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8.1%)、肺炎克雷伯菌(25.0%)、铜绿假单胞菌(21.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哌拉西林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80.0%,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保持较低的耐药率,对多粘菌素E全敏.结论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医生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现状及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E—test药敏试验测定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连续两年分离的200株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ICU病房分离率最高的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4%),不动杆菌属细菌(18%),铜绿假单胞菌(15.5%),克雷伯菌属细菌(15.5%),肠杆菌属细菌(13%);两年中总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呼吸道标本中最常见的为不动杆菌属细菌(23%),铜绿假单胞菌(18.7%),克雷伯菌属细菌(18.7%),大肠埃希菌(17%);尿标本中主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81%);血液标本中主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73%)。呼吸道标本中,2004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25%明显高于2003年1.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从2003年的47%和35.7%升高到2004年的50%和53%。结论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属细菌均保持很高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高,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但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因此,进行本医院、本地区的细菌耐药动态监测对指导临床抗感染经验用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院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806株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分离率占前几位的革兰阴性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30.8%),大肠埃希菌(26.3%),铜绿假单胞菌(12.7%),阴沟肠杆菌(8.1%)。沙雷杆菌(5.7%),变形杆菌(4%),不动杆菌(3.8%)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头孢菌素产生较高的耐药率,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结论 几种最常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进行常规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5年住院患者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的临床标本按常规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 210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 916株,占59.69%,主要来源于尿液(45.95%),感染科室主要分布于普外科(30.21%)和重症医学科(26.54%)。铜绿假单胞菌2 585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株311株,占12.03%,主要来源于痰液84.09%,感染科室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44.56%)和重症医学科(23.07%);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较低(≤5%),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高(≥5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10%)。结论我院住院患者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较广,对常见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医院加强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缓多药耐药菌株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五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5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55株铜绿假单胞菌、49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结果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以美洛培南和比阿培南显示最佳,亚胺培南次之,帕尼培南逊于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明显逊于其他四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厄他培南的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而其他几种活性基本相当。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五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均较高,而五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均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4年革兰阴性菌分离率与药物敏感性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 12月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的菌株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化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常见的革兰阴性菌4 861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29. 48% )、肺炎克雷伯菌(21. 85% )、鲍曼不动杆菌(19. 15% )、铜绿假单胞菌 (17.00%)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U)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3.28%和50. 1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院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应加强革兰阴性杆菌检测和耐药性动态监测,以指导临床进行合理规范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五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5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55株铜绿假单胞菌、49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结果 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以美洛培南和比阿培南显示最佳,亚胺培南次之,帕尼培南逊于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明显逊于其他四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厄他培南的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而其他几种活性基本相当.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五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均较高,而五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均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病房细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宜春市人民医院烧伤中心分离出503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主要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甲氧西林耐药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3.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92.9%,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是46.8%和37.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结论烧伤中心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医院内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集2005年7月~2006年6月医院内感染的各种标本,常规分离、培养,采用Phoenix-100系统进行菌种鉴定,根据NCCIS标准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对阳性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267份标本中,共分离出感染细菌22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4.1%,居前三位的为大肠埃希菌86株(38.1%)、铜绿假单胞菌46株(20.4%)和肺炎克雷伯菌23株(10.2%);革兰氏阳性菌占14.6%,表皮葡萄球菌18株(8.0%),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6.6%);另外,还分离出白色念珠菌3株,占总检出菌1.3%。药敏结果显示主要感染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40.0%~55.0%,表皮葡萄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30.0%~40.0%;铜绿假单胞菌对部分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10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20%~5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5.2%;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除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外,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为40%~55%。结论医院内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是主要感染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杨琍琦 《安徽医药》2003,7(3):226-227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克雷伯菌属医院感染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来源于全省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710株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 >90 %。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菌对阿米卡星较敏感 ,与庆大霉素的耐药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32 2 6 % ,对头孢噻肟为89 19%。结论  3种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多数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率 ,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