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睡眠量的影响 方法 对2011年1月一12月入住本科的非危重老年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老年内科住院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2周,两组入院时、出院时PSQI评分比较均有所下降,但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结论 护理干预组对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强迫症伴失眠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后,其强迫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科收治的强迫症伴失眠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同时加入认知行为干预,记录强迫症... 相似文献
3.
陈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5):3442-3443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在减轻肝硬化患者失眠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失眠患者248例进行“行为干预“,着重改变患者的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健康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行为模式.结果 干预前焦虑分值(x-±s)为(47.12±13.38)分;干预后焦虑分值(x-±s)为(36.02±6.58)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睡眠,降低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在减轻肝硬化患者失眠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失眠患者248例进行"行为干预",着重改变患者的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健康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行为模式。结果干预前焦虑分值(x±s)为(47.12±13.38)分;干预后焦虑分值(x±s)为(36.02±6.58)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睡眠,降低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老年患者防护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9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测试卷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得分为(39.34±11.88)分,不同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老年患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文化程度、年龄、居住地是其影响因素(P<0.001),可解释度为30.1%.结论老年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且医务人员宣教不足,故应提高医务人员重视程度,并根据老年人不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老年患者相关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老年患者防跌倒的认知行为干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对老年患者进行防跌倒的认知行为的干预方法。方法 对干预组156例老年患者采取防跌倒认知行为干预,帮助老年人掌握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对结果进行总结,并与对照组155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9.72%的患者不同程度的掌握了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的知识,与2002年66.40%的掌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住院期间无跌倒发生。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对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9年5月~2000年10月,我们将认知行为技术运用于化疗患的心理护理中,明显改善患的预期性恶心、呕吐,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武慧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8):169-17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Herth希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跌倒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据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且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造成严重损伤。在美国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列死因的第6位,每年因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超过200亿美元[1~3]。在我国北京海淀区,跌倒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收治的98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CBT,持续干预6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24)、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ysfunction Screening Scale,SDSS)评价两组抑郁症程度、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6周后HAMD-24评分和SDSS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RBANS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DSS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干预6周后比较,研究组HAMD-24评分、SDSS评分更低(P<0.05),注意力、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即刻和延时记忆评分及RBANS总分均明显较高(均P<0.05)。结论: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CBT不仅能明显减轻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程度,而且对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也有显著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障碍自杀态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60岁以上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的认知行为干预。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icide attitude,QS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入院第6周末,干预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13.27,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t=-8.84,P<0.01)、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t=-6.06,P<0.01)、对安乐死的态度(t=-13.13,P<0.01)4个维度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态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认知行为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52例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认知行为进行结构性访谈评估,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认知变化、健康行为变化、血糖变化。结果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干预前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认知明显缺乏占98.08%,不健康行为66.91%。干预后患者认知程度均有提高(P〈0.05),不健康行为发生改变(P〈0.05);出院3—6个月随访,84%患者已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血糖控制良好,无一例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认知,改变不健康行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降低糖尿病足溃疡或截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 将82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按常规做人院宣教、出院指导,遵医嘱每晚服用酒石酸唑吡坦(思诺思10mg,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睡眠卫生教育、睡眠认知及行为等3个月的全程护理干预。结果 睡眠时间无规律(62/82)、午睡时间过多(56/82)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分别占75.6%、68.3%;干预组干预后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改善明显、觉醒时间短、觉醒次数少、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提高,其睡眠质量高于干预前,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47例脑震荡后失眠患者进行了认知行为干预(CBT)治疗,并与同期住院未接受治疗的同病患者比较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脑震荡患者,纳入标准: ① 1周内有明确的脑外伤史;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总分≥8分;③神志清晰,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④头颅影像学检查(CT、核磁共振、经颅多普勒)无明显异常;⑤志愿接受各种量表和问卷调查.排除标准: ①年龄≥60岁,缺乏良好的理解和沟通患者;②既往有精神疾病和精神疾病家族史;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脑震荡患者入选93例,男58例,女35例,年龄21~59岁,平均(40.38±10.72)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并分析失眠症患者对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干预后的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某睡眠医学中心进行CBT-I治疗的21 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录音转录,并应用Colaizzie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分析出7个主题:改善睡眠,增强对失眠的接纳和抗干扰能力;减轻催眠药物依赖;提高生命质量;提升自我效能;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团队的分享和支持促进行为的改变;遇到的挑战.结论:了解患者进行CBT-I干预后的真实体验,有助于增加医护人员对其的认识,不断地完善今后的治疗方案,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ICP)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新冠肺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207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及防护行为.结果 问卷有效率100%(207/207).调查对象对NICP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症状、人群易感、人际间传播、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及如何预防的知晓率分别为82.13%、81.16%、70.53%、67.15%、67.63%、69.08%、78.06%.有职业、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淮安区患者知晓情况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职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淮安区患者紧张、害怕、不安全感较强,多担心自已或家人被感染、不能按时出院,关注医疗进展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防护行为的执行情况:带口罩82.61%,避免接触呼吸道病人85.02%.结论 NICP发生后政府和医院的大力宣传让精神分裂症患者对NICP有了良好的认识,提高对NICP的关注度,但在个人防护不全面.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加强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尤其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无职业的患者,以提高患者对NICP的认知,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了解广西高校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认知及行为状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及高校采取更好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 广西各高校共249名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认知及行为状况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新冠肺炎的认知中,只有65(26.10%)人完全了解“新冠肺炎的命名”;新冠肺炎的防控行为中,只有87(34.94%)人完全了解“新冠病毒消毒方法”。结论 各高校学生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认知及行为状况还存在一定不足,应针对此情况加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宣传普及力度,制定更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