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翔  马伟巍  洪潮  顾小华   《四川医学》2017,38(11):1253-125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后外侧平骨折台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4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115min(平均75min)。住院时间9~21d(平均14d)。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随访时间为10~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9周,平均愈合时间为6.4周。膝关节HSS评分86~97分(平均92.1分)。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膝关节面塌陷、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直视下复位并固定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3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5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倒“L”形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行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依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行评定末次随访时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4~21个月,平均16.5个月;HSS评分:优31例,良15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5.2%。术后无深部感染,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复位丢失。结论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充分显露手术野,坚强内固定,软组织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陈智琨 《中外医疗》2016,(27):54-56
目的:分析并探究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一2015年4月间该院接诊的88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膝关节前外侧+前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各纳入病患4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1.4±4.8)分,骨折复位良好率为93.2%,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永新 《当代医学》2016,(19):68-69
目的:研究总结应用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钢板固定,研究组进行三柱内固定。统计2组患者HSS评分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关节内翻角、关节外倾角以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2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取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多钢板固定,术后通过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6例患者均进行6~18个月随访(平均11.4个月),切口均I/甲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内置物外露等情况,术后定期行患肢影像学检查,患侧胫骨平台关节面未见再次塌陷.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6%.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7.
正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一般认为是波及两柱以上的SchatzkerⅣ型及胫骨平台骨折,需通过联合切口放置多钢板内固定治疗~([2])。常规的内、外侧联合切口常常忽略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块的复位和固定,易出现内固定失效、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不适用于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我们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9例,术后配合中药熏洗,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88-90
目的 通过对比普通钢板固定和锁定钢板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旨在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锁定钢板三柱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采取锁定钢板三柱内固定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漂浮体位下通过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2016年21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34 ~ 68岁,平均(47.86±8.60)岁,其中Schatzker分型中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1例,V型2例,Ⅵ型1例,所有患者均合并后柱骨折,均采用后内侧倒L形路治疗后柱骨折,疗效采用HSS评分系统对患肢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1.23±3.14)个月.术后下肢力线及关节面高度恢复满意.术后无内固定失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其中20例患者末次随访膝关节屈伸度可达到5°~ 120°.HSS评分平均为85.36±9.13.按照HSS评分分级标准,优17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可有效恢复下肢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42例,后侧柱骨折均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累及内、外侧柱者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为14~30分,优良率为90.5%; 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3~18分,优良率为95.2%.术后2例膝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经康复科康复锻炼后改善;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向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疼痛缓解.[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利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有效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运用恰当的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1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行Carlson后入路内固定治疗并随访,分析疗效。结果: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后以HSS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切开复位可取得良好复位内固定效果,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外侧单切口三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4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前外侧单切口三钢板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倒L型双切口三钢板固定治疗方案。术后2组治疗要求等同,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并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限18~24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组内翻角、后倾角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内翻角、后倾角测量值均明显小于术前(P < 0.01)。2组术后6个月及18个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外侧单切口三钢板固定治疗相对于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倒L型双切口三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在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力学稳定性、膝关节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性。前外侧单切口三钢板固定方案比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倒L型双切口入路复位三钢板固定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优势:术中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前外侧单切口术后换药方便,不增加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运广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33-2334
目的:观察外侧锁定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外侧锁定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固定处理,观察组接受双支持钢板内固定处理。观察2组手术情况、术后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手术用时、应用止血带时间以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略长,屈伸活动度以及HSS评分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关节间隙变窄、对线丢失、膝关节不稳以及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案中,外侧锁定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效果满意,影像学与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行走能力、伸膝滞缺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总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均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入路联合双接骨板固定可促进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采用后内侧及前外侧联合入路,后侧胫骨内外髁和前外侧钢板固定.摄片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和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示达到解剖复位30例,复位良2例.32例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4~40周,平均33.5周.24周时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基本愈合,下地完全负重,无内固定失效.术后24周采用HSS评分82~94分,平均86.5分.结论:前后联合入路“三柱”内固定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据三柱分型指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依据三柱分型:单柱骨折24例;双柱骨折10例;三柱骨折2例.予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治疗,术后随访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骨不连病例.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病例.术后12个月HSS评分平均为88.7分(64~98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3°.结论:三柱分型能帮助临床医生对胫骨平台骨折有全面、三维立体的认识,能有效的指导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从而显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8例胫骨平台骨折,按Hohl氏分类:I型2例,Ⅱ型20例,Ⅲ型26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3年零6个月。优28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为88.2%。无其他重大并发症,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恢复下肢整体力线及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便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前外侧入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分析和比较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各手术参数、随访结果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5):473-476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半脱位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前内侧切口及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合并半脱位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48例,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前内侧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并比较两组Rasmussen放射评分和功能评分、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SA)。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Rasmussen放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研究组TPA、PSA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骨折端复位良好,并可对内侧骨块提供坚强的固定,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合并半脱位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