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YMDD变异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用200例HBV DNA、HbeAg阳性,血清ALT异常的.HBV肝炎患者,服拉米夫定(100mg/d)24个月。用PCR(FQ-PCR)检测HBVDNA,分析乙肝病毒野生型YMDD及突变耐药型YIDD/YVDD,HBV基因分型。结果 200例慢性乙肝病人C基因型占39%,B基因型占26%,D基因型占22%,B+C混合基因型占10%,其他占3%,包括1例出现YIDD耐药株。服拉米夫定12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6%;24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15%。结论 乙肝病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次为B型及D型;服拉米夫定后大多数病人的DNA水平日月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可加速病毒YMDD变异发生,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YMDD突变与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药株YMDD变异与基因型、HBV BCP变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收集的245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多重PCR法检测HBV的基因型;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FH-PCR-MC)检测HBV YMDD变异及变异类型;巢式PCR法扩增HBV C基因区,测序分析BCP位点变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HBV YMDD野生株、变异株中,基因型B、C、B与C混合型分别为8.8%、89.2%、2.0%;6.3%、93%、0.7%,基因型构成比无统计学的差异.HBV BCP的变异率在YMDD野生株与变异株分别为69.6%、76.9%,无统计学的差异.在HBV YMDD野生株中,HBV B基因型BCP的变异率22.2%,C基因型BCP的变异率73.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YMDD变异株中,无统计学的差异.在YIDD、YVDD变异株HBV BCP变异率分别为83.0%和64.6%,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 在HBV YMDD野生株中,与B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更易发生BCP变异;YMDD变异株中,BCP变异率在B、C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BCP变异在变异类型间(YIDD、YVDD)存在统计学差异;与YVDD变异株相比较,YIDD变异株易发生HBV BCP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青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以及不同基因型HBV病毒的复制能力与YMDD自然变异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44例HBV-DNA阳性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基因分型及YMDD自然变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4例患者中C型130例(90.3%),B型12例(8.3%),非B非C型2例(1.4%);有33例(22.9%)存在自然YMDD变异,其中YVDD阳性25例(75.5%),YIDD阳性3例(9.1%),YVDD与YIDD同时阳性5例(15.2%).经统计学分析,乙肝病毒基因型与临床诊断、HBV-DNA病毒载量及YMDD自然变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岛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YMDD自然变异株,未发现HBV基因型与YMDD自然变异及疾病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核苷酸序列变异、特点、含量及其与基因型和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普通DNA测序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的117份慢乙肝患者血清HBV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及其基因型;其中99份用TaqMan法定量HBVDNA;64份用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检测YMDD基序中碱基的频率。结果HBVYMDD变异组中C型43例,B型10例,A/B混合型1例;YMDD不变异组中C型54例,B型8例,D型1例,HBVDNA含量平均对数值在变异组和不变异组分别为:6.5699和6.6165;YMDD变异与其基因型及病毒载量无统计学意义;rtL180M位点变异与rtM204I/V位点变异高度相关;并且HBV野生株与变异株均同时存在。结论结合两种测序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中HBV基因序列变异情况及对YMDD耐药株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6.
PCR-RFLP检测拉米夫定抗HBV感染中聚合酶YMDD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拉米夫定抗HBV感染中聚合酶YMDD变异方法。方法 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过程中HBV DNA由阴性再次转为阳性患者及HBV DNA始终保持阳性的血清达1年或1年以上,用3对引物扩增HBV P基因的C区,扩增产物分别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酶切结果用8.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检测HBV YMDD变异,同时血清用全自动测序仪检测YMDD变异。分析比较两者结果。结果 35例病人,包括33例HBV DNA再次阳性患者,2例用药1年HBV DNA未转阴。14例病人出现YMDD变异。PCR-RFLP结果为6例YVDD变异、4例YIDD、1例YI/MDD、21例YMDD与测序一致。另3例PCR-RFLP结果为YI/VDD,即混合变异,测序报告为2例YIDD、1例YVDD,分析相应的测序图,存在混合变异。并把YIDD与YVDD变异的血清混合,行PCR-RFLP,结果与YI/VDD一致。结论 用PCR-RFLP能快速、简便、灵敏地检测YMDD变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PCR结合酶切的方法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株的产生,并与PCR产物克隆后测序相结合。了解此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同时用此方法筛查50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耐药株的发生情况。方法 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治疗时间9个月-24个月,设计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快速检测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Tyrosine-Methionine-Aspartic acid-Aspartic acid,YMDD)变异株的发生情况,对筛检耐药株阳性的标本应用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加以证实。结果 在50例服用拉米夫定患者中发现9斧正患者在用药超过9个月时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株(YMDD变异株),其中YIDD变异5例,YVDD变异4例,后者有3例合并有1526M突变。结论 本方法在检测YMDD变异方面具人快速简便的特点,经克隆后测序证实,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的2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并对各HBV基因型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结果HBV基因型B型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率为40.6%,C基因型的应答率为21.2%,两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B基因型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26.3%,C基因型为12.4%,统计学方法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治疗期间的YMDD变异发生率B基因型组为13.2%,C基因型组为37.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B基因型的疗效优于C基因型,其疗效机理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C基因型容易发生YMDD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优势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模式的流行情况,为个体化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8-2017-12本院收治的CHB患者血液样本226例,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HBV-DNA载量,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型及耐药情况。结果:226例样本中C基因型168例占74.34%,B基因型22例占9.74%,D基因型和混合型均18例,各占7.96%。41例发生耐药变异,变异率为18.1%,以单点突变rtM204I/V为主,突变率为30.5%。多位点变异13例,包含2例对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均耐药的特殊突变。B基因型rt184和rt204位点突变率高于C基因型,rt213位点突变率低于D基因型;D基因型rt214位点突变率高于C基因型(P0.05)。结论:本地区CHB患者中,C基因型占有绝对优势,以rtM204突变模式为主,较其它基因型更易发生拉米夫定耐药。及时了解HBV基因型及耐药突变体的流行信息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耐药性,旨在为指导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255份51名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自愿者不同阶段服药的临床标本及145份HBV DNA阴性血清耐药突变,并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一年药物治疗10名患者产生耐药突变,耐药率19.6%(10/51),产生突变阳性标本病毒载量>105拷贝/ml.药物治疗后产生突变>6个月.10例突变病毒株中,552密码子处突变9例,528密码子处突变3例,密码子555中未发现突变.5例血清存在混合感染,其中4例为野生型病毒与突变型的混合,野生型病毒所占比例皆在40%以下.1例血清出现在(4,4)位点的密码子ATT与(3,3)位点密码子TTG两种突变,两种突变类型病毒并行产生同步增长.(3,3)突变类型首次报道.结论 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易产生耐药,产生耐药病毒载量>105拷贝/ml.主要发生在YMDD区,且存在两种突变类型病毒的混合感染,以上结果对慢性乙肝患者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三种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酶切分析方法,了解这三种耐药突变在拉米夫定治疗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方法:设计3对HBV P基因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应用Nde I和Nla 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用电泳加以分析。应用此方法检测70例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3种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发生情况。结果:Nde I和Nla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可有效区分HBV野株和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株,并确定是YI(异亮氨酸)DD或YV(缬氨酸)DD变异。用Nla Ⅲ内切酶对PCR扩增产物酶切可有效区分HBV野株和L526M(第526位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蛋氨酸)变异株。利用此方法发现11例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出现耐药突变,其中YIDD变异6种,YVDD变异5例,后者有1例伴有L526M点突变。结论:本方法只需应用常规PCR和酶切技术,既可有效筛检出YMDD变异株标本,还可以确定属于YIDD还是YVDD变异,或是否伴有L526M点突变等,均可作为临床监测拉米夫定耐药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毒株P基因序列特点。方法分析2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利用PCR-RFLP筛检YMDD变异株,对YMDD变异阳性的部分患者标本进行P基因测序。结果应用PCR-RFLP筛检发现了42例感染YMDD变异株的患者,对其中的19例患者进行测序分析有10例除发生YMDD变异外还有P基因A-E区其他部位氨基酸的突变,有4种点突变同时在2个以上的患者中发生,包括rtL80I,rtG172E,rtG174C和rtG172E/rtG174C联合突变。结论拉米夫定耐药毒株除了常见的C区YMDD变异和B区rtL180M变异之外,还可以发生其他位点的突变,但这些位点的突变是否与拉米夫定耐药有直接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新疆地区柯尔克孜族人群中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柯尔克孜族人群中HBV基因型与C区变异相关性。方法 1.收集新疆地区柯尔克孜族HBV感染者血清,提取病毒DNA,应用荧光分型PCR(GQPCR)法与二代测序(NGS)技术进行HBV基因型分型检测,同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HBV DNA载量进行定量检测。2.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将HBV C区的测序结果与Gene Bank中的HBV参考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确定HBV C区的变异规律。结果 1.HBV基因分型结果:111例柯尔克孜族样本成功分型99例,其中B型10例,占10.10%;C型6例,占6.06%;D型75例,占75.76%;混合型8例,占8.08%。柯尔克孜族HBV人群以D型为优势型。2.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柯尔克孜族HBV-DNA载量在3~10 log10 copies/ml之间,平均5.67±1.04 log10 copies/ml。高、中、低拷贝组在柯族人群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3.基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突变位点不同、变异频率差异显著。柯尔克孜族B、C型变异相似,D型中变异主要为G1896A,3种基因型都未发生G1862A变异。结论 新疆地区柯尔克孜族群体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分布具有本民族的自身特点,其各基因型与C区变异的相关性也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在新疆多民族地区进行乙肝防治时,应该根据不同民族群体HBV所具有的基因型和基因变异特点与规律,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从2000余份血清中筛选出HBsAg阳性血清200份.利用巢式PCR法扩增血清中HBV DNA S基因进行测序并分型;统计分析基因型分布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新疆HBV有B、C、D三个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10例(7.8%),C基因型58例(45.7%),D基因型59例(46.5%).C基因型中汉族51例(87.9%),D型中汉族27例(45.7%),维吾尔族24例(40.7%).结论 新疆地区HBV基因型以C、D型为主,少量为B型.C型以汉族为主,D型中汉族和维吾尔族占多数.C型与更严重的疾病及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岁(含20岁,下同)以下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患者YMDD自然变异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其变异的因素.方法 筛选110例20岁以下处于免疫耐受期且从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chron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检测其YMDD变异情况.结果 110例患者检测出YMDD变异31例(28.18%),其中YIDD阳性9例、YVDD阳性6例,YIDD和YVDD同时阳性16例.患者性别、年龄、HBeAg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YMDD自然变异检出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20岁以下处于免疲耐受期的CHB患者存在YMDD自然变异,其自然变异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HBeAg水平、血清HBV DNA水平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YMDD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的检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过拉米夫定治疗后的患者,进行YMDD变异检测,再对所有患者进行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的检测;YMDD变异和HBV 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LHBs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结果 65例YMDD变异患者中,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与LHBs吸光度(A值)呈良好的相关关系(r=0.961);75例非变异患者中,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与LHBs吸光度(A值)呈良好的相关关系(r=0.954).结论 在YMDD变异患者和非变异患者中LHBs吸光度与HBV DNA拷贝数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表明患者体内LHBs与病毒复制程度密切相关,而且不受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HBV基因型与HBV感染慢性化、重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HBV感染后慢性化、重症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中国292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比较各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差异及各基因型HBV感染者肝功能和病毒学差异.结果 2922例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C、B/C、D分别占15.9%、83.5%、0.41%、0.21%.与慢性肝炎比较急性肝炎B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P=0.003),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C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P值均为0.000),慢加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炎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B、C基因型患者HBeAg 阳性率、HBV DNA病毒载量、肝功能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组C基因型较B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更高(P值分别为0.000、0.024、0.003),肝细胞性肝癌C基因型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高于B基因型患者(P=0.025),慢加急性肝衰竭和肝细胞性肝癌组C基因型较B基因型患者胆碱酯酶更低(P值为0.0004、0.02).结论 中国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以B、C基因型为主,少量的B/C、D基因型;C基因型较B基因型HBV感染者更易发生慢性化和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但未观察到基因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差异.急性和轻症HBV感染者B、C基因型未显示对病情的明显影响,但重症和终末期HBV感染者C基因型较B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HBV DNA病毒载量更高,肝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确定新疆地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基本情况.方法 对在新疆地区采集的2000余份血清中检测得到200份HBsAg阳性的血清,利用巢氏PCR法扩增其S基因并测序,用MEGA3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HBV标准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并绘制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型.结果 在200份样本中.127例(63.5%)成功检出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10例(7.8%),C基因型58例(45.7%),D基因型59例(46.5%).结论 新疆地区HBV基因型以C、D型为主,少量为B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出现的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方法设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阵列,特殊处理芯片载体。用点样法制备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在本院住院治疗患者中选择30例服用拉米夫定后,HBV DNA转阴(<500 copies/ml)168周后又反跳≥5 000 copies/ml的患者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检测分析。同时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上述30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双盲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域测序对照。结果 30例服药后HBVDNA反跳患者中基因芯片测得HBV YMDD变异21例,其中YVDD变异11例。YIDD变异10例。HBVDNA PCR直接序列测定结果,有核苷酸A741变为G,使氨基酸由蛋氨酸552变为缬氨酸(氨基酸基序由YMDD变为YVDD)11例,并有6例核苷酸A669变为C,使氨基酸由亮氨酸528变为蛋氨酸。核苷酸G743变为T,使氨基酸由蛋氨酸552变为异亮氨酸(氨基酸基序由YMDD变为YIDD)10例。其中有3例伴有核苷酸T781变为C,使氨基酸由亮氨酸565变为脯氨酸。标本阳性变异序号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可以同时检测YVDD,YIDD变异,同PCR直接测序法比较,准确率达100%,无假阳性。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其基因型与肝功能损伤、病毒复制水平及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 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PCR), 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 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 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 结果对该地区146份不同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进行了基因分型,B型51份 (34.9%),C型95份(65.1%),未发现B、C以外其他基因型;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分别为383.8±335.7IU和364.3±333.7 IU,(t=0.335,P>0.05)、HBV DNA含量分别为107.795±1.22和107.69±1.19拷贝/毫升(t=0.138,P>0.05)、HBeAg 阳性数分别为36/51和64/95,(χ2=0.159,P>0.05);104例慢性乙型肝炎中B型为43例、C型为61例,28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检出B型4例、C型24例,二组比较χ2=7.65,P<0.01;23例B基因型患者和45例C基因型患者接受48周以上拉米夫定治疗,48周后反跳者B型为18例,C型为14例,χ2=13.49,P<0.001.结论本地区HBV DNA基因型为B型和C型;二种基因型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病毒复制水平和HBeAg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C基因型与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拉米夫定对C基因型患者的疗效强于B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