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直肠或结肠的某一段肠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缺乏,引起局部肠管长期痉挛,粪便郁滞于近端结肠,以致近端肠管扩大肥厚,形成巨大的结肠,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临床中笔者采用中西医...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属消化道畸形,表现为粪便排出延迟且少,腹膨隆,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此类患者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我科自1988年11月~1995年8月共收治15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其中1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1病历资料患儿,男,3岁,主因生后7个月时出现大便困难,腹胀、呕吐,经当地医院检查有粪石,将粪石从直肠扣出后症状好转,但仍不能正常大便,6~7天排便一次,本次人院前4个月症状加重,伴食欲下降,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门诊钡餐造影诊为先天性巨结肠而住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我院于2010年11月-2012年5月行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20例,经密切手术配合,20倒手术患儿效果均满意。结论: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减轻了患儿家长的负担,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是胚胎期发育畸形,好发于女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便秘,大便自舟状窝排出,大便失禁,长期便秘可继发巨结肠。内脏反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更是少见,2004年我科收治了1例内脏反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的患儿,成功进行了经腹会阴联合肛门成形术、巨结肠切除术,重建排便功能,恢复良好,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付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46-14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6例患儿除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其余均顺利出院.结论:经肛门小儿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护理是很重要的,术后患儿通过护理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我院19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总结手术前后的护理。结果1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给予一般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患儿均恢复良好,与正常同龄儿无异。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行小儿巨结肠根治,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及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肠黏膜下层神经节细胞缺失的先天性疾病,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便秘是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有再次手术的可能。中医辨证治疗便秘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张伯礼教授临证五十余载,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对张伯礼教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验案进行整理报告,介绍了张教授临床辨证思维及遣方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症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以部分性或完全性结肠梗阻,合并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缺如为特征的一种婴儿常见的胃肠道先天畸形,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使该肠这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发病性别男女之比为4:1,家族遗传不除外。其病因是先天性巨结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如,为一种发育停顿,在胚胎第6周~第12周发育过程中如有病毒感染、代谢紊乱、胎儿局部的血运障碍或遗传等因素,均可能造成神经发育停顿或神经节细胞变性,致远端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出现痉挛、狭窄状态,近端肠段扩张,形成巨结肠。小儿先天性区结肠是先天性巨结肠症,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24—48小时无胎便或只排少许胎便。反复便秘腹胀,并伴有呕吐。患儿腹部高度膨隆,可见肠裂,发育迟缓,呈贫血貌。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是胚胎期发育畸形,好发于女婴[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便秘,大便自舟状窝排出,大便失禁,长期便秘可继发巨结肠.内脏反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更是少见,2004年我科收治了1例内脏反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的患儿,成功进行了经腹会阴联合肛门成形术、巨结肠切除术,重建排便功能,恢复良好,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rung’sdisease,HD)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在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中,其发生率位居第二,手术是本病根治性治疗方法。但传统的手术方式远期并发症较多,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一个跨越性的进展是非开腹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结肠拖出和直接肛门结肠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我院于2002年1月-2005年4月施行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结肠拖出或直接肛门结肠拖出心形吻合巨结肠根治术19例,创伤小,远期并发症低,效果满意。现将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巨结肠是新生儿常见且较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目前国内外治疗多以手术治疗和神经干细胞移植为主,针推、推拿等治疗方法多在术后介入,鲜有术前非手术治疗报道。本案运用针灸和推拿早期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取得了满意疗效,为以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早期非手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 对新生儿做全面评估,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协同麻醉师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结果 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降低了手术和麻醉风险,使患儿安全渡过手术关,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无1例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发病机理是远端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功能异常,使肠管处于痉挛狭窄状态,肠管通而不畅,近端肠管代偿性增大,壁增厚。先天性巨结肠症引起之肠阻塞并非完全阻塞,且其病段长短不一,所以根治性手术方法有多种,大多数手术需要开腹切除病变肠管。存在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等缺点。我院2002年至2009年采用不开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Ikeda-soper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患儿23例,均采用Ikeda-soper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采用Ikeda-soper术治疗少儿先天性的巨结肠治愈率达到100%,术后未出现如闸门综合征、盲袋综合征等各种并发症。结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选择Ikeda-soper术具备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巨结肠是新生儿外科一种常见病,近年来主张采用Ⅰ期根治手术,我院自2000年3月以来对52例2个月以内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根治手术,现将手术的麻醉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系由于结肠远端某一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痉挛。痉挛肠段正常蠕动消失,形成功能性肠梗阻,梗阻近端肠管扩张、肥厚。临床上患儿出现腹胀、排便困难,严重者可引起食欲减退,由于结肠内大量毒素贮留,毒素吸收造成营养不良。我院自1992年7月~1997年4月共收治该病患儿15例,术后经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肛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经肛门根治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2周后给予扩肛治疗,耐心做好出院指导工作。结果:1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随访2个月~1年无便秘、大便失禁,排便2次/d~5次/d。结论:经肛门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康复快,加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肛门直肠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 对2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先行肛门直肠局部平滑肌注射肉毒毒素A,然后予自拟通便汤保留灌肠,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并随访9~14个月。结果 25例经过上述治疗,肛门自主排便满意,腹胀明显消除,钡灌肠显示扩张的结肠明显缩小;随访9~1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本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巨结肠或称赫希施普龙病(HD),是从结肠的某一部位起到直肠末端的肠壁内,位于肌层的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内正常可见到的神经节细胞缺如。神经节细胞缺如的肠段平滑肌持续收缩,呈痉挛状态,蠕动消失,形成非器质性肠狭窄,使粪便通过发生障碍。在无神经节细胞段,近端正常肠段因粪便滞积而剧烈蠕动,欲将粪便推入痉挛部位,久之肠管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健康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常以逐渐加重的腹胀和顽固的便秘为主要表现,轻者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重者引起巨结肠危象、肠穿孔而危及生命,近40年来国内外均采用手术治疗[1].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做好病情观察,为此正确的肛门护理、管道护理及营养支持,对患儿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