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冷冻胚胎移植治疗的100例患者(均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内膜准备方案为戊酸雌二醇,B组内膜准备方案为芬吗通。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情况以及冷冻胚胎移植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下流血以及内膜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组(芬吗通)方案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治疗效果良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对重度宫腔黏连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住院行宫腔镜宫腔黏连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重度宫腔黏连病例(63例),试验组(28例)患者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对照组(35例)术后单纯给予芬吗通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月经及宫腔形态恢复情况、超声相关监测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及术后妊娠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vs.88.6%,P>0.05);试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60.7%vs.31.4%,P<0.05);在宫腔形态恢复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vs.68.6%,P>0.05);试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为(10.1±1.9)mm,对照组为(9.4±1.3)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型子宫内膜率高于对照组(64.3%vs.34.3%,P<0.05);两组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妊娠率为28.6%,对照组为1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宫腔黏连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芬吗通可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疗效确切、安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加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种植失败(RIF)的不孕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3组,A组47例:宫腔灌注G-CSF;B组51例:宫腔灌注G-CSF加注射低分子肝素钙;C组54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治疗。比较各组间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 A组、B组与C组相比子宫内膜厚度、RI、 PI、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相比,早期流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内灌注G-CSF能明显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种植失败的不孕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给予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显著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肾活血汤联合克罗米芬改善促排卵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效果,为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前往某院妇科接受诊疗的8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单行克罗米芬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加服温肾活血汤。比较分析两组周期排卵率、LUFS发生率、妊娠率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两组患者周期排卵率无差异(P>0.05);比较两组LUFS发生率,对照组为23.2%,观察组为6.3%,两组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妊娠率,观察组妊娠率为57.5%,对照组为7.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为(7.5±2.5)mm,观察组为(10.5±1.8)mm,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活血汤联合克罗米芬应用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治疗,可有效降低LUFS发生率,提高妊娠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阴道补充雌激素对促排卵期薄型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不孕症妇女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四组,A、B、C、D组,分别为57例、56例、66例和50例,其中D组应用克罗米芬(CC)促排卵,A组应用CC+补佳乐,B组应用CC+芬吗通,C组应用CC+补佳乐+芬吗通,比较四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雌激素变化和妊娠率.结果:A、B、C三组妇女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水平、妊娠率显著大于D组,C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幅、雌激素水平增幅、妊娠率显著比A、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补充雌激素可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促进胚胎着床,改善不孕症状.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内膜是胚胎发育的温床,一定厚度的子宫内膜是胚胎种植的必备条件,子宫内膜过薄导致妊娠率降低或无妊娠。多数学者认为,当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某一数值时,妊娠的可能性为零,因此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我们选择自然周期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给予戊酸雌二醇(补佳乐)、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芬吗通)口服及阴道用药,比较2种药物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胎盘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氯米芬(CC)促排卵治疗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80例进行CC促排卵治疗的PCO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予以氯米芬+人胎盘片组治疗为试验组,另40例予以氯米芬+戊酸雌二醇组为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内膜厚度、HCG日A型内膜比例以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胎盘片能有效改善PCOS患者CC促排卵周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效果优于戊酸雌二醇,且子代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刘志强 《淮海医药》2021,39(6):624-626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氯米芬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氯米芬治疗的4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采集医院同期戊酸雌二醇联合氯米芬治疗的4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时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水平[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2组妊娠结局(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为(8.56±1.23)mm,高于对照组的(7.67±1.05)mm(P<0.05);观察组LH、E2及FSH水平分别为(27.17±5.39)IU/L、(1436.88±221.57)pmol/L、(12.21±3.16)U/L,高于对照组的(21.24±4.86)IU/L、(1228.74±201.46)pmol/L、(9.58±2.87)U/L(P<0.05);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87.50%(35/40)、47.50%(19/40),均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25.00%(10/40)(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治疗中,在氯米芬基础上联合戊酸雌二醇可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加味助孕汤联合补肾化瘀方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汝阳县妇幼保健院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96例,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补肾化瘀方+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助孕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治疗效果、妊娠率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及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70.83%(34/48)高于对照组的47.92%(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助孕汤联合补肾化瘀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促排卵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予以枸橼酸氯米芬治疗,观察组予以来曲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量、卵泡总数量、卵泡生长时间及妊娠率、排卵率、早期流产率.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及卵泡总个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排卵率及妊娠率较高,对子宫内膜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激素替代法和自然周期法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比较两组周期取消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复苏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激素替代组和自然周期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复苏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周期取消率高于激素替代组(P<0.05).结论 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采用激素替代法进行子宫内膜准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腔灌注丹红注射液对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FET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均于月经第8~10天开始监测卵泡发育,卵泡直径14~18 mm时治疗组使用丹红注射液隔日进行宫腔灌注治疗,同一周期共灌注2~3次,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比较治疗后2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类型、活产率、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周期取消率以及胚胎种植率。结果治疗组活产率、β-HCG阳性率及持续妊娠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血流类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灌注丹红注射液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FET后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来曲唑与枸橼酸氯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中效果对比。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12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来曲唑片进行临床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优势卵泡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排卵率、流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来曲唑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治疗中,患者妊娠率较高,并且减少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及子宫内膜变薄等风险,是安全、有效的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重复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及C型内膜IVF患者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315名患者进行试验,重复周期的IVF治疗周期设为A组;C型内膜的患者设为B组;将A、B组再随机分为两组:A1组和B1组(实验组)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A2组和B2组(对照组)没有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比较A1组和A2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B1组和B2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 A1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高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异位妊娠率小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局高于B2组,差异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B1组流产率高于B2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异位妊娠率低于B2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可以提高C型内膜IV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对重复周期的妊娠率的影响尚需要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内膜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周期移植优质冷冻胚胎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资料,将上述周期分为内膜刺激组和非内膜刺激组.内膜刺激组60个周期的患者于胚胎移植周期前一周期对内膜进行刺激;非内膜刺激组97个周期的患者于胚胎移植周期前一周期未行内膜刺激.比较2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异位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结果 内膜刺激组和非内膜刺激组比较,临床妊娠率(61.67%vs 52.58%)、着床率(44.34%vs 41.88%)有所提高,异位妊娠率(2.70%vs 3.92%)、早期流产率(8.11%vs 17.65%)有所降低,但以上指标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膜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率、着床率有提高的趋势,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每28天为1个周期。前14 d每日口服1片砖红色片(内含雌二醇2mg);后14 d,每日口服1片黄色片(内含雌二醇2 mg和地屈孕酮1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片/d,1次/d,至当月排卵后的第7天停止服药。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子宫内膜厚度、整合素β3、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S)和舒张末期的谷值(D)比值(S/D)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MVD和厚度、整合素β3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两组RI、PI、S/D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妊娠率分别为27.50%、5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能够显著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血流情况,增加妊娠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IVF-ET周期中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回声类型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6个IVF-ET治疗周期,HCG日经阴道B超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回声类型,按子宫内膜厚度分为5组,分别为:1组≤6mm14例、2组7~8mm158例、3组9~12mm843例、4组13~16mm564例、5组≥17mm112例;按内膜类型分为3组,分别为:A型1267例、B型286例、C型139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 (1)①五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1%、39.9%、46.7%、53.2%、51.8%(P<0.05),2、3、4、5组各组之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其他各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2%、22.1%、29.1%、34.2%、32.8%(P<0.05),2、3、4、5组各组之间胚胎着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其他各组胚胎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期流产率分别为0、2.6%、3.4%、3.4%、1.8%(P>0.05);④异位妊娠率分别为0、5.2%、2.3%、1.9%、0.9%(P>0.05),7~8mm的异位妊娠率高于≥9mm的异位妊娠率。(2)①A、B、C型三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8%、45.7%、41.3%(P>0.05);②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0.3%、30.3%、26.7%(P>0.05);③早期流产率分别为3.1%、2.1%、5.1%(P>0.05),C型内膜的流产率高于A型和B型的流产率;④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4%、2.1%、0.7%(P>0.05)。结论 IVF-ET临床治疗的结局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余作为  林冰 《北方药学》2016,(11):70-71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与枸橼酸氯米芬(CC)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促排卵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来曲唑组(60例)和氯米芬组(60例),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卵泡发育情况、排卵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以及多胎妊娠率.结果:来曲唑组成熟卵泡数明显低于氯米芬组,来曲唑组的妊娠率以及HCG注射日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优于氯米芬组(P<0.05),两组排卵率、多胎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具有良好的排卵效果及妊娠率,且不增加多胎妊娠率及流产率,可作为一线促排卵药物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对不孕症女性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1 849个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分为:子宫厚度<8 mm为A组115个周期;子宫厚度8~14 mm为B组1 582个周期;子宫内膜厚度>14 mm为C组152个周期。观察3组的基础资料、实验室胚胎数据、临床结局等指标。结果 A、B、C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和实验室胚胎数据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以及活产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C 3组的早期妊娠丢失率和早产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T周期中,当子宫内膜厚度>14 mm时,不孕症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以及活产率不受影响;当子宫内膜厚度<8 mm,虽然不影响流产和早产的发生率,但会显著降低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脱氢表雄酮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80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芬吗通组、人工周期组、人工周期联合脱氢表雄酮组,每组60例。芬吗通组患者接受芬吗通治疗,人工周期组患者接受戊酸雌二醇与黄体酮胶囊人工周期治疗,人工周期联合脱氢表雄酮组患者在人工周期组基础上接受脱氢表雄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激素[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窦卵泡计数(AF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人工周期联合脱氢表雄酮组的E2(130.76±19.26)pmol/L、FSH(23.28±4.17)IU/L均优于芬吗通组的(161.58±28.95)pmol/L、(26.19±5.46)IU/L和人工周期组的(150.12±22.53)pmol/L、(25.24±5.31)I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人工周期联合脱氢表雄酮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AFC均优于芬吗通组和人工周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妊娠率和胃肠道不适、下腹痛、乳房胀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接受人工周期联合脱氢表雄酮治疗有利于促进卵巢储备功能的改善,具有理想的助孕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