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莫振  尉玉杰  高静 《安徽医学》2021,42(2):179-182
目的 建立列线图模型探讨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急性肾损伤分组,将29例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将71例无急性肾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包制作列线图,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rms程序包建立。同时应用caret程序包进行Bootstrap法做内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部感染(OR=5.306,P=0.024)、糖尿病(OR=7.369,P=0.008)、高动脉血乳酸(OR=5.964,P=0.030)、低MAP (OR=6.241,P=0.029)、尿量少(OR=5.922,P=0.016)和高APACHEII评分(OR=4.518,P=0.038)为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R软件(R3.6.3)和rms软件包,建立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列线图模型,根据患者的各项危险指标情况选择对应线段端点,向上对评分轴做垂直线得到单项评分值,即肺部感染为95分,糖尿病为96分,动脉血乳酸为64分,MAP为90分,尿量为92分,APACHEII评分为99分。将各项评分值求和统计总分并在总分轴找到对应分值点,再向下对风险预测轴做垂直线即可得出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发生率。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确定模型区分度,通过构建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校准曲线,进行一致性测试,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通过绘制ROC计算出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95% CI:0.841~0.913)。结论 本研究基于肺部感染、糖尿病、动脉血乳酸、MAP、尿量和APACHEII评分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了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夏蔚  戴瑞  徐文付 《安徽医学》2024,45(4):447-452
目的 探讨父母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儿童出生体质量及BMI与儿童哮喘发生的潜在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 760例,根据是否患有哮喘,分为哮喘组(n=440)和对照组(n=1 320)。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父亲BMI、母亲孕前BMI、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及儿童BMI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儿童哮喘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父亲BMI、母亲孕前BMI、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BMI、母亲患有哮喘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BMI(OR=1.610,95%CI:1.431~1.821)、母亲孕前BMI(OR=2.107,95%CI:1.839~2.424)、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OR=3.970,95%CI:3.325~4.801)、儿童出生体质量(OR=1.006,95%CI:1.006~1.007)及BMI(OR=1.427,95%CI:1.109~1.841)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儿童出生体质量、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BMI、母亲孕前BMI和父亲BMI 5项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哮喘发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分别大于单独检测(0.826、0.893、0.562、0.827、0.718)。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91.5%,均高于单独检测(67.0%、85.7%、67.3%、78.4%、58.2%;84.5%、83.7%、44.2%、90.2%、77.1%)。结论 父母孕前BMI、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及BMI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联合诊断对哮喘发生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有创干预措施及24 h内入院指标与入院28 d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期间4项临床有创干预措施[机械通气、气管插管、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深静脉置管]及可能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入院指标(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等),并以患者入院28 d的生存情况为结局变量,比较生存组(n=81)和死亡组(n=31)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然后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IL-6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CRRT、深静脉置管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水平升高(OR=1.001,P=0.011)、降钙素原水平降低(OR=0.966,P=0.005)、采用CRRT(OR=6.846,P=0.002)是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L-6水平升高、降钙素原水平降低、住院期间使用CRRT的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风险较高,密切观察并动态监测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可能发生不良结局的脓毒症患者;必不可少的机械通气、气管插管、CRRT、深静脉置管等临床有创干预的实施比例在死亡患者中较高,临床医师应认真评估、准确把握其中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赵金钱  曹荣格 《安徽医学》2020,41(10):1189-1192
目的 探讨48 h腹水量联合血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06例有腹膜炎症状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及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急性胰腺炎患者脏器衰竭持续时间是否超过48 h,将患者分为MSAP组(n=68)与SAP组(n=38),分析发生SAP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SAP的诊断效能。结果 SAP组患者48 h腹水量、降钙素原高于MSAP组,而血钙、血清白蛋白低于M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8 h腹水量是发生SAP独立危险因素(OR=1.187,P=0.000),而血钙是发生SAP的保护因素(OR=0.056,P=0.008)。48 h腹水量、血钙及二指标联合预测SAP的敏感度分别为0.789、0.868和0.763,特异度分别为0.809、0.662和0.88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778和0.860,48 h腹水量、血钙的截断值分别为1 240 mL和1.87 mmol/L。结论 48 h腹水量联合血钙能够早期准确预测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杜志宏  陆玲 《安徽医学》2020,41(10):1155-1159
目的 研究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建立。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高淳分院治疗的258例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模型建立组,建立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134例患者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2.998,95% CI:2.095~4.292)、鼻窦总积分(OR=1.489,95% CI:1.129~1.963)、支气管哮喘(OR=2.186,95% CI:1.688~2.831)、变应性鼻炎(OR=1.740,95% CI:1.403~2.159)、头/面疼痛评分(OR=2.083,95% CI:1.637~2.651)及嗅觉损伤评分(OR=1.879,95% CI:1.509~2.341)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吸烟史、鼻窦总积分、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头/面疼痛评分及嗅觉损伤评分等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甲状腺结节(TN)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并行甲状腺彩超检查 122 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超声结果分为 TN 组(n=85)和非 TN 组(n=37)。采用 logistic 回归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腹膜透析患者 TN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 69.67%,其中男性患者中 TN 检出率为 58.49%,女性为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TN 组的年龄、铁蛋白、腹膜 Kt/v 高于非 T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89,P<0.001)及铁蛋白浓度(OR=1.003,P=0.044)是 TN 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每增加 1 岁,TN 发生率升高 8.9%。铁蛋白水平每升高 1 μg/L,TN 发生率增加 0.3%。 结论 年龄和铁蛋白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中老年的腹膜透析患者应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  相似文献   

7.
霍洁  王杨 《安徽医学》2016,37(10):1197-1201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探讨我国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5月。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的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对照试验研究,mate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OR=1.90,95% CI:1.16~3.11),肺透明膜病(OR=6.46,95% CI:4.47~9.35),吸氧时间(RR=3.01,95% CI:1.34~4.69),肺部感染(OR=15.76,95% CI:7.51~33.07),生后窒息(OR=2.23,95% CI:1.09~4.57),产前感染(OR=3.41,95% CI:2.40~4.84),动脉导管未闭(OR=3.39,95% CI:2.04~5.64),胎龄(RR=-2.34,95% CI:-3.42~-1.27),出生体质量(RR=-2.08,95% CI:-2.91~-1.21)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产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OR=4.09,95% CI:1.65~10.1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应积极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及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莉  杨立新  周宁 《安徽医学》2021,42(2):162-165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联合鼻窦CT评分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并接受手术的53例CRSwNP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组织EOS计数,分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组(n=22)与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组(n=31)。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EOS百分比、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 (IgE)水平等指标的差异,探讨其在CRSwN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鼻窦CT上颌窦评分、合并变应性鼻炎(AR)、伴随哮喘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RSwNP组患者术前外周血EOS百分比、外周血EOS绝对值、血清总IgE、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总分、鼻窦CT筛窦评分均高于Non-ECRSw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窦CT筛窦评分(OR=3.470,95% CI:1.214~9.919)、鼻窦CT评分E/M比值(OR=3.468,95% CI:1.064~11.310)、外周血EOS百分比(OR=1.807,95% CI:1.248~2.616)是ECRSwNP预测诊断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预测诊断的价值高于单一因素,其中外周血EOS百分比联合筛窦评分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外周血EOS百分比联合鼻窦CT筛窦评分对ECRSwNP有较好的预测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怀双  徐健 《安徽医学》2020,41(9):1058-1061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8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分为观察组(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7例)与对照组(未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1例),对比分析两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程(OR=0.329)、白细胞计数(OR=1.299)、中性粒细胞水平(OR=1.355)、Killip分级>Ⅱ级(OR=6.45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OR=1.127)、前壁心肌梗死(OR=3.804)、QT间期变异度(QTV)(OR=0.829)、左冠状动脉闭塞(OR=2.129)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病程(OR=0.329)、QTV(OR=0.829)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临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应针对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有效管理,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黄天拓  范晓晨 《安徽医学》2024,45(4):427-43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64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s组,n=34)及非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s组,n=230),收集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及外周血细胞参数,并计算NLR和MPVLR,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KD并发CAL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MPVLR独立及两者联合预测KD并发CALs的效能。结果 CALs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及NLR、MPVLR水平较nCALs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OR=1.236,95%CI:1.115~1.371,P<0.001)、PLT(OR=1.004,95%CI:1.001~1.007,P=0.008)、NLR(OR=1.091,95%CI:1.001~1.189,P=0.046)、MPVLR(OR=1.160,95%CI:1.008~1.336,P=0.038),为CALs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预测CALs的最佳截断值为3.93,灵敏度为76.43%,特异度为69.82%,AUC为0.762(95%CI:0.714~0.805,P<0.001);MPVLR预测CALs的最佳截断值为3.53,灵敏度为72.69%,特异度为62.83%,AUC为0.721(95%CI:0.671~0.767,P<0.001)。NLR联合MPVLR预测CALs的灵敏度为78.12%,特异度为68.68%,AUC为0.775(95%CI:0.728~0.817,P<0.001)。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中NLR、MPVLR对预测KD并发CALs具有重要价值,NLR联合MPVLR预测KD并发CALs的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1.
形态学分型困难的白血病24例免疫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英慧  马东初  蔺迪  于卉影  时葆赋  陆岩 《医学争鸣》2006,27(13):1185-1187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4例临床形态学诊断困难的急慢性白血病进行快速、有效地免疫分型,以指导临床化疗. 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分型根据抗体积分系统,并与FAB分型进行比较. 结果: ① 9例临床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② 5例临床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的患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1例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且1例伴红系异常改变; 1例为未分化型白血病;1例为淋巴细胞白血病B,T双表达;③ 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2例为髓系白血病;3例为红白血病(M6);④ 1例MDS伴骨髓纤维化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M6;⑤ 4例疑似粒-淋双表型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粒-淋双表型白血病. 免疫分型与FAB分型的符合率为79.2%. 结论: 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弥补FAB分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为白血病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吴庭安 《吉林医学》2010,31(15):2172-2173
目的:探讨对早期食道癌患者应用希罗达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对13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希罗达联合放射治疗,并与同期单存放疗患者比较。结果:联合组对患者完全缓解率有影响,能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声音嘶哑因为例数太小无法进行比较,患者吞咽困难改善率,联合组优于单纯放疗组,对胸痛影响无差异,且两组治疗患者均未见Ⅲ级以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希罗达对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发育商(DQ)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VP、PI和DQ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视觉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李春萍  姜凤鸣  麻海春 《吉林医学》2007,28(9):1074-1075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行人工流产术且无相关禁忌证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32岁,体重43kg~62kg。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20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年龄、体重和人流时间均无差异(P>0.05)。R组瑞芬太尼静脉滴注剂量为0.75μg/kg,丙泊酚静脉滴注剂量为2mg/kg,P组丙泊酚静脉滴注剂量为3mg/kg。两组待麻醉满意后开始行人工流产术,同时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手术结束时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苏醒时间,并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R组诱导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P组诱导后2min时Bp下降、HR减慢、SpO2降低比R组明显(P<0.05);R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麻醉镇痛效果确切,用药量小,起效快,呼吸、循环抑制较轻,患者术后苏醒快,此方法优于单纯用丙泊酚麻醉治疗者。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轮状病毒肠炎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多见于秋冬季节,呈流行性,可导致胃肠道、肝脏等消化系统损害,还可并发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损害,重者可致死亡。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惊厥、昏迷、肢体瘫痪等症状,其中惊厥是最常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原因及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发惊厥相关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惊厥发生,减轻脑损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住院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惊厥分为惊厥组(47例)与非惊厥组(87例),患儿入院后留取粪便样本,进行大便RV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生化、尿常规检测。记录患儿性别、年龄、呕吐次数、腹泻次数、发热发生率、脱水情况、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结果 惊厥组患儿腹泻次数、CK-MB高于非惊厥组患儿,发热发生率、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非惊厥组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OR=0.131,95%CI(0.045,0.383)〕、血钙〔OR=66.923,95%CI(5.630,795.468)〕、血糖〔OR=1.958,95%CI(1.316,2.915)〕、CK-MB〔OR=0.989,95%CI(0.979,1.000)〕为RV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腹泻次数、发热、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及CK-MB等指标,特别是发热、血钙、血糖及CK-MB变化可能影响惊厥发生。因此,仔细询问病史,及时完善生化检查,及早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对症治疗,可预防惊厥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痨"的疗效。方法:对108例患者经过辨证分型,采用中医药内服外敷:内服瘰疬宁片(院内制剂)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外敷七味内消膏(院内制剂)行气活血,消肿散结;或丹剂(加味Ⅰ号丹,Ⅰ号丹,Ⅱ号丹,生肌散等院内制剂)祛腐提脓,生肌收口;同时配合西药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果:108例患者治愈率为97.22%。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博取了中西医之长,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丙泊酚复合Innovar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方法 :选择自愿人工流产孕妇 10 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5 0例。A组 :丙泊酚加Innovar(芬氟合剂 1∶5 0 )静脉注射 ;B组 :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对循环与呼吸影响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 (P <0 .0 0 1) ,无局部注射痛 ,术中BP、HR、SPO2 基本平稳 ,醒后无腹痛 ,安静舒适。结论 :丙泊酚复合Innovar静脉注射 ,镇痛确切 ,不良反应少 ,是门诊人工流产术较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以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检测透析前、后血清钾,透析前血钠,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清晨透析前平卧位血清醛固酮浓度,记录应用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等和残尿量,糖尿病史等情况。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参数关系。结果102例患者中有36例发生高钾血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与患者高钾血症与饮食钾摄入量相关(r=0.66,P=0.000),与血清醛固酮水平、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糖尿病史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钾摄入量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钾饮食是引发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