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兔VX2肝肿瘤模型的全肝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与不成对动脉(unpaired arteries,UAs)、微血管 面积(microvessel area,MVA)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兔VX2肝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及与灌注成像表 现的本质。方法:在术后2周对兔VX2肝肿瘤模型及假手术对照组兔行全肝CT灌注成像,获得兔VX2肝肿瘤组织、瘤 周肝组织及假手术组的肝灌注血流量(blood fl ow,BF)、肝灌注血容量(blood volume,BV)、肝动脉灌注量(arterial liver perfusion,AL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liver perfusion,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等参数,并 于检查完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获得肿瘤标本的UAs及MVA值。分析统计在有活力肿瘤边缘区(肝肿瘤组织)与瘤 周肝组织的各CT灌注参数值之间的差异,各参数值与兔VX2肝肿瘤内的代表肿瘤新生细动脉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指 标UAs及代表血窦毛细血管化程度的MVA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瘤组织与实验组瘤周肝组织和假手术组比较,全 肝CT灌注参数BF,BV,ALP,PVP,H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瘤周肝组织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肝 CT灌注参数BF,BV,ALP,PVP,H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指标UAs与MVA呈正相关;肿瘤 组织的BF,ALP,BV与UAs及MVA呈正相关,而PVP与UAs及MVA呈负相关,HPI与UAs呈正相关,HPI与MVA无显著 相关。结论:全肝CT灌注可定量评估兔VX2肝肿瘤的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信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血管的 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兔肝VX2肿瘤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与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深入探讨肿瘤血管生成基础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法成功复制24只兔肝VX2肿瘤模型,并通过CEUS动态观察肝肿瘤的进展过程,测定肝肿瘤超声定量参数,制作肝肿瘤标本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CD34和VEGF的阳性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CD34、VEGF的相关性。结果 兔肝VX2肿瘤CEUS对比剂强度、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曲线增强上升斜率(AS)、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剂强度、AS及AUC均明显大于周围正常肝组织,VX2肿瘤TTP明显短于周围正常肝组织;TTP与CD34、VEGF呈负相关(P <0.05);对比剂强度与CD34、VEGF呈正相关(P <0.05);AS与CD34、VEGF呈正相关(P <0.05);AUC与CD34、VEGF呈正相关(P <0.05)。结论 CEUS测定的各种灌注参数,能够客观地反映肝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及瘤内灌注特征,为影像学评估肝肿瘤血管生成、预后及复发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双源CT灌注成像观察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转移瘤灌注参数特征和改变,以及双源CT灌注成像评价TACE的效果。方法应用第二代西门子双源CT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在TACE前和TACE后25~35d行CT灌注扫描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肝转移瘤和周围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结果 TACE前肝转移瘤CT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A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均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n,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MB)均小于周围正常肝实质(P<0.05)。TACE后肝转移瘤CT灌注参数BF、BV、PMB、ALP均较TACE前减低,PVP、HPI均较TACE前增高(P<0.05);TACE后肝转移瘤PVP、HPI均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BF、BV、PMB、ALP均小于周围正常肝实质(P<0.05)。结论第二代双源CT灌注成像能够客观反映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能够评价TACE前后肝转移瘤的血供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腹腔镜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CME)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40例实施腹腔镜D2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余40例实施腹腔镜D2根治术联合CME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肿瘤转移率、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肿瘤复发率、肿瘤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肿瘤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1年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GQOLI-74评分较术前升高(P <0.05)。观察组术后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 <0.05)。两组患者术前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ME联合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有利于彻底清除淋巴结,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并发症更少,较D2根治术可行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性价值。方法 对笔者医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进行研究,其中未出血者31例,出血者21例,另选取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灌注成像。对比3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脏总灌注量(TH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以及静脉内径参数:门静脉直径(PVD)、脾静脉直径(SVD)、肠系膜上静脉直径(SMVD)、胃冠状静脉直径(GCVD)水平,统计脾门-胃底静脉血管截面数量、血管总面积,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比不同指标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PVP、THP降低,HPI升高,出血组变化程度高于未升高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PVD、SVD、SMVD、GCVD水平以及血管截面数量、血管总面积均升高,且出血组静脉内径变化程度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CVD、血管截面数量、血管面积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OR=1.398,OR=1.427,OR=1.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管面积AUC值(0.826)高于GCVD、血管截面数量(0.702、0.768),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GCVD、血管截面数量、血管面积均能够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其中静脉血管面积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O-RADS、GI-RADS、ADNEX模型超声诊断分类系统鉴别附件肿瘤良恶性的价值及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99例患者的324个附件肿瘤,由3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分别根据O-RADS、GI-RADS、ADNEX模型进行分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最佳分界值,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种超声分类系统诊断附件肿瘤的有效性。使用κ值评估各超声医师分类的一致性。结果 当取O-RADS >3类的cut-off值时,其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大于GI-RADS(0.934)和ADNEX模型(0.907)(P <0.05);而GI-RADS与ADNEX模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RADS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6.0%,高于GI-RADS(90.0%)和ADNEX模型(88.0%)(P <0.05);GI-RADS与ADNEX模型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RADS、GI-RADS、ADNEX模型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特异性分别为92.9%、88.4%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位超声医师采用O-RADS、GI-RADS、ADNEX模型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一致性均较好,κ值为0.857~0.937。结论 O-RADS、GI-RADS、ADNEX模型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一致性较好,但O-RADS的诊断效能优于GI-RADS和ADNEX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促胃秘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肺癌鉴别诊断及TNM分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1年10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检查的130例高度疑似肺癌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及血清NSE及ProGRP水平检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肺癌、良性肺部疾病患者CT灌注参数、血清NSE、ProGRP水平,ROC曲线分析CT参数联合血清NSE、ProGRP水平诊断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TNM分期肺癌患者的CT灌注参数、血清NSE、ProGRP水平,比较CT,血清NSE、ProGRP水平单一及联合诊断肺癌TNM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肺癌组与良性组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癌组BV、PS、MTT较良性组参数值大(P <0.05)。肺癌组术前血清NSE、ProGRP水平较良性组高(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V、PS、MTT、NSE、ProGRP及各指标联合诊断肺癌发生的AUC分别为0.865(95% CI:0.775,0.955)、0.861(95% CI:0.766,0.956)、0.770(95% CI:0.602,0.937)、0.875(95% CI:0.737,0.962)、0.901(95% CI:0.843,0.982)、0.958(95% CI:0.916,0.999)。不同TNM组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Ⅳ期组BV、PS、MTT高于其他组(P <0.05)。Ⅳ期组血清NSE、ProGRP水平高于其他组(P <0.05)。各联合诊断肺癌的符合率最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91.67%、88.89%、100.00%、100.00%。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NSE、ProGRP水平可有效鉴别诊断肺癌,提高TNM分期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灌注成像(CTPI)用于评估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56例,均于我院首次行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并在术前1~3d和术后1~2个月接受CTPI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变化,包括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结果治疗后肿瘤组织的BF、BV、HPI、HAP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肿瘤组织的MTT、PVP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38例患者局部有肿瘤残瘤,残瘤组织的BF、BV、HPI、HAP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残瘤组织的MTT、PVP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CTPI能直观、全面地定量反映中晚期HCC患者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microRNA-302(miR-30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3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肝癌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53例。开腹组接受开腹肝切除术,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炎症应激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miR-302表达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低,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 <0.05)。两组患者术前IL-2、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IL-6、CRP较开腹组低,IL-2较开腹组高(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ALT、AST、TBIL水平较开腹组低(P <0.05)。两组患者术前miR-302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miR-302相对表达量较开腹组低(P <0.05)。结论 相比开腹肝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具有微创优势,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水平,保留残余肝功能,一定程度降低miR-302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垂体生长激素瘤并发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4例生长激素瘤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史、生化指标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等,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将患者分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组(PN组)、腕管综合征组(CTS组)、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组(SND组)和无神经病变组。比较不同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同时探索不同神经电生理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长激素葡萄糖抑制试验中生长激素(GH)谷值间的相关性。结果 有神经病变组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年龄大于无神经病变组,HbA1c高于无神经病变组。两组BMI、诊断生长激素瘤时的年龄、IGF-1指数、IGFBP-3、GH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N组HbA1c、GH谷值高于CTS组、SND组和无神经病变组,而各组性别、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年龄、身高、体重、BMI、IGF-1、IGF-1指数、IGFBP-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中,正中神经潜伏期(指Ⅰ-腕)、正中神经潜伏期(指Ⅲ-腕)与HbA1c呈正相关(r =0.401、0.312,P <0.05),正中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指Ⅰ-腕)、正中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指Ⅲ-腕)、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指Ⅰ-腕)、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指Ⅲ-腕)与HbA1c呈负相关(r =-0.423、-0.374、-0.365和-0.388,均P <0.05)。GH谷值与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无相关性(P >0.05)。运动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中,正中神经潜伏期、尺神经潜伏期、腓总神经潜伏期与HbA1c呈正相关(rs =0.418、0.393和0.310,均P <0.05),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HbA1c呈负相关(rs =-0.386和-0.453,均P <0.05)。而胫神经潜伏期与GH谷值水平呈正相关(rs =0.300,P <0.05),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GH谷值呈负相关(rs =-0.436,P <0.05)。交感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中,右上肢波幅与HbA1c呈负相关(rs =-0.323、P <0.05),与潜伏期无相关性(P >0.05)。GH谷值与交感皮肤反应潜伏期、波幅无相关性(P >0.05)。结论 相较于腕管综合征,垂体生长激素瘤患者病情活动及血糖控制不佳更易并发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因此,应积极控制血糖与GH水平,并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早期识别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兔肝VX2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增强表现,以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25只实验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MSCT灌注成像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对照组、实验组、兔肝VX2肿瘤模型组于建模后的7、14、21和28 d进行检查,测定分析MSCT灌注参数值: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以及VEGF和MVD表达的变化,并分析MSCT灌注参数值和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的HAP、HPI、VEGF和MV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HP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兔肝VX2模型组的HAP、HPP和HPI值以及其VEGF和MVD值在模型建立后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的变化与VEGF、MVD的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HPP、HPI的变化与VEGF、MVD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以提供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的量化信息,HAP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正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肝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肝CT灌注成像评估兔VX2肝肿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建立36只兔VX2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A组行TACE(0.4 mg栓塞微粒球),B组单纯口饲强服阿帕替尼50 mg/(kg.d),C组行TACE(0.4 mg栓塞微粒球)+口饲强服阿帕替尼50 mg/(kg.d),D组使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行肝动脉灌注。4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7,14 d后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获取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肝动脉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ure,HA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各组于第1次灌注扫描后分别处死1只兔,治疗14 d后行最后一次灌注扫描后处死剩余8只兔。取肿瘤边缘区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各组肿瘤边缘区CT灌注参数。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肿瘤边缘区CT灌注参数的变化,采用多组间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的肿瘤边缘区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对各组灌注参数与MVD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4组间肿瘤边缘区CT灌注参数BF,BV,MTT,HAF,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B,C组BF,HAF,PS明显降低(P<0.05),D组稍增高。治疗14 d后MVD值分别为A组80.1±16.4,B组50.2±11.2,C组27.4±9.7,D组68.7±12.7,C组MVD值较其他3组显著降低(P<0.01)。除A组外,其余各组兔VX2肝肿瘤边缘区CTPI参数BF,HAF,PS与MVD均呈正相关;BV,MTT与MVD无明显相关性;A组MVD与各CTPI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全肝CT灌注可定量评估兔VX2肝肿瘤TACE治疗前后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替代MVD评价肿瘤血供生成,TACE联合口服阿帕替尼能够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CT 灌注成像与血清学指标对兔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40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检测肝纤维化兔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 型胶原(IV-C)和层黏连蛋白(LN)值,随后行病检根据肝纤维化诊断评估标准进行分期分组,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同时分析灌注参数及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PVP 值呈下降趋势(P <0.05);S0、S1期分别与 S2、S3、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HPI 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r =-0.84,P <0.05;r =0.62,P <0.05)。血清学指标HA、PCⅢ、IV-C 和 LN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HA、IV-C 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较为密切(P <0.05)。结论双源 CT 灌注成像与血清学检查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临床对肝纤维化进行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umorbloodflow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limitingtheefficacyofradiationtherapy,chemotherapyandthermaltherapyetc.intreatingcan cer.Themodificationoftumorbloodflowhasbeena focusedareaofinvestigation.Malignanttumorsarecom monlycharacterizedbyneo vascularityandincreasedan giogenicactivity.Asaresult,malignanttumorsmay haveahigherproportionofimmatureandhyper perme ablevesselsthannormaltissuesandbenigntumors[1,2].Bothfortheassessmentoftumormalignancyatinitial presentationandfortumorm…  相似文献   

15.
256-CT肝灌注成像评价肝硬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6-CT灌注成像评价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经肝穿刺活检和影像学、血液学、生物化学检查筛选出的2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肝穿刺结果和Child-Pugh评分将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期组(n=8)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n=12),并选择同期无肝脾疾病者作为对照组(n=11),利用256-CT进行肝灌注(256-CT liver perfusion,256-CTP)。采用256-CTP模式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总肝灌注(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采用大体灌注模式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肝灌注(liver perfusion,LP)、增强峰值(peak enhanced,PE)、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血容积(blood volume,BV)。采用非参数Spearman检验分析肝硬化分期与各灌注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各灌注指标预测肝硬化程度的能力,选择约登指数最大作为截断点,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PVP分别为(76.63±37.26),(38.78±16.13)和(36.14±15.31) mL/(100 mL·min);TLP分别为(98.48±43.58),(55.63±14.47)和(54.41± 20.81) mL/(100 mL·min);PE分别为(55.62±18.25),(44.11±5.79)和(41.08±7.74)HU,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I分别为(19.50±6.08)%,(31.81±16.48)%和(34.47±16.04)%;TTP分别为(37.32±8.59),(47.06±14.61)和(59.86±20.87)s,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P,LP和BV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TLP,PE和LP与肝硬化分期呈负相关(分别r=−0.592,−0.567,−0.409和−0.569,均P<0.05);HPI,TTP与肝硬化分期呈正相关(分别r=0.434和0.538,均P<0.05)。HPI和TTP对肝硬化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ROC曲线对预测肝硬化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程度TTP略优于HPI。结论:256-CTP可测量多个灌注参数,为评估肝硬化提供更多信息,能够整体、定量反映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TTP对预测肝硬化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程度具有较高效能。  相似文献   

16.
梁溢贞  张艳  王晓白 《当代医学》2010,16(11):162-164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评估肝癌TACE术前后肝储备功能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TACE术前3天及术后4周行肝脏CT灌注成像,分析CT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肝动脉灌注、门静脉灌注、肝动脉灌注分数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r=0.447、0.442、-0.267,均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PVP逐渐减低而HAP及HP逐渐升高。HAP、HPI与血清透明质酸呈高度正相关(r=0.701、0.651,均P〈0.05)。术前肝动脉灌注分数大于25%共17例中7例(41%)术后恢复不良,占TACE术后肝功能恶化组9例中的77.7%。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可作为评估肝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指针,有很好的术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Xiong Z  Hu CP  Liu JK  Lu RL  Zhou H  Zhou ML  Chen 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24-2827
目的 以双源容积灌注CT(VPCT)评价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人肺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0年7月到2011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初治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6~69岁,中位年龄53岁.在吉非替尼治疗前后行VPCT,用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比较治疗前后VPCT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和表面通透性)的变化及其与分化程度及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6周后,血流量上升的病例疗效欠佳(P =0.030),治疗前血流量和表面通透性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r=-0.603,P=0.038和r=-0.694,P=0.012);血流量下降率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86,P=0.029),血流量变化趋势与RECIS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707,P=0.010),与分化程度无相关(P =0.059).将血流量下降认为靶向治疗达部分缓解,VPCT预测RECIST评价有效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66.7%、83.3%、75.0%及100%.结论 双源VPCT能有效评价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前后肺癌血管灌注情况的变化,对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