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百强 《河南中医》2019,39(3):425-427
目的:观察健脾泻肺法对中虚气逆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lux disease,NERD)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NERD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泻肺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78%,对照组有效率72.2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食管LES静息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ES静息压、UES松弛时间、LES松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食管中段收缩幅、远段收缩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食管蠕动速度、吞咽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泻肺法可有效改善中虚气逆型N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增加食管LES压力和改善体部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抗反流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食道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和木香顺气丸联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及盐酸伊托必利片的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道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 方法: 9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观察组各45例.西药组服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次,早、晚各1次;盐酸伊托必利片,50 mg/次,3次/d.观察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气滞胃痛颗粒,5 g/次,3次/d;木香顺气丸,6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评分;进行治疗前后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pH监测.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较治疗前增高,观察组增高更为显著(P<0.01),两组湿咽成功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高于西药组(P<0.01);观察组酸反流总次数、酸反流>5 min的次数、总计pH<4的百分比、卧位pH<4的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和DeMeester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后观察组酸反流总次数和DeMeester评分少于西药组(P<0.01);观察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烧心、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反酸评分及总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增强食管体部蠕动功能、改善食道动力及减少酸反流,从而减轻GERD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冲降逆汤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收治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平冲降逆汤加减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胃肠激素、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嗳气泛恶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下段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LES长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冲降逆汤有助于缓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提高食管动力、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胃肠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经胃镜确诊的GERD肝郁脾虚证患者90例,以电脑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共治疗12周。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镜结果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食管动力学指标(湿咽成功率、LES静息压、UES静息压、食管蠕动传导速度),食管功能指标(CGRP、ET、PAR-2、COX-2),胃肠激素指标(MOT、GAS、VIP)及DeMeester评分变化;随访半年,观察两组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湿咽成功率、LES静息压、UES静息压、CGRP、ET、DeMeester评分和胃肠激素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食管动力指标、食管功能指标、胃肠激素指标和DeMeest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  相似文献   

5.
段国辉  叶敏 《新中医》2015,47(5):78-80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服气滞胃痛颗粒。2组疗程为8周,并于停药后6月复查。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症状、食管黏膜内镜评分;计算复发率,并记录复发时食管黏膜内镜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8.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反酸、反流、烧心、非心源性胸痛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6月随访,对照组复发率为48.0%,观察组复发率25.8%,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P<0.05);复发时对照组食管黏膜内镜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胶囊能减轻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停药后复发率降低,复发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吉安市青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次,2次/日;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5 g/次,3次/日。2组均8周为1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症状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93.3%;研究组胃镜总有效率95.0%;经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13例。研究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金甘胃方加减对胃食道反流病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食管下段压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中医科门诊治疗的胃食道反流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有部分病例脱落,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肠溶片、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白金甘胃方加减治疗。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RDQ总分及各单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ES静息压高于对照组,胃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8.78%,治疗组有效率为86.8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下炎症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有效率为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金甘胃方加减能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食管下段压力。  相似文献   

8.
黄红元 《新中医》2015,47(4):81-84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镁及伊托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予以埃索美拉唑镁及伊托必利片治疗;实验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苏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食管动力、主要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4周后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力和远端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吞咽成功率、体部障碍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烧心、反酸和胸痛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临床总有效率实验组95.56%,对照组7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镁及伊托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较单用西药治疗可更好改善食管动力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停药后2周、4周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食管动力学情况及停药后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9%,对照组为9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4.8%、9.5%,对照组分别为19.0%、26.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比较无变化,治疗后2组患者LES及食管上段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S及UES压力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可增强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降低停药后复发率,效果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临床疗效2组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及对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酸反流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RDQ量表评分、食管测压水平、24 h食管pH水平及SF-36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反酸嗳气、胃脘胀满、双胁疼痛、胸闷、食欲不振及大便不畅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反酸、反流、烧心及胸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食管测压水平、24 h食管pH水平及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pH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且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气滞胃痛颗粒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腹胀、腹痛、呃逆、呕吐)积分及24 h胃内胆汁反流指标变化情况,依据胃镜结果进行疗效评定,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腹胀、腹痛、呃逆、呕吐症状积分、24 h胃内胆汁反流指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24 h胃内胆汁反流指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覆代赭汤加味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2017年2月7日—2018年4月3日选择本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4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和伊托必利(50mg,3次/d)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2次分服,1剂/d,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静息压、蠕动传导速度、湿咽成功率、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静息压及反酸、烧心、胸膈痞满、嗳气中医积分,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1. 39%,治疗组有效率为95. 35%,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LES静息压分别为(22. 39±5. 12) mm Hg、(27. 61±5. 49) mm Hg,蠕动传导速度分别为(3. 64±0. 65) cm/s、(3. 75±0. 62) cm/s,湿咽成功率分别为(50. 35±8. 47)%、(58. 81±8. 76)%,UES静息压分别为(59. 10±7. 21) mm Hg、(65. 01±7. 34) mm Hg,反酸积分分别为(1. 59±1. 03)(0. 81±0. 42),烧心积分分别为(1. 35±0. 86)、(0. 72±0. 51),胸膈痞满分别为(1. 49±1. 13)(0. 61±0. 53),嗳气分别为(1. 07±0. 74)(0. 51±0. 39),对照组和治疗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各项生化检查及心电图均未发现任何明显异常。结论: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中医证候,与改善患者食管动力相关,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疏肝胃安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和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次,每日2次)和莫沙必利片(5 mg/次,每日3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肝胃安颗粒治疗,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24 h食管pH监测,治疗后根据治疗前后电子胃镜分级评分变化情况统计两组胃镜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反酸、反流、烧心和非心源性胸痛症状评分和RDQ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而治疗组RDQ总分和各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所有维度和对照组除了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外的其他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对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方面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反流持续≥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总时间百分比、DeMeester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和DeMeester得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对照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77.19%,治疗组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胃安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和莫沙必利片可以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将96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艾司奥美拉唑和莫 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2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 及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食管黏膜分级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 分、健康状况量表(SF-36) 评分、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 75.00% (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RDQ 评分、食管黏膜分级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收缩积 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食管动力学指标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 改善食管动力学,提升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5,(9)
目的:从胃黏膜保护及促进胃肠蠕动角度阐述气滞胃痛颗粒防治反流性胃炎的作用,并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气滞胃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幽门结扎法结合胃内注射小肠液复制反流性胃炎模型,观察各组胃黏膜病理损伤程度及胃系数,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GAS、MTL的含量。应用HPLC-MS/MS技术,初步确定各组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差异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胃系数升高,胃黏膜损伤严重,血清GAS、MTL含量显著降低(P0.05),气滞胃痛颗粒中、高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较模型组胃系数降低,损伤程度低,血清GAS、MTL含量升高,且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同时确定气滞胃痛颗粒可通过调控D-Tryptophan、Sphinganine等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影响体内色氨酸、苯丙氨酸及鞘磷脂代谢。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具有明显的胃黏膜保护及促进胃肠蠕动作用,从内源性代谢角度确定其具有多靶点,抗耐药等优势,可作为防治反流性胃炎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气滞胃痛颗粒处方组成,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反流性胃炎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灌服自制反流液法复制反流性胃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气滞胃痛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考察各组中胃黏膜病理损伤程度及胃酸度,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GAS、MTL、PGE2、尿素酶指标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胃酸度降低,胃黏膜损伤严重,血清GAS、PGE2显著降低(P<0.05),MTL、尿素酶显著升高(P<0.05);气滞胃痛复方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小,损伤程度低,血清GAS、PGE2含量升高,MTL、尿素酶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且与空白对照组相近。结论:气滞胃痛颗粒通过调节GAS、MTL、PGE2、尿素酶含量,从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角度,发挥治疗反流性胃炎的药效作用,进而为临床的广泛应用及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门诊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予辛开苦降方免煎剂口服,安慰剂组予中药安慰剂口服,疗程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分辨食管测压指标、24小时p H监测指标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评估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血清胃泌紊、胃动素、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酸反流总次数、p H4的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时间5分钟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De Meest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远端收缩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8%,安慰剂组总有效率43.9%,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明显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反流症状,调节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食管蠕动,减少酸反流。  相似文献   

18.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予气滞胃痛颗粒5 g,每日3次餐前30 min开水冲服,对照组予铝碳酸镁片1.5 g,每日3次饭后1 h嚼服,多潘立酮片10 mg,每日3次饭前30 min口服。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2组均做胃镜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以及镜下各项指标积分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胃镜下所见各项指标积分亦明显降低,总有效率分别为91.4%、74.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改善腹痛、嗳气、纳差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显效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6,(5)
目的:观察乌梅丸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症状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医院消化内科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诊断为NERD的1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乌梅丸汤剂,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Gerd Q评分并检测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和食管体部远端廓清能力。根据Gerd Q症状评分降低程度判定疗效。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烧心、反胃、胸痛、泛酸等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erd Q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LES静息压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管体部远端波幅和有效收缩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梅丸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并且能显著提高下食管括约肌张力、增强食管体部远端廓清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顺胃降逆方对复发反流性食管炎肝脾胃不和、寒湿热错杂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食管黏膜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顺胃降逆方颗粒剂,每日2次冲服。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日1粒,早餐前30min口服。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耐信量表(RDQ)积分、食管黏膜炎症积分及食管黏膜p16蛋白表达,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RDQ积分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46/50),对照组为72.00%(3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RDQ积分及食管黏膜炎症积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RDQ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食管黏膜p16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顺胃降逆方可改善复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食管黏膜炎症,降低食管黏膜p16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