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其中5例合并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均采取腔内隔绝术治疗。术前均行彩超、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术后即刻DSA显示,12例动脉瘤消失,近远端带膜支架与腹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渗漏;4例动脉瘤消失,近远端带膜支架与腹主动脉结合处见少量渗漏。5例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消失,带膜支架通畅。术后1年CT随访显示带膜支架无移位,无渗漏,动脉瘤腔无增大;5例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者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结果 表明,腔内隔绝术对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近期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3月应用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后,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1例。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瘤体破裂,无患者死亡,术后1周行CT增强复查,均无支架移位,无内漏,血流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臀肌间歇性跛行,7例出现栓塞侧臀部胀痛以及会阴区域疼痛,给与镇痛治疗以及局部热敷治疗后1周,症状基本缓解或消失,无性功能障碍。结论:用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瘤后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多发性脑血管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动脉瘤、双髂动脉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左侧颈总动脉窦部次全闭塞1例,并对左侧颈动脉窦部严重狭窄处血管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及球囊后扩张术,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腔内血管外科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近年来,以微创为特点的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使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腔内血管外科始于1964年Dotter用球囊扩张血管成型术治疗动脉狭窄性病变,1991年Parodi首创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使腔内血管外科跨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广泛应用于动脉扩张病、动脉阻塞病、动静脉瘘及部分静脉疾病的治疗。1 动脉扩张病的腔内治疗1.1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1~4] 自从1991年Parodi成功实施首例腹主动脉瘤微创腔内隔绝术以来,目前全球已有数千例经验。大样本的回…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疾病腔内介入治疗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经验、体会,探讨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直径34~42 mm覆膜支架封堵降主动脉近端破裂口,其中1例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6例腹主动脉瘤中1例采用直型支架腔内隔绝,其余均采用分叉型支架经双股动脉置放成功;1例早期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采用预先扩张主髂动脉狭窄段,置入分叉型人工血管支架。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腔内隔绝术后造影显示假腔及瘤腔均消失;2例I型内漏,随访半年后消失,假腔内部分血栓形成。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后1年突然死亡。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疾病安全、可行、有效,适应证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成功置入支架。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动脉栓塞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1例术后第2d出现牙龈出血外,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股动脉切口血肿和主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细致的准备和术后精心的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20例。结果:20例患者腹主动脉瘤均成功隔绝,术后3~6月CT复查,无支架移位、狭窄变形、内漏,被隔绝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外科开腹手术的缺点,为老年高危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护理。结果:患者成功置人支架后,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死亡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心胸血管外科采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18例临床资料。结果 18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均获得成功,共植入带膜支架38枚。术后当时出现内漏10例,其中Ⅰ型内漏6例(近端2例,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接主体延支后内漏消失;远端4例,2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接延长髂腿后消失),Ⅱ型内漏2例,未予处理;Ⅲ型内漏2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结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覆膜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内漏是其主要并发症,其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正确处理并发症以及伴随疾病的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使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髂动脉疾病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使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髂动脉疾病87例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  结果  8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成功率100%。术中仅置入1个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15例,接1条腿支架36例,接2条腿支架29例,接3条腿支架4例,接4条腿支架3例。因腹髂动脉角度大、扭曲,于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髂支内置入裸支架5例,远端接裸支架3例,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上方接直筒Cuff覆膜支架1例,先行髂内动脉栓塞术14例,保留双侧髂内动脉13例,保留一侧髂内动脉51例,双侧髂内动脉均封闭23例。术后均使用球囊扩张支架两端及接头。手术时间35~122 min,平均52 min;术中出血10~50 mL,平均23 mL。8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因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自动出院后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85例2~24个月,均健在,失访1例。术后3~6月复查CTA: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移位,病变封闭良好  。结论  使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髂动脉疾病具有微创、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期、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8例患者中,合并结直肠癌21例,胃癌6例,肝癌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分期手术治疗,其中21例选择先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2期行肿瘤手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动脉瘤破裂、肠缺血、肠瘘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存在Ⅱ型内漏,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性死亡。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由于微创、不改变腹腔内解剖结构等特点,缩短了分期手术时间间隔,降低了消化系统肿瘤手术难度,是治疗方案中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病变腔内隔绝术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脉病变腔内隔绝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主动脉夹层及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隔绝术后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准直器宽度0.75mm,床进15mm/圈,由两名观察者分析图像,判断术后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转归情况以及并发症的产生。结果19例患者的主动脉夹层假腔或腹主动脉瘤支架外瘤体内均有血栓形成,但1例腹主动脉瘤支架内膜下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瘤体均较术前缩小;4例出现内漏,其中Ⅰ型内漏3例,Ⅲ型内漏1例并合并支架变形;1例右肾恢复灌注;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溶解。结论MSCTA以其无创、快速等优点已成为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术后复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多种后处理方法能对主动脉病变腔内隔绝术的疗效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常因瘤体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由于腔内隔绝术治疗创伤小、安全、恢复快、预后效果满意,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我科对1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例胸、腹主动脉瘤,全麻或基础麻醉下行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其中1例腹主动脉瘤植入Medtronic TALENT,其余为国产腔内带膜支架。结果:6例动脉假腔及动脉瘤得到有效隔绝,1例溃疡病变被有效封闭。术后复诊支架位置正常,且夹层消失,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结论: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可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微创治疗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导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膜支架治疗Ⅲ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及腹主动脉瘤4例。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带膜支架行近侧内膜破口封堵。4例腹主动脉瘤选用分叉延伸型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带膜支架释放均获得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第3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项新的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探讨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42例不累及肾动脉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并对结果及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P<0.05).结论 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比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其中、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护理重点。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1±1.5)d,手术均成功置入支架。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动脉栓塞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外,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股动脉切口血肿和主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腔内隔绝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后,可以提高腔内隔绝术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护理重点.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1±1.5)d,手术均成功置入支架.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动脉栓塞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外,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股动脉切口血肿和主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腔内隔绝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后,可以提高腔内隔绝术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腔内隔绝术治疗高龄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 采用Zenith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8例,手术中8例均使用Zenith分叉形带膜支架移植物系统,8例均采用经双侧股总动脉途径置入释放.结果 所有患者腹主动脉瘤瘤体均成功隔绝,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中转外科手术治疗,无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3.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0d.术后3~6个月多排螺旋CT随访,瘤体内均见血栓形成,无支架移位及内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高龄腹主动脉瘤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但患者的手术指征及禁忌证需严格掌握、治疗需全面仔细.  相似文献   

20.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方法:使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结果:9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腹主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瘤具有安全、微创、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开展腔内隔绝术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