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按风险等级实施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监测和荧光笔测试法,对某医院(ICU)风险等级实施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依据风险等级实施物体表面消毒(观察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MDRO感染例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住院日、环境表面清洁合格率总体改善明显。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对照组降低、重大风险区域环境表面清洁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依据风险等级划分区域实施ICU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管理,可以明显提高物体表面卫生质量,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微生物分布特征。方法于2019年3月某日对医院ICU病房进行环境采样,采集医务人员的手和鼻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工作服及回风口等样本。结合肉汤增菌及平板培养法,分离环境菌株,并提取分离菌株的脂肪酸,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鉴定。结果医护人员的鼻部和回风口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0%和62.5%。气相色谱成功鉴定51株,分离G+球菌25株,以微球菌为主(20/25);G+杆菌9株;G-杆菌17株,以肺炎克雷伯氏菌(6/12)和粘质沙雷菌(5/12)为主要部分。结论重症监护室环境存在多种条件致病菌,应加强病房的监管措施、卫生清洁。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为指导ICU环境清洁消毒和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棉拭子法从医院5个ICU随机采集190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进行菌落数测定,并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样本平均菌落数超标的共有128份,总体合格率为32.63%;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MRSA 32株,总检出率为16.84%。结论 ICU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情况严峻,MRSA污染程度高,需加强清洁与消毒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点部门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探索有效干预手段。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法和细菌培养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和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建立重点部位物体表面清洗消毒制度、规范消毒方法和明确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种类等多种干预措施,该医院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荧光法监测合格率由干预前的16.33%提高到61.54%,细菌培养法监测合格率由干预前的77.78%提高到92.37%。结论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医院重点部位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医院物体表面采用清洁与消毒方法后,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变化,为医院减少消毒剂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Ⅲ类环境物体表面如普通病房、治疗室等,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自来水擦拭地面、桌椅及墙面。对照组常规采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监测清洁消毒前、清洁消毒后0.5,1.0,2.0,4.0h2组地面、桌面、墙面细菌菌落总数变化。结果2组清洁消毒前及清洁消毒后不同时间段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非有血液或体液污染,医院Ⅲ类环境物体表面,一般可用自来水作清洁处理而无需每日常规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消毒隔离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1 ~10月重症监护室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25例患者的可能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总结一整套确实可行的消毒隔离措施,并应用于2010年11月~2011年8月后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比较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双手细菌培养的菌落数.结果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前重症监护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为9.65%,而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为4.32%,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后重症监护病房病室空气、医务人员双手及物体表面菌落数较消毒措施实施前明显减少,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控制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集束化清洁消毒模式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率的作用。通过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对集束化清洁消毒模式降低某医院ICU医院感染率的效果作出评价。结果 采用集束化清洁消毒模式的观察组病房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医疗仪器表面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为73.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66%。在研究期间,对照组收治患者92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22%;观察组收治患者1 07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47%,两组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化清洁消毒模式能明显改善ICU病区环境卫生,对防控医院感染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卫生管理及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对无锡市10家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10家医院ICU 2年共有患者7 429例,发生医院感染718例,医院感染率9.66%,其中三级和二级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0.53%和8.60%。三级医院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覆盖率均达到100%。多数医院ICU都配备床边洗手和干手设施,手消毒剂以含醇类为主。结论 所调查ICU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消毒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消毒湿巾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分离技术,对某消毒湿巾消毒ICU物体表面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含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湿巾擦拭消毒ICU物体表面,共采集6类环境表面标本960份,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A)总体阳性率由消毒前的17.92%下降到消毒后的0.83%。某医院4个ICU中,以呼吸内科ICU消毒前物体表面耐药菌检出率最高,达48.33%,用消毒湿巾消毒后检出率都显著降低。结论 消毒湿巾应用于ICU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物体表面耐药菌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医院物体表面采用清洁与消毒方法后,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变化,为医院减少消毒剂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Ⅲ类环境物体表面如普通病房、治疗室等,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自来水擦拭地面、桌椅及墙面。对照组常规采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监测清洁消毒前、清洁消毒后0.5,1.0,2.0,4.0h 2组地面、桌面、墙面细菌菌落总数变化。结果2组清洁消毒前及清洁消毒后不同时间段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非有血液或体液污染,医院Ⅲ类环境物体表面,一般可用自来水作清洁处理而无需每日常规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输血科环境和设备卫生消毒质量,加强输血环境卫生管理。方法采取现场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对输血科储血设备和室内环境卫生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室内空气质量以储血室最好,从2007年以后均能控制符合Ⅱ类环境要求;其他室内空气质量均符合Ⅲ类环境的卫生标准。输血科物体表面卫生质量以储血冰箱内壁最好,每年度检测均符合I类环境标准,其他工作面卫生质量符合Ⅱ类环境要求。工作人员手经过抗菌洗液清洗之后,其卫生质量达到了Ⅲ类环境的卫生标准。结论本医院输血科环境卫生质量比较好,在消毒或清洁之后均符合相关卫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一起由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2月24日-2018年2月12日入住ICU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环境卫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检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控制措施。结果先后共发生8例CRAB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罹患率为9.0%(8/89),8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株。第1、3、4、5号患者检出CRAB药敏结果相同;第2、6、7、8号患者检出CRAB药敏结果相同。环境微生物调查中,共采集46份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标本,6份医务人员手标本菌落数超标,均不合格。CRAB检出率为10.9%(5/46)。8台监护仪CRAB检出率为2/8,医务人员手为1/6,输液泵按钮为1/6,治疗车为1/8,床头柜、床架、电脑键盘鼠标、呼吸机表面、医务人员鼻拭子均未检出CRAB。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中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提示患者和环境分离菌株为同一克隆,共有2个亚群。耐药基因检测提示所有菌株均携带OXA-23、OXA-51基因,未检测到KPC、IMP、NDM及其他OXA基因。单因素分析提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切开、留置引流管、入住ICU天数、手术、混合感染可能是CRAB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未提示有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此次CRAB医院感染暴发原因可能是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严,在侵袭性操作时通过医务人员手导致的水平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积极治疗患者和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及暴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内在动态(工作状态)环境下细菌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动态环境下,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要求对病区电脑键盘、听诊器、病历夹、监护仪按键、吸痰管接口、拍背器、电话、医护人员双手等10个项目进行采样。结果:共送检标本330份,细菌阳性检出率为28.18%,以电话(54.55%)、拍背器(42.42%)、手消毒剂按钮(39.39%)、键盘(36.36%)细菌分布较高;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63.44%,其余为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枯草杆菌等,但所占比率均较低。结论:ICU的细菌阳性检出率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手卫生的依从性,保洁员要按要求做好卫生清洁工作,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消毒质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做好养老机构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上海市养老机构消毒工作现状和消毒质量进行调查与监测。结果所调查的16家养老机构,消毒质量平均总合格率为83.77%。使用中消毒液质量合格率为100%,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2.86%,餐饮具消毒效果合格率为84.38%,环境物体表面卫生合格率为83.33%,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75.55%。结论上海市养老机构消毒卫生管理尚存在不足,重点改进措施是配足清洁人员和加强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听诊器清洁消毒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自编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某三级甲等医院168名医务人员进行听诊器清洁消毒行为的现场问卷调查。结果4.88%的人员从未对听诊器进行清洁消毒,医务人员听诊器清洁消毒的方式以乙醇棉球擦拭为主,占总人数的73.17%;清洁消毒后的干燥方式多选择自然干燥,占83.54%;听诊器暂不使用时仅33.54%的人员选择放在清洁的袋子或容器内。医务人员听诊器清洁消毒行为得分为(20.42+3.07)分,不同人员类别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科室、年龄的医务人员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务人员听诊器清洁消毒现状令人堪忧,听诊器清洁消毒的依从性有待加强,干燥、存放方式有待改善。应针对听诊器清洁消毒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隔离病区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为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开展清洁与消毒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保障隔离病区的物表清洁与消毒质量。方法 通过检索全球COVID-19防控相关的循证实践指南,以AGREE II(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II)评价工具进行严格评价及指南的筛选,通过开展德尔菲专家咨询及调查利益相关者即清洁与消毒岗护士对流程落实的认同度及观点反馈,最终通过小组会议形成隔离病区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结果 研究共纳入12篇指南,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合对清洁与消毒岗护士的调查结果,形成6大步骤40条具体内容及备注(评估计划与组织、人员准备与培训、物资准备与提供、实施清洁与消毒、医废处理与整理、监控反馈与改进)的COVID-19确诊患者隔离病区物表清洁与消毒流程。结论 基于循证实践指南构建的COVID-19确诊患者隔离病区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可为疫情中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交叉感染、降低院内传播风险提供护理管理策略,为同质化落实清洁与消毒措施、保证隔离病区的清洁与消毒质量提供工作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本院临床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用《消毒技术规范》对环境清洁与消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本院临床实验室不同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标本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84例监测标本545例超过标准,占55.39%;超标率最高为离心机,占88.89%、电话机占83.33%、其次为工作人员手占73.96%;临床体液实验室超标率最高,占65.15%、微生物实验室最低,占32.58%;菌株检出类别依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45.19%,革兰阴性杆菌占29.79%(其中肠杆菌科占21.99%),革兰阳性杆菌占14.49%,酵母样真菌占10.53%;从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7株、铜绿假单胞菌246株。结论本院临床实验室环境中的离心机和电话机的表面污染率最高,工作人员手污染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存在于实验室中。实验室工作人员坚持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是环境保洁的重要环节,坚持手卫生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用水供水方式、供水装置消毒及微生物检测等现状。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供水方式、供水装置消毒频次与方法及微生物检测等,对我市40家医疗机构口腔诊疗用水供水系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我市口腔诊疗用水供水方式主要有自来水、加过滤装置、纯净水、反渗水,8所医院每季度进行微生物检测,菌落数范围50-2 500 cfu/mL,菌落数超过合格标准经清洗或更换过滤膜、消毒储水罐后检测均合格。结论口腔治疗需要安全的水质,控制口腔诊疗用水微生物污染是医疗机构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原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环境标本细菌分离鉴定,对重症监护病房物体表面与住院病人带菌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表面均检出鲍曼不动杆菌;从该病房5例感染病人痰标本中均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病人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经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和控制抗菌药物使用之后,该病房内各监测对象均未检出鲍曼不动杆菌,也没有发生新的感染病例。结论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病人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与环境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带菌有相关性,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有效控制流动医院模式中急诊室疾病感染。方法通过明确分区、清洁环境、及时洗消、精管垃圾和合理安置五方面实现了对急诊室舶管理,通过实施分类管理、遵循无菌操作和强化健康宣教完成了对患者的管理,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查对制度和组织专业培训满足了对医疗工作人员的管理。结果救援期间,急诊室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救援期间共接诊11000多人次,无一例发生交叉感染,无一例院内感染事件。结论在特大洪水灾害流动医院急诊室的特殊医疗环境下,救援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管理及时有效的介入,对预防控制疫情、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伤员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