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MP(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引起胸膜炎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关节、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目前有关MP感染致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对重症MP感染伴肺外并发症86例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50例确诊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肺外表现122例。结果:350例均有呼吸道症状,122例(34%)有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37.7%)、心血管系统(17.2%)、神经系统(12.2%)、泌尿系统(7.3%)、血液(5.7%)等系统多见。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3.
肖泽民   《中国医学工程》2014,(9):114-1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肺外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治疗及转归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引起肺外系统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 MP感染患儿常引发肺外系统病变,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经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连续治疗,42例患儿治愈,13例患儿好转,仅1例出现运动障碍。结论 MP感染可导致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损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应加强支原体抗体检查,提高诊治水平,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05例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MP感染中,23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21.9%。主要并发症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皮疹、关节炎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合并2个系统或以上的损害。少数病例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随着病原学变迁,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学龄期儿童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可造成多系统器官受累,其肺外并发症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MP脑炎是MP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最常见的类型。肺炎支原体感染有0.1%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是MP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是关键。我院于2007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MP感染297例,并发MP脑炎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 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过滤病原微生物,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的重要病原体,由MP感染引起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占肺炎总数的10%~20%[1],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尤其是5~9岁儿童.MP感染是引起呼吸系统和全身脏器损害的常见原因,25% MPP患者会出现肺外并发症,病变主要累及胃肠道、神经、血液、心血管、骨骼肌、关节、皮肤等多个系统,致使病情复杂,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科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特点。方法:对儿科MP感染2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多数发生于呼吸道、支气管及肺占82.7%。并发症好发的部位,按其发生率高低依次排序为:皮肤、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淋巴结等。结论:MP感染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可出现多系统受累,预后良好。肺外支原体感染的肺外症状呈多样化,需引起重视,防止漏、误诊。  相似文献   

8.
刘淑芹  刘艳晨 《吉林医学》2003,24(4):348-34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以肺外表现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疾病的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我科)收治的3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均为阳性,临床以全身不同的器官系统受损为主要症状。其中心血管系统12例,占36.3%;皮肤损害8例,占24.24%;血液系统损害4例,占12.12%;肾脏改变4例,占12.12%;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各2例,占3.03%;骨骼系统1例,占3.0%。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可以引起非典型炎、气管肺炎等呼吸道系统为主要症状、体征的疾病外,还可能以呼吸道以外的全身其他各器官系统为主要症状体征。这部分病人容易被忽视、漏诊,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损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7年收治的有肺外并发症的52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有肺外并发症的MP感染患儿,其中累及神经系统12例、血液系统8例、心血管系统6例、泌尿系统2例、消化系统5例、皮肤肌肉损害11例、多个系统损害6例,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缭合征1例,川崎病1例。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肺外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MP-IgM抗体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华 《海南医学》2005,16(9):93-94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但近期婴幼儿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它可引起广泛而多样的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包括心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等,本文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1年来收治的1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合并有肺外表现的48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作(MP)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炎。其起病缓慢,约半数病例仅在X线胸片显示肺炎病变,突出症状为刺激性咳嗽,或有发热、头痛、咽痛和乏力症状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个别情况可引起小范围流行。同时MP也是引起呼吸道以外多个器官、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了解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器官系统损害,提高儿科医生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收治的病例,总结第一诊断为呼吸系统以外疾病的35例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特点加以归纳,结合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转归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多器官系统受累,除呼吸系统外,临床主要以结缔组织、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组织、耳鼻喉科疾病等系统损伤为首发症状.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且不易早期诊断.因此提高对小儿支原体感染的全面认识,对早期诊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呼吸道以外多种器官疾病的重要原因,可以引起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肌肉和关节等器官的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尤其是神经系统损害是MP所致肺外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而儿童尤为多见,因此儿科临床医生应对感染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秀英 《中原医刊》2005,32(12):30-31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已成为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可造成多系统器官受累,致神经系统损害是MP感染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是关键。收集我院近3年中MP肺炎合并脑炎16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0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MP感染中,35例有肺外并发症,主要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血尿、蛋白尿,皮疹等。结论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廉鹏  盛凯 《吉林医学》2010,31(2):157-15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30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皆有发热,头痛、呕吐(27/30),嗜睡、抽搐(18/30)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18/30);30例血清抗MP-IgM阳性,3例脑脊液抗MP-IgM阳性,脑电图均有异常,脑CT12例异常,25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治疗后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MP是引起儿童CNS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大多表现为肺炎支原体脑炎。CNS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CSFMP及血清MP特异性抗体检测可协助诊断。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在儿童急性咳嗽中感染的情况,提高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慢性咳嗽、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和严重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因急性咳嗽于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阳性患儿的诊治过程。结果:共检人数14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52例,占34.89%;可疑病例26例,占17.4%;阴性71例,占48.29%。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呼吸道感染的23.3%,且呈逐年增多趋势[2]。近年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及全身多系统并发症的病例报道屡见不鲜,争取早期病原诊断并及于规范化治疗,将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肺炎支原体(MP)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MP引起肺外损伤致多器官系统损害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其中尤以MP脑炎最常见,约占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70%〔1〕,对此已引起儿科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我院收治的MP感染合并MP脑炎患儿3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梁永 《吉林医学》2011,(30):6406-640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肺外并发症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35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MPP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系统的肺外并发症,其中并发消化系统病变的有60例,并发皮肤黏膜损害的有39例,并发泌尿系统病变的有15例,并发血液系统病变的有11例,并发心血管系统病变的有8例,并发神经系统改变的有2例。结论: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多种组织间存在共同抗原,感染后引起靶器官病变而出现MP感染的肺外表现。其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综合分析病情特点,对临床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患儿65例。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无肺外并发症的6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各类临床生化指标,记录肺外并发症发生的具体情况,并对其临床特征和肺外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特征的比较中,研究组胸片呈大片状阴影所占比例达到4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的肺外并发症进行比较,其消化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64.62%为最高,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10.77%为最低。结论:患儿肺不张、胸片大片状和热程可作为并发症临床观察指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会累及全身的各类组织系统,应积极进行MP的杀灭与治疗,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