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丽娟  马丽  沈艳 《护理研究》2009,(9):2437-2437
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应用的引流管种类较多,有的用于灌注营养液,如鼻饲管、空肠造瘘管等;有的用于引流,如胃肠减压管、胆总管T管、腹腔引流管、伤口引流管、导尿管等;有的用于冲洗,如腹腔双套管等。若病人同时带有多根引流管时极易出现错误。因此,我科2003年开始使用引流管标记法来区分各种引流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胸腹腔引流管拔除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自制《胸腹腔引流管拔除后伤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调查表》。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胸腹腔手术后置引流管患者300例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胸腹腔手术后置引流管患者拔管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18.9%。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置管时渗液量(OR=2.694)、持续时间(OR=61.900)、血清白蛋白(OR=46.074)、有无非计划拔管(OR=42.446)、是否带管出院(OR=20.073)为拔管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外科护士应高度关注置管期间渗液量多、持续时间长、非计划拔管、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值、带管出院患者,其发生拔管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较高。护士应通过评估及时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拔管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腹部引流管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160例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腹部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均拔除腹腔引流管顺利出院,放置T型管者带管出院,按指定时间返院拔管。观察组患者腹腔引流管和T型管的拔除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是确保手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1+1"管理模式是为适应不断加速的床位周转率、确保泌尿科术后带管和未拆线出院患者安全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细化科室专科护士职责,从患者入院开始介入,提高围手术期专科护理质量,不断深化优质护理内涵,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专科团队模式的运行能有效保障院外未拆线和带管患者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治疗体验。  相似文献   

5.
薛丽娟  马丽  沈艳 《护理研究》2009,23(26):2437-2437
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应用的引流管种类较多,有的用于灌注营养液,如鼻饲管、空肠造瘘管等;有的用于引流,如胃肠减压管、胆总管T管、腹腔引流管、伤口引流管、导尿管等;有的用于冲洗,如腹腔双套管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PICC维护网络的构建方法与效果,为PICC带管出院患者提供规范的导管维护。方法借助湖北省PICC专科护士和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平台,建立PICC维护网络,并实施PICC维护网络管理。结果 PICC维护网络已覆盖荆州市16所县级医院、12所乡镇卫生院和6个社区门诊,参与PICC维护的护士162名。患者带管出院期间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均下降(P0.01)。结论 PICC维护网络的建立,满足了带管出院患者的维护需求,提高了患者PICC维护的依从性,促进了PICC专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晓芹 《全科护理》2013,11(1):89-89
外科手术后病人常留置较多的引流管,如腹腔引流管、胸腔闲式引流管、造瘘管、T管、盆腔引流管、肛管、导尿管等。保证各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及引流管通畅是手术成功、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目前,我院大多数科室采用胸腹带加压固定和仅在术中用医用缝合线简单缝合的方法固定引流管,但这种固定方法安全性差,导管脱落的几率较大,在病人活动时胸腹带容易移动,而缝合线固定不牢固,造成引流管脱出。  相似文献   

8.
介绍1例直肠肛管癌侵犯会阴部致特大创面患者的护理经验。运用真空封闭引流技术对术后特大创面皮下积血、积液进行充分引流,做好引流管及伤口护理,造口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患者术后应用真空封闭引流共22d,伤口愈合良好,且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降低胃肠外科病房患者医源性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针对胃肠外科医护一体化伤口换药过程中发生医源性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的问题,于2013年7-12月,开展"降低医源性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品管圈主题活动,通过头脑风暴法采用换药执行核查单、落实执行护患双人查对制度、强化管理督导等方法,与2013年1-6月比较观察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差错率的变化。结果医源性腹腔引流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48%下降到0,有效避免了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品管圈"降低医源性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差错率的主题活动,提高了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病房对查对制度的执行率,也提高了医生、护士的责任心,能为患者提供更细致、安全、高效的全程伤口护理,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伤口收集袋在带"T"管引流出院患者延续风险管理应用的效果。方法将79例带"T"管出院患者分为常规组38例,管理组41例。出院时常规组由医生常规用敷料固定,管理组由专科护士使用伤口收集袋进行"T"管管理。比较两组"T"管引流出院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组"T"管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伤口收集袋在带"T"管引流出院患者中能有效固定,保护皮肤,减少就医次数,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培养与发展慢性伤口、造口等专科护士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慢性伤口、造口等专科护士的设立和培养,探讨该角色的发展价值。方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设立造口治疗师等专科护士的角色,开设慢性伤口、造口等专科护理门诊,建立相关制度、培训方法、工作职责及管理、评价方法等。结果:慢性伤口、造口等专科护士的设立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节省护士人力,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护士的继续教育和临床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结论:结合医院实际培养慢性伤口、造口等专科护士,开展高级临床专科护理符合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总结1例产后9 d肠穿孔合并腹膜炎确诊结肠癌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前后经历3次手术,术后保留多处引流管及1处造口,同时患者存在伤口脂肪液化、营养状况差、情绪不稳定、无法适应母亲角色等护理问题,造口治疗师和伤口专科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伤口、造口护理,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经过精心护理,患者伤口顺利愈合,造口功能良好,无并发症,未出现压疮、深静脉血栓,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在疾病状况下良好适应母亲角色,维持了心理健康。患者96 d后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乳胶导尿管做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的临床研究.方法 丰都县中医院急诊科45例患者为治疗组,外科及内科45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乳胶导尿管(16F)作为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外科采用传统大口径胸腔引流导管,内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分别观察两组治愈率、置管留置及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置管后对呼吸、咳嗽、自理生活和活动的影响、患者的耐受、皮下气肿、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7%,治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5.5%,治愈率93.3%.两组治愈率、有效率、置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少,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短,尤其在置管后对呼吸、咳嗽、自理生活和活动的影响、患者的耐受、皮下气肿、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均较对照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乳胶导尿管(16F)作为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张洁  王丹丹  陈楠  杨红  杨茜 《中国护理管理》2023,(11):1647-1651
目的 :调查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对造口患者的管理现况,查找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提升造口患者管理及专科护士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6月19日—30日,采用线上调查方式,将自行编制的造口患者管理现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调查平台向被调查者发送问卷链接,对在某教学基地学习过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14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方面,对造口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与指导者占71.5%;造口定位方面,能够进行术前造口定位者占66.4%;造口患者随访管理方面,定期随访者占80.4%;信息管理各方面的管理落实率均低于66.0%;医护共同管理方面,医生与专科护士联合出诊者占46.3%。专职造口治疗师比兼职者造口管理效果好,取得专科护士证书≥3年者比<3年者造口管理效果好,所在科室年造口量≥50例的专科护士比<50例者造口管理效果好,三级医院较二级医院的造口管理效果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造口患者管理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心理护理、造口定位、信息管理等方面,同时也要完善实践基地的教学内容并提高教学水平,以期...  相似文献   

15.
【】 目的了解我院ICU患者意外拔管现况。方法 调查2012年7月-8月在我院ICU的患者,自行设计表格,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诊断(普外科,口腔科,骨科,其他科室),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深静脉埋管,导尿管,鼻插管,气切套管,胃管,动脉埋管,引流管),镇静药的使用(思瑞康,再普乐,丙泊酚),约束带的使用。 结果 在100名ICU患者中,其中拔管患者6例,(深静脉埋管 1例,导尿管1例,鼻插管2例,胃管1例,引流管1例)不同疾病意外拔管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药物意外拔管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对意外拔管较高发生率的现状,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宣教,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我国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科室层面的护理管理现况及其相应专科护士配备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国6个省市的158个三级医院科室、61个二级医院科室和21个一级医院科室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只有35.80%的科室开展了4种常见并发症的风险评估;84.58%的科室开展了出院患者随访管理;55.00%的科室配备了专科护士,专科护士人数占护士总数的12.93%。三级医院科室专科护士的配备情况及并发症护理措施实施率高于一、二级医院科室(P0.05);一级医院科室专科护士数少于二、三级医院科室(P0.05)。结论:科室对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应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与使用并加强人员培训,制订以循证为基础的完善、细化的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规范并促进其在各级医院的有效落实,完善常见并发症的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胆道手术后拔除T形引流管并发腹膜炎的预防及治疗体会。方法 选择11例行胆道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术后14—21天拔管后出现腹膜炎病例,经以带气囊导尿管经腹腔瘘口插入,引流胆汁,有4例症状明显好转,经保守治疗治愈,有2例腹痛加剧,经手术探察发现均为靠胆总管壁附近瘘管断裂,剩下5例经导尿管行瘘管造影发现为瘘道中段断裂1例,靠腹壁处瘘道断裂4例,行手术修补“裂孔”,缝扎“瘘管”。结果 经上述治疗,全组11例均痊愈出院。讨论 预防胆道手术后拔除T形引流管并发腹膜炎,首先要提高术者缝合技术,避免误缝T形管。其次,拔管时间不宜过份强调2周左右,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或先行带管出院一段时日后再拔管,亦是目前对高危胆道病人手术后处理的趋势。再次,T形管放置时,要注意张力适中,留在腹腔内长臂不宜过长或太短,避免引流管扭曲或张力过大而滑脱。置管后,可利用附近大网膜覆盖管壁周围,以利窦道形成。最后,拔管时要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紧张、顾虑的心理,放松腹肌,动作轻柔,用力均匀,用手按住管口附近腹壁以免T形管短臂卡住腹壁而拉断瘘管。  相似文献   

18.
总结1例感染性休克合并高血糖致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在压疮伤口护理过程中,建立由责任护士、管床医生、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营养师、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的多学科医护团队,组织会诊及共同查房。共同制订伤口清创及敷料选择方案,配合疼痛管理、血糖管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科学地护理,患者的压疮日益好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主导的院内压力性损伤管理的效果。方法对院内需求进行分析,开展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主导的院内压力性损伤的管理,主要包括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伤口造口管理小组,发挥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职能,规范压力性损伤的管理流程,建立压力性损伤监控系统等。结果 2016年-2018年,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压力性损伤理论与操作考核优秀率逐年提高(P<0.01),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逐年下降(P<0.01)。结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主导的院内压力性损伤管理,充分发挥了专科护士在专业领域中的骨干作用,有效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专科水平,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痛苦,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报道9例经肛门吻合口瘘口引流患者带管提肛运动的护理方法与效果。经肛门吻合口瘘口置管引流治疗吻合口瘘,该术式优于传统的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也是我科在临床医疗中的首创。但治愈拔管前患者肛门坠胀不适感较重,笔者在工作中研究提出带瘘口引流管提肛运动并针对此类患者试用。责任护士于术后6 h、第1天、第3天、拔管前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科学化、规范化、个体化的提肛运动指导。术后置管期间,患者肛门不适症状逐渐减轻;拔管后7例患者无不适症状,2例有便频、便急症状,继续指导其行提肛运动,症状缓解。患者对医护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