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药山豆根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和根茎,是中医喉科要药。它含有丰富的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山豆根主要的单味  相似文献   

2.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临床使用历史,人们普遍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副作用小,和西药相比更为安全,但随着中药新制剂的出现,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不断完善,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为人所认知和重视,本文对我院收到的69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并探究预防对策。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2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得出,性别、年龄、药物种类、药物使用方法等均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影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既有患者本身又有药物本身,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需要加强对药物和使用者的监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不够重视,在认识上存在“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国际上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道逐年增多,如在美国发现含麻黄及麻黄碱制剂可产生血压升高、中风、失眠、抑郁症等;日本发现小柴胡汤致间质性肺炎;比利时发现马兜铃酸肾病等。由于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以致滥用、误用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由此产生的各种严重的药源性疾病,如肝、肾功能衰竭,心率失常、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对患者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也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制剂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临床报告的126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引发药物、严重程度、损伤类型、主要表现、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2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引发的36例,占28.57%,涉及6个器官,系统、11个品种药物。结论: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制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海英  张天心 《中国药师》2005,8(11):957-960
丹参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学表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作用十分显著,以丹参为主有多种复方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胶囊、复方丹参片等,目前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将其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赵喜荣  张文玲  申泰生 《中国医药》2012,7(11):1472-1473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以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ADR报表中,筛选出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度我院共收集中药制剂ADR报告99例,涉及35个制剂品种,其中注射剂30个品种,导致ADR 89例次;口服制剂7个品种,导致ADR 10例次.其中7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 51例次,占总例数的51.5%.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3例次)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26例次)和神经系统(24例次),严重ADR3例,一般96例,其中新发现的ADR 16例(16.2%),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应加强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ADR监测,合理使用中药制剂,减少或避免ADR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9.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进  黄正明 《医药导报》2007,26(3):311-313
[摘要]过去,人们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不太关注,而近几年来由于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屡见增多,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危害作用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摆在社会面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中药制剂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防治对策作一专题报道,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0.
范美玲 《北方药学》2020,(1):178-179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9年4月的11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联合用药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男性;联合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累及的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组织。结论:中药制剂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用药监管,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苏洁  龚睿林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6):451-452,477
目的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或天然药物制剂按功用分类,为合理选择对症治疗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数据库文献,并参照药品说明书,按功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常用的治疗冠心病传统的中药复方制剂、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制剂和来源于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单成分制剂,其功用和适应证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对常用的冠心病类中药和天然药物按功用进行分类,并提出各类制剂的临床应用原则,以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玉兰 《北方药学》2010,7(1):19-20
本文中从中药制剂目前现状及中药制剂粉碎技术改进方面,探索性提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优势。开拓中药制剂生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中药注射剂的科学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2011年住院药房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治疗费用(DDC)采用DDDs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药学干预方法包括: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异动监测、不良反应监测等。结果 2009~2010年,中药注射剂在住院病区的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增幅25.34%。在有效干预下,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减少。2010~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呈下降趋势。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减少10.36%、总DDDs减少16.66%。结论本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基本合理,药学干预是有效的。在临床治疗中,也要更加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菊 《北方药学》2020,(3):179-181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87例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征、高危因素及用药规律,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办法,提出应对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2018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平台的8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及分析,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评价及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占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比例为52.70%。在87例不良反应中,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7例,19.54%),其次为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分布在用药开始的10~30 min,占49.43%。70岁以上老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发生率为29.89%。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5.98%。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ADR;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物种类、用药合理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临床症状及表现多样化。应遵循中成药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严格中医辨证施治,实施用药全过程管理,强化药学监护及用药宣教。  相似文献   

15.
李盈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6-177,180
中医护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护理已逐渐成为医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其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率和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吸湿是导致中成药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不稳定主要原因之一,而中药成分的性质、提取纯化工艺、处方组成、包装和贮藏条件是造成中成药固体制剂吸潮的主要因素。本文应用数学模型参数总结现有的防潮技术,为中成药固体制剂防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外敷的改良方法。方法对中药封包袋进行了改良,将普通封装布袋改为有五个大小均匀独立小袋的棉布封装袋,使用时将药物装入小布袋,平整均匀,包绕外敷于患肢,两端用系带固定。结果该改良封包外敷方法能够使药物均匀分布,封装袋与患肢贴敷紧密,顺应性较好,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增加了舒适性,方便患者活动。结论该改良中药封包袋成本低廉,美观舒适,该改良外敷方法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显著,非常适合因血管疾病造成肢体肿胀的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药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药师在其防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8例中药引起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原因及其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心律失常的原因主要是中药的采集、配伍、服用剂量以及炮制方法不当。结论中药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主要是其用法不当,药师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可以有效地减少心律失常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中毒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特殊疾病,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接触的有毒物质日益增多,发生中毒的概率与日俱增,所以中毒性疾病已是当前急诊医学、危重病医学、职业病学、毒理学、环境医学等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的迅速发展,中毒性疾病的救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我国传统中药及其制剂在救治中毒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量子医学是根据量子物理学理论展开的医学,是通过测定分析生物体所释放的振动频率大小(即微弱磁场波动能量),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亦称波动医学。物理学上量子是电磁辐射最小的能量描述,因此量子医学上使用的电磁场辐射的能量最低、最安全。量子医学提供的最有效的屯磁辐射有磁场、弱强度的红外激光脉冲辐射、宽频红外辐射和红光。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低能激光体外照射治疗常见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等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量子医学的进展及其在慢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