  菅秀丽 《河北医药》2011,33(19):2928-2929
目的通过监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的血流量,探讨其与AVF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华北石油总医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4例,使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超声稀释技术)检测AVF血流量,随访6个月,以发生内瘘血栓为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AVF血流量与发生内瘘血栓的相关性;根据AVF血流量分将患者分为2组:高流量组(54例,Qa≥500ml/min)和低流量组(30例,Qa〈500ml/min),分析2组发生血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结果20.2%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AVF血栓,AVF血流量在血栓组明显下降(P=0.001);低流量组半年内AVF的累计通畅率是77.4%,其发生血栓的风险是高流量组的4.5倍。结论AVF透析患者AVF血流量越低,AVF发生血栓的可能性越大。AVF的血流量低于500ml/min是发生近期血栓的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该院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2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顺穿组(向心穿刺)和反穿组(离心穿刺),每组26例,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及1年内假性动脉瘤、内瘘阻塞及内瘘狭窄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尿素氮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顺穿组与反穿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5%、89.6%,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分别为4.4%、14.8%,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顺穿组1年内的内瘘阻塞发生率、假性血管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反穿组,但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反穿组。结论顺穿在操作上不仅简便、省力,还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穿刺点渗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降低内瘘阻塞、假性血管瘤发生率,但血管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蔡琦  丁常伟  桂冬冬  陈松  孙泉  卢英  雍永宏 《江苏医药》2020,46(12):1221-1225
目的探讨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脉内瘘(RC-AVF)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后2~12周随访结束时内瘘的状态,将行前臂RC-AVF术的201例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析超声评估内瘘状态的价值。结果 RC-AVF内瘘成熟的危险因素是桡动脉硬化(OR=6.432,P=0.007);保护因素包括桡动脉内径宽(OR=0.090,P=0.010)、桡动脉峰值流速快(OR=0.951,P=0.010)和头静脉扩张后内径宽(OR=0.008,P=0.001)。在头静脉内径<2.0 mm的患者,头静脉扩张后内径取1.9 mm时获得最佳界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694~0.850)],诊断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68.9%。结论 RC-AVF术前超声检查可对血管行有效的评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王有道  钱丽萍 《江苏医药》1999,25(12):945-945
我院自1989年~1998年共做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术96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共96例,男68例,女28例。年龄16~72岁,平均59岁。尿毒症原因为:慢性肾炎71例,晚期泌尿系肿瘤8例,多囊肾6例,双肾结石伴肾积水4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实验室检查:尿量400~1600ml/日。Hb32~98g/L。BUN24.48~63.52mmol/L,Cr580~1834umol/L。根据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部位,手术方法按常规步骤进行。本组动静脉内瘘均为自体血管吻合,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83例,上臂动静脉内瘘1例,踝部动静脉内瘘10…  相似文献   

6.
程卫  叶丽萍  李钟声  高路  顾菁 《安徽医药》2013,34(5):584-585
目的充分利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前臂内瘘128例,上臂内瘘37例)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内瘘术后1个月内闭塞5例;上臂内瘘无一例闭塞,但上臂内瘘血流量较大,压迫止血不充分易造成局部血肿,上臂内瘘可穿刺范围小,静脉易形成动脉瘤。结论前臂血管无法建立内瘘时,上臂内瘘是较好的选择。采取绳梯式穿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止血,可避免动脉瘤及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通路的运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发生并发症的比较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透析的患者54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各27例.A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通路,B组患者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的生化指标、尿素下降率(URR)、尿素清除指数(Kt/V...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与总结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术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127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内瘘术,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出血、术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95.3%,术后出血2例,术后血栓形成3例,2例因血管条件差手术失败。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术式,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良好的定位、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夏建美  叶雪萍 《河北医药》2011,33(19):3025-3026
维持性血透治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建立可靠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指自体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经典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长期血透患者的最佳选择。良好的血流量,才能保证患者的透析效果,正常250—300ml/min,连续3次〈200ml/min视为血流量不足。  相似文献   

10.
刘晶晶 《安徽医药》2016,20(3):586-588
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每次使用时的维护都关乎到内瘘的使用寿命。该文通过对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帮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dysfunction,CRF)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将68例CRF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32例)及未行血液透析组(36例),1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观察者均测定CR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各组之间CRP水平、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室壁运动情况.结果:血液透析组及未行血液透析组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液透析组高于未行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IVST、LVPWT较未行血液透析组及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EF、FS较未行血液透析组及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血液透析组左室壁运动均不同程度欠协调,未行血液透析组及正常对照组左室壁运动协调;血液透析组与未行血液透析组CRP水平与IVST、LVPW呈正相关,与EF、FS呈负相关.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CRP水平明显增高,与左心功能损害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吸附、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需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09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3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特级护理,A组患者采取血液吸附净化血液,B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净化血液, C组仅采取血液透析净化血液,血液净化治疗1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差异。结果治疗后A、B组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程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及微炎性反应程度均较A、B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吸附和血液透析滤过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影响较血液透析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经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动静脉内瘘(artefiovenous fistulaAVF)成形术前行心脏超声检查。在患者完成第一阶段透析[平均(93.26±8.21)d]后行第二次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患者年龄平均(60±15)岁,50%为男性。在第一阶段透析完成后,患者的E峰、A峰、E/A、Em、Am和Em/Am较透析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波减速时间及左房内径的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前后肺静脉血流速度及右室功能几乎无变化。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经AVF透析一段时间后,左右心室的舒张功能并未出现明显损害,但是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同时左房内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观察了 2 8例 期高血压病患者口服依那普利平均 2 2个月后左室结构及功能改变。结果显示 ,依那普利长期治疗可有效降压 ,并同时逆转左室肥厚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35%,QRS>130 ms.安装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比较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变化.结果 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Tmsv16-SD%、Tmsv12-SD%由术前(11.52±1.73)、(11.95±1.84)减少到术后3个月的(10.46±1.38)、(10.57±1.53)(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为超声成像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在评价心脏机械收缩失同步方面作用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6min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方法将CHF患者180例分为A组60例(LVEF值为30%~35%),B组61例(LVEF值为35%~40%),C组59例(LVEF值为40%~45%)。所有患者进行6-MWT的步行距离测定并进行对应分析,同时随访并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半年期和1年期的心血管(CV)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 A、B组6-MWT步行距离均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亦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V事件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LVEF值与6-MWT所得的结果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123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根据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杓型组和反勺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4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类型占5%(6例),非杓型血压类型占58%(71例),反杓型血压类型占37%(46例)。②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观察,杓型组、非构型组与反杓型组间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mm)(22.4±2.45,26.5±4.49,31.3±5.16)、室间隔厚度(mm)(9.4±1.10,10.6±1.13,11.2±2.50,)、左室后壁厚(mm)(9.0±0.91,9.3±1.02,9.7±1.41)、每搏量(ml)(61.1±16.24,55.2±13.21,45.1±17.36)射血分数(%)(58.21±10.13,52.33±9.81,46.26±12.66)、左室质量(g)(182.7±61.02,202.1±44.51,224.5±43.32,)、左室质量指数(g/m2)(101.3±32.62,110.4±25.71,124.1±22.54)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反杓型血压较杓型及非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而非杓型血压较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8.
荆忱  李洁  傅涛  陈杰  陈宏 《中国医药》2014,(3):303-305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每片含厄贝沙坦150 mg及氢氯噻嗪12.5 mg),1片/次,1次/d,共 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以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SD)表示血压变异性,24 h 收缩压、24 h 舒张压变异(24 h 收缩压变异、24 h 舒张压变异)及左心室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4 h 收缩压变异分别为(14.8±3.6)、(9.7±2.8) mmHg(1 mmHg=0.133 kPa),24 h 舒张压变异分别为(12.9±3.1)、(8.6±2.4)mmHg,治疗后24 h收缩压变异、24 h 舒张压变异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左心室质量为(242±40)g,治疗后为(223±20)g,左心室质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9.
康凯  徐伟  施广飞  孙步高  左劲松 《江苏医药》2005,31(11):832-83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脏左室功能的改变。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显像(DTI)检测74例高血压病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 高血压病组左室质量指数、跨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A及E/A比值和DTI频谱速度s、a及e/a比值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跨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E和DTI频谱速度e在高血压病组及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TI的收缩期峰速度与LVEF和舒张期峰速度比值e/a与E/A在两组问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收缩期峰速度S及舒张晚期峰速度a增加,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增强,左室僵硬度增加,左房辅助泵功能增强;DTI能早期、敏感地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能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及心脏舒张功能.方法:对110例血脂正常或轻度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用非洛地平降压同时分别加用氟伐他汀或安慰剂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出左心室质量(LVM)及心肌重量指数(LVMI);测量及记录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最大速度.检测血浆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及脑钠肽(BNP).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安慰剂组血压达标率增加,脉压减小,24周后血浆PIP及BNP水平降低,LVMH、LVMI显著降低(P<0.05);同安慰剂组相比,联合治疗组24周后二尖瓣后叶瓣环与左室侧壁交界处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最大速度之比增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加用氟伐他汀可使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指标改善、血压降低,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