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与健康人群病原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工作已进入后期阶段,脊灰病原学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敏感的病毒学检测,不仅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诊断和分类提供病原学依据,而且可以准确地判断外环境和人群中脊灰野病毒的消亡状态.为此,我省脊灰实验室从1996年起对全省AFP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健康人群进行了病原学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证实湖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监测系统 ,发现、报告和调查、随访所有的 AFP病例 ,在麻痹 14 d内采集双份合格的粪便标本作脊灰病毒分离培养 ,综合病历、流行病学、实验结果等对每例 AFP病例给予分类诊断。结果  1991年湖南省开始建立AFP病例的监测系统 ,到 2 0 0 0年监测系统共报告 AFP病例 175 2例 ,自 1995年 15 a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达到 1/ 10万的目标 ,1997年起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达到 80 % ,1998年监测系统指标全部达到 WHO和卫生部标准 ;对 16 17例 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定型 ,病毒分离阳性率为 2 8.30 % ,到 2 0 0 0年已连续 7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湖南省通过多年的免疫活动和监测结果表明 ,已成功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1991~2000年AFP病例及接触者病毒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在全省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并开展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学监测工作 ,证实湖南省实现无脊灰目标。 方法 收集全省 15岁以下 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 ,采用 WHO规定方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脊灰阳性毒株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 结果  10年共检测 AFP病例粪便标本 14 0 4例 ( 2 760份 ) ,接触者粪便标本 2 16例 ,病毒分离阳性的 4 5 9例 ,其中脊灰 I型野病毒 7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 92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与肠道病毒混合 10例 ,非脊灰肠道病毒 3 5 0例 ,自 1993年 7月以后未再检出脊灰野病毒。 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实施的消灭脊灰策略效果显著 ,已成功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按期实现了区域无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进入无脊髓灰质炎(脊灰)证实阶段[1],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病原学检测非常重要.内蒙古自治区于1992年开始AFP病例监测工作,1994年检出最后1例脊灰野病毒病例,现已连续16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为进一步总结经验,继续做好脊灰监测工作,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2000-2009年脊灰病原学监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自1991年开始逐步建立专门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以来,AFP监测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12 a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的指标;连续7 a各项监测指标基本达到国际无脊灰证实的要求,特别是自1991年来至今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确诊病例,为无脊灰证实和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现将菏泽市2001~2002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已进入无脊灰证实阶段.我市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以来,已连续1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为进一步完善我市AFP监测系统,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现将我市2000年AFP检测报告工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证实湖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发现、报告和调查、随访所有的AFP病例,在麻痹14d内采集双份合格的粪便标本作脊灰病毒分离培养,综合 病因、流行病学、实验结果等对每例AFP病例给予分类诊断。结果:1991年湖南省开始建立AFP病例的监测系统,到2000年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752例,自1995年15a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的目标,1997年起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达到80%,1998年监测系统指标全部达到WHO和卫生部标准;对1617例AFP病例及其接触粪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定型,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8.30%,到2000年已连续7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湖南省通过多年的免疫活动监测结果表明,已成功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的重要内容,罗湖区自1991年开始逐步建立专门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已连续15年开展对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监测.从运行情况来看,监测的点、面不断扩大,AFP监测质量逐年提高,随着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达到上级规定的工作指标,已连续多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AFP监测已成为我区计划免疫常规工作和重要工作,为无脊灰证实和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现将罗湖区1994-2003年AFP病例流行病学与监测系统运转状况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卫生部于 1988年提出了全国 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 )的目标并下发消灭脊灰行动计划 ,由此拉开了消灭脊灰的序幕。自 1991年起 ,我国从逐级建立专门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入手 ,采取在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免疫、广泛开展病毒学监测、加强消灭脊灰工作的管理等策略 ,1994年 10月我国发现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无脊灰阶段。2 0 0 0年 10月 2 9日 ,在日本京都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召开了消灭脊灰证实会议 ,确认我国及西太平洋区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对贵州省1997~2000年高危AFP病例及聚集性临床符合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7~2000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948例,其中高危AFP病例76例,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9例,聚集性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高危AFP病例从1997年的22例降为2000年的9例,聚集性高危AFP病例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亦明显减少,且无聚集性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提示在无脊灰证实后,及时对高危AFP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是及时发现高危地区,迅速发现输入病例,防止脊灰野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评析消灭脊灰工作质量 ,及时发现问题 ,修正对策 ,巩固成果。 方法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 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指标评价监测质量 ,以服苗数据评析服苗质量。 结果 我市已连续 11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 ,1997~ 2 0 0 1年 15岁以下儿童 AFP病例报告共 111例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常规免疫接种率在 95 %以上 ,强化免疫接种率超过 98%。 结论 我市实施的消灭脊灰策略效果显著 ,已成功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实现了本市的无脊灰证实目标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十堰市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2000年7月完成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证实工作.自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监测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不断提高,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卫生部的规定指标.自1992年丹江口市发生最后1例脊髓灰质炎后,十堰市已连续12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报告.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成果,现将该市1991~2003年AFP病例监测工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5~2008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2005~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的病原学监测,为广西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WHO要求对AFP病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2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的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为:脊灰病毒(PV)51株,其中脊灰Ⅰ型11株,Ⅱ型12株,Ⅲ型16株,混合型12株;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VDPV)2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43株.脊灰病毒感染全年可见,而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则夏秋季多见.PV和NPEV的感染主要在小年龄组,≤5岁病例分别占74.51%和86.71%.结论 广西虽已消灭了脊灰野病毒,但仍须加强对脊灰疫苗变异病毒的监测及致病性的研究,从而通过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来预防VDPV.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该市消灭脊灰工作的回顾 ,为无脊灰证实提供依据 ,并为其他疾病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该市历年脊灰疫情、OPV免疫、AFP病例监测、免疫监测、科学管理等资料进行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 0 0 0处理。结果 泰安市历史上曾是脊髓灰质炎的高发区之一 ,1970年发病率达 9.6 2 / 10万。依据OPV使用情况 ,消灭脊灰工作先后经历了 :①自然感染期 (196 0年以前 ) ,②部分使用OPV期 (196 1~ 1972年 ) ,③广泛应用OPV期(1973~ 1985年 ) ,④冷链运转期 (1986~ 1990年 ) ,⑤消灭脊灰期 (1991~ 2 0 0 0年 )五个时期。回顾消灭脊灰工作进程 ,一是适龄儿童OPV接种率水平和接种质量的不断提高 ,是实现消灭脊灰的关键手段。二是正确实施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灰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科学管理、规范服务水平、强化技术培训与宣传动员是实现消灭脊灰的基础保障。结论 该市自 1991年 5月以来已彻底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循环 ,对于其他疾病的控制或消除制定措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十堰市于 1991年建立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于 2 0 0 0年 7月完成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证实工作。自建立 AFP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不断提高 ,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了 WHO及国家卫生部的规定指标。自 1992年丹江口市疫情报告的十堰市最后 1例脊灰后 ,十堰市已连续 9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报告。为了总结经验 ,进一步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成果 ,现将十堰市 1991~ 2 0 0 1年 AFP病例监测工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十堰市 1991~ 2 0 0 1年 AFP监测系统存档资料 ,湖北省 AFP监测…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泸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泸州市自1992年以后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2 0 0 0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今后消灭脊灰工作的任务就是维持无脊灰状态直到全球消灭脊灰。而维持无脊灰状态的两大策略除保持高水平脊灰疫苗(OPV)免疫接种率外,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另一重要手段。泸州市1997- 2 0 0 2年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从中也发现不少问题,现对2 0 0 2年泸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现状做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7个县区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含“零”病例报告表。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检验报告。1…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 1988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脊灰 )工作 ,在落实保证措施的基础上 ,重点实施了免疫接种和疾病监测策略。 19882 0 0 0年全省共使用了脊灰疫苗 (OPV) 1.5亿人份 ,接种儿童 140 0余万人 ,每名儿童接种 412次 ,每年各县 (市、区 )的适龄儿童OPV接种率均在 90 %以上。全省建立健全了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19912 0 0 0年全省共报告和调查了 1987例AFP病例 ,检测AFP病例及其接触者标本 3 70 1份 ,1992年以后分离出的 117株脊灰病毒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 ,均为疫苗相关株。 1992年以来 ,全省无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有效地保护了儿童身体健康。 2 0 0 0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宣布本区为继美洲区后第二个无脊灰地区 ,说明安徽省已成功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自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以来,深圳市1991至1994年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从市到区到乡各级均成立了AFP监测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辖区AFP监测工作的全面落实,使该监测系统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深圳市已连续4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现将近年来的监测情况评价如下。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自全市各区AFP病例监测系统;AFP病例个案调查表;省防疫站的检验报告;市统计局人口资料;每年对各区进行AFP专项检查以及漏报调查。2结果2.11995~1997年AFP病例发病情况2.1.1地区分布:1995~…  相似文献   

19.
自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以来,深圳市1991至1994年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从市到区到乡各级均成立了AFP监测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辖区AFP监测工作的全面落实,使该监测系统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深圳市已连续4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现将近年来的监测情况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1989年全国提出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以来,我市1991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加强了对AFP的报告和监测,并采取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相结合等措施,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连续11年无脊灰病例.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经验,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果,现将我市1997~1999年AFP监测系统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