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区域折射旋转非对称人工晶状体SBL-3TM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多焦点组植入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SBL-3TM,共25人25例眼。单焦点组植入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AkreosAO,共25人25例眼,对比术后患者1周、1月、3月时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及脱镜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分别为0.14±0.09,0.16±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最佳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09±0.08,0.10±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最佳矫正近视力分别为0.14±0.08,0.15±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9)。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15±0.08,0.6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良好的术后近视力,从而改善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
Rezoom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黎黎  宋愈  吴莹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9):1214-1216
目的 比较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体对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植入Rezoom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62眼),另一组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60眼).两组术前眼部条件基本相当,并排除其他影响手术结果观察的因素.术后随访,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远、近视力,观察术后色觉、瞳孔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并调查患者的主观视觉症状.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焦点组矫正近视力与多焦点组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主观视觉症状.结论 Rezoom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为绝大部分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远、近视力,提高生活质量,但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视功能及光学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60例(160只患眼)的临床资料,以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单焦点组(80例,80只患眼,超声乳化术中使用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多焦点组(80例,80只患眼,超声乳化术中使用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客观视觉质量、主观视觉评价、生活质量及光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单焦点组比,多焦点组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均升高;与单焦点组比,多焦点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EQ-25)评分、完全脱镜率更高,视功能指数14(VF-14)评分更低;与单焦点组比,多焦点组患者术后光晕发生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矫正远视力及眩光、复视、星爆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裸眼远、中、近视力,提升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并植入人工晶体,观察组患者实施小切口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术后1天及1周,观察组患者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差别不大,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始终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较为经济、方便、效果良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岳飞龙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47-3448,3453
目的对比探讨多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某院近期收治确诊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168例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83例行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实验组85例行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远拟调节力和视近拟调节力,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远拟调节力和视近拟调节力、SDS和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4.3%(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运用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远、视近拟调节力,并通过一系列生理作用,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及临床疗效,减轻其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硬核白内障患者140例,根据手术实施手段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及对照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各70例。对比两组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视力>0.1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及眼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更为有效,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眼压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术联合玻璃体前段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70例(130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PCCC术联合玻璃体前段切除术,对照组予以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PCCC术。对比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视力水平、手术前后后囊浑浊情况和术后近期(14天内)、远期(6个月内)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后囊浑浊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后囊浑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近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远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PCCC术联合玻璃体前段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疗效优于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抽吸植入+PCCC术,且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朱思强  谢晋 《健康研究》2015,(2):148-150
目的探讨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植入博士伦Akreos MI60与宇宙PCF60人工晶状体眼的伪调节力,为不同人群白内障患者临床选用合适的人工晶体类型、度数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单纯性白内障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56例、56眼)和对照组(50例、50眼),观察组采用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植入博士伦四点支撑板状襻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宇宙PCF60人工晶状体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眼调节力差异、调节远近时的前房深度、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结果观察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调节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植入博士伦四点支撑板状襻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眼具有较好的伪调节力,同时可较好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11例15只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入院宣教、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定期检查患者的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位置,并以问卷形式调查对不同距离下的视物舒适度、是否存在眩光等视觉症状及戴镜率。结果:到位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使11例15只眼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未出现并发症,裸眼及矫正远视力在0.6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3%和93%,裸眼及矫正近视力Jr3(0.5)以上的比例为67%和80%。80%的患者对术后的视力表示满意。部分病例由于手术切口术后出现散光或散光加重影响视力。73%的患者能不依赖眼镜完成日常活动。结论:健康宣教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做好心理护理、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检查,自愿接受手术;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同时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手术的高质量和人工晶状体度数的精确计算是术后患者获得满意视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运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1年6月-2022年1月纳入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取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对照组开展晶状体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 两组术前视力、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视力高于对照组,但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散光度、前房深度与角度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但前房深度、前房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指标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平均细胞面积、角膜中心厚度、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高出对照组,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升视力,减低眼压,改善角膜内皮细胞指标,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Ⅳ~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269例291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139例157眼)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组,130例134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小切口组和ECCE组比较,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更优。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76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和散光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三个月后视力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散光度、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疗效佳,值得在临床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散光型人工晶体在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球面人工晶体(IOL)植入手术的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型人工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植入手术,经过手术治疗和6月的复诊随访检查,对两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6月后,视力均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散光型人工晶体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相对于传统治疗方式来说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有效矫正患者的规则角膜散光,从而使得患者的视觉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并且该种方法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在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组采用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共64例并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常规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组则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手术后一周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5;手术后三个月两组患者的散光度比较,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好,而且患者术后散光度不受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胡煜 《医疗装备》2020,(2):98-99
目的探究角膜缘后2.5mm巩膜辅助切口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MSI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MSICS治疗的Ⅳ~Ⅴ级白内障患者80例(102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MSICS,试验组行角膜缘后2.5mm巩膜辅助切口MSICS,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手术性散光、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试验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P<0.05);试验组术后1、2周手术性散光及患眼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个月两组手术性散光及患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角膜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和角膜内皮密度计数损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MSICS中构建角膜缘后2.5mm巩膜辅助切口,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手术性散光的发生,并可减少角膜内皮损伤,提升患者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27-928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分别为91.18%、 8.82%,均优于对照组的79.17%、 20.83%(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4%(P <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加速其视力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方式,对照组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方式。比较2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均可恢复视力,控制眼压,但对照组角膜散光及术后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方式优于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46例,根据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部位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2),对照组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而观察组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按照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透明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角膜散光情况,但是选择在患者角膜屈光力最大轴向上行透明角膜切口能更明显地减少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和上方巩膜缘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3例(72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38眼)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进行手术,B组32例(34眼)采用上方巩膜缘切口进行手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中央厚度及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其视力水平不受手术切口类型的影响(P>0 05);患者的角膜术源性散光度受切口类型的影响(P<0.05),不同时间的术源性散光程度有所不同(P<0.05),且时间和切口类型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和内皮细胞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对于术前角膜散光0.5D ~2.0D患者,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较上方巩膜缘切口更利于角膜细胞的术后恢复,可获得更小的术后散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