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渐进性运动对ICU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84例ICU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渐进性运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肌力、巴氏评分、功能独立性水平、6 min步行距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过渡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肌力、巴氏评分、功能独立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渐进性运动应用于ICU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增加其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功能独立性,降低ICU-AW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断性约束对重症胰腺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及肌力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约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间断性约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3、7、10 d,观察组肌力评定量表(MRC)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3 d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 d,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量表(APACHEⅡ)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间断性约束干预,可提升患者肌力,降低ICU-AW发生率,改善患者健康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干预对ICU患者肌力和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的影响。方法80例IC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住ICU 行机械通气72 h内行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生活能力锻炼等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早期主动干预,其他护理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肌力和获得性衰弱发生率的不同。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MRC-score评分分别为(35.46±2.76)分、(57.01±2.9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MRC-score评分分别为(35.87±2.45)分、(49.43±5.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主动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有3例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7.5%,而对照组则有25例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早期主动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肌力,降低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郭涛  童华生 《中国康复》2017,32(5):383-385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治疗在预防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衰弱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ICU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3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9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肺康复治疗手段进行干预。比较2组机械通气后第3天、第6天、第10天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肌力评分、ICU-AW发生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第3天、第6天、第10天MRC肌力评定法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CU-AW及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肺康复治疗能够降低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步态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ovett分级法、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3级患者多于对照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Tinetti步态评测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Ashworth评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步态功能,提高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科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桥式运动、翻身运动、卧-坐转移训练、坐位平衡功能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负重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减重系统、智能反馈系统及虚拟训练模式等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标准之 Kendall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两组股四头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腘绳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olden FAC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观察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A组)、观察B组(B组)、观察C组(C组)各15例。对照组先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再给予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A组先头穴电针,再常规康复治疗,最后进行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B组先常规康复治疗,再进行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最后给予头穴电针;C组先常规康复治疗,再给予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同步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4组简式Fugl-Meyer(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A、B、C组的FMA、Berg及FA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C组的FMA、Berg及FAC评分更高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同步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与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振动训练干预,持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肌力[肌力分级标准(MTT)]与肌张力[改良Ashworth法(MAS)]、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状态[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分与步长和步速。结果 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下肢MTT、MAS以及BBS、FAC评分、步长、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下肢MTT评分、BBS评分、FAC评分以及步长、步速均较训练前提高,MAS评分降低),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强化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降低下肢肌张力,促进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床旁端坐法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SAP机械通气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床旁端坐法。对比两组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及脱离呼吸机30 min氧合指数、撤机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PaO_2及SpO_2指标高于对照组,PaCO_2及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端坐法应用于SAP机械通气患者可有效降低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有效改善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治疗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11月收治于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3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ICU护理服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MRC肌力评分(MRC-score)、出院时完成ADL的个数和独立功能状态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病人实施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MRC-score评分和独立功能水平、降低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1医院2012-02—2013-02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将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MB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可显著提高步行能力、增强下肢运动功能,并全面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的改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意识关注下的下肢运动训练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意识关注下的下肢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步行功能,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活动能力,测定平均步长、步宽、步速。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各评分、BBS评分、FAC评分、ADL评分,平均步长、步宽、步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意识关注下的下肢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步行、平衡运动功能,并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6年2月-2018年6月ICU收治的92例机械通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对2组患者康复情况、肌力、功能独立性、并发症发生率予以观察。 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t=15.400,P<0.001; t=13.044,P<0.001; t=4.611,P<0.001);2组患者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六级肌力评定法(the UK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评分在时间效应及组间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578,P=0.001;F组间=8.924,P<0.001);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拔除时、转出ICU时的运动及认知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ICU获得性衰弱、深静脉血栓、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早期四级康复训练能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也能改善其功能独立性,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时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进行下肢评定,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进行步行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otricity指数(MI-L)进行下肢肌力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I、MI-L、BBS、MA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观察组FMA、BI、MI-L、BB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MAS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四级早期康复运动对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四级早期康复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机时间、ICU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级早期康复运动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可改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住院确诊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还给予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min,每周6次,共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Berg平衡测试(BBS)、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但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训练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康复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在治疗8周后对2组受试者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周治疗后,2组F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FAC评分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在抑制偏瘫侧肢体痉挛的同时进行肌力训练,可有效恢复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于反复促通疗法(RFE)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RFE的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步频、步幅、步速、患足足底压力比(PPF)和包络椭圆面积(EEA)等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LA、FAC、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LA、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FAC评级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EEA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重建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19.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分成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AC、FMA、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AC、FMA、BB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FAC、FMA、BBS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WSTT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早期康复运动对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9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早期康复运动,包括八步操、搭桥运动、悬吊运动疗法以及骑车运动等。结果观察组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早期康复运动能降低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保护动机,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