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索血清硒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以及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之间相关性。方法检测156例正常骨密度和162例骨质疏松症的血清硒、25-羟基维生素D、PTH、骨钙素、PINP、CTX和NTX/Cr等指标水平。腰椎和股骨颈的BMD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探索了血清硒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症女性的血清硒水平低于正常骨密度的女性(P0.05)。在骨质疏松症妇女中,血清硒水平与年龄、绝经年限、BMI、PTH、骨钙素、PINP、CTX和NTX/Cr水平呈负相关,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在正常骨密度组,血清硒水平与这些参数均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调整年龄和BMI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硒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绝经年限、PTH、骨钙素、PINP、CTX和NTX/Cr呈负相关。对年龄和BMI进行调整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BMD的预测因子,血清硒和PINP、CTX是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绝经后女性患者血清硒水平降低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降低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正常绝经后妇女血清IL-33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患者和对照组的骨密度(BMD)。检测维生素D、钙、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以及1型胶原C末端肽(CTX)和1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等骨转换指标。结果 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IL-3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53±2.45) pg/mL vs (13.72±5.39) pg/mL,P=0.007];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IL-33水平与年龄、BMI、PTH、CTX和P1NP水平呈负相关,与腰椎BMD和股骨颈BMD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腰椎BMD、PTH、股骨颈BMD和血清CTX和P1NP水平是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IL-33水平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血清IL-33降低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降低和骨转换增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K1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标准化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量4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和30名绝经后健康对照女性的血清维生素K1水平。检测腰椎(1~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组血清维生素K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血清维生素K1浓度与腰椎BMD呈正相关(R=0.545,P=0.003);绝经后正常对照组血清维生素K1浓度与腰椎BMD呈正相关(R=0.513,P=0.009)。维生素K1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98%(截止值:0.853 ng/mL);维生素K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5,奇数比为18.88。结论维生素K1与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体脂含量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30名年龄在50~75岁之间健康的绝经后妇女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量受试者全身、腰椎、左侧股骨BMD及全身脂肪和肌肉含量。通过定量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受试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结果 与非骨质疏松症的女性相比,骨质疏松女性血清硬化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05)。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体重和脂肪量呈正相关(P <0.05)。即使在校正年龄、绝经年龄、身高和体重之后,骨硬化蛋白水平与全身及各个部位的BMD均呈正相关(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绝经年龄、脂肪量和肌肉量相比,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是全身和腰椎BMD最重要的决定因素(P <0.05)。年龄与血清硬化蛋白对髋部BMD的影响相似。结论 在绝经后妇女中,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硬化蛋白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硬化蛋白与全身、腰椎、髋部的BMD和体脂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高半胱氨酸、维生素D、维生素B_(12)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8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将绝经后女性分为骨质疏松组(n=58)和非骨质疏松组(n=80)。记录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腰围等一般资料,检测腰椎L_(1~4)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的BMD,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_(12)、维生素D、碱性磷酸酶、钙、磷水平。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指标的差异以及高半胱氨酸、维生素D、维生素B_(12)和B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腰围、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D、维生素B_(12)、腰椎L_(1~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ho相关性和回归分析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与维生素D和B_(12)在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和同型半胱氨酸与维生素B_(12)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水平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维生素B_(12)水平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5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 55岁)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视黄醇、骨钙素、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钙和磷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pearman分析显示患者视黄醇水平与腰椎BMD (r=-0.161,P0.05)、股骨颈BMD (r=-0.181,P0.05)、碱性磷酸酶(r=0.109;P0.05)、磷(r=-0.109;P0.05)及生育时限(r=0.157;P0.05)呈正相关。经过多变量调整后,仍然发现血清视黄醇与腰椎(r=-0.209;P0.05)和股骨颈(r=-0.324,P0.05)的BMD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视黄醇水平升高与低骨量的风险增加有关,因此,维生素A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催产素与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以及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之间相关性。方法检测185例骨密度正常和132例患骨质疏松症女性的血清催产素、瘦素、雌激素和骨代谢指标浓度。腰椎和股骨颈的BMD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结果患骨质疏松症女性的血清催产素浓度低于骨密度正常的女性(P0.05)。骨质疏松症组中血清催产素浓度与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清PINP、BLAP和CTX浓度呈负相关;与瘦素和雌激素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在正常骨密度组中,血清催产素浓度和各种指标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调整年龄和BMI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仍然与绝经年限以及血清PINP、BLAP和CTX浓度呈负相关,与雌激素、瘦素和催产素浓度呈正相关。对年龄和BMI进行调整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血清催产素、PINP和CTX是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绝经后女性患者较高的血清催产素水平与较高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水平,探讨SO与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tide,PINP)、Ⅰ型胶原C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3组间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股骨颈及平均腰椎BM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5-(OH)D3、SO、PINP、CTX各指标的差异,并做SO与上述指标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骨质疏松症组年龄、绝经年限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均=0.000),低骨量组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9、0.002);(2)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3缺乏113例(90.4%);(3)骨质疏松症组SO、PINP水平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0.000),低骨量组SO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45);(4)SO与PINP、年龄、绝经年限正相关(r=0.978、0.194、0.205),与股骨颈BMD、平均腰椎BMD、体重指数负相关(r=-0.518、-0.349、-0.24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O与PINP呈正相关(β=7.015,P=0.000)、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β=-11.245,P=0.023)。结论 (1)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者SO水平明显增高,与PI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2)25(OH)D3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缺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溶胶蛋白(GSN)在绝经后女性血浆中的水平并分析与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正常体检人员。纳入绝经后女性110名。与此同时,在我院体检中心选择非绝经期女性110例。采用Hologic?QDR-4500 DXA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颈、腰椎(L_1-L_4)的BMD。BMD数据以g/cm~2和T评分表示。T评分-2.5定义为骨质疏松症,T评分在-1~-2.5间定义为骨量减少,T评分-1定义为骨密度正常(正常BMD组)。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定义为低BMD组,骨密度正常定义为正常BM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GSN水平。结果绝经后女性年龄、SBP、DBP、TC、FBS高于绝经前女性(P0.05);而股骨颈-BMD、腰椎(L_1-L_4)-BMD、GSN低于绝经前女性(P0.05)。股骨颈-BMD组中,低BMD组的年龄、吸烟比例、TC、FBS、GSN高于正常BMD组(P0.05);而BMI、HDL低于正常BMD组(P0.05)。腰椎(L_1-L_4)-BMD组中,低BMD组的年龄、TC、FBS、GSN高于正常BMD组(P0.05);而BMI、HDL低于正常BMD组(P0.05)。股骨颈-BMD与年龄、吸烟、FBS、pGSN呈负相关(r=-0.435、-0.301、-0.243、-0.609),与HDL、BMI呈正相关(r=0.395、0.365)。腰椎(L_1-L_4)-BMD与年龄、p GSN呈负相关(r=-0.463、-0.433),与BMI呈正相关(r=0.398)。年龄、BMI、GSN是股骨颈-BMD独立影响因素;年龄、GSN是腰椎(L1-L4)-BMD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GSN是股骨颈-BMD、腰椎(L_1-L_4)-BMD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GSN水平升高可能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值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将128例维生素D缺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50 nmol/L)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根据血清PTH水平分为PTH正常组(n=86)和PTH升高组(n=42)。测定股骨颈BMD、BMD(T值)及各临床指标。各临床指标与股骨颈BMD(T值)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PTH:PTH正常组显著低于PTH升高组(P 0. 05)。血磷、肾小球滤过率、BMD(T值)、BMD:PTH正常组显著高于PTH升高组(P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H、年龄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 0. 05),BMI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 0. 05)。PTH正常组中有52例(60. 47%) BMD(T值)≤-2. 5,PTH升高组中有30例(71. 43%) BMD(T值)≤-2. 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H、BMI是BMD(T值)≤-2. 5的影响因素(P 0. 05)。结论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PTH水平与股骨颈BMD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在血清PTH升高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可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锌(Zn)、铜(Cu)和血脂水平,并确定上述参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研究对象为116名绝经后妇女,包括5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组,年龄(58.9±3.7)岁]和58名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年龄(55.1±1.9)岁]。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锌和铜含量,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所有女性腰椎(L1~4)和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清锌和铜含量相近(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总胆固醇(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 BMI)与BMD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Zn、Cu水平与血脂无显著相关性(P0.05);BMD与LDL(r=-0.302,P=0.002)和总胆固醇水平(r=-0.252,P=0.007)之间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血脂异常可能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微量元素对BMD没有直接和相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西安地区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经西安市红会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95例,检测受试者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维生素D(vitamin D,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I型前胶原N端肽(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的水平,运用R统计语言进行统计学处理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血清Ca、P是正常的;有20%~30%患者ALP升高;绝大多数患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PTH异常者以升高为主,少数女性患者PTH降低;大多数绝经前女性P1NP、β-Cross正常,在少数绝经前女性及1/3男性中出现升高,小部分绝经后女性出现下降,在小部分绝经后女性中升高。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血清ALP与P1NP、ALP与PTH、维生素D与β-Cross呈正相关(P<0.05),血清Ca与β-Cross、P与ALP、P与β-Cross、P与PTH、ALP与维生素D、ALP与β-Cross、维生素D与P1NP、维生素D与PTH、P1NP与β-Cross呈负相关(P<0.05)。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与β-Cross呈正相关(P<0.05),血清Ca与PTH、ALP与维生素D、维生素D与P1NP、维生素D与PTH、P1NP与β-Cross呈负相关(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情况严重,了解骨代谢标志物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异常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测量血清钙、磷、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25-OH维生素D和NPY浓度。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BMD值:正常(n=66)、骨量减少(n=63)和骨质疏松症(n=63)。根据血清NPY水平,受试者也被分为3组:低NPY(n=30)、正常NPY(n=126)和高NPY(n=36)。结果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NPY、PTH和年龄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的NPY水平,各组腰椎、股骨总、股骨颈、转子、股骨转子间和Ward’s三角BMD值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PY水平与患者年龄、BMI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不同部位的BMD值之间均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NPY水平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或任何部位测量的BMD值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锻炼参与程度的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差异及在12个月间的变化。方法对82名符合条件的社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进行12个月追踪。研究对象分为锻炼量达标组(n=42)和不达标组(n=40),不达标组进一步分为不锻炼和偶尔锻炼亚组。采用定量超声(QUS)法采集跟骨骨密度T值、Z值、超声传导声速(SOS)、超声宽带衰减(BUA),统计各组骨质疏松不同发生风险等级的人数比,测量时间点为基线、6个月和12个月。结果达标组骨密度各指标水平和骨质疏松高度风险人数比(16.7%)在12个月间基本维持稳定(P0.05);不达标组T值(F=11.877,P=0.000)、Z值(F=7.459,P=0.002)、BUA值(F=4.207,P=0.026)在12个月间均出现显著下降,骨质疏松高度风险人数比由20.0%上升至30.0%。达标组与不达标组T值变化具有明显的组间效应(F=4.268,P=0.042)和时间效应(F=6.378,P=0.004)。偶尔锻炼亚组骨密度各指标水平在12个月间下降幅度低于不锻炼亚组。结论不同运动锻炼参与水平可不同程度地维持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或延缓其增龄性流失。持续规律的运动锻炼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绝经后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出现低骨密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106例患有活动性RA的绝经后妇女,患者按体质量指数(BMI)分组:I组消瘦(18.5~24.9 kg/m~2,n=36),II组超重(25.0~29.9 kg/m~2,n=35),III组肥胖(30.0 kg/m~2,n=35)。检测这些患者的股骨BMD和血清BTM水平:骨钙素(OC)和I型胶原交联C-端肽片段(CTX)和骨桥蛋白(OPN)、抵抗素、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TNF)-a。结果与较瘦的女性相比,肥胖女性的总股骨BMD和总T评分显然更高(P0.05);发现BMD和CTX水平与体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调整股骨颈BMD后,BMI与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骨钙素水平与抵抗素呈负相关(P0.05),CTX水平与OPN呈正相关(P0.05);并发现BTM和BMD与其他炎症指标之间的关联。观察到OPN水平与体重、腰围和绝经后时间之间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体重和OPN、抵抗素和TNF-α在绝经后活动性RA患者的骨密度降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踝肱指数(ABI)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AI)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病房及门诊就诊的绝经5年以上的402位女性患者,年龄45~65岁;记录和检测所有女性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身高、体重、血脂、ABI、BMD和口服避孕药史。根据BMD在将患者分为2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指标。结果共纳入96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平均年龄为(58.3±6.4)岁。对照组101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妇女,平均年龄(55.8±4.7)岁。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在骨质疏松症组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PAI及ABI水平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较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发现血清HDL、LDL、总胆固醇、PAI及ABI水平与股骨和腰椎BMD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高水平HDL和低水平LDL,总胆固醇及PAI及ABI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200例,年龄65~92岁,平均(78.2±10.2)岁。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wi(S/N86451)型号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分别测定腰椎(1-4)、股骨近端骨密度。使用罗氏公司型号为E411的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测定。根据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A组)、缺乏(B组)、不足(C组)和充足(D组)。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及≥80岁以上组。 结果 女性受试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30名(26.5%),缺乏56名(49.6%),不足18名(15.9%),充足9名(8.0%);男性受试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18名(20.6%),缺乏42名(48.3%),不足17名(19.5%),充足10名(11.5%)。女性及男性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各年龄段间25(OH)D水平及腰椎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215、P=0.036),股骨颈、大转子区、转子间及全髋部骨密度随年龄增长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各年龄段间25(OH)D水平及各部位BM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乌鲁木齐老年人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状况,维生素D的状态与骨质疏松可能无直接关联,必须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来探讨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胃饥饿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我院初诊未经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T评分<-2.5)参加了研究,共纳入320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受试者,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78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不合并代谢综合征242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饥饿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