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络脉紧密相关,基于“络病学说”探讨男子少弱精子症的病因病机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浊瘀阻络是少弱精子症的病因,肾虚肝实是其基本病机,探索运用象思维路径采用温水疏木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并取得较好效果。将络病学说应用于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具有一定前景,应用象思维使用“温水疏木”法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贾晶晶 《山西中医》2011,27(8):8-8,10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许多医家对络病学说都进行了阐发,如叶天士的久病人络学说,吴瑭治痛创立的宣络止痛法则,唐容川则提出了“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等。笔者导师张学梓教授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在治疗急性期心肌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络病学说角度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重温络病学说的相关文献,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与络病学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提出络脉病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根据病程可分为络脉瘀阻、络虚不荣、络息成积三个阶段;运用络病学说,紧扣血瘀络阻的病机,以通络为基本治法对该病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归属于络病范畴,以络病学说为指导开展治疗,拓展了对该病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栩芮  张亚  何晶  康雯霖  郭静 《新中医》2014,46(5):247-248
<正>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生、发展与诊断治疗规律的应用理论,而通络法则是基于络病学说,以宣通络脉为主的治疗方法。笔者谨就络病学说与带状疱疹的发病关系及运用通络法指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浅谈体会如下。1络病学说的发展及应用络病是以经络阻滞为特点的一类病症,即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脉络功能障碍或结构损伤的病变,其外延同时包括导致络脉  相似文献   

5.
气滞血瘀型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神经疼痛为主。其病因病机与络病理论关系密切。该文基于络病学说从瘀论治气滞血瘀型蛇串疮,以期为该病提供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络病学在近30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文献和临床研究,取得较大的发展。"络脉—血管系统病"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对中医络脉络病与现代医学心血管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大致形成共识,中医络脉类似于西医血管,西医心血管病可以利用中医络病病机加以分析、辨证及治疗。现就络病学说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依据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方法,指出瘀血、痰浊、络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将肾中之络损伤程度分为络气郁滞期、瘀阻痰凝期、络伤痰瘀化毒期,以此提出祛瘀化痰通络为其治疗原则,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随着络病学说的深入研究与反复临床实践,基于络病理论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常累及微血管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范畴。本文从络病学说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DPN的认识对DPN的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气血阴阳亏虚、络脉失养是DPN发病之本,瘀血痰浊阻络是DPN发病的关键。“络以通为用”,临床治疗当采用“通补结合”的原则且贯穿疾病始终,益气养阴温阳以荣络、化痰祛瘀以通络,通与荣兼施、标本兼治有一定疗效,为临床治疗DPN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络病学说是探讨络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辨证治疗的学术理论。近年来,随着对络病理论多层面、多视角的研究不断展开,络病学说的内容不断丰富。本文就络病学说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而络病学说的兴起又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视角。现就前列腺的生理,病理特点及该病的疾病特点与络病学的相关性进行探讨,认为该病具有络病特点。基于络病学理论,探析该病的病因病机,认为正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气滞,湿毒,血瘀是主要的病理环节,为其标,而前列腺局部的脉络瘀阻成癥是其增生的病机关键。因此,该病的治疗原则应遵循通补兼施,标本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以视网膜血管病变为特征的眼底病变,此病对于患者视力损害较大,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目与络脉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以络病学说为基础,从络脉生理及病理来探讨络病与RVO的关系,对RVO的诊疗思路具有指导作用。临床治疗RVO应以疏通为主要原则,注重虫类药、辛味药、藤类药、补益药的应用,并结合络刺,使目络得通,目视得明。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常导致心肌缺血的病理变化,心肌缺血又可因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引发,而冠状动脉微血管属于中医学络病的范畴,即中医所说的缠络和孙络,二者在解剖学及功能学上可能具有相关性。笔者通过理论和临床实践,对冠心病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理法方药做了初步研究。探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和络病的关系,运用中医络病学说进一步研究此类疾病的发病理论、治疗方法,进而形成完整的中医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医络病学说与肺间质纤维化病机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肺间质纤维化 (肺纤维化 ) ,是由原因不明或已知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是呼吸系统的难治病。肺纤维化是西医病名 ,在中医古典文献中并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名称。对于本病的病证归属及病机、治法中医界认识不一。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 ,认为中医学“络病学说”在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中医络病学说与肺间质纤维化的病机关系简述如下 ,与同道们共同探讨。1 中医络病学说的渊源与内涵1 1 络病学说的渊源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中一门独特的学说 ,通常所言“久病入络”理论可以认为是络…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络病学说与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吴以岭 《中医杂志》2003,44(6):407-409
提出络病学说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从络脉的网络层次和空间位置、络脉的生理功能、络脉的运行时速和常度,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反映中医络病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络病与血瘀证在病机概念与治疗上的不同,并就络病理论代表方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病研究作了简要论述,以期对建立完整的中医络病学说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补肾祛瘀开窍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乐红  杨玉青 《山西中医》2011,27(11):21-22
目的: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病机特点入手,探讨补肾祛瘀开窍法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观察符合纳入标准的26例AMD患者,以补肾祛瘀开窍为基本治法,辨证加减,观察治疗前后视力、中心视野、眼底黄斑区变化。结果:补肾祛瘀开窍法治疗AMD的总有效率72.34%,治疗后视力有显著性改善(P〈0.05)。眼底黄斑区的出血和渗出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黄斑区中心反光治疗后较治疗前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中心视野视敏度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补肾祛瘀开窍法治疗AMD对提高视力、中心视野,改善眼底黄斑区病理体征显示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心绞痛常累及心脏大、中、小、微小血管,近年来,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医脉的概念与西医所讲血管、中医的脉络与西医的中小血管、中医的孙络与西医微血管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的"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将其归属于"心络病"范畴,其治疗遵循络病学提出的"络以通为用"原则。因此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病机状态,以期为PCI术后心绞痛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从"络"论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世林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584-584
中医学将冠心病心绞痛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多从气虚、瘀血立论,多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笔者通过学习近年来的络病学说,结合现代医学认识,体会到冠心病心绞痛与络病关系十分密切。临床上从“络”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收到较好的疗效。兹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分期治疗眼底出血的疗效,对眼底出血98例103只眼,早期治以清热凉止血,中期治以活血祛瘀,晚期治以益气活血,软坚散结。经过平均43.5d的治疗后,103只眼中有效100只眼。分期治疗眼底出血有提高视力,缩短病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络病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及治疗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吴以岭 《中医杂志》2006,47(3):163-165
笔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络病理论的整理研究,提出络病学说的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从时空与功能统一性论述络脉系统;以此为指导系统研究络病发病、病机、诊断与治疗,并首先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研制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形成络病理论指导下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系列药物,并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特别是通心络胶囊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络病理论的研究进展,兹就络病与血管病变相关性及治疗作一探讨,以期能更好地把握其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