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社会支持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对妊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104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社会支持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疾病认知和健康行为情况、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孕妇的抑郁、焦虑、压力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疾病认知情况、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评分及阴道分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孕妇、围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社会支持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对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干预效果良好,可使孕妇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减少负面情绪,改善健康行为,促进血糖控制,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 青少年抑郁症常症状不典型,患儿、患儿家属及社会对该病认识普遍不足,难以正确意识疾病危害,即便青少年想要接受治疗,也常受到家属的阻挠,导致无法规范治疗。目的 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抑郁症患儿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治疗的90例抑郁症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和B组(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健康教育),各45例。于基线时和干预1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调查两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于干预12周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两组患儿父母抑郁症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基线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B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低于基线时(P<0.05)。基线时,两组患儿父母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B组患儿父母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均低于基线时(P<0.05)。干预12周后,B组患儿父母疾病知识、家庭管理技术和复诊要求得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极大促进患儿父母掌握抑郁症疾病知识,提升抑郁症患儿父母管理技能,优化抑郁症患儿家庭管理方案,有更高的复诊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法招募328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方法构建该人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模型.结果 建立模型的拟合评价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模型中预防信息和动机可通过行为技巧影响预防行为,动机对预防行为直接和间接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技巧对预防行为的效应大于动机的效应.结论 行为技巧对预防行为的效应最大,同时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着预防信息和动机对预防行为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CA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所有患者行CABG,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估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水平,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HPLP-Ⅱ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HPLP-Ⅱ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PLP-Ⅱ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  相似文献   

5.
孟佳  杜少英  王彦  娄士宁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1):3990-3994
背景 心脏康复是冠心病规范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30%~40%的患者在参与心脏康复6个月后会退出此项目,50%的患者在1年后会退出心脏康复。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5-6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从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遴选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系列心脏康复教育讲座,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和运动依从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完成随访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6、41例。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两组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176,P组间<0.05;F组间=4.436,P组间<0.05);两组干预方法与时间之间(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5.173,P交互<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0.573,P时间<0.05)。干预3、6 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自我效能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杨丽伟 《中外医疗》2024,(34):131-134
目的 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患者采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IMB)模型进行康复护理取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I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 GSES)、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S-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12周后,研究组GSES、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2周后,研究组SS-QOL评分为(195.12±15.02)分,高于对照组的(180.52±16.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S患者采用IMB模型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护理能力,保障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IMB模型的护理,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评分、依从性评分、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BAI、BDI-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服药、复查、作息方面的依从性评分,GSE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等GQOL-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应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依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IMB)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镇平县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13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IMB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结果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研究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MB护理可有效加快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合分析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IMB)技巧模型在护理领域中文文献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IMB技巧模型在护理领域的中文文献并应用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351篇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314篇文献发表于136种期刊,北大中文核心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数为42篇;发文作者分布较为分散,合作关系较少;健康宣教、生活质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依从性是IMB技巧模型在国内护理领域关注的热点。结论 IMB模型在国内护理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文献的整体发文质量相对偏低,研究深度仍有待提高,未来研究者应扩大范围,深入研究,进而更好地验证IMB模型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展特点,为单纯性肥胖的预防、临床诊断及心理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BCL量表及自制的家庭调查表,对来本院就诊的6~11岁单纯性肥胖儿童88例作问卷调查,前者包括113个项目,后者包括15项。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进行Y2检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等,以89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肥胖男童比非肥胖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男童的体诉、攻击、分裂性、抑郁、交际不良、强迫性、社交退缩、违纪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肥胖女童比非肥胖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女童体诉、攻击、分裂性、社交退缩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可表现出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肥胖和正常儿童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瘦素平均水平为(34.21±15.92)μg/L,胰岛素平均水平为(14.56±7.23)mIU/L;正常儿童体内瘦素平均水平为(12.40±3.77) μg/L,胰岛素平均水平为(5.75±5.07)mIU/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儿童体内瘦素与胰岛素呈正相关(r=0.37,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瘦素与胰岛素的分泌明显高于正常儿童,2激素水平在肥胖儿童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用草菊饮及膳食纤维素联合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对照组(n=53)。两组小儿在家中进食量和次数无任何要求,两组小儿同时加用膳食纤维素3片(安利产品),观察组加服草菊饮500mL,随饮。[结果]治疗后15d后观察组小儿进食量及摄入的总热量显著减少,饥饿感显著减轻,粪便排泄增加(P<0.001)。体质量、脂肪百分率、体质量指数显著下降(P<0.01)。[结论]1)草菊饮及膳食纤维素联合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无不良反应。2)儿童单纯性肥胖与脂肪含量相关,提示吸收能力较强与便秘可能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78例不同体重指数,小儿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浓度,结果表明中,重度肥胖儿童LDLF水平显著升高,肥胖儿童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EDLF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与BMI呈正相关,与舒张压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儿童单纯性肥胖对健康危害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儿童单纯性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方法 :用配对 t检验及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形态、机能及生化指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配对分析时显示 :肥胖儿童的体重、皮脂厚度、体块指数、体脂率、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血糖、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 DL - ch)动脉硬化指数 (AI)高于对照组 (均 P <0 .0 5 ) ;相关分析时 ,体块指数与胰岛素、 TG呈中度正相关 ;体重与胰岛素呈中度正相关 ;逐步回归分析时 ,胰岛素、 TG、收缩压与体块指数呈正相关 ;胰岛素、收缩压、 TG与体重呈正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 ch)与体重呈负相关。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患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社区幼儿园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现况,并对肥胖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田林社区幼儿园的超重及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测量研究对象体重,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家长对肥胖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儿童肥胖等级分布、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家长对肥胖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干预是矫治儿童肥胖症的有效手段,以幼儿园和家庭为单位开展积极有效干预,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儿童肥胖症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测定了42例单纯性肥胖症小儿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结果显示:①1/3的患儿血浆总皮质醇(PTC)昼夜节律正常,而其余2/3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异常;②尿游离皮质醇(UFC)的含量在正常范围;③地塞米松抑制筛查试验正常。表明多数单纯性肥胖症患儿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水平较高;但对地塞米松的反馈抑制作用仍十分敏感,与正常小儿及柯兴综合征患者均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身体成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运动能力的作用,为特异性运动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46例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按主观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运动组(n=27),对照组患者维持生活习惯不变,运动组则进行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安静时的心率和血压,体成分仪测定身体成分,利用症状限制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功率(MP)和力竭时间(ET),并描绘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曲线和血压曲线。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运动组患者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安静心率和血压下降(P < 0.05),VO2max、MP和ET增加(P < 0.05),递增负荷运动实验中心率曲线和血压曲线发生右移;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 > 0.05)。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安静心率和血压、脂肪质量和体脂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 < 0.05),VO2max、MP和ET升高(P < 0.05)。结论: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液动力学异常,下调脂肪含量,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270例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病中医证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探讨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以期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选取487例7~12岁肥胖儿童,发放肥胖儿童调查表,并用SPSS19.0软件对合格的270份调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依据证候分型标准分析出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病中医证型分布为:胃热湿阻证(173例,占64.1%),脾虚湿困证(52例,占19.3%),肝郁气滞证(19例,占7%),脾肾两虚证(26例,占9.6%)。结论: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病最常见的证型为:胃热湿阻证、脾虚湿困证、肝郁气滞证、脾肾两虚证;最常见症状与体征为:形体肥胖、喜食冷饮、出汗较多、口中异味、动则气促、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消谷善饥;证型受儿童饮食偏好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6~12岁儿童血脂和血糖代谢的状况及其与单纯肥胖症的相关性,选择北京市长椿街地区在校小学生672名,均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身高和体质量。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672例6~12岁儿童的TC、TG和FBG浓度分别为(4.66±0.52)mmol/L、(1.97±0.22)mmol/L、(4.25±0.96)mmol/L。其中TC4.68~5.17mmol/L占30.3%,5.20~5.69mmol/L占21.9%,≥5.72mmol/L占17.3%;TG≥1.65mmol/L占10.0%;FBG≥6.05mmol/L占7.8%。男女学生的TG、TC、FBG比较无统计学差别。TC、TG、FBG与儿童的年龄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儿童的TG、TC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TG、TC与FBG之间存在两两正相关的关系。提示:超重和肥胖者在学龄儿童期即可出现脂类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