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8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成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进行干预,分别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干预前后的2组患者予以评分。结果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之后2组患者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其对于疾病的不确定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支气管哮喘,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及遵医行为率。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一2012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显著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分析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自我效能感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问卷及自我效能感量表的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可以增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住院病人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弹性以及疾病不确定感。[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CD-RISC量表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病人MUIS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不明确性4个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应用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可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增强其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的护理干预对产科孕妇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管理行为、妊娠结局及其他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相关知识得分、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相关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而转新生儿科、血糖控制欠佳入院例数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的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产科孕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改善其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管理行为,降低转新生儿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及分析中医护理干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病人SAS和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况,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视频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在耳鼻喉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耳鼻喉科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准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视频结合信...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痛苦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3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心理痛苦调查。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痛苦评分≥4分176例,占58.6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经济问题、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肝硬化病程、疼痛、睡眠问题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痛苦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度以上心理痛苦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根据心理痛苦发生的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如果病毒复制活跃疾病会进一步发展[1,2],因此抑制或清除病毒复制可能会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已有不少报道,但对乙肝病毒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报道不多,且结果不一.作者对39例患者进行观察,以进一步了解该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刘田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1):119-120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的研究.方法 12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干预组(76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饮食、心理、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再住院率明显下降(15.8% vs 31.7%,P<0.05).结论 护理干预是医院护理的延续,加强出院后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帮助患者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减少患者再次入院次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并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遵医行为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同时了解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状况。结果:患者遵医嘱用药、戒除烟酒、生活起居有常的完全遵医行为可达50%以上,合理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的完全遵医行为不容乐观,低年龄、低文化程度以及低收入等因素为不遵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肝硬化病人失代偿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4月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对疾病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4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P〈0.05)。观察组在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发症的防治、负性心理的控制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认知水平,改善应对行为,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