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分为3类: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CN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多是微囊腺瘤,典型表现呈蜂巢样结构。MCN有明显的恶性倾向,诊断多为体积较大且有分隔的囊肿。IPMN的特点是囊肿与胰管相通,伴有胰管扩张。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是囊性肿瘤鉴别的主要依据,还应注意与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SPT)和假性囊肿相鉴别。除了已经获得的明确诊断、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SCN或较小的分支型IPMN之外,胰腺囊性肿瘤都应积极手术治疗。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多数可以获得长期存活以上肿瘤的。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正>胰腺囊性肿瘤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约占全部胰腺肿瘤的2.2%~15.9%。胰腺囊性肿瘤根据其病变的病理性质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广义的囊性肿瘤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SCN)、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相似文献   

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一组临床罕见的疾病,病变广泛累及主胰管及各级分支胰管,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较好.本研究对2例交界性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3胰腺囊性肿瘤共识解读 胰腺囊性肿瘤(PCNs)以胰管或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为主要特征,主要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实性假乳头状瘤等。近十几年来,随着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EUS)等诊断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组临床罕见的疾病,病变广泛累及主胰管及各级分支胰管,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较好。本研究对2例交界性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治疗方案、病理结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39例胰腺囊性肿瘤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0例(25.6%),黏液性囊腺瘤(MCN)7例(17.9%),浆液性囊腺瘤(SCN)12例(30.8%),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15.4%),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10.3%)。患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CT和MRI对胰腺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39例中手术治疗30例,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1例,内镜下胰管支架内引流2例,保守治疗6例。胰腺囊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随访3~60个月,1例发生术后远处转移;保守治疗及内引流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肿瘤进展或症状反复。结论 CT及MRI是胰腺囊性肿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胰腺囊性肿瘤总体预后好,主张积极手术,功能保留性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IPMN患者主胰管型10例(35.7%),分支胰管型7例(25%),混合型11例(39.3%),7例分支胰管型IPMN均为非浸润性IPMN;术后病理示腺瘤5例,交界性肿瘤12例,原位癌1例,浸润性IPMN10例。10例浸润性IPMN中有5例伴淋巴结转移,7例伴有神经侵犯,3例微血管侵犯,2例侵犯门静脉。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8例,胰腺局部切除6例,胰体尾切除4例。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较好的病变,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3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19例)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3例)的多层CT图像。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形态、囊腔直径、囊壁、分隔、钙化、实性成份、胰腺萎缩、主胰管扩张、边界情况等。结果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与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囊腔直径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囊腔直径大于2 cm多见于黏液性囊性肿瘤,与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实性成分多见于浆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性肿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多层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成年人中有8%胰腺囊性病变( 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 PCLs).PCLs是一组无症状、异质性强的良性肿瘤,其中一部分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最终会演变为胰腺导管腺癌( pancreatic du...  相似文献   

1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种较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泛激素水平及基因突变有关。按照其侵犯部位、上皮细胞种类等可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普遍认为IPMN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可以通过影像学、生物标记及蛋白质分子水平检测等多种方法指导其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及切除范围。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因、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不同角度对当前IPMN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3年5月
~2009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19例)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3例)的多层CT图像。图像分析包
括肿瘤位置、形态、囊腔直径、囊壁、分隔、钙化、实性成份、胰腺萎缩、主胰管扩张、边界情况等。结果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与胰
腺浆液性囊腺瘤囊腔直径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囊腔直径大于2 cm多见于黏液性囊性肿瘤,与浆液性囊腺瘤之间
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实性成分多见于浆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性肿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多层
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44例。结果 (1)黏液性囊腺瘤(MCN)17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1例,多表现为大囊性病灶,边界清楚,部分可见壁结节及分隔,平均直径约73.0mm,6例发生恶变;(2)浆液性囊腺瘤(SCN)11例,年龄在48~73岁,微囊型8例,其中5例表现为放射状排列间隔,寡囊型2例,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3)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8例,男性6例(75%),平均年龄55岁,分支胰管型5例,主胰管型3例,所有病灶均与胰管相通,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4)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岁,均为囊实性病变,其中5例病变有出血。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胰腺囊性肿瘤CT和MRI影像特点及鉴别要点,以提高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7例IPMN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7例IPMN患者中,混合型4例,其中3例位于胰头或钩突部,主胰管及分支胰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1例同时伴有胰体部分支胰管扩张,扩张的主胰管直径为4~8mm;2例十二指肠乳头增大突入肠腔,2例伴有胰体尾部萎缩。分支胰管型3例,均位于胰头和钩突。MRI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病灶直径为2.3~7.9cm。结论MRI对IPMN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3):216-219
[背景]观察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影像学表现.[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为IPMN的31例患者CT,MRI及ERCP检查影像资料.31例IPMN中主胰管型IPMN 8例(25.8%),病灶位于主胰管(MPD),表现为MPD扩张,直径约为2~30mm,多数管腔内可见壁结节,增强呈中等强化;分支胰管型IPMN 12例(38.7%),病灶位于分支胰管(BPD),呈单发或多发囊状扩张,均与MPD相通,囊内未见明显壁结节;混合型IPMN 11例(35.5%),MPD和BPD均见明显扩张,MRCP检查示BPD与MPD相通,且病灶附近胰管明显狭窄或截断.[讨论]IPMN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它在IPMN的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胰腺黏液性囊腺瘤(MC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2例行MSCT检查的MCN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12例胰腺MCN均为单发,其中病灶位于胰尾7例,病灶为类圆形6例、椭圆形3例、浅分叶2例,边界清楚10例,向胰腺外生长(外生型)7例,平均大小为(5.72±2.45)cm,囊壁不均8例,少囊8例,大囊10例,有房间隔9例,无实质性结节者7例,无中央疤痕者11例,无钙化者8例,均未见病灶与胰管沟通,合并胰管有扩张者7例,无远端胰腺萎缩者10例,无1例MCN患者合并急性胰腺炎及胰源性钙化,无胆总管扩张者11例,无邻近血管包绕者8例,有局部淋巴结肿大者3例均为MCC,有其他脏器侵犯或转移者2例均为MCC。结论MCN在MSCT上的表现有一定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胰腺肿瘤的根据解剖学分类可分为实性、囊性或导管内肿瘤等。而胰腺囊性病变主要包括囊腺瘤、胰腺假性囊肿、囊腺癌、潴留囊肿、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等。胰腺囊腺瘤在病理上又可分为黏液性囊腺瘤和  相似文献   

17.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CT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CT在胰腺IPMN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9例临床资料齐全、手术病理证实为IPMN病例资料,将本组病例的CT表现分为3型:(1)单纯主胰管扩张型;(2)主胰管扩张伴胰腺囊性灶型;(3)单纯胰腺囊性灶型.分析CT分型与Takada病理分型(主胰管型、分支型、混合型)的对应关系;按病理结果将IPMN分为良性组和恶性/交界组,对病变的CT特征(有无壁结节、有无分隔、病灶大小、主胰管及胆总管扩张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纯主胰管扩张型对应于主胰管型,主胰管扩张伴胰腺囊性灶型主要对应于分支型和混合型,单纯囊性灶型对应于分支型(P<0.001).病灶内无壁结节时病理为良性的概率为92%,病灶内有壁结节时病理为良性的概率为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病灶内是否出现分隔与肿瘤的良恶性无关(P=0.793),恶性/交界性病灶的最大径大于良性病灶,P=0.016,主胰管管径、胆总管管径在良性和恶性/交界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考虑病理分组的情况下,全部病例主胰管管径大于胆总管管径(P=0.02).结论 IPMN CT表现的三种分型与病理分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有利于IPMN CT征象的分析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IPMN的主胰管扩张程度常超过胆总管亦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其他典型征象能够对IPMN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肿瘤MSCT(多层螺旋CT)及MRI(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分析MSCT与MRI诊断及鉴别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3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及MRI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MSCT与MRI对胰腺囊性肿瘤钙化及囊性成分的鉴别价值。结果 MRI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准确率为100.0%,高于MSCT的62.5%;MRI诊断胰腺囊性肿瘤准确率为82.1%,高于MSCT的61.5%(P0.05)。结论 MSCT、MRI均可显示胰腺囊性肿瘤血供及形态,MSCT在显示囊壁附近及中心钙化方面优势好,MRI在显示肿瘤囊性成分、壁结节及分隔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pancreatic serous cystoadenomas,PSC)是胰腺最常见原发性囊性肿瘤之一,占胰腺所有囊性肿瘤10%-15%,占胰腺所有肿瘤1%~2%,几乎都是良性。临床上常需要与黏液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s)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及胰腺假性囊肿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临床、CT资料。结果①主胰管型2例,CT主要表现为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②混合型1例,胰腺呈低密度改变。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