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良性肝内胆管狭窄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肝内胆管狭窄是目前胆道外科处理的难点之一,以往主要采用肝叶切除及肝内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肠吻合术治疗,但手术创伤较大,尤其对那些有手术史的患者,反复的开腹手术困难越来越大,患者也难以接受.近年来经皮经肝胆道镜(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oscopy,PTCS)技术的应用,为肝内外胆管狭窄的处理开辟了新途径,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其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针尖样狭窄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胆道镜及肝总管高位切开、肝部分切除技术治疗的32例肝内胆管针尖样狭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患者,行肝内胆管开口针尖样狭窄扩张术14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13例,行萎缩右半肝+右尾状叶切除术5例.术中经胆道镜结石取净29例,术中胆管有结石残留3例,术后经T管窦道以胆道镜取净结石,随访6个月~2.5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肝总管高位切开、肝部分切除及胆道镜的应用在合并肝内胆管开口针尖样狭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常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由于其复杂的病因及病理改变,治疗上仍为当前肝胆外科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手术治疗困难,复发和残石率高,疗效差。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狭窄患者58例,采用肝叶、肝段切除,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肝胆管空肠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德新  李飞  赵晓晨 《医学信息》2019,(22):96-97,102
目的 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胆道术后肝内胆管良性狭窄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共7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良性狭窄患者,胆道镜探查148支胆管开口处狭窄,23支胆管狭窄经取石网篮反复扩张改善,125支狭窄胆管开口经钬激光治疗后解除;其中14处狭窄环激光治疗过程中出血,经盐水+肾上腺素局部冲洗,胆道镜头端压迫出血停止,4例出现迟发性胆道出血,给予钬激光止血及对症治疗,狭窄环解除。结论 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良性狭窄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创伤小。  相似文献   

5.
谢小光 《医学信息》2010,23(15):2876-2877
目的探讨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肝管细胞癌者2例。术后T管造影显示残留结石4例,左肝内叶2例,肝右叶1例,胆总管内1例,术后6周用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2例,1例因结石位于右肝Ⅳ级或以上胆管,1例因结石位于左肝内胆管且胆管狭窄而无法取出;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肝管细胞癌者2例.术后T管造影显示残留结石4例,左肝内叶2例,肝右叶1例,胆总管内1例,术后6周用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2例,1例因结石位于右肝Ⅳ级或以上胆管,1例因结石位于左肝内胆管且胆管狭窄而无法取出;结论 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选择自1980~1993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59例。结石位于左肝230例(41.14%),右肝110例(19.68%),左右肝内均有结石210例(39.18%),合并胆管狭窄245例(43.8%)292处。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状...  相似文献   

8.
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9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左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病例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远期随访疗效,随访率80.4%,优良率89.7%,61.9%完全无症状,20.6%偶发胆管炎。结论 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约占胆道结石的13%~20%,因其在肝内胆管,位置较深,易发生感染形成脓肿及狭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手术后复发,所以治疗难度较大,对于这一类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行手术治疗。1996~1999年我院对17例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成功地实施了肝叶部分切除,肝内胆管取石Roux-Y胆肠吻合,胆道重建手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和液电碎石机治疗继发性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单纯腹腔镜下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2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行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2例患者(联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因炎症粘连中转开腹率和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率)、胆总管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胆总管狭窄发生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6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2例因严重上腹部炎症粘连中转开腹手术,4例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手术,无胆漏和胆管狭窄;术后有3例发生胆总管结石残留,无胆漏和胆管狭窄。联合组42例患者中有2例因严重上腹部炎症粘连中转开腹手术,无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手术病例,5例患者术中行液电碎石操作,术后胆总管无残留结石,无胆漏和胆管狭窄。对照组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愈。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以在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降低因结石嵌顿所致中转开腹率和结石残留率,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有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内叶、段胆管的解剖结构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入路。方法 通过研究12例成人肝脏标本的肝内胆管与血管的位置、毗邻关系,设计出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对合的手术入路,并结合治疗56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果 左右肝管均位于肝脏脏面门静脉左右干的前上缘;左内叶、右前叶胆管位于相应门静脉的前内侧。右后叶胆管位于门静脉右前支或右前叶下段支脏面测侧者占66.7%(8/12);位于门静脉右后支脏面深侧或后上缘者占83.3%(10/12)。左外叶胆管位于门静脉矢状部脏面深侧者占91.7%(11/12)。选择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结合的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6例,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选择经肝的脏面与膈面相结合的手术方式,较易取出结石。  相似文献   

12.
<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对其进行复杂手术操作的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因为肝内胆管系统纷繁交错,胆管管径细小,分支分布不规则且变异多,临床缺乏肝内胆管手术切除的"金标准"可供参照,且不同的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如果准确掌握肝内胆管立体构象并能够精确设计手术路径以避  相似文献   

13.
李辉华 《医学信息》2010,23(18):3341-3342
目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对7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综合评价后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并统计临床疗效与残存结石情况。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加上T管引流术以及胆道镜激光碎石术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P〈0.05),并且残存结石率最低。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因根据患者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与判断后制定相关手术方案,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在52例有肝门血管异位的胆道手术中,对异位血管作了解剖学观测,发现11例因异位血管压迫而致胆管狭窄,并采用血管胆管交叉换位方法对其中8例胆管狭窄者施行了手术。讨论了血管异位与胆管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用带血管蒂空肠组织修复胆管狭窄与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空肠片修复胆管狭窄与缺损15例。系用带血管蒂空肠段行缺损胆管桥式吻合8例。结果 共23例患胆管狭窄与缺损病人,经手术本组除两例术后并发胆瘘行外引流在两周内治愈外,其余21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本术式具有防止胆汁返流和逆行感染,保持肝外胆管生理机能及保持胆汁的正常pH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临床发现肝内管结石和狭窄,多发于各级胆管的分叉部,其原因与该部胆管的解剖组织的结构和流体力学参数有关。因此研究肝内胆管分叉部的流体力学,对肝内胆管结石和狭窄成因的研究及其防治,均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叙述了我们所进行的体外模拟肝内管分叉部流体力学参数的测试,和对该部位生物力学与特点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肝胆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例患者经肝段切除病理证实为肝管细胞癌,术后经T形管造影检查发现残留结石患者10例,其中胆总管2例,肝右叶4例,左肝内叶4例,有8例患者在术后6w内采用胆道镜观察下取出结石,有2例患者因胆管狭窄未能取出。结论对肝胆管结石首次手术治疗加强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的观察,及早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加强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MRCP与ERCP鉴别肝外胆管良恶性狭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良、恶性狭窄患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内镜逆行胆胰管造戥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征象,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46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明确病因的肝外胆管狭窄患者的术前MRCP和E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图像肝外胆管狭窄的形态描述为边缘不规则或平滑、狭窄不对称或对称、狭窄中断或呈鼠尾状及双管征等,计算MRCP与ERC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用标尺准确测量肝外胆管狭窄的长度,并用t检验来比较。结果:肝外胆管癌表现为不规则边缘和不对称狭窄(92%)较良性狭窄(分别为22%,35%)普遍。MRCP诊断肝外胆管癌与良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是84%、71%及78%,ERCP分别是72%、71%及72%。肝外胆管癌引起狭窄长度平均是(30.0±8.5)mm,良性狭窄平均长度是(13.6±9.1)mm(P〈0.001)。结论:MRCP在鉴别诊断肝外胆管良恶性的病变引起胆管狭窄与ERCP相比是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19.
何佳妹 《医学信息》2018,(12):160-162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种不同肝部强回声病灶(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20例和肝内钙化灶40例、肝内胆管积气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和超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三种不同肝部强回声病灶的彩超结果。 结果 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肝左右叶同时发病的有6 例,左叶占30.00%,右叶占40.00%,彩超声像图显示为结石沿着肝内胆管分布,呈簇状,结石通常为多发,表现为斑点状或条索状、团状以及不规则形,超声检查会出现高强回声,后部通常伴有明显的回声影,肝内胆管存在不同程度扩张,和门静脉分支呈现“平行管”特征。40例肝内钙化灶患者中,肝左叶有患者20例,位于肝右叶患者17 例,肝左右叶同时存在患者有3例,彩超检查可以表现为强回声,可见大小不一,形态为团状或斑块状的影像,通常为单发,可分布于肝内的多处,肝内胆管不存在无明显扩张。在20例肝内胆管积气患者中,有6例患者伴有胆道手术病史,彩超声像图可体现出肝内胆管内有强回声出现,体位发生改变时,其形态和位置均会有变化,如发生的强回声位于肝内胆管的前壁处,后方会伴有“彗尾征”图像。结论 彩超可以实现多角度和多切面的扫描检查,结合不同的声像图信息,可以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在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1992年1月~1998年1月本院为426例阻黄病例所行的胆肠吻合术进行了总结。原发疾病有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并高位胆管狭窄236例(56%)、无击切除的壶腹部周围癌98例(23%)、肝门部胆管癌64例(15%)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8例(6%)。其治疗目的一类系胆道病变切除、胆道狭窄修复后的胆道重建.另一类是晚期肿瘤的姑息性内日引流。吻合的方式有:126例(29%)肝外胆管空肠吻合;34例(8%)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其余采用多种路径的肝内胆管空肠吻合:包括肝方叶切除、左或右侧肝内胆管整形、肝门胆昔空肠吻合98例(23%);左侧肝切除、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37例(32%);右侧肝切除、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6例(4%);肝圆韧带径路左侧肝内肝管空肠吻合34例(8%);经胆囊床行右侧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5例(4%)。术后近期和1-6年的髓访结果表明.不同的阻黄病例选用适当的胆肠吻合术式可达到有效解除黄疸的目的.作者对胆肠吻合术的手术要点、术式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