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增生侵犯肺实质和肺淋巴管引起的缓慢进展性肺部疾病,与结节性硬化症基因突变有关。肺部损害表现为广泛的组织重塑,导致结构扭曲;可在胸、腹部合并存在淋巴管肌瘤或血管肌脂瘤。2000年前后,关于PLAM方面的研究和认识进展显著,并且很快应用到了实际的治疗中。就现有情况看,PLAM为一种单基因、温和的肿瘤生长方式,其分类既不是良性又不属于恶性。得益于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肺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移植后的肺组织中很可能出现淋巴管平滑肌细胞,形成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2.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是一种与结节性硬化症基因突变相关的肿瘤性肺病,主要影响育龄妇女,可引起弥漫性囊性组织重塑和进行性呼吸衰竭,LAM细胞的来源和细胞特征及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胸部高分辨率CT(HRCT)为本病最具诊断价值的影像学检查,其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薄壁囊腔影,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水平可见异常增高,最终的确诊往往需要依赖病理检查结果。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尚有限,西罗莫司已成为首选药,行肺移植患者未来仍有复发可能。因PLA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罕见,常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报道1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性疾病, 有效动物模型的缺乏一直是其机制研究的瓶颈。现有PLAM动物模型包括注射结节性硬化症复合体基因2(TSC2)缺失肿瘤细胞的移植瘤小鼠模型和TSC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其中移植瘤小鼠模型包括同种异体移植瘤、人源化异种移植瘤和大鼠源性异种移植瘤, 转基因小鼠模型包括胚系基因敲除和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部分PLAM动物模型存在PLAM样肺部病变, 主要用于寻找PLAM新的治疗靶点和PLAM肿瘤细胞来源, 但并不能完全代表PLAM患者的疾病发展。本文总结了目前所有PLAM动物模型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 并结合笔者研究经验着重分析近6年的研究进展, 以期供该领域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罕见的、侵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肿瘤性疾病,与肺部囊性破坏、乳糜性积液聚集、腹部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淋巴管平滑肌瘤等有关[1-3]。该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由平滑肌样LAM细胞异常增生引起,与结节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基因突变有关[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提高对PLAM的认识,合并顽固性低氧血症时需警惕并发肺动脉栓塞,预防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的PLAM合并肺栓塞患者病例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PLAM是以弥漫性肺囊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的缓慢进展的肿瘤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反复自发性气胸和乳糜胸。肺功能多表现为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显示低氧血症。高分辨CT(HRCT)示双肺弥漫性薄壁囊性改变。病理学检查示肺组织淋巴管增生和扩张,管外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诊断主要依靠高分辨CT、肺功能以及病理组织活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是无创且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标准。雷帕霉素抑制剂如西罗莫司科可有效治疗本病。结论育龄期妇女,如反复出现自发性气胸、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HRCT示双肺弥漫分布囊状改变,临床上应想到PLAM可能。随疾病的进展出现顽固性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不能纠正时,需考虑是否合并存在肺动脉栓塞的可能,CT肺动脉造影可确诊。  相似文献   

6.
李登峰  刘璇  喻韬  罗蓉  王建军  蔡浅云   《四川医学》2023,44(4):396-400
目的 总结中国西南地区结节性硬化症(TSC)的临床特点以及雷帕霉素治疗TS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总结2021年3月至12月就诊于我的T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研究和文献复习。结果 TSC1基因突变10例(52.6%),TSC2基因突变7例(36.8%),基因阴性2例(10.5%)。起病表现为婴儿痉挛4例,全面性癫痫7例,局灶性癫痫5例,以腹壁包块、腹痛、皮肤色素脱失起病各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10.5%),室管膜下结节18例(94.7%),皮质或皮质下结节18例(94.7%),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21.1%),肾囊肿10例(52.6%),肝脏结节1例(5.0%),肺淋巴管肌瘤2例(10.5%),心脏横纹肌肉瘤3例(15.8%)。加用雷帕霉素治疗15例(78.9%),经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100%6例(40.0%),50%~75%1例(6.7%),<50%8例(53.3%)。经雷帕霉素治疗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肾囊肿均未再增长,不良反应为高脂血症、口腔溃疡、轻度贫血各1例,通过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 TSC常导致多器官受累、难治性癫痫,雷帕霉素对癫痫的有效性为46.7%,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T扫描中PLAM征象及相关病理基础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主要观察病变的分布、形态和继发改变;分析PLAM的CT征象,记录患者平扫和增强后的相关数据。结果节段性病变30例,弥漫性病变40例。常规CT中30例节段性病变中,19例可见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11例小叶间隔增厚。40例弥漫性病变中可见双侧肺野呈磨玻璃样,透亮度减低;部分合并少量胸腔积液;高分辨率CT双肺可见多个含气囊腔影,呈椭圆形或圆形,最小直径为1.9mm,最大直径为21mm,其中囊腔直径1.9mm~11mm的较多,对于囊腔影薄壁显示更加明确,壁厚不超过3mm,囊腔影边缘还可见肺血管影,囊腔之间可见正常肺组织。结论临床上确诊PLAM依赖于病理检查,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淋巴管、血管及肺的小气道的平滑肌细胞不规则典型增生。CT检查对PLAM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CT征象与病理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变进展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病因、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对PLA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病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活动后呼吸困难,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乳糜胸、咳嗽、咯血为主,肺功能多表现为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显示低氧血症。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薄壁囊状影。确诊有赖于肺组织活检,病理特征为肺组织淋巴管增生和扩张,管外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免疫组化显示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抗(HMB45)阳性。结论育龄期妇女,如反复发生自发性气胸、渐进性呼吸困难、咯血,应疑诊为PLAM,及时行HRCT及肺功能检查,最好能行肺组织活检尽早明确病理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9.
李建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39-4140
目的: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7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影像表现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为女性,胸片示双肺弥漫网状影,HRCT两肺弥漫性均匀分布的薄壁囊腔,边缘清楚,囊壁薄,大小不等。结论:PLAM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的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病因不明,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为提高对PLAM的认识.我们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9例PLAM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 is now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pulmonary lymphangiomyomatosis (PLAM). Patients with either isolated PLAM or pulmonary involvement in TSC suffer from progressive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death within ten years of diagnosis. We report a case of TSC with PLAM, and a short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PLAM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13年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具有较完整资料的18例PLAM确诊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8例均为女性,均有活动后气促,3例有乳糜胸,6例有气胸,5例有咯血。18例高分辨CT(HRCT)均显示肺部弥漫分布薄壁囊腔透光区,符合PLAM的特征性表现。14例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4例患者的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50%)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主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部分应用抗雌激素治疗。文献显示PLAM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弥漫性肺部疾病,多见于育龄女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气胸和乳糜胸,依靠病史、胸部HR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HRCT检查对PLAM具有诊断价值,抗雌激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雷帕霉素给此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结论PLAM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应早期确诊,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罕见病PLAM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治的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和分析,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结果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散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活动后呼吸困难和血痰等。肺功能呈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动脉血气示低氧血症。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弥散分布网格状影,HRCT示两肺弥散分布囊状改变。病理学检查示肺组织淋巴管增生和扩张,管外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结论育龄期妇女,如反复出现自发性气胸、痰血、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HRCT示两肺弥散分布囊状改变,临床上应想到PLAM可能。PLAM预后差,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两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散发病例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及100例健康对照的TSC1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患者ⅠTSC2基因第268位碱基由胞嘧啶(C)变成胸腺嘧啶(T),导致第90位氨基酸谷氨酰胺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患者ⅡTSC2基因第5227位碱基由胞嘧啶(C)变成胸腺嘧啶(T),导致第1743位精氨酸被色氨酸替代;而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和100例健康对照均无此改变。结论无义突变c.268C〉T和错义突变c.5227C〉T可能是导致这两例患者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刘法兵  阮征  林强  杨兆瑞 《海南医学》2014,25(2):170-173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以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近年收治的5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49岁,平均36.6岁.患者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反复发作的气胸及乳糜胸,1例患者合并肾肌脂瘤.胸部高分辨率CT (HRCT)检查显示:双肺弥漫分布薄壁含气囊腔.肺功能检查主要为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有4例患者经病理确诊.1例终末期患者行左肺移植术,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4年后因自体肺过度膨胀再行右肺切除术.1例终末期患者给予抗雌激素等保守治疗,病情缓解.1例终末期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5个月后死于呼吸衰竭.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胸反复发作,行肺大疱切除术后已随访2年,气胸未再复发.1例患者表现为气胸首次发作,行肺大疱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PLAM是一种罕见肺部囊性病变,胸部HRCT具有特征性表现,病理为诊断的金标准.该病目前缺乏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肺移植是终末期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诊治情况,提高该病的诊治效率。方法 收集2006年 1月—2017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确诊并长期随访的21例PLAM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1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5.9±7.63)岁,平均确诊年龄(39.0±8.23)岁。其中,6例患者首发症状为活动后气促,5例患者首发或病程中出现自发性气胸;3例患者因体检时发现影像学异常而就诊;6例首次就诊科室为外科的患者中,3例因发现肾脏肿块,行肾脏肿块切除或单侧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的大小不一的薄壁圆形囊性病变,18例患者中,17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浓度均>800?pg/ml,治疗后的血清VEGF-D浓度仍>800?pg/ml。14例患者就诊时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均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下降;13例确诊时行弥散功能检查,其中12例患者出现弥散功能下降;21例患者中15例服用雷帕霉素治疗,服药后患者症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或FEV1%)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但就诊时肺功能重度损害的患者肺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 腹膜后囊性包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腹痛或自发性气胸的育龄期女性患者应注意排查PLAM,存在肺功能损害、气胸和乳糜胸的患者建议服用雷帕霉素,雷帕霉素对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1例散发性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儿进行TSC1及TSC2基因检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患儿TSCl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对其父母行Sanger测序验证,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患儿TSC1和TSC2基因大片段缺失,分析TSC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特征。本例患儿,男性,8个月龄,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及皮肤损害,查体:颜面部、左上、下肢皮肤可见4处牛奶咖啡斑,直径均大于5 mm。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及脑室内异常结节。NGS测序提示TSC2基因c.340G>T杂合突变,Sanger测序验证其父母均无上述变异,MLPA检测未发现患儿TSC1、TSC2基因存在大片段变异。TSC2基因c.340G>T点突变可能是该患儿结节性硬化症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X线、CT片,由三名医生共同分析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育龄期妇女,影像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网状、囊状改变;均长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结论 PLAM在高分辨率CT(HRCT)下具有特征性,在熟悉该病的影像表现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当代医学》2011,17(33):11-13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X线、CT表现,提高对PLAM的认识。方法对确诊的2例PLA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总结PLAM的X线、CT表现。结果 2例PLAM患者X线、CT检查均表现为双肺弥漫间质样改变伴肺内散在薄壁囊腔,间质无明显纤维化,囊腔分布均匀,直径0.3cm~2.5cm,以1.0cm居多,囊壁完整,囊周无结节,囊内无积液。1例伴结节性硬化。结论 PLAM具有较特征性的X线、CT表现,结合临床特征可提示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20.
A case of 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PLAM) occurring in a 48-year-old Jamaican female is presented. The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are typical of this rare condition, and serve to emphasize the need for a high index of suspic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diagnosis and commence therapy early i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outlook for patients with PLAM continues to be po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