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法:手术治疗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术中所见髓核突出情况分为膨出型21例、突出型82例、脱出型7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6年,疗效优良率达8909%.结论:作者认为,膨出型及大部分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及继发病变轻,椎管的有效容量存在,保守治疗效果较好。部分突出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及继发病变较重,椎管的有效容积较小,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或症状不解除需手术治疗。术中彻底解除赖以解释神经根受损的病变,术后充分引流,手术往往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48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48例术前均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了椎间盘切除术,术后随访1~7年,平均3.1年,按Nakai标准判定,优30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3.7%。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即可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11年,平均2年3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于术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98%。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即可明确诊断,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年2月-2001年3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0例中34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年半,优27例,良6例,进步1例,差无,优良率97.1%。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慢性腰腿痛病史,腰部再度受外伤后腰腿症状加剧,强迫体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结合CT或MRI可明确诊断,一量确诊,应尽早手术减压,审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6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评估影像学诊断意义,通过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可明显提高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积极进行手术后可获得80%的治疗效果优良率。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一定的发生率,诊断明确后应早期手术,对于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腰椎间盘手术术后复发、全椎板切除的情况可考虑同时行该节段的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6.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经CT诊断的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4例患者经6个月-4年随访效果优良。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以CT扫描确诊率较高,一经确诊,手术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32例脱出游离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慢性腰腿痛病史,腰部再次受力或治疗不当,出现症状加剧,强迫体位,结合MRI、CT即可对该病作出诊断,手术疗效是满意的。结论确诊该病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CT、MRI检查,尤其MRI可提供最佳的病理形态影像学表现,指导手术。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应采取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手术治疗3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确诊为破裂型,占24.4%。根据病史、腰腿痛程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角度及CT等综合分析,认为本前可诊断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的髓核脱出率、后突角和硬膜囊脂肪阴影的消失有诊断价值。一旦诊断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宜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9.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破裂型突出,下同),系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或破碎,并同髓核甚至软骨板脱出于纤维环外,但未完全游离椎管内,该类型突出非手术疗法难以治愈。反复非手术疗法可延误诊治,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对破裂型突出应尽早作出诊断,这在提高疗效上具有一定的意义,我科1983年到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7例,作者对资料齐全的162例破裂型突出的病例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在该型诊断中的意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膨出、突出、脱出或游离四型[1]。对于脱出及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采用开放性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2],但部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而射频消融、激光及等离子消融等方法往往受骨性结构影响难以接触靶点或疗效差,传统经骶裂孔化学溶解术则疗效不稳定[3]。本研究观察经骶裂孔接触性化学溶解术治疗脱出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单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显露下肢症状严重侧椎板,咬除病椎间隙的部分上下椎板和棘突,保留完整的棘上韧带和对侧椎板,摘除突出髓核,结果:术后随访22例,时间1年-1年6个月,优良率达95.4%,结论:这种单开窗椎管扩大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而且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方法甚多,意见也不一致,但是多数学者认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宜早期手术治疗,反复非手术治疗可延误诊治,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能正确诊断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作一综述。 一、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复杂,一般仅根据病史和体征往往难以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1],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或破碎,并同髓核甚至软骨板脱出于纤维环外,但未完全游离椎管内[2],可分为脱出后纵韧带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或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20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5个月。6例早期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L_(4、5)4例,L_5、S_12例,仅为轻微的弯腰活动诱发,1例复发2次,分别是术后第2天和翻修术后2周。6例术前均不存在腰椎不稳,1例为Ⅰ型终板炎改变,5例为Ⅱ型终板炎改变;6例均为脱出型突出,椎间盘退变程度: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3例。翻修手术中见原首次手术已摘除椎间盘的空腔位置又充满了脱出的髓核组织,且脱出的髓核组织比第一次更大更多,甚至还包含一些软骨终板组织。6例翻修术后效果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再复发。结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复发的原因与髓核清除不彻底、椎体终板炎、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有关,再次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早期复发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总结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2月至2 0 0 0年 11月间对 12 1例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多间隙突出 4 6例 ,巨大中央型突出 2 1例 ,小关节内聚明显者 4 7例 ,游离脱出 8例 ,明显钙化 2 6例 )。行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 :随访 3~ 10个月 ,手术优良率95 %。结论 :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陈强  丁寿勇 《颈腰痛杂志》2007,28(6):492-493
目的 分析总结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分析30例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中的原则、经验及手术效果.结果 总结了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四种主要类型:Ⅰ型,髓核脱出后上移或下移型;Ⅱ型,髓核被后纵韧带约束成长条状,于相邻两个椎间隙作CT扫描均有阳性发现;Ⅲ型,髓核脱出后,大部分游离于椎体后,小部分粘连于纤维环破口处,呈纺锤状;Ⅳ型,突出的髓核被挤入神经根管内,CT上椎间盘髓核突出不明显,分析了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结论 按照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确定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05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 ,大多数患者行保守治疗效果可。但对于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行手术治疗。通过对 10 5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CT、MRI检查及手术疗效分析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 10月至 2 0 0 3年 4月本院共进行了手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5例 ,男 5 7例 ,女 4 8例 ,年龄12~ 6 8岁 ,平均 4 6 .2岁。有明显外伤史的 76例 ,病程最短 4 d,最长 14个月。L3~ 4节段突出 3例 ,L4~ 5节段突出 5 2例 ,L5/S1节段突出 5 0例。有长期腰痛史 84例 ,有明显外伤或推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手术方法。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术后早期脱水剂的应用。方法:1988年1月~2001年10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3例,其中23例证实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A、诊断与手术方法及术后早期脱水剂的应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术后腰腿痛均立即消失,随访6个月~3年,疗效评定,优21例,良2例。结论:根据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可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术后早期使用脱水剂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7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检查诊断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椎板间开窗、神经根管探查、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  7例随访 6个月~ 4年 ,基本恢复正常 ,能从事原体力工作 ,效果满意。结论 CT扫描是诊断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CT和脊髓造影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高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助于选择及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比较了CT和脊髓造影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1993年到1995年手术治疗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4例,女48例;...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型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CT表现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 CT分型。方法 :选择1996~ 1998年间来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30例 ,回顾性分析其 CT表现 ,并依据 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膨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49例占 37.7% ;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35例占 2 6 .9%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41例占 31.5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5例占 3.8%。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分型为腰椎间突出症术前选择方案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