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6,(6):1394-1395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与苯妥英钠对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癫痫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妥英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为58.00%(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为37.5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未影响癫痫的临床疗效。结论:奥卡西平对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苯妥英钠,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6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用苯妥英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3%,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的不良反应少于苯妥英钠。结论奥卡西平治疗癫痫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3.
方诚 《海峡药学》2012,24(6):117-118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CBZ)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4例癫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用苯妥英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癫痫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4.
潘慧敏  张敏华 《海峡药学》2011,23(9):103-104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P)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4例癫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用苯妥英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癫痫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颞叶癫痫术后单药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的对比研究,评价两者在疗效、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将363例颞叶癫痫术后患者按治疗用药分为奥卡西平组209例和卡马西平组154例。观察2组术后2年癫痫的控制效果及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奥卡西平组术后癫痫控制效果略高于卡马西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术后单用奥卡西平的癫痫控制效果与卡马西平相同,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6.
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8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奥卡西平和托吡酯口服,对照组予苯妥英钠口服。随访5个月~1年,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36例(66.67%),对照组总有效21例(3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93%和53.70%,患者可耐受。结论: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且程度低,耐受性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经奥卡西平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经奥卡西平治疗的癫痫患者90例作为癫痫组,同期选取健康人员3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CY水平,并分析HCY水平与奥卡西平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癫痫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癫痫组患者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6个月的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HCY水平方面,癫痫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的癫痫组患者明显低于治疗6个月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奥卡西平治疗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可改善患者脑神经损伤状态,但长时间治疗会引起血清HCY水平升高,应在治疗中积极监测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减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癫痫患儿给予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与治疗时间,降低癫痫发作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对颞叶癫痫施予奥卡西平、卡马西平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相应治疗的颞叶癫痫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分析两组,各有52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分析组予以奥卡西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情况.结果:分析组共有4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比7.69%(4/52),对照组共有1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比25.00%(13/52).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程度都优越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选用奥卡西平对颞叶癫痫实施治疗的不良反应出现率、症状程度都优越于卡马西平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应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其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两个月VA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14.29%)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 奥卡西平治疗效果优于卡马西平,能降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创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福州市第二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癫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50例给予苯妥英钠治疗,Ⅱ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Ⅰ组患者控制7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54%;Ⅱ组患者控制1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Ⅱ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Ⅰ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卡西林治疗创伤性癫痫具有很好疗效,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7,(2):441-444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对小儿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3岁以下小儿部分性癫痫发作患儿78例,采用平行、随机、双盲方法将其分成奥卡西平组(40例)和丙戊酸钠组(38例),分别采用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治疗,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后癫痫发作的控制情况、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脑电图的好转率和总有效率经组间比较其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奥卡西平组患儿治疗后癫痫发作完全控制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优于丙戊酸钠组(P<0.05)。结论: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二药抗癫痫发作的总体疗效相近,均可作为备选药品治疗;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部分性癫痫发作均有较好的控制性和安全性,这有助于长期用药,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63-565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进行治疗的儿童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B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平均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B组(75%)(P<0.05)。A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癫痫发作次数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A组发作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疗效显著,但与托吡酯相比,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用于治疗阵发性癫痫的疗效。方法收集阵发性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苯妥英钠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马西平片用于治疗阵发性癫痫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型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 oxcarbazepine )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门诊收治的100例新诊断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奥卡西平( OXC)单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单药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在临床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具有显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8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控制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的72.5%相比疗效较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皮疹、嗜睡、暴躁易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癫痫临床效果好,利于癫痫的快速控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收治的92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用药物治疗分为联合组和奥卡西平组,各46例。2组患者均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奥卡西平组予奥卡西平治疗,联合组在奥卡西平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2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每年发作次数与单次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指标(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奥卡西平组的73.91%(χ2=10.839,P=0.001);治疗后,2组每年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联合组减少的程度大于奥卡西平组(P均<0.01);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35%,低于奥卡西平组的26.09%(χ2=8.425,P=0.004)。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减少患者癫痫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奥卡西平在儿童癫痫患者中超说明书用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并为临床制定此类新型抗癫痫药物用药指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2岁以下婴幼儿癫痫患者75例,进行自身对照开放性研究,给予奥卡西平混悬液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使用奥卡西平治疗2岁以下婴幼儿部分发作性癫痫的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93.3%和84.0%,不良反应发生率10.7%,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皮疹等。结论:奥卡西平在2岁以下婴幼儿部分发作性癫痫患者超说明书用药具有良好的疗效,虽然治疗时会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相对其他抗癫痫药物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王清香  贾淑梅 《安徽医药》2019,23(4):812-815
目的 探究心理治疗与奥卡西平结合治疗青少年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海兴县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入院的青少年癫痫病人120例,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随之进行一般资料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症状自评得分后,对照组病人单纯口服奥卡西平,治疗组口服奥卡西平配合心理疗法,观察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自评得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自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奥卡西平配合心理疗法治疗青少年癫痫病人效果显著,为青少年癫痫病人的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在小儿癫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02~ 2019-02收治的50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予以奥卡西平单独治疗,治疗组予以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脑电图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效果96%高于常规组68% (P<0.05).治疗组患儿脑电图改善率高于常规组,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奥卡西平单独治疗小儿癫痫和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都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但是联合治疗能显著的改善患儿的脑电图,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