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及完善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在中山市抽样检查21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腰椎(L2-4)正侧位,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测,并按中医辨证思维进行辨证,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为主,尚有较大部分患者为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结论 男、女性都以肾虚型为主,其中男性以肾阴虚证为主,女性以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参考值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横断面调查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BMD)随年龄的变化,建立诊断骨质疏松症(OP)参考数据库。方法 用DXA QDR-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定2702例5-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AP)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38个不同区域的BMD。结果 按每5岁年龄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38个不同骨骼区域的峰值BMD分别出现在20-24岁至40-44岁之间,其中髋部(股骨颈除外)最早(20-24岁),前臂(超远端除外)最晚(40-44岁)。结论 不同骨骼区域峰值BMD出现的年龄各异。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测量骨关节炎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探讨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特点及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中老年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其中 5 9例测量了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12例仅测量了腰椎骨密度。所有患者均按Kellgren分级标准对膝关节进行了评分。结果 绝经后妇女膝关节X线评分随Kellgren分级级数的增高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值逐渐增高 ,4级骨关节炎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值明显高于 2级患者 (P <0 0 5 ) ,而髋部骨密度均值随Kellgren分级级数的增高差异无显著性。如以低于同性别同部位峰值骨量的 2 0SD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腰椎和髋部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分别为 4 3 7%和 77%。在控制年龄和骨关节炎的影响后 ,股骨颈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的偏相关系数为 0 4 0 7(P <0 0 1)。结论 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炎患者中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较高 ,同髋部骨密度测量相比 ,腰椎骨密度测量受骨关节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从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分层随机抽样 10 90名妇女 ,询问病史、体检 ,按 1∶3的比例随机抽样 330名妇女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其骨密度。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绝经年限的延长 ,妇女的骨密度逐渐下降 ,其骨密度值与年龄、绝经年限、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天数、孕、产次、产后哺乳月数、吸烟、喝酒呈显著负相关 (P <0 . 0 5 ) ,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 ,年龄、绝经后年限、喝骨头汤量可以进入方程。结论 妇女的骨密度在 4 0岁以上逐渐降低 ,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孕产次越多、产后哺乳时间越长、有吸烟喝酒习惯者 ,其骨密度较低 ;而体重、体重指数越大 ,其骨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其危险因素有很多方面,部分是不可控制的,而部分是可以控制的,包括钙摄入、维生素D摄入、蛋白质摄入、吸烟、饮酒、饮用咖啡、体育锻炼等。国外对这些危险因素研究地较多较全面,而国内研究较少,对危险因素也研究地不够全面。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中老年女性原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中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诊断和骨强度诊断作一初步比较。方法:分析股骨上端骨密度(BMD)、体重(BW)、全身脂肪含量(TBF)、下肢肌肉分布系数(MDC)、下肢最大肌力(MS)、股骨颈抗骨折能力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T值大小为依据,对骨密度诊断法和骨强度诊断法作简单比较。结果:①股骨上端骨密度的生物力学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下肢最大肌力、体重、下肢肌肉分布系数、全身脂肪含量;②65.8%的受试者骨密度诊断与骨强度诊断结果基本一致,体重指数(BMI)越大的受试者,越容易趋向一致。结论:体成分中主要是肌肉对骨密度起决定作用,肌力对骨密度的影响比肌肉成分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并对骨密度与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1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正位腰椎及左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并对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年龄、病程、绝经年限、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中骨质疏松症为32例(45.7%),非糖尿病组中骨质疏松症为23例(37.7%);糖尿病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绝经年限以及总胆固醇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较健康老年人高,因此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严格控制血糖等影响因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降低骨折危险性,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区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建立与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上海市区女性峰值骨密度并研究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以社区24-43岁青年女性志愿386例为研究对象,用DEXA测量BMD,以问卷调查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女性峰值骨密度出现在38-39岁年龄段,影响峰值骨密度形成的因素包括体重,牛奶摄入和职业史。结论:降低年龄分组跨度,严格抽样标准可提高样本的同质性,减小峰值标准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廊坊地区部分人群的骨密度情况,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对廊坊地区部分健康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病影响。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1298名体检者右前臂中远1/3处进行骨密度测量,其中男性382名,女性916名,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3.3±22.7岁,全部数据按性别、年龄分组输入电脑,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按10岁为1个年龄组,分析各组的骨密度,分析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体重指数、牛奶、豆制品可以对骨密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吸烟、饮酒等日常生活习惯可以导致骨密度降低。结论体重指数、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规律的运动都可以影响骨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绝经后女性糖尿病骨密度的相关因素 ,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方法 按WHO标准选取 80例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 ,按年龄分 40~ 49岁 ,50~ 59岁 ,60~ 69岁 ,≥ 70岁 4个组 ,另外选取同龄健康绝经后女性 60名 ,按上述标准分组作对照。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右前臂桡骨远端 1 /3点处和第 2~ 4腰椎骨密度 (BMD)。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雌二醇(E2 )、睾酮 (T)、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游离甲状腺激素 (FT3、FT4 ) ,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和糖基化血红蛋白 (HbA1c)、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 (ALP) ,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绝经后女性E2 、T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LH和FSH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这种变化更为明显。②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 (T3,T4 )随年龄增加而减低 ,与BMD(L2 4 )呈正相关 (r=0 550 ,r=0 41 6 ,P<0 0 1 )。③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L2 4 骨密度与血糖水平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r =-0 467,r=- 0 40 2 ,P <0 0 1 )。结论 绝经后的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与年龄、性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 ,尤其是血糖控制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中医症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4例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检验指标结果,对患者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冠脉CT检查,并与不同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气滞血瘀组患者腰1~4椎体(L1-L4)BMD值最低,与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的比率更高,与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多支血管病变比率更高。结论绝经后女性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并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及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对于两者的协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饮品摄入对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共筛查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10个社区中老年人1 642例,问卷内容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和饮品饮用习惯(奶制品、豆浆、红茶、绿茶、咖啡及碳酸饮料)等。结合骨密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骨量正常与骨质疏松人群的一般特征、饮品摄入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被调查人群骨量疏松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1 540例符合研究方案,其中骨质疏松人群521例,骨量正常人群305例,男性208例,女性618例,平均年龄为(63.0±7.2)岁。两类人群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否绝经、绝经年限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检验,骨质疏松人群经常饮用红茶与绿茶的比例低于骨量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全人群中经常饮用奶制品可能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β=?0.44,OR=0.64,P=0.017),女性人群中经常饮用咖啡可能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β=?1.46,OR=0.23,P=0.032)。结论 北京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除受到性别、年龄、 体质指数、绝经年限等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居民饮品摄入习惯密切相关,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独特的整体观、辨证观和平衡观拥有丰富多样的治疗手段。传承创新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肾主骨理论”“脾肾相关论”“血瘀论”研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病机与防治,现已取得显著的效果。黄宏兴教授课题组深耕该领域多年,将OP的中医证型归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和肾虚血瘀三型,并以补肾、健脾、活血为治则,优化了其中医临床路径,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脾肾、肌骨和线粒体与OP的发生为研究的切入点,推崇肌骨同治理念,总结提炼出“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体系,进一步将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开展OP的发病机制和中药复方干预作用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防治OP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临床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目前临床治疗药物存在副作用明显、价格较高等不足。中医药治疗OP历史悠久,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但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自噬为细胞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与OP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其通过干预病理性骨代谢水平来发挥治疗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复方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治疗OP的作用明确,本文拟从自噬与OP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单体、复方调控自噬治疗OP的角度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OP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Measurements of bone biochemical marker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to evaluate the state of bone turnover in the management of bone metabolic diseases, especially osteoporosis. However, changes in the bone turnover rate vary with ag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laboratory reference range of serum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sBAP), serum type I collagen cross-linked C-terminal telopeptide (sCTx), and urine CTx (uCTx), based on values from 665 healthy Chinese women aged 20–80 years. We measured the levels of sBAP, sCTx,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sALP), and uCTx and evaluated the age-related chang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the anteroposterior (AP) lumbar spine, hip, and left forearm. We fou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age, with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 2) of 0.358 for sBAP, 0.126 for sCTx, 0.125 for uCTx, and 0.336 for sALP. The net changes in different biochemical markers were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tes of BMD loss in the AP lumbar spine. After correction for age, body weight, and height, the levels of the markers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BMD of the AP lumbar spine, femoral neck, and ultradistal forearm. All four biochemical markers had the highes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BMD of the AP lumbar spine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366, −0.296, −0.290, and −0.258 for sBAP, sCTx, uCTx, and sALP, respectively). The mean and SD values of these markers in pre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normal BMD values were used as 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s. The reference ranges of sBAP, sCTx, and uCTx for pre- vs postmenopausal women were 17.3 ± 6.23 vs 18.9 ± 7.52 U/l, 3.18 ± 1.49 vs 3.23 ± 1.57 nmol/l, and 15.5 ± 11.4 vs 16.2 ± 12.4 nM bone collagen equivalents/mM urinary creatinine, respectively. Levels of the bone formation marker (sBAP) and bone resorption markers (sCTx, uCTx) increased rapidly in women with osteopenia or osteoporosis, indicating that they may be sensitive markers to determine the bone turnover rate in healthy Chinese wom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科学知识图谱方式显示近20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 检索近20年CNKI中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关键词频数、中心性、聚类、突现等分析。结果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热点包括雌激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研究前沿是表观遗传调控和基因转录调控网络。治疗上西医常用药物有钙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中药治疗以补肾为主,涉及淫羊藿、左归丸等多种单味药、方剂,补肾壮骨、健脾、活血等多种治法等。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骨质疏松领域的发展趋势,尤其体现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伴有骨折、糖尿病等方面的治疗中;中药干预骨质疏松的表观遗传调控和基因转录调控网络层面的探索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按腰椎骨密度T值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NOP组)。收集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妊娠次数、生育次数、绝经年龄、DM病程、DM家族史、高血压、脂肪肝);血检指标(Hb A1c、FPG、Fins及生化);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的骨密度T值和腰椎、股骨的骨髓脂肪含量(LFC、FFC)。分析OP组和NOP组指标的差异及腰椎OP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OP组年龄、FFC、ALP、HBDH、LDH、绝经年限、妊娠次数、生育次数高于NOP组(P 0.05),OP组体质量指数(BMI)、GGT低于NOP组(P0.05);两组在FPG、Fins、Hb A1c、DM病程、DM家族史、高血压、脂肪肝、LFC、UA、Ca~(2+)、Mg~(2+)、TC、TG、CK上没有差异(P0.05)。腰椎骨密度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FC、ALP、绝经年限、生育次数是腰椎O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31、1.072、1.029、1.127、1.857),BMI是腰椎OP的保护因素(OR值为0.913)。结论年龄、FFC、ALP、绝经年限、生育次数是腰椎OP的危险因素,BMI是腰椎OP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老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症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风险预测及影响因素,探讨PNI作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风险及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OP行髋关节置换术2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NI指数分为PNI≥45(112例)和PNI45(152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PNI45的分组患者比PNI≥45分组患者具有更高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术后并发症、低骨密度、高血清PTH及BLAP含量、低Harr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其他指数和指标在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PNI分组患者的营养免疫相关血液学指标(HGB、TP、ALB、LYMPH、RBC、PALB)及BMI、Harris评分情况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纵向变化比较,组内及组间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HR=1.26,95%CI:0.89~2.01,P0.001,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055)的贡献度最高,是预测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Kappa系数提示,PNI与Harris筛查评定结果具有一致性(P0.001)。结论 PNI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独立影响因素,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风险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中老年人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桂西地区中老年人志愿者623名,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位点分析及SNPs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 同年龄(55岁以上)男性骨量值高于女性(P<0.05),骨量正常的个体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则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脂联素基因5个SNPs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其中SNP位点rs1063539的CG基因型在骨质疏松病例组分布高于正常组,而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则低于正常组。CG型可能是骨密度的一个保护基因型,等位基因C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呈负相关。SNP位点rs3774261的AA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高于正常组。连锁不平衡检测发现,脂联素基因的5个SNP位点之间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 脂联素基因的SNP位点rs1063539和rs3774261与桂西地区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273例,运用双能X线法测定所选取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根据BMD将273例患者分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组125例和非骨质疏松(non osteoporosis,non-OP)组14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t-density lipoprotein l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2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OP组与non-OP组比较,病程、BMI、HbA1c、Scr、IGF-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Ca、P、ALP、HOMA-IR、TG、TC、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BMI、IGF-1与OP有关。结论病程、BMI和IGF-1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