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和常规手术对甲状旁腺血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进行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保留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血管后支;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不保留患者的甲状腺血管后支。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损伤、血钙和血运情况。结果:两组下甲状旁腺血运障碍的概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甲状旁腺血运正常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运障碍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甲状旁腺功能无损伤和暂时损伤的概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永久性损伤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钙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2天,观察组的血钙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可有效减少对甲状旁腺的血运影响及功能损害,保护供血功能,大大降低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PTH暂时下降率及治疗前、后的PTH和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H暂时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TH、血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技术应用在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效果显著,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还能改善PTH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纳米碳在3D腔镜cN0期甲状腺癌中央区清扫和甲状旁腺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在笔者单位行3D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65例,均行患侧腺叶全切+中央区Ⅵ淋巴清扫术,比较实验组33例(使用纳米碳混悬液)和对照组32例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转移率、冰冻病理甲状旁腺阳性率、术后24 h低血钙发生率和术后48h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两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和术中冰冻甲状旁腺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08;χ2=8.97,P=0.003);术后48h PTH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03);转移淋巴结数目差异(χ2=2.76)、术后24 h低钙血症发生率(χ2=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腔镜联合术中纳米碳注射的合理运用,有效地保护甲状旁腺避免术中副损伤,提高了中央区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9例,两组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Ⅵ区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在术中给予纳米炭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对照组在术中给予亚甲蓝作为淋巴结示踪剂。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起始示踪时间、Ⅵ区淋巴结清扫数量、血钙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误切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复发率。结果 (1)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起始示踪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其Ⅵ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3)两组手术后的血钙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但在手术后,观察组的血钙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组间误切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5)组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8h、12h、24h、48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6)术后随访1年、2年,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炭作为淋巴结示踪剂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可对患者Ⅵ区淋巴结予以更好地显示,可彻底清扫Ⅵ区淋巴结,减少术后肿瘤复发,还可有效减少误切,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血钙及甲状旁腺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巨野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使用亚甲蓝注射液后行甲状腺切除术,研究组25例使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后行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肉眼识别甲状旁腺数、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并统计两组淋巴结染色率、甲状旁腺误切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肉眼识别甲状旁腺数、清扫淋巴结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时,两组PTH、血钙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染色率略高于对照组(96.00% vs 80.00%),甲状旁腺误切率略低于对照组(4.00% vs 16.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使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能够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便于识别甲状旁腺及淋巴结,有利于减少甲状旁腺误切,利于术后恢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06-3808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术式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后对其甲状旁腺功能产生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3例,按照手术切除范围分为A组33例、B组28例、C组32例,其中A组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术,B组行全甲状腺切除术,C组在B组手术的基础上行单侧或双侧颈清扫,对比三组患者术后对甲状旁腺功能造成的影响。结果术后,A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2.12%,B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32.14%,C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71.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患者PTH和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三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C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A、B组,B组明显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内93例患者PTH和血钙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切除范围治疗甲状腺癌患者会对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水平造成影响,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尽可能的保留甲状旁腺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血钙、血磷水平变化及不同时间血清PTH对低钙血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因甲状腺疾病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甲状腺癌组(n=63)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n=83).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h、6 h、12 h、1 d、2 d血PTH、血钙、血磷水平变化,利用ROC曲线分析术后不同时间血PTH浓度变化对低钙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甲状腺癌组术后血清PTH、钙、磷水平均低于术前,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PTH=4.172,P<0.05;F钙=4.172,P<0.05;F磷=4.479,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术后血清PTH、钙水平低于术前,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PTH=4.331,P<0.05;F钙=4.158,P<0.05;F磷=4.011,P<0.05).甲状腺癌组血清PTH、钙水平显著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PTH=27.013,P<0.05;F钙=16.308,P<0.05).甲状腺癌组血磷浓度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0.550,P<0.05).经ROC曲线分析,术后1 h血PTH水平对低钙血症的诊断价值最高,当术后1 h血PTH浓度下降至10.25 pg/mL为最佳诊断点,此时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64.8%.[结论]甲状腺癌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不会增加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但血清PTH、钙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1 h监测血PTH浓度能较好的预测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88例甲状腺癌患者,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术+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研究组术前使用纳米碳示踪剂,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钙与甲状旁腺素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阳性淋巴结切除数目、淋巴结切除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较多,甲状旁腺误切率、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 d甲状旁腺素(PTH)、血钙(Ca)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加用纳米碳示踪剂可提高淋巴结清除率,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甲状旁腺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对患者血钙水平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8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术式分为A、B、C、D 4组患者,A组采用单叶全切+峡部切,B组采用单叶全切+次全切,C组采用单叶全切+近全切,D组采用双叶全切,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第1、2、3天血钙、血清PTH水平。结果 4组患者术前血钙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1、2、3天,4组患者的血钙比较,均表现为A组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前PTH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1、2、3天,4组患者的PTH比较,均表现为A组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术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血清PTH、低血钙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米碳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某院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纳米碳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甲状旁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钙、PTH平均水平为(2.26±0.41)mmol/L、(20.69±0.98)ng/L,高于对照组的(1.82±0.34)mmol/L、(13.17±0.85)ng/L,观察组血钙降低与正常者PTH水平为(14.26±0.92)ng/L、(28.74±1.21)ng/L,高于对照组的(7.68±0.71)ng/L、(17.01±1.08)ng/L,同时观察组PTH降低者血钙水平为(1.97±0.27)mmol/L,高于对照组的(1.43±0.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暂时性甲旁减恢复时间为(16.85±4.87)d,短于对照组的(42.14±10.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暂时性甲旁减、组织中存在甲状旁腺、血钙降低、PTH降低等发生率分别为5.71%、2.86%、17.14%、14.2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应用中对甲状旁腺保护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术后甲旁减发生概率,从而为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与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张力被膜解剖法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8月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无张力被膜解剖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3、7天观察组PTH及血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张力被膜解剖法行甲状腺切除术能较好保留甲状旁腺及维持血钙水平,减少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和范围对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低钙血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次全切除和甲状腺全切患者115例,按手术切除范围分为甲状腺次全切除、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全切+颈淋巴结清扫组,对比分析各组术前及术后甲状旁腺素(PTH)及血钙水平的变化。结果甲状腺次全切除、甲状腺全切、甲状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比率分别为13.2%、31.4%和73.8%,出现低钙血症者和症状性低钙血症者的比率分别为15.8%、34.3%、73.8%和5.3%、20%和47.6%。甲状腺全切+颈淋巴结清扫组PTH及血钙水平异常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甲状腺次全切除组和甲状腺全切术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的低钙血症和症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42.6%和25.5%。结论甲状腺癌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对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有显著影响,应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甲状旁腺、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两组均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将患侧甲状腺完整切除;同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清扫数量、甲状旁腺误切率,监测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及血清钙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感染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率、甲状旁腺功能暂时衰退率、一过性Ca降低率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安全有效,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甲状旁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组(纳米炭组)和未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组(对照组)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年龄、性别、原发灶最大直径、T分期、包膜侵犯、双侧癌、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灶最大直径、T分期、包膜侵犯、双侧癌、手术方式等基线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纳米炭组平均清扫(11. 4±5. 3)枚,多于对照组的(6. 3±4. 1)枚(P 0. 05)。纳米炭组平均阳性淋巴结数为(2. 4±3. 6)枚,同样多于对照组的(1. 0±1. 7)枚(P 0. 05)。纳米炭组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方面,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值在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的整体分析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纳米炭组在术后4个时间点上,尤其是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PTH值和血钙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且术后纳米炭组一过性低血钙症状7例,对照组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纳米炭可以增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淋巴结的切除率,且降低了甲状旁腺暂时性损伤的风险,对术中、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再手术中应用纳米炭混悬液对甲状旁腺保护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5例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纳米炭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实验组在术中先向残余甲状腺或癌灶周围注射纳米炭0.3~0.5mL不等,对照组不使用纳米炭,观察两组辨别甲状旁腺和淋巴结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使再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旁腺负显影与第Ⅵ区淋巴结黑色显影形成鲜明对比率达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术后一过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并发症在实验组亦有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等于或大于10个的为75%(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8%(4/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炭对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甲状旁腺的负显影和淋巴结的黑染,使甲状旁腺易于识别和保护并降低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并发症,有利于彻底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技术和传统手术方案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临床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研究组采用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钙(Ca~(2+))含量、甲状旁腺激素(PTH)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血Ca~(2+)、PT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Ca~(2+)、血PT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技术和传统手术方案都能有效切除甲状腺,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技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甲状腺术后对甲状旁腺功能异常、低血钙发生率等的影响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51例行甲状腺切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甲状腺次全切除术)、B(单侧甲状腺侧叶切除术+颈Ⅵ组淋巴结清扫术)、C组(双侧甲状腺全切术+颈Ⅵ组淋巴结清扫术)各73、47、31例。观察术前术后三组甲状旁腺功能指标[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Ca)]、手术效果(以甲状腺功能异常、低血钙及症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评估)、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结果术前三组i PTH、C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三组i PTH、Ca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A组i PTH、Ca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A组甲状腺功能异常、低血钙、症状性低血钙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且术后三组之间i PTH、Ca、甲状腺功能异常、低血钙、症状性低血钙发生率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仅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显著低(P0.05);三组手术成功率均高达100.00%,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仅A组复发率较C组明显低(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降低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异常、低血钙发生率及预后效果方面较单侧甲状腺侧叶切除术+颈Ⅵ组淋巴结清扫术、双侧甲状腺全切术+颈Ⅵ组淋巴结清扫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亢(甲亢)合并甲状腺癌对患者心、肝功能及血清IFN-γ、IL-17、IL-35、PTH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92例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疗效、心脏功能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d的血清TT3与TT4值、LVEF、IFN-γ、IL-35高于术前,LVESV和LVEDV、PTH、IL-17值低于术前(P0.05),术后14d观察组的血清TT3、TT4、PTH、IFN-γ、IL-17、IL-3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4.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次全切除术,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病人术前行淋巴示踪剂纳米碳混悬液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超声引导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于甲状腺肿物旁的腺叶组织的甲状腺癌病人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采取常规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声音麻痹、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人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及手脚抽搐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癌病人手术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2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抽签分为纳米碳组与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按传统方式直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纳米碳组术前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充分显影后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果纳米碳组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术后甲状旁腺素、血钙均高于常规组;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滞留时间长等优点,可以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对甲状旁腺具有良好辨别效果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